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025/10/0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会认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准备

ppt课件,朗读录音,插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争论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争论:天有多大?

2、设置疑问,引入课题:

有人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你信不?就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听读课文,理解大意

1、听课文朗读录音,交待听课文的要求。

2、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故事内容,了解故事大意。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引导学生读课文,提出读课文的要求。

2、找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3、ppt展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认读,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4、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并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识字,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再读课文,把握技巧

1、学生自由读,读通、读熟。

2、再次播放录音,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体会读课文的技巧。

四、三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快速朗读课文,选择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2、讨论交流,说说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做好情感的铺垫。

3、个别谈话,听听学生的朗读和读后的感受。

4、指导书写生字“沿、信、际”,感悟积累词语:“无边无际,因为……所以……”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突出自读自悟,将读书和识字写字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识字的重点,体现以学定教,以及朗读与识字结合思想。

五、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倾听学生朗读,指导学生体会“自信、傲慢和诚恳、劝告”两种不同的语气。

3、师生合作,评价读书效果。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不同的情感所表达的`语气。

六、续编故事,拓展提高

1、与学生一起想象续编对话:假于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怎样对小鸟说?

2、指导学生挖掘本故事的寓意:要做见多识广的小鸟,不做思想狭隘的青蛙;体会“坐井观天”的意思。

3、小结: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从寓言故事中受到某些启发。

七、作业布置

1、每一个生字写5遍。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从哪来,天有多大

小鸟,天上,无边无际

青蛙,井底,井口那么大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2

一、故事引入

师: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咦!后来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坐井观天》(板书)。

二、初读熟知

1 、师:同学们先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的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

2 、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小朋友拿起笔,再次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用“ ”画出他们的对话。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师:你画得真准!小朋友,你们画对了吗?

三、精读课文

1 、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一次对话,一边读一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师:青蛙说的话后边是什么标点符号?

师:小鸟从哪里来,飞了多久,这都是青蛙想知道的,所以读的时候应加重语气,谁来试?和你的同桌一起再读一读这段对话。

2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出示第二次对话),接下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更精彩了,请看屏幕。

生读句子。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把反问句改写成肯定句。

师: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纸,像老师这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看天花板,说说卷起圆筒看到的天花板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天有多大?

师: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的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

3 、师: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呢?请小朋友看看,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看到过什么?

师:小朋友们的语言真丰富,小鸟飞过许多地方,看到的东西多,知道也就多。青蛙不相信,小鸟可着急了,他得努力劝说青蛙相信自己的话,该怎样读呢?自己试一试。(男女分角色读)

4 、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青蛙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师: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

师:对,眼见为实,让他亲眼瞧一瞧!(播放青蛙跳出井口动画)瞧!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出示句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 。)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生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再现情境。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小鸟还是青蛙。

3、总结全文

小鸟为了锻炼自己,飞过许多地方,获得很多见识。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学点知识,多看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学、多看、多听、多想、多问,那你就不是井底之蛙,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事物,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按笔顺规则描写“观、”1个字。

(2)知道什么是“对话”。

2、过程与方法:

(1)能结合课文理解“井沿”“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拓展,练习说话,能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音频、视频、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音频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一只井底的小青蛙》。请同学们仔细听,歌中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一只孤独的小青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一步的了解这只青蛙。

2、出示课题《坐井观天》。

3、学生观察“观”字,并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又”第二笔是长点,“见”第一笔竖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右边是“见”而不是“贝”,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学生通过书写理解课题中“观天”即为“看天”。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里看天空)

4、介绍寓言特点。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到底什么是寓言故事呢?寓言就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坐井观天》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正确使用生字。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处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行初步朗读指导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2)检查朗读情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

2、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1)理解“井沿”

小鸟和青蛙在哪里争论?谁能准确地贴出它们的位置并告诉大家这是井的哪一部分?(井的边上)

井的边上叫井沿,碗的边上叫什么?(碗沿)河的边上叫什么?(河沿)床的.边上叫什么?(床沿),那么“沿”就是“边”的意思。

(2)理解“大话”

什么样的话是大话呢?(吹牛、夸张、不切实际)(撒谎的话是谎话)请你们判断一下老师说的哪一句是谎话?哪一句是大话?

例如:a、我的作业没有写,却给老师说我没有带;(谎话)

B、我一只手就能把火车推动;(大话)

(3)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贴图),谁能告诉老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天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出示草原、沙漠、大海的图片)

3、了解什么是“对话”

它们之间的争论非常激烈,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用“__”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数一数它们之间有几次对话?(有问有答算一次对话,共有3次对话)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它们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谁来读青蛙的话?(相机指导朗读)这是一个什么句?(问句)问句应该怎么读?

小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读)听了小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4、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1)一百多里有多远啊?(一里等于100米,一百里就等于五万米,相当于在400米的跑道上转125圈)

试着把一百多里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评价)

请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指名读,评价,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2)飞了一百多里,你觉得小鸟飞过了什么地方呢?

用“小鸟可能飞过了……”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出示图片高山、草原、大海、沙漠)

小结:小鸟飞了这么远的路,看见了这么多东西,所以它见多识广!可是,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这是第二次对话)谁能读读青蛙的话。

过渡: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是对的,谁也不让谁,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第三次对话。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它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因为小鸟飞过了……还没有看到天的边)青蛙错在哪里?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请同学把书卷成圆筒状,对着黑板看,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强调“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会看到什么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揭示寓意: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不然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就是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全班一起读)

6、分角色朗读。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青蛙和小鸟之间的3次对话。

(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2)请同学上台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水井,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注意把话说完整)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见了,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寓言成语故事,然后到班上来一起交流分享。五、板书设计: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天——井口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沿、际、信”。

2、学习课文,初步理解成语的寓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寓意,说话练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纸筒。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学习生字。

1、同学们,成语是个大王国,这个王国里有耍小聪明的狐狸,有拔苗助长的农夫,还有糊涂的国王。今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来参观成语王国里的一口古老的井。

2、揭题,释题。

3、认识井沿,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沿、际、信”,重点指导写“沿、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的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 (板书:天有多大)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 ”画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3、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三次对话。

三、精读理解,揭示寓意。

(一)学习第一次对话。

1.师生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3、谁能用赞叹的语气来读读小鸟的话?自己先练一练。

4.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小鸟的'话,进一步理解“天很大”

(二)第二次对话。

1.学习第二次对话,理解“大话”和 “无边无际”的含义。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

2、同桌分角色读它们的话,试着争论一下。

3、多种形式读第二次对话。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鸟的诚恳。“天”“大”两个字要读重音,以突出“天很大”。

(三)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讨论:为什么青蛙和小鸟都笑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笑”的不同含义。

2、谁愿意做这只自信的青蛙也来和小鸟辩一辩?抓住重点词“天天,一……就”指导朗读

3.实验,揭示寓意。

4、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观天”的人和事,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见多识广的道理。

5、以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结尾,与学生共勉。

(四)男女生分角色齐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启发思维。

1.思考: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2、用下列句式说话:

青蛙跳出井口看见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回家后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课文的意思。

3、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教学准备:

课件、小青蛙、小鸟的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读寓言成语,导入课题。

出示寓言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成语、寓言故事)什么叫寓言故事呢?(用假托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大道理的文学体裁)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读题,看老师写课题。《坐井观天》观天是什么意思?(看天)所以,“观”字的右边是见,表示看的意思。谁来读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自读课文,读准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

井沿

弄错

回答别说无边无际

口渴喝水去掉拼音,你会读吗?开火车。

“渴”和“喝”有什么办法记住它?老师有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渴了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旁是个口。

你能给下面的词句选择正确的字吗?渴喝(口(渴)、(喝)茶、体育课结束了,我们都在(喝)水,因为我们太(渴)了。

三、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故事中有两个角色,一个是(青蛙)一个是(小鸟)。

1、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下课文的第一段话。

2、从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什么地方是井沿?谁来指一指“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沿,就是边。井的边沿叫井沿,床的边沿?船的边沿?碗沿、窗沿请一个同学,让青蛙坐在井里,让小鸟飞落在井沿上。

3、师问:孩子们,这只小青蛙从出生那天起,就住在井里,在井里玩耍,在井里捉虫吃,在井里睡觉。没有从井里出来过。现在小鸟落在井沿上。按理说来了客人了,应该高高兴兴的。它们却争吵了起来。那么它们为了什么事情争论起来呢?(板书:争论)

二、细读课文,读中领悟。

(一读课文)

(一)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做到了就给自己打星,看谁最快读懂:

★自己自由朗读课文。

★★和同桌一起读。

★★★在朗读时,还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和表情读。反馈:得“三星”的同学举手,你们真棒。

(二)、师:读了课文,你知道文中的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呢?(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天有多大,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

(师相机板书: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天井口那么大)

评价:他说得对吗?表扬他——顶呱呱。

师:一起来说,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小鸟说天(生:无边无际)青蛙说天(生:不过井口那么大)

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呢?

(三)学习第一次对话:谁来读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1、青蛙问小鸟的话,尾音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谁来挑战

2、小鸟的回答,谁再来读准它。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

(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无边无际,天很大很大。)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呢?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

我们学着小鸟飞一飞,张开你的翅膀。(播放各种画面:小鸟飞过辽阔的大海,飞过绿色的田野,飞过广袤的草原,飞过无垠的沙漠,)

就这样,小鸟飞过了一百多里。它有没有飞到天的边呢?其实,跟天比呀,那一百里也只是那么一点点。天可真是——指板书说:无边无际呀。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飞得远,看得多,知道的也多,见多识广。)(板书:飞得远,看的多)

说这句话的小鸟肯定很高兴。谁能高兴地读读?

3、老师问,学生答。练读三遍。

(四)小鸟的回答,青蛙不同意。

(出示第二次对话)谁来读读它们的第二次对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青蛙认为小鸟的那一句话是大话?

青蛙认为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是在说大话,他认为——(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这是什么句?(反问)

用平淡一点的语气,这句话怎么说?青蛙为什么要用反问句说呢?(感情强烈一点)

那你能听出是什么感情吗?(非常自信地以为自己是对的,小鸟是错的,有点嘲笑小鸟。)这就叫“自以为是”。(板书)

青蛙为什么会认为井口只有井口那么大?你能从书中找到原因吗?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天天看到的天,都是井口那么大。今天是,明天还是,怎么会错呢?)这个错是怎么造成的?

体验:老师呀想一起和我们同学做个小实验。我们现在就当一回井里的青蛙,我们把课本卷成圆筒,一只手捂住眼睛,一只手举起圆筒看黑板,看到了吗?现在请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现在请看黑板,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的黑板和从圆筒中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样?评价:你很会观察,

师:谁知道为什么呢?(眼界被挡住了,就变狭窄了,看到的东西,也就有限了。)现在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了么?(坐得太低了,眼界被井壁挡住了)对,青蛙这叫(板书:眼界狭窄,见识短浅)谁委屈一下,来当这只眼界狭窄,见识短浅的青蛙,读读这句话。师:谁来当小鸟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评价语言):“哪”在这里作语气词,读轻声。

从你的朗读声中,我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空。

天真的是大得望也望不到头啊!

师:让我们一起告诉青蛙吧。

(五)青蛙相信小鸟了吗?

(出示第三次对话)读他们的第三次对话,你能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1、你是弄错了。

与“你弄错了”,有什么不同?(语气更肯定)

(“是”强调了青蛙的确是错的,看出小鸟是真诚地想帮青蛙认识天的真的面目)

2、青蛙和小鸟都笑了,他们的笑一样吗?(青蛙觉得自己是不会错的`,他是笑小鸟错了,是自信地笑,是自以为是的笑,是嘲笑;)你能这样笑着读读吗?小鸟觉得小青蛙不仅错了,还自以为是,想善意地耐心地真诚地帮助青蛙,所以笑;)你能这样笑笑吗?

原来,争论、争吵的时候,笑起来也可以的。

(六)四读对话:小鸟和青蛙争论的多激烈啊!那你们想不想学小鸟和青蛙一起来争论争论。同桌分角色争论,配上动作和表情。

三:迁移延伸。

争论得太好了,太妙了。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争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上反问句,用“是”来强调,还可以笑着争论。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个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他说:“唉,大象它是一根草绳。”

第四个盲人的话,被赶象的人听到了。他们之间有了一番争论。它们会怎么争论呢?(试着用上反问句、是、适当的表情。)赶象的人说:“()。”第四个盲人说:“()。”赶象的人()说:“()。”

青蛙和盲人都只看到一点点,就以为自己了解了全部,闹了笑话。小故事,大道理。这节课我们学了故事,下节课,我们再来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写字指导。

2、指导书写“渴、喝”。

3、点评。

1、指导书写“沿、答”。

总结:

在井里看到的东西太少了;外面的世界真的是很精彩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很小,老师希望你们多看书,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能多去外面看看,多接触外面的事物。不要当“井底之蛙”!也不要做以偏盖全的盲人。送你们两句话: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