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乌塔》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乌塔》读后感 篇1
《乌塔》这篇讲述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独自游历欧洲的过程。
首先小女孩在家里用了三年的时间来阅读有关欧洲国家的书籍,这说明乌塔是用的非常认真的态度在对待这一次旅行。然后小女孩乌塔是在独自一个人的情况下游历了整个欧洲,这说明乌塔具有非常强的独立能力,如果乌塔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的话她的家人就不会放心让她一个人去旅行;如果她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差的孩子的话她的家人也不会放心她一个人去旅行。
总结一下乌塔的优点,再来看看我们现在,虽然她比我们大,但是也有非常鲜明的对比:乌塔在十一岁就开始自己准备这次旅行。而如果在中国可能在十一岁时的孩子还需要爸爸妈妈帮着收拾书包,帮着收拾衣柜。
中国和外国的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我认为中国的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一但遇到挫折就只能向父母求助,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翱翔于蓝天呢?
《乌塔》读后感 篇2
如果有一天,家的依靠被风雨吞噬,你是否不自暴自弃?如果有一天,父母悄无声息地走了,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长大了,生活,你会怎么去过?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年仅十四岁,就趁暑假游历了大半个欧洲。
也许你会问:什么?仙人吧?是谁那么独立?如果你问了,我将会大声地告诉你:她是乌塔!
既然她已经游历了大半个欧洲,那么她怎么生活?我告诉你:乌塔说,她在家里就制订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还阅读了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为了能够有足够多的旅费,她在假期里去超市、广场分发广告单,有时间还去陪别人家里的小孩玩。这个过程整整用了三年时间。
我在家里就是个小公主,丰衣足食,无忧无虑。有时还乱发脾气,也想独立,可是家长就是不让,一万个不放心。
《乌塔》读后感 篇3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想了许多事情,比如:为什么中国孩子不能是自由飞翔的雄鹰,而外国孩子却可以?为什么中国孩子只是被牵着的风筝,而外国孩子却不是?我们注定要做一个关在鸟笼里的小鸟吗?我们中国小孩缺少的就是锻炼、勇敢、自信、自立和能力。如果再这样下去,孩子必将成为一群没用的废物!请家长们放开双手,让孩子们快乐地遨游世界吧!
如果家长们真的很“爱”孩子,就不要管他们,你们知道这个“爱”为什么要加引号吗?没错,因为这不是真正的爱,如果是真正的爱,就不应该把他们关在家里,甚至连房间也不能出。所以我想在这里说:“请家长放手,放手!再放手吧!”
《乌塔》读后感 篇4
最近,我们学完了第七单元的课文,其中第27课《乌塔》让我受益匪浅。
课文主要讲了 4岁女孩子乌塔只身一人游历欧洲,她用了三年的时间打工挣钱,阅读与那些国家有关的书籍,准备得十分周密。
从这篇课文中,我想到了中国的孩子,同样是十多岁,但能力却相差很多。一个女孩子,十三岁,她面对着沸腾得水壶,竟然不知所措地大叫:“妈妈,水开了,你快来呀!”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大多数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可是乌塔不是。她虽然也只有十四岁,但和中国的孩子比起来就显得成熟得多。
乌塔就像一棵小草,为了生存与寒风冰雨斗争,与狂风烈日对抗。而我们就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经受一点点苦的能力都没有。
我认为每一个中国孩子都应该学习乌塔,独立自立,让自己飞的更高,望的更远!
《乌塔》读后感 篇5
我们今天学习了乌塔,乌塔的独立能力和意识让我万分敬佩。
她虽然是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小姑娘,但她的独立意识非常的强,这就是让她可以环游全国各地的原因了。她不像我们中国的小孩们,她为这次旅游所需的东西都准备好了,路线和日程更不用说。这也是她没有危险的原因。但我有个问题:为什么乌塔可以出国旅游,我们却不能呢?答案就是我们太瘦父母的溺爱,因此我们也就依赖着父母,什么事都需要父母的帮助, 例:向父母要钱,让父母带我们出去玩......
我们中国的孩子独立意识太弱了,旅游是就带些吃的喝的就准备走人。所以作者才拿乌塔和中国的孩子进行对比。
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我们都会成长,但成长中也包括像乌塔的独立意识和能力,那样才算成长。
《乌塔》读后感 篇6
读了《乌塔》这篇作文后,我感到十分惭愧。
有一次去春游姥姥很早就起床为我做早餐,姥姥还帮我准备好了衣服,食物、饮料。上车的时候姥姥对我千叮咛,让我一定要注意安全当时同学都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当时我的脸马上就红了起来,怪不好意思的,终于到了终点了。我却发现我的包比别的包都大……顿时我却想,我这不就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了吗?我怎么就那么笨呢?做什么事都得用姥姥来帮我、想想乌塔,一个人在外,我跟她相比却差很远很远了。
我们就是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不要溺爱自己的孩子,给我们一份真正的自由。得到自已的发挥,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