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班科学教案

2025/10/10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班科学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找影子、藏影子、做手影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要求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使幼儿对探索影子的自然现象感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木偶、投影仪、胶片、彩笔。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找影子

1、木偶影子表演

教师在投影仪上操纵木偶小猴,使小猴影子做出各种动作。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猴的影子在干什么?

2、幼儿找影子。

小朋友看看,墙上有小猴的影子,你们也出来找找自己的影子。(教师拉上窗帘,开灯,然后放音乐,幼儿找影子)

告诉我,你们的影子在哪里。让你们的影子表演各种动作,看哪个影子的动作最优美。(幼儿表演各种动作)

刚才,你们的影子在干什么?影子怎么也是会跳、会走的?

小结:影子真好玩,我动他也动,我做什么动作,它也做什么动作。

(关灯)咦,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没有了 ?(开灯)为什么影子又出来了?(再开灯、关灯)

小结:影子跟亮光有关系,有亮光,影子就出来,没有亮光,影子就没有了。

二、藏影子。

我们来做藏影子的游戏,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老师来找。想一想,怎样藏,老师才找不到你的影子。(幼儿藏影子,教师找影子,被找到影子的幼儿站在一边)

(问没被 找到影子的`幼儿)我怎么没找到你的影子?你为什么藏在这里?

小结:亮光照不到的地方,没有影子,所以老师就找不到了。

游戏玩两遍。

三、做手影游戏。

今天,老师青睐一个表演家,她会做各种手影游戏。(老师表演手影游戏)

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哪个小朋友也会表演?(小朋友用木偶或者手影表演)

说说你表演的是什么?

小结:在亮光下面,可以做各种影子游戏。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影子。找个好伙伴做做有趣的影子游戏吧。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贴近他们生活,深受孩子们喜爱。

2、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得当,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跳跳就能达成新的认知目标。

3、本次活动过程井然有序,过渡环节自然,消除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4、在教师找幼儿影子,幼儿找其他幼儿的影子环节让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充分的互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

5、在找影子环节,让幼儿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小百科:影子是一种光学现象。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分为本影,半影。

小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①初步感知彩虹糖在水中溶化的现象,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知目标)

②能够大胆猜想尝试,观察彩虹糖溶化在水中的现象

③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情感目标)

二:活动准备

彩虹糖若干,白纸盘20个,塑料杯子20个,塑料杯一个,一瓶牛奶,勺子20把

三:活动过程

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教师出示盖好布的彩虹糖盒子

①今天老师带来了个神秘的礼物,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摇晃彩虹糖盒子,用声音激起幼儿的兴趣。

②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好, 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看一看(给上来的小朋友看一个角落,然后让他说出来刚看看到了什么)

二、观察彩虹糖的颜色

1.教师出示彩虹糖,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

①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带来的礼物到底是什么?

②那我现在把它变出来,让你们看看。

③咦!这是什么?

④你们有吃过彩虹糖吗?你们吃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

⑤我们来看一看。彩虹糖有哪些颜色?(根据彩虹糖的颜色回答)

三、幼儿动手实验操作

①师:“彩虹糖有这么多颜色,那用什么方法能把彩红糖的颜色变没呢?” (幼儿大胆猜想,大胆表达)

②师:“我觉得呢,用水可以把彩虹糖的颜色变没,你们相不相信?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

③师:“水是什么颜色的?”(如果有幼儿说白色,教师出示装牛奶,把牛奶放到塑料杯里,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它们的颜色一样吗?我能透过水看到你们,所以水是透明的。

小结:我们水是透明的,我们可以透过水来看到对方。

一、操作步骤

1、拿一颗彩虹糖放到装了水的塑料杯里

2、再拿我们的勺子轻轻的搅拌

教师提问:“我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了,彩虹糖的颜色怎么不见了”

小结:原来彩虹的颜色融化到了水里了

二、幼儿操作

①师 :“你们也想不想让彩虹糖变没?”

②师 :“你们看一下我们后面的桌子有什么?”

(准备操作的物品)

③师:“我们在操作的时候一个人一个杯子,勺子,和一颗彩虹糖,还有在操作的时候我们要观察我们的彩虹糖是怎么变没的,还要注意我们的这个彩虹糖能吃吗?我们这个彩虹糖是用来做实验的”。

(讲一些注意事项)

总结:“小朋友我们今天做了什么实验啊。让幼儿说出彩虹糖的颜色融化在水里了,那我们今天晚上回到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下实验,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小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

2.尝试用肢体表现乌龟缩进龟壳以及乌龟爬行的动作。

3.体验游戏的乐趣。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

“乌龟”图片;《小乌龟》视频;《乌龟爬》视频;游戏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乌龟”,引出活动主题

二: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乌龟并模仿缩壳动作

——小乌龟的壳是什么形状?乌龟壳上有什么图案?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乌龟缩进乌龟壳的动作。

三:播放视频,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乌龟爬的动作

——小乌龟在地上是如何前进的?

——我们来学一学小乌龟爬的动作吧。

四:播放背景音乐,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2.幼儿愉快游戏。

3.可根据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来调整游戏的速度。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课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游戏的情境中,以捉迷藏的游戏引出小乌龟,后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观察乌龟的环节,情节也是环环相扣。作为一堂科学课更是以两次观察将乌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了解个透彻。第一次观察时幼儿只注意到乌龟的外形,是一些比较外在的'东西,然而经过教师引导性语言的第二次观察,有目的地将幼儿带往了解乌龟生活习性的方面。活动的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将乌龟的主要特征和习性呈现以及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小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物品标记,能用对应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

2、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物品,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活动准备

1、实物图标若干张。

2、活动前已让幼儿选择过自己喜爱的图标,教师在其中的一张上写好幼儿的姓名,将该套图标中剩下的几张分别贴到茶杯橱、毛巾架等处。

活动过程

一、认图标。

出示插有实物图标的纸板,让幼儿回忆自己选择的图标,并在纸板上指认出来。

教师核对图标上的姓名,说对的就让幼儿将图标取走;说错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明确生活用品使用规则。

告诉幼儿,在幼儿园里每个人都要使用自己的一套生活用品:

茶杯、毛巾、小床等,并说明每个小朋友只准用自己的物品。

三、寻找自己的生活用品。

让幼儿手持图标自由走动,去对应茶杯橱、毛巾架等处的相同图标,

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用品所在位置后,再将手上的图标还给老师。

活动中,教师提醒幼儿看看自己的图标旁边是哪些图标,丰富幼儿表述方位的词汇和语句,

如:我的图标旁边是小兔子图标等。

小班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通过玩水,发现有的材料能浮在水面上,有的材料能沉在水里。

2、在玩水发展幼儿对操作的兴趣。

准备:

盛水的大盆3—4个,内装有半盆水;每人一个塑料筐,内有多种材料(小积木。塑料玩具。玻璃球。铁夹子。木夹子等)

过程:

1、介绍各种材料,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

提问:小朋友很喜欢玩水,这儿有几盆水,每人还有一个小筐,小筐里有许多东西,你们一样一样地把它们放入水里玩玩,看看会怎么样?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引导幼儿边玩边说说自己的发现。

(1)组织幼儿谈话,问幼儿玩水时发现了什么。

(2)根据幼儿的发现,教师请幼儿再玩一次,看是否是这样?(不同的材料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建议:

活动继续进行,当孩子发现材料的.沉与浮后,再请幼儿将会沉的材料归类放在一起,将能浮起来的材料归类放在一起。&n

小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产生对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2、知道一些动物的过冬方式。

3、通过观察、观看资料图片、录像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秋天动物们在森林里忙碌的图片。

2、动物过冬的视频资料。

3、小兔头饰。

活动过程:

一、情景设置,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戴小兔头饰出场。

教师:小朋友好,我是小兔斑比。我现在有一件很烦恼的事情:我不知道我的朋友们到哪里去了,你们能帮我找找看吗?

2.教师:秋天的时候我还见到它们了,你们看。出示图片。

出示图片:秋天里,森林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小松鼠忙着把松鼠运回树洞里;大狗熊到处找吃的;大雁王温暖的地方飞......

教师:请你看看,在秋天的时候小动物都在干什么?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了解一些动物的过冬方式。

1、教师:可是冬天到了,我就再也没见我的一些朋友了,青蛙、小蛇、松鼠、狗熊、乌龟这些好朋友都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你知道吗?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2、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

教师:我的动物朋友们到哪儿去了?

教师小结:动物过冬有很多方法,有的冬眠,像小青蛙、小乌龟、熊;有的到温暖的地方,比如大雁;有的在树洞里不出来,害怕被冻坏了,小松鼠冬天就躲在树洞里。

三、欣赏儿歌《小动物过冬》,结束活动。

小动物过冬

冬天里,刮北风,小动物,忙过冬。

羊儿换上厚皮袄,青蛙睡到泥洞里;

雁子飞到南方去,鱼儿躲到水底层;

松鼠贮足粮食后,一头钻进大树洞。

活动延伸与建议

1、家长帮助幼儿搜集动物过冬的资料,在幼儿了解足够多动物过冬方式后,可以组织“找朋友”的游戏,同种过冬方式的小动物分类到一起。

2、引导幼儿说说人类是怎样过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