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喜鹊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树和喜鹊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树和喜鹊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字和子字旁、倒八两个偏旁,读准多音字“种、只、乐”的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
3、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大树和喜鹊前后心情的变化
难点:体会朋友和邻居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与互动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猜一种鸟。认真听哦。
头黑肚白尾巴长,站在树上叫喳喳,因为常来报吉祥,人们看见都爱它。--喜鹊(指名说)
2、板书:喜鹊(带拼音),开火车读词
3、师:我们都知道,喜鹊住在--树上(生齐答),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树和喜鹊(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说
(1)树和喜鹊发生了什么事?
(2)它们是朋友吗?
(3)有多少树,多少喜鹊呢?
5、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段朗读,生做小老师纠正。
3、师点评,范读,生轻声跟读。
4、认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从前喜鹊孤单鸟窝邻居
招呼快乐后来叽叽喳喳安安静静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
--这篇课文讲了树和喜鹊刚开始很(孤单),后来因为有了邻居变得很(快乐)。
6、读准多音字“只、种、都、乐”
7、读准“一”的变调:一后面是第二声,一就读第四声;一后面是第一、二、三声,一就读第二声。生朗读感知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近义词:孤单--孤独)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练习说话:当_________时,我感到很孤单,我真想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
4.出示句子: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说说从这个“也”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3、4、5、6自然段
1.读课文3--6自然段,后来树和喜鹊又有了什么变化?(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3.出示句子: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1)指导学生理解“邻居”。
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出示:远亲不如近邻。)
(2)他们和邻居怎么相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
(喜鹊:每天天一亮……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师:你能找出这其中AABB形式的词吗?--叽叽喳喳安安静静
师:你还能想到哪些?--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干干净净
师:那喜鹊每天早上是怎么叽叽喳喳的叫的呢?会说些什么?晚上又会说些什么?指名说
--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一黑,喜鹊们有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
师:(有感情地读)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谁来想一下,当树和喜鹊有了邻居之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A师:阅读的时候,脑子要比文字走得远。你怎么想都可以,想好后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B师:现在,树和喜鹊的心情怎样了?他们会说什么?
C师追问:为什么?
生1:因为我有好朋友一起玩。
生2:他们会对邻居们说:“谢谢你们,我们现在再也不孤单啦!”
D师:现在你知道怎样可以不孤单吗?
4、师:是呀!有了朋友就会快乐,有了爱就会幸福。只要我们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那么我们就不孤单啦!我们一起来把课文三至五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这份快乐吧!(生有感情朗读。)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至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出示句子: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为什么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1)小结:“因为__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所以“孤单”的反义词就是--快乐(反义词:孤单--快乐)
2、请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也……”说话吗?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四、回顾知识,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树和喜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树和喜鹊只有自己的时候是孤单的,但是有了很多很多的树和很多很多的喜鹊之后,它们是快乐的,所以朋友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都要交好多好多好朋友。
五、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孤单没有朋友
快乐有了朋友
有朋友才快乐
六、作业
1、熟读课文,发语音。读“一”的变调
2、抄写近反义词:近义词:孤单--孤独反义词:孤单--快乐
3、用“…也…”造句。
4、写出5个AABB的词。
5、给多音字“种、乐、只、都”组词,每种读音一个词语,按格式写:(大括号,上下写好不同的读音)
树和喜鹊教案 篇2
教学设计
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进行说的训练。
课前准备
1.课文朗读动漫。
2.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3.学唱歌曲《找朋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3.结合图片介绍喜鹊。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训练了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二、自读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静”是后鼻音。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3)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只种乐
(4)认识部首“孑”。
(5)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⑤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的时间,使学生能够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互学
1、引导质疑,畅谈感受
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环节就是通过学会提问,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展示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4.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测评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树和喜鹊教案 篇3
树和喜鹊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树和喜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树和喜鹊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写本课里、有、几、飞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并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 正确认读文中十一个生字。
3.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理解也的用法,会用也说话、写话。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拼读、比较、识记、组词开花等方式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
2. 通过观察比较、书写、组词,会写本课四个生字。
3. 通过拼读、朗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进行阅读训练,逐步掌握朗读技巧,达到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难点分析:
l 逐步积累识字方法,掌握写字的技巧,注意字的布局和间架结构,正确、美观的写好里、有、几、飞四个字。
l 从字里行间体会树和喜鹊心情的变化,读出由孤单到快乐的情绪变化。
l 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板书课题:树和喜鹊。
2. 请一名同学拼读课题。
3. 齐读课题。
4.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 导入:让我们看看树和喜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由拼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 把生词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好。
3.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此处需要老师详细提供句子。
(1)读句子。
(2)读句中的生字。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加深对字的印象。
5. 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老师适时给予引导、点拨。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 开火车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
2. 指一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3. 老师板书孤单、快乐。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孤单?
(2)为什么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生自由发言,师指导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3)为什么后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邻居或朋友,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并指导朗读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 课件出示: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用上也说话。
激发学生兴趣,质疑课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识字方法。
让学生学会思考,透过文字,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学会读书的方法。
此环节重在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训练语言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操。
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
1.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 猜字谜比赛。
3. 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二、练写生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读一读。
2. 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并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1)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
(2)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3. 口头给生字组词。
4. 学生练写生字。
指导书写时,教师要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书写的姿势。
5.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写字情况。
三、课外拓展
1.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把自己与小伙伴的故事用拼音写在小本本上,读给大家听。
猜字谜比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开动了脑筋,还积累和巩固了识字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
指导学生书写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训练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提高语文课堂的综合效益。
树和喜鹊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会写“单、居”等6个字。
2.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通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2.明白有朋友就有快乐的道理。
教学过程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要求认识9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要重点指导读前后鼻音,多音字的读音应在具体的词句中进行认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不要机械地进行以字义确定读音的训练。字形上,本课以合体字为主,可采用以下方法识记:①加一加。“孤、邻、招、呼”均可采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②比一比。“静”可以和第一单元《小青蛙》中出现的“青、清、请、晴”进行比较,从形声字特点识记巩固这一字串;“都、邻”都是双耳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识记。③利用图片、生活经验来理解字义并识记。“窝”字,可以观察图片找到鸟窝。“招、呼”二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打招呼的样子识记。
(2)写字。在指导写字时要具体将每个字的书写要点指导清楚,可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2.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读正确是首要任务,要读准“一”的变调。“一”的变调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出现多次,在本文中出现频率很高,要巩固读法。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能随着课文情感的变化而有所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可以采用想象画面、创设情境、体会心理等策略进行朗读指导。
3.理解运用
本文需要重点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对“孤单”意思的理解,可通过读句子,抓住连续三个“只有”,让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单”。将这种学习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课文的学习中,并理解“邻居”一词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读准“一”的变调;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会写“招、快、呼”3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走进故事,揭示课题。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学生交流听到的主人公。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①教师引导: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大家想读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②板书课题《树和喜鹊》,齐读课题。
2.走进课题,认识喜鹊。
(1)出示图片。
课件出示:
(2)简要介绍喜鹊。
课件出示:
喜鹊:鸟,嘴尖,尾长,身体大部为黑色,肩和腹部为白色,叫声嘈杂。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所以叫喜鹊。喜鹊在中国是喜庆、吉祥的象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板块二 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同桌相互读。
2.出示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只、窝、孤、单、种、都、邻、居、招、呼、静、乐”)
(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邻”和“都”都是双耳旁;“静”是后鼻音,比较“静”与“青、清、情、请、晴”的异同。
(2)认识多音字“只、种、乐”并指导组词,回到文中读一读句子。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小老师领读。
(4)认识偏旁“孑、丷”,圈出文中带有“一”字的词组,把读音读准确。
(5)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从前 喜鹊(què) 孤单 叽(jī)叽喳(zhā)喳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⑤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⑥指出“从前”和“后来”,“孤单”和“快乐”是两组意思相对的词语。
3.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读一读,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读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板块三 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圈一圈这两段话中的事物,说说你的感受。
(1)交流后出示:
课件出示: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2)出示图片。(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体会:一棵树,让我们感受到“树很孤单”;一只喜鹊,让我们感受到“喜鹊也很孤单”。
2.比较句子,对比着读,进一步体会“孤单”的感受。
课件出示: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1)教师引导: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2)读出自己的理解。
3.创设情境,体会心理。
(1)如果你是一棵树,只有你一棵树,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
(2)如果你就是这只喜鹊,只有你一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第1、2自然段。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抓住“一”和“只有”,理解什么是“孤单”,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角色体验进一步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说出感受,从而落实课文的重点。
板块四 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招”:“刀”的撇穿插到提手旁横和提的下边;右边的“口”略扁,比提手旁略高。
(2)“快”:竖心旁左点垂,右点平;右部撇为竖撇,上段宜直,捺与撇对称,要舒展。
(3)“呼”: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部分的横穿插到口字旁的下部。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笔顺。
4.学生自己书写。
(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该注意的问题。
(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漏补缺,进行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单、居、乐”3个字,理解“邻居”的含义。
2.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开火车朗读。
课件出示:
从前 喜鹊(què) 孤单 叽(jī)叽喳(zhā)喳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检查学生上一节课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夯实基础。在分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指向文章核心。
板块二 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朗读第3~6自然段,思考:后来树和喜鹊有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3.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思考问题。
(1)指导学生理解“邻居”一词。抓住两个“都有”,理解“邻居”的含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第1幅课文插图)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
(3)喜鹊是怎么和邻居相处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
(4)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第2幅课文插图)(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
4.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句子。
(2)思考:为什么树和喜鹊很快乐?
课件出示:
因为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5.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我们同学之间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
6.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细品味,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教给了学生抓住关键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
板块三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单、居、乐”3个字,学生观察。(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单、居、乐”)
2.教师指导,提示要点。
(1)“单”:中间的竖要又直又正,最后一横要长。
(2)“居”:尸字头上部要小,撇要长,“古”的横伸在尸字头外。
(3)“乐”:竖钩在竖中线上,位置要放正;下面两点左右对称。
3.学生口头练习组词并练写,注意主笔的位置。
4.教师巡视指导并评价。
树和喜鹊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只、窝、孤、单、种、都、邻、居、招、呼、静、乐”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单、居、招、呼、快、乐”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
4、通过课文学习,初步体会到友情的重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质疑导入
1、师谈话:这节课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大树和喜鹊的图片)?指名学生认读卡片:树、喜鹊。
2、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课题提问。(如:树和喜鹊是什么关系?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3、师过渡:要想知道这课文究竟写了什么,那就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听到了哪些内容。
3、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①学习“只”这个多音字:
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只有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引导学生发现“只”在两个短语中的不同读音,学习这个多音字,并鼓励学生“只”在什么情况下读第一声,在什么情况下读第三声。相机出示练习。
②出示“鸟窝”的词卡,指名学生认读,同时出示鸟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③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孤单”一词,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或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对“孤单”一词的理解。
(3)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强调“种”这个多音字。出示“种树”“种子”两个词,引导学生比较“种”字读音的不同。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邻居”一词,指名学生认读,强调“邻”是前鼻音,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邻居”的意思。
(5)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生朗读。
①出示:招呼、叽叽喳喳、安安静静三个词语,指名生认读,正音:“招、喳”是翘舌音,“静”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②理解“招呼”一词:鼓励学生根据汉字的字形和生活实际来立即恶(“招”是提手旁,与动作有关;“呼”是口字旁,表示说话,“招呼”放在一起表示向人打手势或说话。)
练习用“招呼”一词造句。(如:家里来客人了,我主动与客人打招呼。)
③积累AABB式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两个词语结构上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来。(如: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快快乐乐等。)
(6)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认读“快乐”一词,引导生用近义词替换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快乐”的意思。
5、在识字学词后要求生再次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巩固识字。
(1)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单独出示本节课所要认的汉字,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识记。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师出示读书要求,想象课文中树和喜鹊在数量上有什么变化,他们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生自读课文,圈画,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板书:一棵树、一只喜鹊,孤单;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快乐。
4、鼓励学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师引导学生做到语言表达通顺、完整。(最初,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他们很孤单;后来有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他们都很快乐。)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单、居、招、呼、快、乐。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以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3、生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生字,重点强调:“单”字的笔顺是点、撇、竖、横折、横、横、长横、竖;“居”是半包围结构,下部的“古”要写得半藏半露;“乐”字注意与“东”加以区别。生书空。
5、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给予个别指导。
五、课堂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课文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那么,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和快乐。
3、探究树和喜鹊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体会到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根据学生的交流,师板书。
3、师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到树和喜鹊的家园,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孤单和快乐,寻找他们心情变化的原因。
二、对比阅读,体会心情
1、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孤单”一词。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2)师出示图片,图上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生观察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朗读第1自然段,师强调读好“只有”这个词。
(3)在学生交流自己感受的基础上顺势出示“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指名学生朗读。
(4)引导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对“孤单”一词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在什么情况也体验过“孤单”,同时练习表达:
当-----------时,我感到很孤单,我真想----------------!
(5)配乐朗读第1、2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孤单的感受。
2、学习5、6自然段,体会“快乐”一词
(1)师过渡:树和喜鹊就这样孤单地生活了很长时间,可是后来呢?他们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5、6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2)生自主朗读第5、6自然段,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①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喜鹊的快乐?
引导学生抓住“天一亮”“天一黑”这两个时间点喜鹊的活动,从“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窝”“安安静静地睡觉”体会到喜鹊结伴而行的快乐,并相机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喜鹊快乐的'心情。
②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天一黑,喜鹊们又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③引导学生思考:树的快乐体现在哪些地方?鼓励学生移情想象,进行交流。(如:树有了邻居后,他们可以谈心聊天,说说自己的悄悄话,这让他们感到很开心;他们为喜鹊了生活的地方,也会感到开心;好多好多树在一起变成了大森林,吸引来了其他的小鸟和动物们,他们也很开心等等。)
(4)配乐朗读第5、6自然段。
三、探究原因,感受友情
1、师过渡:当树和喜鹊孤单时,我们为他们感到难过,当树和喜鹊快乐时,我们同样感到开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树和喜鹊的心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出示图片: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鸟窝、好多好多喜鹊。引导学生从“好多好多”“每棵树上都有”“每个鸟窝里都有”这些短语中感受树和鸟的多。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师:原来,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这才是他们从孤单变快乐的原因啊,原来生活中有了伙伴,有了友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5、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四、课堂
同学们,珍贵的友情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阳光,能驱走我们心中的孤单和寒冷,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课文中的树和喜鹊那样,交上很多的朋友,收获珍贵的友情。
板书设计
6树和喜鹊
一棵树好多好多树
一只喜鹊植树造林好多好多喜鹊
孤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