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飘》读后感

2025/10/12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飘》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飘》读后感 篇1

终于利用假期赶在今天把这本大部头读完了,接下来可能就没有大段时间读书了,过完年了,一切都正常了,忙碌的一年又开始了,真好。

读这本书还是颇有些费神的,随着故事的进展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喜悦,开心,佩服,理解,揪心,愤怒,反思。各种情绪下,也留下了不少彼时彼刻的一些感悟。

对于少年时期的斯佳丽,她漂亮、活泼充满了活力,虽然未免有些轻浮和浮夸,虽然也感叹过她读书太少、缺少内涵,但毕竟少不更事,还是可以理解的。

自从她赌气嫁给自己并不爱的查尔斯起,开始发现她行事的鲁莽,再后来到了亚特兰大,虽然反叛不守规矩,但倒也不让人生厌。

最最喜欢和佩服的是战争中她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韧、责任感以及强大的.执行力,整本书中,只有在这里看到了她的成长、蜕变,和担当。

再次回亚特兰大,岀于对于饥饿的恐惧,对塔拉和亲人的拯救,她开“丧心病狂”地成为金钱的奴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丢掉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在这一段中,很多时候让人气愤,她的优点很明显,同样,缺点更是“招摇过市”。个人认为,斯佳丽最大的问题在于她不善于思考和反思,不能及时修正自己,没有在这么的坎坷中真正成熟起来,所以,到最后她也失去了很多。即使她再次回到塔拉汲取力量,如果还是不能很好地思考,不能真正的成熟,性格决定命运,将来的一切也还真难说。

瑞特和兰妮,我喜欢的另外两个人物。瑞特,不管在什么时代,他都能掌握时局,在社会上混得风声水起,只要他愿意。但是,爱上斯佳丽,不知是他的幸还是不幸,长久的消耗和伤害后,无所不能的船长累了,他爱不动了!只希望他离开后,可以真正找回心灵的宁静和快乐。

外柔内刚的兰妮,最容易被忽视的柔弱女子,却一直象是某种精神的存在,她给很多人带来了温暖、快乐和信心,她的离去,总感觉过去的时代真的是曲终人散了。

最后,虽然排版总岀现“院“、“野”的一些错误,但是翻译的文笔还是不错,读来非常有趣。

以史为鉴,以书为镜,学习,自勉。

《飘》读后感 篇2

《飘》,是我最喜爱的书。喜欢斯佳丽的勇敢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喜欢玫兰妮的外柔内刚。

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

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温柔的典型贵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亲为了救人而被传染伤寒,去世了。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最爱的人――阿希礼。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对阿希礼是异常执着的。还有一个,就是玫兰妮。在一起奋斗的十几年里,玫兰妮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飘》绝对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书。文字优美,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虽然其中由于作者的主观因素,对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评价并不客观和全面,但以文学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部绝世佳作,值得一看。

瑞特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即使他明知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他爱斯佳丽,但他更了解斯佳丽,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斯佳丽却从来不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他累了。

《飘》读后感 篇3

思嘉就是这样的女人,这样愚蠢,骄傲,顽固,残忍的女人。明明看到瑞德时她会心跳却还要佯装镇定,明明遇到困难时第一个会想到他却不肯示弱,明明喜欢他的吻却还是要说讨厌,明明爱上了他却还是固执地不肯承认……只因为她是郝思嘉,每个男孩心中最完美的情人,只因为她从来都以为自己喜欢的是艾希里……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美的。思嘉对艾希里便是如此。

每个少女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初恋。都希望有一个像艾希里那样英俊,温柔,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来呵护她,思嘉亦如此而已。其实,我们都忘记了一句话:“有个懂你的人,才是最大的幸福。”这个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他能读懂你,能走进你的心灵深处,能看懂你心里的一切。最懂你的人,总是会一直的在你身边,默默守护你,不让你受一点点的委屈。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做许多爱你事。如同瑞德对思嘉这般……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残花乱流年,愁肠攒心痛…试着用微笑看完他们的.邂逅,却发现伤痛占满了全世界,而被捏碎的故事,还欠我一个结局。倾听着欢快的音乐,想尽量使自己的心能愉快些,然而被耳根过滤之后却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像是一场暴风雨过后,留下的满目疮痍、备显凄冷…黑夜倾吐着满幕的悲凉,独与我成伤,但有几人能看?

月光哭诉着漫天的清冷,独与我成眠,又有几人能懂?谁又能了解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无奈?淡淡笔墨,浅浅细语,挥不尽点滴离人泪,诉不完几许苦寒愁,月淡银河,落叶纷纷雨,饮一杯浊酒,断尽愁人肠,谁为谁痴谁轻狂,此情此景此时休。

为什么别人的故事,最后悲伤的,总是我?也许直到瑞德转身的那刻,思嘉才明白原来这世上真的没有后悔药。不知她是否也明白了这样一句话: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累了把心靠岸;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

《飘》读后感 篇4

初读《飘》,觉得作者不知道在讲些什么,只知故事是从一场宴会开始。后来,再次读了一遍,或许是成长了,便读出了整个故事的曲折、复杂。

纵观全文,我觉得,最喜欢的人物还是思嘉,尽管她任性狡黠、残忍贪婪,但同时在她身上表现出的还有她的娇艳美丽、精明能干。她不像当时的妇女们,她们那么拘谨,又是那么迂腐,而思嘉不同,她是只活泼又不受束缚的鸟儿,在那样一个昏暗的社会自由自在翱翔。当她错误地给艾希礼套上自己精心编制的“礼服”时,她的爱便错了;当她不明白自己的情感,消耗尽瑞德的爱时,她又再次错了。好在,思嘉很坚强,当她两次犯错时,她想起父亲的'话:“世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正面自己的情感,不再迷茫、犹豫,她相信明天,明天她就能把握住爱。主人公思嘉便是那么一个有些孩子气,却又坚强,拥有希望的人。

就像艾希礼所说,媚兰是那样脆弱胆小,而思嘉却是那么勇敢。虽然思嘉在爱情上失败了,但是她的生活,她的努力,显而易见得成功。当艾希礼把媚兰托付给思嘉时,尽管心里很不满,但她还是遵守自己的诺言,细心地照顾媚兰。在战争期间,人人都过得很困难,思嘉却靠着自己的努力养活了媚兰还有自己的一家人,虽然很多是靠欺骗弗兰克得来的。或许,有人认为她真是狡猾,手段卑劣,但我却不能认同,思嘉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救所有的人,她不能让父亲的家业毁于一旦。思嘉是那么努力,她执着、勇敢地保护着所有人。

与媚兰相比,思嘉真算不上一个良家妇女,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才更显得真实,更令人感同身受。媚兰太完美,完美到不可能,所以她只能算是一种美好形象的代表而已,这便是我喜欢思嘉的理由,她才是一个正真活着的、有血有肉的人。于媚兰,思嘉刚开始的情感只有嫉妒与厌恶,但最终媚兰的宽大胸怀让她明白了她是喜欢和依赖着媚兰的,毕竟,媚兰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帮助她。思嘉其实也拥有一颗宽容天下的心,战争期间,她以宽容容下了媚兰。正是这样一颗宽容的心,保护了媚兰,也让思嘉看清了自己。

《飘》的篇章是华丽的,它塑造了思嘉这样一个有着自己灵魂,又丰富多彩的人物。让我从思嘉身上认识了她的坚强、任信、努力、执着、勇敢与宽容。全文也因此人物,增添了不少的意趣。

《飘》读后感 篇5

这个学期我读了一本名叫《飘》的长篇爱情小说,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爱不释手。读完全书后,我感触良多……

《飘》是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动乱的社会现实为背景的爱情小说。小说以亚特兰大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背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以女主人公赫思嘉为主线,描写了几对青年的爱情故事。

初读《飘》时,对小说的女主人公的感觉是矛盾的.——既有些讨厌,但又不得不敬佩她。讨厌的是她为了功利,为了钱等不择手段,而选择婚姻。甚至是不惜损害自己的妹妹,抢走了她的未婚夫;讨厌她面对白瑞德的爱时,那愚蠢的固执。但她的勇敢与坚强和那份艰苦创业的精神又不得不让我敬佩。

赫思嘉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赫思嘉认为自己爱的是卫希礼,可是卫希礼却不爱她,就像白瑞德说的那样,阿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可是赫思嘉却不听,越是得不到,越是难以实现的,就越追求不舍。可是,到最后才发现,她最爱的人一直就在自己身边却不曾意识到,等到明白时,却为时已晚。但赫思嘉就是赫思嘉,她没有绝望,她只是告诉自己:毕竟明天又是另一天了!赫思嘉,始终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

赫思嘉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再看看我自己: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弃而不是去考虑该怎样战胜困难。对此,我很惭愧。赫思嘉的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会想起这句话。虽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纠纷,但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欲望和追求。正像赫思嘉所说的:“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我们可以休息,但我们决不能放弃。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便会告诉自己:“毕竟明天又是另一天了!”

《飘》读后感 篇6

我看过的书中,主角大都是善良的,为别人着想的人,可这本书中的斯嘉丽却不一样,我可以体会到他的自私与虚荣,表里不一,不得不承认,刚开始我还不能接受他,但是谁又能十全十美?从当时美国南部落下后的环境中,斯嘉丽却显得更大胆也聪明,当时的女性普遍唯唯诺诺,但他却不受影响,同时,南北战争前夕,南部的民风和生活习俗也栩栩如生。

瑞德说过斯嘉丽和自己是一样的人,他们都同样的虚伪和自私,不过他们也同样坚强和勇敢,作者用了有强烈对比和程度很强的词语把瑞德的.狡猾形象地表达出来了。《飘》是一部世界名著的原因之一,或许是他关于南北战争的描述太真实了,从打仗的南部联盟的士兵,到经历战争的人的内心想法,南方人从一开始的士气满满到连连败下阵来,伤员不断增多,一切都浸泡在苦海中似的,不过它内容的精彩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斯嘉丽不易察觉的蜕变,她娇嫩的手起满水泡,虚假的温柔也几乎消失,就像翻阅相册般阅读这本书,每一页都能体现它的顽强和智慧。

就这一句话,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就把斯嘉丽的巨大变化描写出来了,一个人的变化可以是快的,就像斯嘉丽,可以说是剧变,那么快的原因可能是他本人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毫不怯懦,我不能用道德去评价他,也还不是全心的喜欢她,但我承认,思嘉丽是一个与众不同充满魅力的勇敢的女人。斯嘉丽的情感曲折,两次婚姻都不是为了感情,让她为了钱和生计操劳时,许多人都不理解他,但她却是其中能面对现实的很少一部分。

《飘》到了尾声,让人读起来却很不好受,斯嘉丽和瑞德不断的误会彼此,到了最后也没有解除,最后是指一方的感情已经消耗完了,在译者开头曾说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结局是早已定好的,这个结局是开放性,但不如悲剧,我感觉这两个人的感情永远是一个谜,这部小说是爱情经典,我认为不应该只读一遍,我将会读二遍至三遍,第一次接触它,它告诉了我,爱情不仅仅是感情的事,同时两个人的思想,背景要相似才能有机会更幸福,第二,人应该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内心想法,虽然理解的幼稚,也不完全正确,但能从这本书获得新的看法,有新的感受,也是幸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