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篇1
父亲的菜园这一课通过写父亲克服各种困难在山地上修建菜园的事,体现父亲执着、顽强,遇到困难不言退,不服输的品质。而这也是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学习的教学重点。教案中,我设计了:走近菜园——看到诱人的翠绿;走向父亲——看到父亲的菜园;走进菜园——看到父亲的精神,这样循序渐进的三个教学环节,从对文字的理解,逐步深化提炼,引申出其中蕴涵的可贵精神。
“使学生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个“重点”还比较容易把握,而“难点”就不是那么容易突破了,刚上课时我有点没底,但是上完后,我却像文中的.父亲“望着新菜园终于被开出来了”一样,笑了。
教学时,通过重点解读和感悟三个句子“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的说:“当然会!撒了种子,就会有收获的。”“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块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大黄瓜了。这一季豌豆是专用来肥土的。”
将一个个场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劳作在黎明前的父亲;站在豌豆前的父亲。通过品读词句将一个勤劳、坚毅、有远见的父亲形象树立起来。
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这一翻,翻掉了这么多天的劳动心血,翻掉了我吃豌豆的美梦,却为我们家翻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和希望”孩子们细腻的触觉却吸引了我和我们的孩子们在这一片“菜园地”前驻足不前,细细地欣赏这一道由“责任”,“辛劳”,“坚毅”,“热爱”筑成的风景,这一道同风景可欣赏可品尝,如翡翠般美丽,更如翡翠般珍贵。于是,我想一道曾经的风景,换一种心境,换一个角度,带给我们的也是别有一番洞天。一篇文章,一节课,换一个角度,也许会带给我们一份从未感受过的欣喜。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篇2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篇3
《父亲的菜园》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讲“我”家因新修的公路失去菜园,父亲却克服重重困难在山坡上重新开辟了一个新菜园,赞扬了父亲不怕辛劳,坚忍不拔的毅力。在教学中,我通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先充分地读了课文,自读自悟;然后围绕重点、难点讨论了一下,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学生基本掌握了“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因此,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基本上能从父亲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中,体会到父亲勤劳、吃苦、不怕困难,更能体会到父亲热爱土地、合理使用土地的思想感情。
在讨论的时候,重点结合“父亲”在开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引导学生来畅谈读后的感受。在这一点上,虽然能体会出父亲的美德,但是在结合实际的时候,学生却不能拓展开来,尤其是不能把这中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拓展开来,大家的思维只是限制在了这一篇课文中,后来我想可能是因为同学都生活在江南水乡鱼米之乡,无法想象那荒凉的.山地开发的艰苦!所以,在课堂中我要学生们把父亲遇到的恶劣环境(荒蛮多石,暴雨冲土,贫瘠无肥)同生活中的困难联系起来,比如对于我们平凡的生活来说,困难、挫折、逆境等等,就是父亲经营菜园时遇到的困难,那么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父亲的什么精神可以激励你呢?这样一来,学生若有所思,然后就有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也就谈得比较好了。
课堂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差距还是不小的。特别是很多孩子的表现是很被动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是一个样,自己学习的效果又是另外一个样。阅读理解方法的指导还需进一步总结提高。除了教师的引导要有方法外,学生自学的手段方法也要进一步规范。防止学生脱离教师这根拐棍就会站不稳或摔跟头。
读文章是为了明理,更是为了导行。如果学生读了一篇文章,能心有所动,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把学到的道理运用起来,那就是真正读懂了书,读了有用的书,也就达到了读书的目的了。希望父亲的精神能启迪孩子们的心灵,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能助一臂之力。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篇4
《父亲的菜园》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在学生自读自悟。但讲完这篇课文后,我深刻感受到新课改的课堂艺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是你对新课改理念的综合体现,具体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
1.创设情境。这节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父亲,拉近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逐步走入课文,这样便于体会人物精神风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2.以读代讲。读书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充分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实施有效指导的过程,以读代讲在尊重学生对课文个体化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从而挖掘它的人文思想,并能指导学生的行动。提高了读书活动的实效性,教育他们学会敬重父母。
3.自读感悟。课堂上我让学生边读边做批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同样的文本,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让他们做批注,不但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性化的理解,而且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4.及时评价。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及时有效。多元化的评价也会博得学生的致高兴趣。所以,我觉得自身的应变能力及简洁明快的课堂语言很重要,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面面俱到,也不在于热热闹闹,哪怕只有一点,只要它闪光,我们的收获就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篇5
本课教学,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重点是指导交流和朗读。
这样教学,一是体现了本篇教材浅白,适合学生自读的特点;二是体现略读课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教学特点;三是体现了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四是体现本组训练的重点,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篇6
《父亲的菜园》是人教版第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毅然要开一块菜地,重点描写了开荒、填土和育肥,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课前先让学生借助字词典把课文读通顺、字词读准确。然后让学生用简略的语言概括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目的。
一开始抛出问题:作者为什么把“我家的菜园”称之为“父亲的菜园?”围绕这一问题走进课文。学习文章时根据已有经验同学们回忆自己见过的菜园是什么样的,再出示一片贫瘠的山坡,让孩子们感受到种菜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接着请同学们找出文章的三个经典镜头,“画出相关句子写出感悟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交流一起解决问题”。让同学们抓住文中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的语句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和品质。最后小练笔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这位辛勤而又执着的父亲,达到学生文笔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再次回到作者为什么把“我家的菜园”称之为“父亲的菜园”,让学生在讨论中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课后反思:在这堂课的设计上我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感悟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重点结合“父亲”在开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引导学生畅谈读后的感受。对课文题目《父亲的菜园》,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作者所以将这块菜园命名为“父亲的”而不是“我们的”“我家的”,正是因为这块土地是父亲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才拥有了这块“翡翠般的菜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在对父亲一言一行的描写中,都表现出了这位普通农民勤劳朴实,执著自信的品质。父亲创造的不仅仅是荒凉中奇迹,而且是顽强意志与不懈努力的胜利。
任何教学过程都不是完美的。有些细节处理的不够细致,特别是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够充裕;课文比较长,对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训练还不够到位;学生交流时,还不能完全放开,指导较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