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论语》读后感

2025/10/13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论语》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 篇1

暑假里,我读了《论语》这本书,从书中我认识了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从他们的语言中,让我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学习。

在《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又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

读《论语》,使我受益匪浅。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他将伴随我成长。

《论语》读后感 篇2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论语》一书中关于教育指导思想的内容很丰富,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还有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即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论语》对中国古代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论语》读后感 篇3

暑假到了,老师让买《论语》这本书。我问妈妈:“《论语》这本书是什么呀”?妈妈说:“你读了就知道了”。我就认真的读起这本书。

这本书是在思想家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书中告诉我们要帮助别人、要尊老爱幼。还告诉我们了许多知识、学习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我最喜欢的是“不耻下问”这句话,因为我们有不懂的知识和问题都要问问同学和家长,不能放在心里一直不说。

以后我在学习中有不会的题就问问同学和家长。

《论语》读后感 篇4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已内在地包容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血缘关系和阶级关系。仁学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严等内容,这一点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命题中表现的很明显。他既承认人是目的,且承认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严。这里并无贵贱、高下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而这同当代社会的人权思想有着共同的契合点。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从道德实践上说的,并不是从地位或职业上说的。

《论语》读后感 篇5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运用到《论语》中的句子,比如:有人总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事情却做不好,就有人劝他:“欲速则不达”。

当有家长带孩子出去看到两种人,一是贤人,一是不贤的人。于是家长对孩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见到有才能的人就要想到与他看齐,见到有缺点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毛病,以便改正错误。

《论语》读后感 篇6

孔子还非常挑食,《论语》读后感150字。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得不好,不吃;不合时令,不吃;切割得不好,不吃;没有合适的酱,不吃。我想,现在最挑食的小孩,恐怕也只有他的.三分之一罢了!

读完《论语》,我不仅对孔子的敬佩更进一步,而且更多了一种亲近感。孔子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至圣”,他也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的普通人。他似乎从书上一跃而下,成为我的一个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