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动物儿歌》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篇1
上周五上了一节天河100直播课,考虑到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识字写字,所以我选择展示一节识字课。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识字写字教学一直是我校语文科组思考的重点。在微信扫码已成为全民时尚的今天,我借助umu平台做了一份课前预习单、里面包含了汉字的演变知识、学习视频以及考试检测孩子的预习效果。课前学习单不仅让我了解了孩子的掌握情况,也让我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在《动物儿歌》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下面几个环节达到目标、突破重难点。
首先是创设情境,引入儿歌。考虑到一年级的小朋友,非常天真可爱,所以我创设了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入生字学习。其次是先学交流,整体感知,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本节课重点在于研学分享,掌握生字,我用了各种方法帮助孩子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同时第一次在课堂上正式渗透形声字识字的方法,把我做的汉字故事小课题一些措施运用于识字课堂。在书写这一环节,除了引导孩子认真观察,我还拍照上墙,展示学生的正确姿势与规范书写,给学生做好榜样。最后是朗读儿歌,拓展延伸,通过仿说句子初步领会这首儿歌的句式特点。
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孩子们比较积极,和我的互动也比较和谐,大多数孩子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学生对生字的掌握不是很牢固,生字读得不够多,在学生读错时,老师的处理方式有待改善。还有一些我个人的原因,老师的语言比较啰嗦,语速也比较快,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改进的。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篇2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作为识字儿歌,在教学中应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进行了集中识字,认识带有虫字旁的形近字。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在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反思:
1、采用形声字构字规律的方式,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了解了字的意思。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如,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掌握借助形声字特点识字的方法。
2、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总之,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对生字的认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这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同时,我采用以多种形式复现的方法来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例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记住了几个虫旁的形声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篇3
《动物儿歌》是一首关于小动物的儿歌,通过儿歌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和蜘蛛6种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这是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识字单元的重点还是要引导孩子们通过借助朗读儿歌,以及儿歌的意境来进行识字和写字。现结合教学的第一课时,做以下反思:
一、归类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
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的过程中,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还不断的引导学生交流各种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换一换”“熟字加偏旁”“编儿歌”等,提高了课堂识字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各种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图片和自制手绘动物图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学生说笔画老师书写,直观的示范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写字能力的提升。
教学不足:虽然准备地较为充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
1、时间掌握不充分。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讲解形声字的环节和开火车认读生字的环节时间没有控制好,导致后面写字环节比较匆忙,时间紧张。
2、不敢放手,过分关注学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好生本教育。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篇4
1、小班幼儿是语言表达初期,教师通过形象的肢体语言引导幼儿强烈的表达欲望,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知道了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叫声,锻炼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2、幼儿在活动中大都能参与进来,甚至能自主地创编一些动作,使整个活动气氛更加热烈。
3、在活动中,我亲自示范演示,对个别不能理解要求的幼儿降低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进行活动、朗读、创编,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
4、整节课幼儿参与度较高,但对于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来说,可能相对简单,因此热情持久度不高,今后,要多考虑这一方面,使所有的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5、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在课堂上我会采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努力让每个孩子兴趣持续时间更长,在玩中学到新知。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篇5
今天,我们学习了《动物儿歌》这一课。《动物儿歌》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歌,表现了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小动物活动的快乐画面。这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展现的又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都挺高。
这节课,我由谈话导入,告诉孩子们小动物们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位作家就把小动物们的生活方式编成了儿歌,由此导入了课题《动物儿歌》。然后我让孩子们跟我一起书写了课题。书写课题后我请孩子们大声自由朗读儿歌,并把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圈出来。在孩子们读的时候,我把这六个小动物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孩子们读完后,我请孩子们对照他们找的是否和老师一样。这个不难,大部分孩子都能找到并找的很准确。之后,我让孩子们观察这六个词语有什么特点,孩子们很快就发现它们都有虫字旁,然后又在我的提示下发现右边的字与这个字的读音相同。我随机告诉他们像这样左边表义右边表声的字就是形声字。学生了解了形声字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了拓展,学生很快就发现在我们学过的猜字谜这一课里面很多字都是形声字。后来在学习“网”字时,我们又复习了象形字。
在指导朗读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有自由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对读,拍手读,一问一答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接着,我又让孩子们仿照文中的句式“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自己编儿歌。孩子们刚一听到让自己编儿歌,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编。看孩子们都有点为难,我给孩子们进行了示范。我说到:“青蛙田里捉害虫,鱼儿水里游得欢。”有了参考,孩子们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很快就有人说到:“蜜蜂花间采蜜忙。”接着又有人说:“山羊山上吃青草!”还有人说:“马儿草原跑得快!”还有的说:“猴子树上去摘桃”“熊猫竹林吃竹子”“熊在洞里睡大觉!”“小狗窝里啃骨头!”孩子们一个说得比一个兴奋,看来孩子们已经掌握了这个句式,我也开心不已。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在练习说话环节,为了照顾到每一个积极发言的孩子而用时过多,导致下课了孩子们都还没有停下来。还有缺乏小结,小结是对一节课的及时总结,对学生把握课堂重点,对知识点的梳理与记忆有很大的关系,而我总是忘记。没有小结的课是不完整的,以后还需继续努力,充分备课,让自己的课堂更完整,更高效!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篇6
本课教学教学设计按照四个板块来上,板块清晰。上课开始,大自然情景图应该找一些漂亮的出示几张,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今天在课堂上,学生对生字的读音错误率极高,超乎我预设,正音时间花费多。
在第一板块用横线画出动物时,可以把动物名称词卡依次贴在情境图的空白处。识记“造”应该给学生自己说,教师不要急着让他们组词,他们的词语积累少之又少,其实学生已经发现“造”是形声字,教师的.这个举动有点多次一举了。
在第三版块,把小动物贴图贴到相应的位置后,顺道把表示地方的词卡贴到动物后面,再追问:这些小动物在这些地方干什么?指名上台把干什么的词卡贴到对应的句子里,贴正确后就是课文内容,最后指名美美地读一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配合读,做动作读。
写字这一板块,让他们写好一个自己对照标准再写一个,接着展评后,不满意的再在学习单上练练,觉得可以了就做下一题看拼音写生字,马上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