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亲人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并积累语言。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句子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
课件、幻灯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幻灯显示词语。
(1)、齐读。
(2)、理解: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1、过度导入:学习课文要解决三个问题,请问是哪三个问题?
板书: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
追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板书:课文描写了:
2、组织学生自读感悟。
(1)、明确学习目标:分组自由读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情感?
(2)、组织学生讨论。
板书:依依惜别深情厚谊
3、组织学生品读课文。
(1)、要求:仔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那一部分或那一个人最令你感动,把它们画下来,好好读一读,看看你从中能体会出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
(3)、引导组织学生交流、品读、感悟。
4、归纳、总结、升华
(1)、显示:“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谁来读?
问:“您”指谁?“这样高的.代价”是怎样的代价?有多高?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引导:纵观全文,“您”仅代表了大嫂吗?还有谁/
板书:大娘小金花(朝鲜人民)
追问:她们又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付出了哪些代价?
朗读感悟
(3)、追问:你们说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如何?用问中的语句来概括(比山高,比海深)
读“您说,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4)、是东华门原因使朝鲜人民甘愿为志愿军付出这样打的牺牲?情读大屏幕上的资料。
(5)过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三段。
5、小结:课文表现了赞扬了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自主练笔。
1、对比阅读课文钱三个自然段,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归纳。
3、教师小结。
4、组织学生练笔。
5、组织学生交流。
亲人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示训练点。
1、学生读书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中朝友谊
鲜血凝成)
2、快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这个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这几个材料来写?
(板书:围绕
选择典型材料)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1、引导学第一段,体会学习方法。
指读课文,出示思考题(投影)
听读要求:
A、用简洁的'话,说这段写了几件事?
B、认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写?
C、边听边划,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启发生回答问题。
(板书:洗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结合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择材料的用意)
齐读本段的最后一句(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进行句式的变换(变成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结合句子让学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练习用雪中送炭造句。
置疑问难。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配乐范读----学生练读----个别读文)
2、结合学第一段的思考题,遵循学习第一段的思路,分组自学第二、第三段。
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出小金花和大嫂与志愿军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材上的特点。
(板书:救老王挖野菜)
抓住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在前三段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激情语言,放录音,投影,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齐读第四段。通过感情诵读,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4、针对全文进行置疑问难。
三、概括学习过程,深悟训练点。
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认识这一写作方法的好处。(板书:突出中心)
四、课外延伸,指导背诵。片段练习,运用训练点。
1、向学生介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选读精彩段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诵。
2、结合课后的练笔内容,让学生进行构思。
亲人教学设计 篇3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观看“朝鲜人民送别志愿军的宏大而感人的画面,揭示课题,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等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明确目标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悲壮气氛,体味“似海深”的伟大友谊。
鼓励学生在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读中悟情,以情品读
1、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最令人动情的片断,用笔画一画,圈一圈,哪句话,哪个词让人感动?为什么感动?找出最令人的片断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个人的感觉、体验、理解各不相同,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内容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交流“大嫂”一段,也可以交流“大娘”、“小金花”一段,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重点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大娘一段:
(1)品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永远不会。”通过品读感叹句、疑问句、设问句,三种不同的句式,深刻领悟“志愿军战士”与“大娘”的“母子般”的深情。
(2)指导学生理解“冒”、“穿”、“丢下”、“唯一”几个词语的含义,感悟大娘为救志愿军战士忘我的,无私伟大的品格。
(3)指导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意,我们怎能忘怀?”明确句子的含义是“怎么也不能忘怀?”体味志愿军战士与大娘之间的刻苦铭心的真挚情意。
小金花一段:
(1)品读“小金花,不要哭了……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感悟志愿军战士与小金花之间的“父女般”的真情,体味亲人生死离别的悲壮。
(2)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跺”、“抽动”、“狠狠”几个词的含义,入境体验小金花的刚强性格,及对侵略者的仇恨心理。
大嫂一段:
指导读“您为我们付出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句子的含义,感悟大嫂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姐弟”深情,大嫂的`爱是付出的爱,无悔的爱。
在交流过程中,以“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觅情、悟情、品情。以“情”为基调,自读、品读,并适时引导学生在动情之处背诵,积累,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四、读中诵情,想象创造。
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与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亲人教学设计 篇4
亲人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亲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亲人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抓事例及事例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
3、领悟课文叙事抒情,直接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你从题目发现了什么?
2、自学生字,书写难字:
妮、硝、谣、噩、嫂。
3、读通读顺课文:
思考批注:课文分别写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
4、自读第一自然段:
勾画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的词句,(思考批注),大娘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5、自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小金花最感人的言行,小金花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6、自读第三自然段,勾画大嫂最感人的举动,大嫂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7、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从中看出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有XX的情谊。
8、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
从“雪中送炭、唯一、代价”中选一个词造句。
2、课文仿写《志愿军×××,我想对你说》(或《再见了,新人》)。
3、阅读迁移练习:
同步阅读156页《馒头的故事》。
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这件事反映了军民之间XX的情谊。
一、审题,发现题目的特点
1、某人对某人分别时说的话。
2、“亲人”指有血缘关系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3、课文写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朝鲜人民”。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归纳人物事例
大娘:
1、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
2、冒着炮火送打糕。
3、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小金花:
1、为救老王牺牲了妈妈。
2、大嫂挖野菜双腿被炸伤。
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
大娘:
1、送打糕。
(带、顶、冒、穿、送)雪中送炭。
2、救老王失去唯一的小孙孙。
3、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
小金花:
1、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2、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双腿被炸伤。
(用鲜血写成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四、回读课文,抓住文中志愿军为朝鲜人民而流血牺牲的事体会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深情
1、五次战役的时候……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2、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侦察,被敌人抓住了……
3、……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
(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五、创设情境,激情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
1、激情引读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话。(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创设情境,写作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告别的话,并指导深情话别。
六、回顾全文,探讨写法特点
1、前三节叙事抒情:
请求→回忆→反问
叙事 抒情
2、最后三个自然段直接抒情。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亲人教学设计 篇6
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指导学生认真看图和学文,分清课文中哪些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再联系全文,感悟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团结相处,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学习少先队员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在看懂图意、感悟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老奶奶说的话的意思。
教学策略:结合看图和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学习。
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看图学文《亲人》。谈谈你有哪些亲人?
2、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这幅图,看看图上画的亲人有什么特点?
3、提出预习要求。请同学们仔细看书上的图,想想图上的两个人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各有多大年纪,他们在干什么。读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图上情景的句子画下来。
4、学生预习。
二、指导看图。按照人物——周围事物——整幅画面的顺序进行观察,后师生交谈。想想整幅画面表现了什么?(小姑娘尊敬老人,为老人洗衣服,老人非常感激和疼爱小姑娘。)课文哪些地方是描写图上的情景的?
三、指导初学课文
1、谈话。画面表现了这一会儿工夫的情景,但事情的前前后后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读全文了解。
2、自己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画出来。小组讨论解决。
3、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1)指名轮读,正音。
(2)交流自学情况。让学生互相质疑,互相释疑,教师适当点拨。
四、作业
1、把课文读熟。
2、把生字新词写会。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一节课时学习的内容,衔接过度。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8课《亲人》。(板书课题)
2、回忆图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1——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读这一部分,想想通过阅读,对小姑娘和老奶奶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学习后,组织汇报讨论。要明确三点:
(1)“我”家是苗寨的唯一汉族。
(2)老奶奶孤独一人生活在苗寨,虽然身体硬朗,但年时已高,需要有人照顾。
(3)具体地讲了老奶奶生活中遇到困难。
(4)分析词语。
老奶奶常常遇到哪些困难?(学生说后出示投影片。)
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能()做,该做的不能()做。
填空,读一读,想一想,没有括号里的词能不能说清楚,加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注意把“毕竟”“及时”强调出来。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明朗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
2、妈妈仅仅是自己热心肠吗?(还教育“我”要帮老奶奶做事情。)
3、引读这一段,通过读感悟妈妈和“我”是如何尊敬老人、照顾老人的。
四、习五、六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直接写了图画上的内容,请同学们再看看图,然后自己读课文,看谁通过读,在头脑中浮现出画面。
2、小组练习读。
五、再读全文,思考课文为什么用“亲人”做题目?
1、自由读。
2、提名读。
3、想想:全文没有出现“亲人”这个词。为什么课文以“亲人”为腾题。(以“亲人”为题,深刻反映了“妈妈”、“我”对“老奶奶”的关心照顾胜似亲人。)
六、升华主题,拓宽理解
1、谈话,这篇课文写的是汉族小姑娘和苗族老奶奶之间的事情。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
2、出示56个民族挂图。
小结:大家看图上的多姿多彩的我国各民族的代表,他们分散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虽然各个民族服饰不同,习俗不同,但大家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就像我们课文中的汉族和苗族一样,都是“亲人”。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用“及时”、“照顾”造句。
板书设计:
亲人
只有我家是汉族
我妈妈帮助不是亲人
一个苗族村寨邻居老奶奶生活胜似亲人
中常常遇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