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最佩服的三国英雄是黄盖。
黄盖是周瑜的军师,他总是帮周瑜出主意,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战,黄盖在一天晚上潜入周瑜的军营,偷偷的告诉了周瑜。第二天,他们按计划行事,在开会议的时候,黄盖故意顶撞周瑜,周瑜把他军法处置,打了50军杖,把他打的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这其实是苦肉计,这一切都被曹操派来的奸细看见了,这就是一句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后黄盖再假装去投靠曹操,曹操信以为真,黄盖说到时要用船载粮草来投靠曹操,曹操满口答应。因为曹操的军队不善于水上作战,于是曹操把战船都一艘艘的用铁锁链起来,停靠在江边。约定的日子到了,黄盖乘着东风前进,船上装的是芦苇,黄盖把芦苇点着,船乘着东风向曹操的.船队冲去,曹操的船连在一起,一时半会儿无法逃脱,火势从一艘船蔓延到另一艘。曹军大败,曹操败走华容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情节已经淡忘,但其中的三国英雄依然让我记忆犹新。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2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书,但让我百读不厌的还是《三国演义》。
二年级时妈妈从图书馆借来了给小学生看的`《三国演义》,从此,我就跟“三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凡是与它有关的书籍,我都如饥似渴地阅读。
妈妈看我这么入迷,又从阅览室借来大人们看的《三国演义》。我欣喜若狂,一把从妈妈手中夺过,一头扎进了书中。
在书中,我认识了勇猛无比的吕布、张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司马懿,雄才大略的孙权、曹操,还有姜维、马贷、陆逊等,他们一个个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我知道了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知道了关羽义薄云天,过五关斩六将,终与兄弟团聚;知道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大摆空城计,唬得司马懿十万大军无功而返。望梅止渴、七擒七纵、如鱼得水……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津津乐道。
在书中,我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刘关张三兄弟齐心协力,成就蜀汉大业;了解了“一个人最大的弱点,是在于以为自己聪明”,马谡平时遇事侃侃而谈,连诸葛亮都称赞他是个人才,可是他却把战略重镇——街亭给丢了,让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计划付诸东流;了解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董卓擅自废立天子,被天下人唾骂,最后被吕布杀死。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一个个战例发人深省。
《三国演义》中的每个人物都各有风格,每个故事都精彩纷呈,每个道理都浅显易懂,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3
《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为什么呢?因为它里面人物众多,故事泛多,场景也很多,还有许多我说也说不出的意思。
先讲人物众多吧!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有文物双全的常山赵子龙、有王平、马良典韦、孙权、孙策等等英雄豪杰。
再来说说故事泛多吧!有桃园三结义、火烧赤壁、西征东吴、七擒孟获、水淹下邳、马良归降、街亭失守等等。
我喜欢这本书中重情重义的.刘备,只要有一技之长,刘备都对他们委以重任。还记得三顾茅庐吗?去请诸葛亮时,诸葛亮两次都不在家,可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却在午睡,刘备却并无愤怒,静静在门口等候,还劝关羽和张飞别大哄大叫,免得惊醒诸葛亮,打扰别人午睡,诸葛亮起来后,听书童告诉诸葛亮这几个人在门口等候了几个时辰,而且前几天也来过两次,并说是要请诸葛亮出山跟他们一起打天下,诸葛亮听后顿时被打动了,于是答应跟随刘备去闯天下。
在这本书里面,诸葛亮是最令我敬佩的,虽说他没关羽之猛,赵云之勇,刘备之仁,可他的足智多谋就可以号令天下,我还记得诸葛亮智退司马懿,诸葛亮在城楼上上演的一番空城计,真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里不但体现了诸葛孔明的智慧,更让人知道“卧龙”不是浪得虚名的。
书中的周瑜虽然和诸葛亮一样聪明过人,足智多谋,但是我并不喜欢他,因为他心胸狭窄,处处为难诸葛亮,想尽办法加害于他。竟然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枝箭,还要他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按军法处置。而诸葛亮却以国家大事为重,顾全大局,巧用天时——借东风,在三天内完成了这项任务,使周瑜始料不及。《三国演义》这本书刻画人物各个富有特色,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如果你也想了解其中的奥妙,就请你赶快拿起这本书好好地读读看吧!我相信肯定会让你手不释卷的!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4
近期我看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里面的人物和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魏国统帅曹操的优点是有谋略和慧眼识人,他麾下猛将众多,司马懿更是谋略过人。谋董卓曹操献刀,曹操本想杀董卓只是形式有变,最后变成了献刀。历史上的曹操可称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曾起过相当的作用。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个人生哲学是极端错误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虽说曹操是一个有谋略也有才干的人,但在我心里认为他还是比不上我佩服的一个人,那就是诸葛亮。他可称的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足智多谋有胆识有谋略机智果敢,沉着冷静。本书中所讲述他的战绩,就有数十回之多。例如,第四十回诸葛亮火烧新野,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五十回诸葛亮智谋华容……最让我惊叹的是空城计智退司马懿,区区几百人就破敌几万人马。就因为他知道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的这种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缓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真可谓知己知彼大智大勇。真叫人折服
总之,看过很多章节之后。有时使我震惊,有时使我遐想,有时使我热血沸腾使我了解了很多历史知识,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历史知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5
中国人对玉,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说文解字》中提到:「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之方也。」玉那温润的质地和光泽,致密而透明的纹理,清扬悠远的声音,宁折不屈、洁净平和的特性,都与君子的德行相应。古代的读书人把玉作为修养和品德的'标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贞观政要》中说:「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无别。」的确,一块未经精心雕琢的璞玉,和碎石瓦砾堆在一起,是看不出什么差别的。《三字经》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块美玉,如果不去雕琢它,只不过是一块璞玉,从表面看,
和普通的石头一样。只有经过了能工巧匠的琢磨,去瑕存瑜,才能成为一件有用的美器,显现本有的美质;而一个人,不管天资如何聪明,不经过良师的教诲和自身的努力学习,也难以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
古代的《琢玉图》,展示出玉器的雕琢过程,要经过审玉、开玉、磨?、上花、打钻、打眼等十几道工序。在切、磋、琢、磨之前,雕玉工匠还要反复地观察玉石,努力发现其中蕴藏的天然美感,然后才能开始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因为玉料一旦切开就不能重来,所以要慎之又慎。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它以陈寿着《三国志》为模板,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难懂的正史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爱、传颂。《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一部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它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被学者们列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确实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也不乏风花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讲述一个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吧。
然而使《三国演义》更让人觉经典绝妙是在于它的战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这恐怕是包括《史记》在内的其它史书望尘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阻险毒辣,“安居平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带来的温暖,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