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5/10/1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g k h三个声母,能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 k 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学会拼音有介音的三拼音音节,掌握三拼连续的拼音方法。

教学重难点:

g k 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教学准备:课件、汉语拼音卡片、四线格黑板等。学生准备汉语拼音小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学习声母g k h ,会读,会写。

一、看图:

出示投影:图上是什么地方?小河里都有些什么?小弟弟捉了几只蝌蚪,哥哥在对他说些什么?小弟弟听了哥哥的话后会怎么做?

1、学习语境歌: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走来劝阻他。小弟弟,很听话,忙把蝌蚪送回“家”。

二、学习声母:

1、学习声母g: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鸽子)

(2)出示:g

(3)我们要来学习的这个声母g,它的发音就像“鸽子”的“鸽”。

δ发这个音时,舌根抬起来,憋住气流,然后突然放开,送出的气流较弱。

δ指名读,齐读。

(4)观察g的样子像图上的什么?哪里像? 自编顺口溜:9字加弯g g g。

(5)范写:先写左半圆,占满中格,再写竖左弯,占中下格,不要顶格。

(6)描红。

2、学习声母k: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蛋壳”的“壳”就像我们要来学习的声母k的发音。

(2)出示:k

δ这个声母的发音方法和差不多,但它送出的气流要强些。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观察k的样子就像图上蛋壳的裂缝。 自编顺口溜:蛋壳破裂k k k。

(4)观察:看四线格里是几笔写成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5)范写:先写一竖占上中格,上格占一半不顶格,再写一笔一竖占上中格,上格占一半不顶格,

(6)书空,描红。

3、学习声母h: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荷花苞和荷叶)

(2)“荷花”的“荷”的音就像我们要学习的声母h。

δ发这个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让气流从舌根和软腭间的窄缝中挤出来。

δ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 谁能看着图想句话来记住h?编顺口溜:荷花出水h h h。

5、第一笔写在上中格,上格不顶格,第二笔右弯竖写在中格,占满格。

6、书空,描红。

三、我的十分钟:

1、考考聪明小博士:(出示词语:鸽子、蝌蚪、喝水,学生齐认读)

2、再考考聪明小博士:(出示字宝宝:鸽、蝌、喝,学生齐认读)

3、引出声母gkh

师扮声母宝宝:咦,是谁在叫我们呀?

师:哦,原来小朋友们刚才读的字宝宝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三个声母宝宝的名字呢!

4、出示顺口溜:鸽子鸽子ggg蝌蚪蝌蚪kkk喝水喝水hhh

5、师领读顺口溜,生齐读顺口溜

6、认读声母gkh

口号:小朋友,我问你,它的名字叫什么?

回应:老师,我告诉你,它的名字叫xx,xxx。

7、出示课件,观察声母gkh的`字形,师指导发音

g宝宝像什么呀?(像个9字ggg)——读g时,声音稍微拉长一些;

k宝宝像什么呀?(像挺机枪kkk)——读k时,要送气,要读重一些;

h宝宝像什么呀?(像把椅子hhh)——读h时,要短一些、轻一些。

8、小组开火车比赛发音

口号:小火车——呜呜呜,开起来!

四、自主练习:

1、做找朋友的游戏。

2、抄写声母:g k h各两遍

3、默写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习g k h与e u组成的音节。

2、看图认读音节及音节词。

一、复习:

出示字母卡片g k h,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音节: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声母g k h 与单韵母e u做朋友时组成的音节。

1、出示: g k h 与 e 相拼

(1)自己试试看,这几个音节你能读出来吗?(最好直呼,心想声韵,口读音节)

(2)指名读,说说你是怎样读出来的。

(3)开火车读,齐读。

2出示: g k h与 u 相拼

(1)自己试试看,这几个音节你能读出来吗?

(2)指名读,说说你是怎样读出来的。

(3)开火车读,齐读。

3、教学看图读带调音节、音节词

4、看图: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打鼓)

△出示:dǎ gǔ 学生自己认读

△gǔ这个音节是由()和()组成的?

△这个音节词谁来读呢?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你还会给gǔ 组什么词?

5、看图: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拔河)

△出示:h——é→hé

△谁会读? 指名读,齐读。

△出示:bá hé

△谁来读? 开火车读。

▲hé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1、看书上最后一排图,谁来说说图上都有哪些动物?(鸽子、老虎、仙鹤)

2、出示音节:gē hǔ hè

▲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三、我的十分钟:

1、四人小组活动:

(1)四人小组内一人拿声母卡片,一人拿韵母卡片,合作拼读。

(2)全班汇报时,可以请一人上来自己找朋友,大家一齐拼读。

通过动态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习效率提高。

2、出示:ge ke he gu ku hu 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

3、指读音节词:dà gē gē ge

gū gu gū mā

板书设计:

g k h 声母

gē hǔ hè

智慧瞬间: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看拼音认读本课汉字“像、图、岸、座、坡、种、民、植”8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提土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坡、种、植”个左右结构的字和“图”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向大家介绍了哪些景色。3、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春雨中乡村迷人的景色。

[教学准备]

春雨的声音,春天的图画,填字格左窄又宽的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雨的声音)

2、小朋友,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人间,春风吹拂,春雨绵绵。(欣赏春图,感受春意。)沙沙的春雨织出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课文。

3、出示课题:春雨沙沙(齐读课题)

(1)出示句子:春雨沙沙,春雨沙沙沙沙的春雨,像千万条丝线飘下学生字“像”

(2)指导朗读第一、二节。(读出韵味)省略号停顿可稍长一些。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出示画面,请同学们看看画面,自读课文,标上小节,圈出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指名交流。

3、在画面的相应位置上出示词语:

燕子、柳叶、桃花、小河、鱼儿、山坡、农民、娃娃、小山

4.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这些词你会读吗?指名读。

5、学习部分生字:图坡民种植座“图”:指导笔顺规则:先外再里最后封口。

坡:指导写字:笔顺,学习“提土旁”。(最后一笔是“提”)地、场民:前鼻音种:禾木旁(秋)

“植”:提醒学生注意右半部分里面有三横。“座”:平舌音,通过选词填空理解区分“坐”。出示:座坐

a、农民伯伯()在一()小山坡上休息。b、同学们()在()位上看书。6、齐读词语。

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思考:课文哪一节描写了这些美丽的景物呢?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

3、交流并出示第3节。

(1)自己读这一节,注意读音正确,并能按标点停顿。

(2)“穿梭”:看图片演示,理解“燕子在空中穿梭的样子”。

(3)指导朗读第3小节。

a、出示句子:穿梭的燕子衔着雨丝,织出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

b、了解画面的内容,体会景色迷人。

出示句子:绿的,是柳叶;红的,是桃花。还织出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河里的鱼儿欢快地摇动着尾巴。河的对岸有一座小山。山坡下,有播种的农民;山坡上,有植树的娃娃。

(指导朗读,注意“岸、座、坡、种、民、植”带点字的读音。)指导:“绿的,是柳叶;红的,是桃花。”可以说成“桃红柳绿”。()的农民()的娃娃出示:岸

c、引读第三小节。(教师注意表示方位的词语)

4、自读课文,挑选喜欢的句子读读。5、指导朗读,体会春天的迷人景象。▲重点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小组自由合作读第三节。体会“清凌凌的”、“欢快地”的好处。水清澈而有波纹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1、师生配合,填空背诵全文(给画面配音)

2、说话练习:

(1)春雨中的景色真美呀!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向大家介绍了哪些春雨中的景色?(2)交流。

例:什么地方什么怎样。

岸边桃红柳绿。

清凌凌的小河里,鱼儿欢快地游动。

3、总结:多么迷人的春雨图啊!我们听到的春雨的.的沙沙声,看到了穿梭的燕子。绿的柳树红的桃花。播种的农民和植树的娃娃。春天真是迷人啊!(点到“迷人”)

五、适时,布置作业。

1、巩固练习:

(1):桃花朵朵开。(抢读词语)(2)部首妈妈找孩子:积累“提土旁”的字。

2、指导写字:

(1)观察“坡、图、种、植”的字形结构。

(2)复习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特别观察从“竖中线”起笔的笔画。(3)学生选择一个书写,教师巡视。(4)师生评价。

3、作业:

(1)读读生字、词语。

生字:像、图、岸、座、坡、种、民、植

词语:图画对岸一座山坡农民植树多么

(2)正确朗读课文。

(3)春天有哪些迷人的景色?向同学或父母介绍一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凵(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⑴ 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⑵ 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⑶ 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⑷ 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⑸ 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⑴ 总体学法:

① 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 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 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⑵ 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⑶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⑷ 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

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⑸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⑹ 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⑴ 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⑵ 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花──鸟 山──水 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⑴ 自己练习背诵。

⑵ 同桌互背。

⑶ 指名背诵。

【板书】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好孩子》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课文。本课是儿童生活故事。讲的是下雨天,奶奶心里很着急,她以为京京带着伞,不要紧;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了。结果出乎奶奶的意料,小玲没有淋湿,是因为小梅送她回来;京京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全身淋湿了。奶奶赞扬关心别人的小梅和京京都是好孩子。

二、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大半学期的学习,本班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虽然本课内容比较简明易懂,但人物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的'确很难。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是以读为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三、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外、她、京、拉、跳、服、送、真"8个生字和6个词语;并认识"伞、紧、忘、敲、奇、怪、、疼、擦"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育方面: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发展方面: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奶奶、小玲、京京的对话,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的道理。

2、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方法:讲读结合法、讨论学习法、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投影机

七、教学时间: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奶奶为什么心里很着急。

3、学习本课生字的音、形、义,并完成课后练习3。

4、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明白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下雨天,京京带着伞上学,小玲忘了带伞上学。

2、质疑: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

过渡:小玲忘了带伞,她有没有被淋湿呢?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小玲有没有被淋湿呢?为什么?

2、学生汇报,随后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3、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

4、指导读奶奶的话,读出奇怪的语气。(比赛读)

5、奶奶为什么说:"小梅真是个好孩子?"指名夸夸小梅:小梅真是个好孩子,她、、、、、、、

6、分角色朗读。

7、 小结:

小玲没有带伞,是小梅送她回家的,小梅能够帮助别人,真是个好孩子。

过渡:小玲没有带伞,她没淋湿,京京带着伞,他肯定没淋湿了。(板书:没淋湿)对吗?谁来反驳我呢?

三、自学五、六、七自然段。

1、带着以上的问题,自由读5、6、7自然段。

2、汇报。

(1)汇报时相机出示句(一),比较句子。

水珠直往下滴。

头发上的水珠直往下滴。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头发上的",句子就写得具体、清楚。)

(2)出示投影片,说说奶奶怎样做,又是怎样说?

指导朗读奶奶的话。(读出心疼的语气)

过渡:现在,你们还没有说服老师,你们还有什么理由反驳我?

(3)汇报时相机出示句

(二),比较句子。

我把伞借给同学了。

我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了。

3、老师终于被你们说服了,其实京京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所以他淋湿了。(改板书:"没淋湿"改为"全湿了")

过渡:京京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难怪奶奶也称赞他说、、、、、、

4、出示句子"京京也是好孩子。"

同位互相说说:为什么说京京是个好孩子?

5、分角色朗读。

四、 总结全文。

1、合并句(1)、句(2),总结全文。

(1)小梅是个好孩子。

小梅和京京都是好孩子。

(2)京京也是好孩子。

思考:小梅和京京为什么都是好孩子?

总结:小梅和京京都关心别人,助人为乐,所以他们都是好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扩展:

1、指名表演课本剧。

2、说说怎样做才是个好孩子。

板书设计:

19、好孩子

没带伞带着伞

小玲(好孩子)小梅送京京(好孩子)借给同学

没淋湿全湿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5

课题:

识字二

教学理念:

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老师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重点难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短文的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自主预习:

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用“加一加”和“减一减”两种方法识记汉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提练主线: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

教学过程: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在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合作探究

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指导练读的过程中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三、拓展延伸

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你最想为他们做的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人夸的好孩子呢?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课文时你发现了什么?如(三字经)。

2、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多读几遍。对有困难的音进行指导。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师生正音。

三、读文识字

1、出示“生字列车”,指导学生认字。

懂礼貌 父母教 认真听 做错事 即改正 愿 洗碗筷 扫庭院 人人夸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由认读。

(2)小组长检查。

3、读课文,把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认识。

(1)出示三字经,巩固生字。

(2)小组内交流:在温暖的家中你体味到了什么?你又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字词卡片,巩固生字。

(2)指名读儿歌。

二、课文教学

(一)学习第一句话。

1、出示一幅画 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好孩子?

2、出示: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生字用红字体标出,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二)学习二、三、四句:同上教学。

(三)学习最后一句。

1、长辈们为什么对你做错的事进行提醒,让你改正呢?出示最后一句。

2、你怎么做才是爱家呢?

3、读一读、听一听谁是最爱家的。

(四)读全文

1、生字都认识了,课文应该读的更好,自读全文。

2、指名读句子。

三、写字教学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洗、扫、认、真、父、母”,学生认读生字。

2、指导观察占格位置,学生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3、范写、讲解笔顺,抓住关键笔画指导写字。学生一笔一笔地跟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总结学生写字情况,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

有了你们这些可爱懂事的孩子,我们的家就更幸福、温暖了,班级也是你们的家,我相信你们会在这个新家里快乐地生活长大。

四、课后反思

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两处重点提问──“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和“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质疑,让他们学会提问。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提出“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虽然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是最大的,也最爱问“为什么”。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又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的问题虽然涉及到词语的理解比较多些,但这也反映了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叶健斌小朋友提的问题着实让我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他是个很好问的孩子,平时上课总喜欢给大家提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他的好问,我一直鼓励和支持。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给韵文加题目”的建议,这也得益于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敢于质疑,说明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了。有时即使是离题或“冒犯”老师的问题,也应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有问有答。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6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