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找规律教学设计

2025/10/1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左右左右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

(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一边说边做。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师: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课始我安排了“做律动”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感知了规律的存在。】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

师: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蓝灯笼,还有红花和紫花。

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之间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师:很棒,那是以什么为一组排列的呢?请你试着在书上圈出来。

生:是按黄红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找规律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要想完整的表达却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把规律说完整、说清楚,既加深“规律”在学生脑中的印象,又体现了对学生学会完整表达自己思考方法习惯的培养。】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的排列,留给思考的时间)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两个蓝为一组这样排列的。

师:是这样吗?(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样的规律?看谁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排列的`。

师:是的,彩旗是按黄红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是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的。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看,谁能猜一猜这个后面是什么?

生:后面是一个红色三角。

师:可以怎样想呢?可以先观察形状再观察颜色。

生:因为前面的图形是按一红一黄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说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环节设计了“想一想”的场景,让学生在自己喜欢活动中,探究发现规律、体验规律,使学生在动眼、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加深规律的概念】

2.图形的规律

师:按你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学生拿出图涂色)

教师巡视,发现有涂完的同学,可以让互相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涂的。前面是按绿黄一组重复排列的,到了这里正好是涂绿色和黄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红紫这样的顺序重复的,后面就要是红色和紫色。(学生到展示台前介绍)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涂错的同学?

生:没有。

师:把纸和彩笔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谁收拾的最快!

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能找到图形的规律,顽皮的智慧星想来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图形藏了起来.

(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师:看!智慧星先把谁藏起来了?生:红色的圆形。

师:同意吗?生:同意。(课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师:智慧星又把谁藏起来了?生:黄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师:对吗?生:对。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生:绿色的三角形。

【几组图形的规律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当课件演示掌声想起时,学生的热情很高,会忍不住也鼓起掌来,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并且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

3.猜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下面,老师也想摆一摆有规律的图形,请看老师做的。(出示 PPT)。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接着会怎样摆?

生1:会是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生2:可能是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教师接着操作)

师:谁猜一猜,下面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两个蓝色的圆形。)

师:为什么第一次答案多种多样,这一次都认为是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和两个蓝色的圆形呢?

生:因为前面就两个图形,还没有找到规律,后面找到了规律了。

师:是呀,只有图形重复出示了两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规律。也就是说图形的规律不仅要看形状、颜色,还要看数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本环节让学生在猜测图形的活动中,更加明确规律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培养了推理能力。】

三、实践运用,体会规律

1.85页做一做。

2.欣赏规律美

师:生活中规律也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课件演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欣赏规律,让学生发现原来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原来我们的学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3.创造规律

师: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实,你们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规律美。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创造出规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笔创作规律,分组合作,想想该怎样设计才有规律,然后动手画一画。看哪组作品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展示)

【在本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摆学具的活动中创造规律。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2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升旗和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是怎么去的?

生反应(排队)

师:在排队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快、静、齐)

师:不仅同学们会排队,小动物们也会排队,大家请看。(投影)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反应(有规律)

师:这种排列规律是我们在一年级学习时发现的,这种排队规律是比较简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找一找更复杂、更漂亮的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排队,引出动物的排队,让学生能够发现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设计可以比较自然的导课,从动物的排队入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师:请看大屏幕,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反应。

1、师:来看看这些小动物在排队中过程中,它们的位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

师:看来这些动物排队的变化规律有些复杂,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研究,看看这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2)小组合作,研讨交流。

小组汇报研讨结果。

师:如果我把这幅图分开,现在你能够发现怎样的'变化规律?(生反应)

(3)重点引导学生能说出横着看的规律。(提示:先要看从第二次开始动物的位置都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变化说出规律。)

(4)让生上台演示动物排队的变化现象,帮助生理解掌握规律。

师:现在,规律已经掌握了,你能按照刚刚发现的规律说出它们第五次排队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动物的排队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先找动物在排队中的变化规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让学生去找其他的排列规律会更简单一些。)

2、师:很好,不仅小动物会排队,漂亮的图片也会排队,大家看。(出示课件)

师:你能发现图片在排队时的规律吗?

让学生观察,自由发言说发现。

师:你能按照这个规律,说出第四排的排列情况吗?

3、找方砖的排列规律。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不错,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些方砖在排队的时候有什么规律?

生反应

师:你能根据这种规律说出第四行吗?第五行呢?第六行呢?

师:现在这几行都怎么样?(和前面的重复)

师:如果按照这种规律继续排出第7行、8行、9行……,你猜会是什么样?

投影展示

师:看到这种效果,你有什么感觉?(漂亮)如果用这些方砖给你们家铺地板怎么样?

师:看来像这种有规律的排列,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漂亮?

(设计意图:在方砖的排列中让学生发现了循环排列,在不断的循环后,让学生感受到方砖排列的很美丽,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有规律的排列可以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丽,体现了学习找规律的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师:很好,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找出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并画出第4组。

(1)让生观察说规律

(2)画出第4组,投影展示。

2、请你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设计一幅美丽的地板图案:

(设计意图:前两道练习题和方阵的形式不一样,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摆脱方阵规律的约束,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寻找规律;第三题设计图案,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去做数学。)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变化规律,并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探索一些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正方形、圆、三角形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想不想看看?

小鸡小熊小鸡小熊

师:猜一猜,下一个会是什么?

学生猜,出示“小鸡”。

师: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好吃的呢!

再次出示:苹果西瓜苹果西瓜

师:你猜下一个是什么水果呢?

学生猜,出示桔子,下一个呢?出示草莓。

师: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排是按小鸡、小熊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的。

师:噢,原来是这样,用你们的话说,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顺序摆的,有规律,而第二排是胡乱摆的,没有规律,所以猜不对。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像第一排这样有规律的知识。(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一年级小朋友正在准备联欢会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这个舞台布置得这么美!你最喜欢什么?

生:灯笼!

师:老师也挺喜欢的,你能告诉大家灯笼有哪些颜色吗?

生:有红色,还有黄色。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1:是按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说的真不错!你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左边。

生2:我看出灯笼是按—黄—红……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看得真仔细!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右边。

充分肯定、赞同小朋友的说法并告诉他们漂亮的灯笼按一红一黄顺序或一黄一红的顺序排下去,这都是它们的“规律”。

出示灯笼排列:

“猜一猜”下一个应挂一个什么颜色的灯笼?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2)提议小朋友继续找一找舞台上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

生:鲜花

教师让学生先和同座位小朋友说说鲜花的排列规律,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出示花排列:

“猜一猜”下一朵花应是什么颜色的?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3)引导学生接着说说自己还喜欢哪种装饰物。

生:彩旗

师:确实很漂亮!小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能在屏幕上边指边说吗?

生1边指边说:小彩旗是按一面红一面黄又一面红一面黄、一面红一面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2:小彩旗按一面黄一面红又一面黄一面红的规律排列的。

出示彩旗排列:

“猜一猜”下一面应是什么颜色的?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师:太奇怪了,这么多难题都难不住你们,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呢?

生:因为他们的排列有规律。

(4)表扬小朋友并鼓励他们继续观察画面,说说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1:小朋友的队伍排列得有规律!是按一男一女又一男一女的规律围成圈的!

师:真棒!你来指指是从哪个小朋友看起的。

生2:小朋友是按一女一男又一女一男的规律围成圈的!

出示小朋友排列:

提问:下一个小朋友应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四、观察较复杂的规律

用电脑课件引出学生的好朋友“聪聪”。让他们观看“聪聪”排列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的动画场景。

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在装饰自己的房间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演示气球排列图,生说出其中的规律,并帮忙“挂”气球。

2、演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排列。

师:谁能帮着挂上去?能说出理由吗?

生1:是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然后又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小朋友和他说得不一样?

生2:明明是按一个红色图形,一个绿色图形,一个紫色图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真棒!谁还能说得更完整,更具体一些?

生3:明明是按一个红色的圆,一个绿色的三角形,一个紫色的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3、出示三角形排列,要求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应该挂什么图形,派代表汇报。

五、探索实践

师:聪明的小精灵摆出几种不同的规律,那我们小朋友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手中的图片摆出规律和她比一比!(想怎么摆就怎么摆)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数个,动手在纸板上有规律地排列,然后交流)

小组展示。

六、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这样不仅显得整齐,而且很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请你仔细找一找。

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P115页例1,P117页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初步的观察、分析技能,找出循环排列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规律。通过动手排一排、摆一摆、画一画,培养学生运用新知及动手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创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循环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4张小动物卡片、ABCD四张卡片。

学具准备:自备本、小正方形8个、水彩笔。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师: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有一道题目想考考你,接受挑战吗?(接受)

好,那我们一起来挑战记忆力。

课件出示:

给你10秒的时间,看看谁的记忆好。

1、在自备本上画一画你刚记下来的图形吗?(学生画,指名说)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引出通过规律来记)

3、揭题:这个规律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1、发现规律

小东家的墙壁布置得很漂亮,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能找到墙上的规律吗?

仔细观察,同桌交流,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名简单说)

师: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幅图的规律。

横着看:

师:第一行有哪些图形?圆、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

师:那第二行呢?

生:也有圆、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

师:第二行跟第一行比,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学生观察)

生:第一行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后,然后依次向前移1格,就变成了第二行。

师:谁再来说一说?(指名说,齐说)

师:看第三行 (课件演示,学生观察)

生:把第二行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后,然后依次向前移1格,就变成了第三行。

师:猜一猜第四行是怎样的?(课件演示,边看边说)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横着看有什么规律?(指名学生说)

板书: 1 2 3 4

教师小结:把上一行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后,然后依次向前移1格,就变成了下一行。

竖着看:

师:我们横着看发现图形有规律,那竖着看,图形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师:第二列和第一列比较,图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生:第一列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下面,然后依次向上移1格。

师: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么快就发现了图形的变化规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生:第一列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下面,然后依次向上移1格。

师:那第三列,第四列又有什么变化呢?(同桌交流、指名说、课件演示)

板书: 1

2

3

4

2、总结规律

通过大家的细心观察,我们发现横着看:第一行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后,然后依次向前移1格,变成了第二行;第二行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后,然后依次向前移1格,变成了第三行;第三行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后,然后依次向前移1格,变成了第四行。竖着看:第一列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下面,然后依次向上移1格,变成了第二列;第二列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下面,然后依次向上移1格,变成了第三列;第三列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下面,然后依次向上移1格,变成了第四列,以此类推,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循环排列规律。

3、加深印象

师:知道了循环排列规律,我们再来看看小东家的地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课件出示,学生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理解规律

1、排一排

师:刚才大家通过观察,找出了墙面和地面的规律,真不错!下面我们休息一下,运用刚才学习的规律来玩一个排队游戏,怎么样?

乖乖兔 聪明熊 机灵猴 喜羊羊

游戏规则:指名5个学生,确定1人为组长,负责下指令,用4只小动物代表4个队员。组长下指令:让乖乖兔排第一,该怎样排,组员按指令行动;让聪明熊排第一,该怎样排……。

2、摆一摆

师:为了让大家玩得开心,小东也带来了一个游戏:摆一摆

课件出示: ◇◆□■ ◆□■◇ □■◇◆ __ __ __ __

(1)根据规律,利用学具卡片摆出第四组图形。

(2)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3)如果让你接着摆出第五组,你会摆吗?试试看!

(4)在这五组中,你发现哪两组是相同的。(一、五)

(5)猜想:第六组怎么摆,跟哪一组是一样的?(二)

师:看来大家都很聪明,很善于发现。

3、猜一猜

师:好客的小东很高兴大家来玩,所以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你能根据规律猜一猜盘子里放的是什么水果吗?(课件出示)

分析:横着看 板书: 1 2 3 4

竖着看 板书: 1

2

3

4

4、画一画

师:看来这些都难不倒大家,那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P115页 “做一做”。

☆★○● ●☆★○ ○●☆★ __ __ __ __

5、转一转

师:其实生活中除了横着、竖着的循环排列外,还有旋转的循环排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A B

D C

1、你能按顺时针方向转一转吗?(师简单介绍何为顺时针方向)

2、学生说,教师操作。

3、指名上来动手转一转。

4、逆时针方向你会转吗?(指名、生说师转)

师:看来大家都很动脑筋,那我们来做一做P117页第1题

____________

说一说,这些图形是怎么旋转的?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我们一起看一看。

课件演示:墙壁上的瓷砖,地面上的地砖,自然界的规律(春、夏、秋、冬)等。

2、看一看,读一读

可以清心也

也可以清心

……

五、课堂总结,延伸规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发现它,运用它,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加美丽!

六、随堂作业,掌握规律

课堂作业本P47页第2题。

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观察、猜测、推理、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和生活中一些事物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借助变一变、找一找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和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一组图形或事物排列中有多个组合的。

教具准备:花边、图形(教具盒)、复印纸纸、小三角形、磁铁

教学过程:

一、在游戏中感知规律

1、从里面分别逐一抽出有规律的三角旗,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的?(猜得真准呀)

2、从里面分别逐一抽出没有规律的三角旗,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

问:为什么第二次猜不准,而第一次猜的又快又准呢?这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生发表意见)

3、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规律。(板书:规律)

4、你观察两条彩带,哪条美一点?(师:嗯,看来规律可以你我们带来美感!)

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一)颜色不一样的花边(两个一组)

1、猜一猜:出示花边红绿红,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颜色的花?(随学生的猜出示花)

师:你们真厉害,又猜对了,有什么发现吗?(生说)

2、交流:说说你们的想法。(按红绿红绿红绿这个规律排列的)

3、变长:按红绿红绿红绿这个规律排列,你能把这花边变长吗?

(生说师贴:先往左贴,在往右贴)

(二)颜色一样,形状有规律的(二个一组)

1、找一找: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

2、全班交流:有什么发现?谁来说说。(苹果都是1个,梨子一次比一次多1个。)

3、变长:根据这样的规律,如果继续延长,应怎样摆?(让学生报)

(三)颜色或方向、大小都有规律的'(三个一组)

1、找一找:生找一找有没有规律?

2、同桌交流:有没有规律,如果有那么有怎样的规律?把找出的规律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找规律)

3、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四)猜一猜(体验一条规律中一组图形一般要重复出现三次)

(1)※○ ◎○ □+ ×¥

(2)○◎ ○◎ ※ ○◎ ○◎ ※ ○◎ ○◎ ※

(3)#※ #※ #※ #※ #※ #※

小结: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至少三次)。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书上第88页例1)

2、我会画:(书上第89页)

(1)颜色规律

(2)颜色、方向的规律

(3)颜色、形状规律

3、节秦中发现规律

(1)师拍: ……

(2) 生接着拍、说说规律。

问:为什么这么快跟上节奏?(有规律的)

(3)你能根据这个节奏编一段动作吗?(动作中也可以有规律)

(4)自己编一段有规律的节奏或动作让桌猜。

如:伸伸手、拍拍肩、伸伸手、拍拍肩。。。。。。

4、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也是有规律?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很多规律,有的规律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的,如:斑马身上的条纹、一年四季、白天黑夜等等,有的规律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如衣服上的花纹,项链等等)这些规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5、小小设计师(创造规律)

(1)创造规律:形状、颜色上有规律或别的

(2)展示作品

(3)评价作品

6、机动:欣赏有规律的图片(再一次感受规律美)

四、课堂总结:这些有规律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有心人!

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表格。

课前谈话,感知规律:

师:今天在这里上课和我们平时有什么不同啊?

(预设:学生:教室大,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座位进行了调整)

师:今天的座位安排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寻找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体”。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2、探究规律: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的物体数目中间的物体数目

夹子手帕

兔子蘑菇

木桩篱笆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汇报。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3、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2、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

①出示一组排列。

填空:两端的物体是(),中间的物体是(),()比()多1个。

②这根绳子被打了6个结,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③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

(2)变式练习:

①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骄傲。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

②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③圆周问题:

欣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这样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