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

2025/10/1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四年级的语文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 篇1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能正确地认读“洋溢、允许、围墙……”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回答)通过你们的回答,我想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读童话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一起去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妙与神奇。齐读课题:9《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既流利又准确。

2、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

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增添训斥覆盖凝视冷酷愉快拆除

凋谢喧闹叱责火辣辣

a先自己练习读

b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小组开火车领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中你能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们真聪明,再这些词语中还有一组近义词看谁的眼睛亮最先找出来?(训斥和斥责)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在这么段的时间内记住这么多的词语,老师相信你们的课文一定回读得更加精彩!

谁愿意来朗读课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片课文主要写什么?

师:你们把课文读得既流利又准确。那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反问老师刚才提了一个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4指名回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读过课文以后你觉得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回答(板书:自私、任性、冷酷、知错就改)

三精读课文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自私任性冷酷以及知错就改的?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圈点出有关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汇报。

a.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大屏幕出示有关语句)

(1)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我们一起读巨人的话。体会一下此时巨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气愤愤怒)

师:闭上眼睛想象以下巨人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找同学表演并带着这种表情与动作试着朗读巨人的话)

(2)指导朗读(用更加强烈的语气读以下巨人的话)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b.继续汇报巨人知错就改的一面。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体会一下巨人此时的心情(懊悔、悔恨、幡然醒悟)指导朗读

4观察屏幕上的四段文字,想一想:作者在刻画巨人这一人物形象时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来进行描写的?(语言)

5那么,作者在描写巨人态度转变时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呢?(对比)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把它也体现在你的作文当中。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巨人态度变化的同时,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发生了变化,是哪?(花园)

6你能找出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吗?(边读边找)

7全班交流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

8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是怎样变化的?(美丽---荒凉----美丽)

出示板书

9你能看着板书说一说巨人与花园之间的联系吗?

(当巨人自私、任性、冷酷的时候花园是荒凉的.,当巨人知错就改时花园又变得美丽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啊。春风融化冰雪,暖语滋润心田,当巨人懂得与大家一起分享花园时,美丽的春天又回到了巨人的身边。

师:你能想象一下,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吗?(指名说)

10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要不,我们一起到巨人的花园去瞧一瞧好不好?(出示花园的图片配乐欣赏)

师:你们觉得此时的巨人他快乐吗?他幸福吗?让我们带着快乐与幸福,一起大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四返顾整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指名说)

2你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吗?你是怎样与大家分享快乐的?(自由说)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只要我们懂得与别人一起分享,那么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与此同时,你会感受到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3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句,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一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来与大家分享?(指名读、各种形式地读)

五布置作业:

a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b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课文的内容。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十元人民币,导出话题

1.出示十元人民币,了解它的信息。

2.当我们拾到一百元人民币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样呢?

3.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当中去切身感受吧。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理解四个词语的意思。用“拾金不昧”造句。

3.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

三、品读感悟

(一)出示自读提示:

(1)学习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那些人做到了拾金不昧,请把有关的句段用“——”划出来,并批注感受。

(2)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二)学生汇报交流

1.文中的服务员做到了拾金不昧。

(1)师: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生汇报句子, 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2.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我”和立明)

(1)生汇报句子。

(2)师:那么从“我”和立明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生谈体会,师指导朗读。

3.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

(生汇报,师指导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三、课本剧表演

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目睹那感人的场面吗

(表演完毕)看了精彩的表演,大家有些什么话说吗(根据同学发言板书:拾金不昧 真诚互助)

六、拓展环节

大家都很喜欢立明同学,我们请小记者来采访他好吗?

七、师总结,齐唱歌曲《爱的'奉献》

八、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将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旁边的人听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本课“维持生计”、“沧桑”、“弥留之际”等词语。

方法与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想象说话;从矿工们长期帮助受难工友的家属又严守秘密的感人故事中,感受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共同的秘密是什么。

1. 引入,配乐讲述课文故事。

(幻灯1)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矿工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贫穷、悲痛,而又无一技之长的妻子,无法承受来自生活的压力,决定回到闭塞的小山村。 这时,与他丈夫生前一同工作过的矿友却伸出了援助之手,艰难地帮助这对母子维持生计。这一帮可就是十几年啊!这个感人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 37 共同的秘密 指名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教师梳理:

这个秘密是什么?(为什么有秘密?) 什么?

为什么要保密? 秘密?

这个秘密是哪些人的秘密? 谁?

为什么是共同的秘密? 共同?

3.带着问题学课文,会让我们学得更好?接下来请自由读读课文,先想想这个共同的秘密是什么?

(1) 交流 —— (谁?怎么帮?为什么这样做?)

(2) [出示引读]:原来,这个共同的秘密就是12个矿工约定——每天到去世矿工妻子支起的馄饨摊上吃一碗馄饨,帮助她和孩子维持生计。

就这样,12个矿工做了一个约定,一个承诺,并共同遵守着。

板书:12位矿工 约定

二、 深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一) 快速默读全文,找出他们遵守约定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

1.交流:

(你找到的是——?理由是?从哪里感到他们遵守着约定——?)

2.一起看看这几句话,和老师配合读读吧!

引读12个矿工遵守约定的句子。

3.十几个春秋,几千个日日夜夜,这12个矿工就这样遵守着当初的约定,其中包含的该是一份多么诚挚的情谊呀!

教师质疑:现在老师知道了,这个共同的秘密其实就是这12个矿工之间的秘密,对吗?咦!他们的家人怎么会知道这个秘密?而且加入其中,遵守着约定?

(二)学习第五小节

1.1人说理解。你说的是这一节,一起来看看。

[出示] 第5节,指名读——

2谁你为大家读一下?

看,队长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你怎么知道?

这可是他最后的嘱托,想想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再请一位同学读读——

你听到了吗,生命垂危的矿工队长此时心中想的是什么呀? ——

3交流并指导朗读队长的话:

是呀,念念不忘的是对矿友母子的承诺。这真是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啊!谁能读好他的话?——

你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那张消瘦的脸庞,听到了那声声嘱咐。谁再来试试?——

你深情的朗读把老师也感动了。齐读——

4所以,前来吃馄饨的人,年轻的——,女人——。

现在你一定能选择一段说完整、说清楚:

因为 ,所以女人代替了男人前来光临馄饨摊。(弥留之际、接替)

有一天,老矿工 ,他嘱咐自己的孩子:“ 。” 这样,馄饨摊前又多了一个 。

交流:意外、老死、生重病……

5、是啊!无法阻挡的“生、老、病、死”,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在这十几年中,矿工们经历着生活的`变化,也经历着世事的沧桑。

引读:所以,尽管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年轻的——,女人——,但却从未少过————而且风霜雨雪,从不————。

十几年来,这不再是当初12个人的秘密,而是12个家庭共同的秘密。

引读: 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指导朗读:这份沉甸甸的约定,更是一份承诺!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指名读。(你读出了这份爱的感人至深!——

你读出了矿工们的这一腔真情!——

你读出了这份爱更是种责任!——)

齐读。

(三) 能想着帮助别人,这是好事。可刚才大家也不明白,矿工们为什么要把它当作一个秘密保守着,甚至连自己的妻子也不告诉呢?

交流:怕去世矿工妻子不好意思,所以保密。

怕去世矿工妻子会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所以保密。

怕去世矿工妻子会内疚,所以保密。……

小结:是呀,这些善良的矿工们在献出他们那一份份可贵的爱心的同时,更小心地呵护着这对母子的尊严和内心的感受。

(四)矿工妻子是不幸的,她失去了丈夫,但她却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比金钱更重要,比财产更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呢?

生:得到了矿工们的爱/12颗金灿灿的爱心。

板书:爱

(五) 瞧,时光飞逝,当年矿工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他那饱经苦难的两鬓花白的母亲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着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

现在,你有什么疑问?

交流:儿子已经成人,可以赡养她,为什么还开着馄饨摊?脸带微笑?

小结:受到他人关爱和尊重的矿工妻子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他们的爱!

她依然————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三、课外延伸,积累名言。

1.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出示:有一种承诺可以抵达永远,而用爱心塑造的承诺,可穿越尘世间最昂贵的时光。爱可以永恒。

2.说得多好呀,爱可以永恒!板书:爱能永恒!因此, 当初12个矿工的秘密,如今成了大家——共同的秘密。!

3.故事学完了,你能简单说一说吗?

4.布置作业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理解“搁、缀、撷取”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领悟“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这句话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二、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要求想一想课文写了桥的哪些内容。

三、课件准备

乐曲、幻灯片、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走进文本

1.观看视频,感受江南水乡之美

2、揭示课题

对于那些在水乡生活过的人来说,桥更能触发他们化不开的思乡情结,作家郑莹,她的故乡就在江南。在阔别家乡多年后,她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文章。齐读课题:26《家乡的桥》

3、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94页,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润泽了乡情的笔触感受江南别样的美。

(1)学习1、2小节,了解江南水乡的特点,图释“小河像血脉、网布”。

(2)小结,初步体会情感

桥是故乡人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因此,作者对桥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3)桥给作者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让作者如此——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络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5小节,想一想作者写了家乡的桥哪些内容?

1、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1)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千姿百态

2)名称充满情趣。板书:名称充满情趣

3)是我们的乐园。板书:孩子们的乐园

2、小结,引发思考。

◆根据板书小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质疑

师:作者想通过这几个方面的介绍告诉我们什么呢?

三、深入品读,体会情感

(一)桥的造型千姿百态

1、了解写作特点

师:先去欣赏桥的造型吧!请一小组读,其他小组仔细听,想想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了桥千姿百态的造型的?

◆质疑:同学们,课文只写了最简单的过桥和最漂亮最有气派的单拱桥,却又说它的造型是千姿百态。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理解桥的造型千姿百态与抓住水乡特色的过户桥和单拱桥进行介绍,了解抓典型的写作方法。

2、认识过户桥和单拱桥的造型。

◆认识过户桥,感受简约

1)、图示“过户桥”。

2)、品读句子,感受简约美: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句中哪个字体现出来(搁)

不需要名家设计,不需要能工巧匠,就这简单的一搁,就把邻里之间的感情连起来。作者用一个“搁”字写出了过户桥简约的美。

作者还给我们介绍了单拱桥,单拱桥的特点是——

◆认识单拱桥,感受气派

1)、图示“单拱桥”。

2)、情趣朗读,感受单拱桥的漂亮、气派。

3)、理解“缀”字

师引读:桥给作者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因此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家乡的桥,你看!最简单的是——

3、感受单拱桥带来的童年梦幻般的回忆

◆想象说话,感受意境美

理解:穿梭其间

师:在宁静的夜里,此时,你撑着小船划过这漂亮的单拱桥,那是一番怎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4、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引读:家乡的月夜是这样的宁静——夜里,你撑条小船——,那光景,会使你怀疑——!

2)、小结:

这是梦境中才有的美啊!千姿百态的桥装扮了水乡如画的风景,(板书:风景)此情此境怎不让人——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二)桥的名称充满情趣

1、引读桥名

2、配合读桥名的来历,理解“撷取”的含义。

3、播放媒体,欣赏不同字体的桥名

1)认识各种字体写的桥名

2)出示:篆隶楷草

3)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4)看图读句子,感受桥名字体带来的情趣。

4、赏桥名,听故事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师讲关于桥的故事。

5、引读,体会作者情感

每一座桥名都镶嵌着美丽的传说,每一座桥名都有墨痕书香点缀,它传承着家乡的历史文化,(板书:文化)让人不由得这样感慨——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三)桥是孩子们的乐园

1、同桌互读体会快乐、惬意

2、感受情感

师:那惬意快乐的童年生活令人回味无穷,每当回味着这一份快乐时,作者就发出这样的感叹——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快乐)

四、小结全文,升华情感

1.深入感受作者情感

家乡的桥是情感的纽带。连着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感情,一提起桥,桥他就会想起家乡的风景、家乡的文化、家乡的亲人以及快乐的童年时光。所以作者用这样的感受作为文章的结尾——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这简简单单的九个字,字字浸润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

(板书:家乡的热爱、思念)

2、小诗点化全文

让我们把这绵长悠远的回忆汇成一首小诗:

我的家乡在江南,

小河长,小桥多。

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

点缀了——

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风景;

家乡的桥名充满情趣,

传承了——

悠远丰厚的江南历史文化;

家乡的桥是儿时的乐园,

装载了——

遥远却鲜活,充满着快乐的童年时光。

千言万语、殷殷乡情,都化成这一句——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3、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作家郑莹所写的《家乡的桥》。作者通过描写家乡最常见的事物——桥,抒发了对家乡深深的爱。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

五、作业拓展

你的家乡也有别样的美,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向别人介绍。

板书:

26家乡的桥

借物抒情

造型千姿百态风景

桥名充满情趣文化家乡的热爱、思念

孩子们的乐园快乐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 篇6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的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