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一年级音乐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1
一、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1、总情况: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一至四班的音乐教学,学生啥样还真的不知道呢。大部分以6周岁为主,但不足龄的也会有,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较宠溺,稳定性差,很好动,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小孩子肯定比较喜欢唱歌,能够感受音乐律动的美。
2、学习习惯、心理特点:学生入学,活刚刚入学。天生活泼好动、烂漫天真,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根据年龄特点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本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提出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一年级上册共编成8个主题单元,《好朋友》、《快乐的一天》、《祖国您好》、《可爱的动物》、《爱劳动》、《小精灵》、《小小音乐家》、《过新年》。基本内容包括:欣赏、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低年级教材以图为主,欣赏曲主题旋律以图形谱为主,生动活泼。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歌唱的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2.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等。
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
难点:1.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
2、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情操。
3.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4.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
5.重视学生鉴赏音乐的美。
6、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1、能够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2、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活动,配合歌曲、用身体做着动作。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儿童歌舞等表演活动。
六、教学措施
1、聆听乐曲时,注意初听的完整性,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对乐曲有良好的感受,并能哼出自己喜欢的旋律。
2、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在完整的听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及音乐的快乐。
4、歌曲教学时,要重视范唱,并通过手势、表情的提示,随时纠正学生唱歌时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姿势,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喊叫,克服耸肩、伸颈等毛病,做到轻松、自然、愉快地歌唱。
5、教材中有很多表现动物的活动,在教学中,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并模仿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使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6、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多听曲目,增加感受,聆听每一曲,都要引导学生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引导学生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7、将编创与活动融入其他教学内容之中,形成教学的整体。
7、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评价时应注意与学生的平等地位。可以学生间互评、自评、小组评等多种方式。
8、学期末测试,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趣味化,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歌曲的记忆能力。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 唱:《夏夜》
2、 听:《萤火虫》
教学目标
1、 能用天真、纯朴的情感、轻巧、甜美的声音通过合唱的形式表现萤火虫轻盈、可爱的形象。
2、 能感受到合唱为歌曲增加的艺术魅力。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做到声部和谐、层次清楚。
3、 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4、 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歌曲中富有特色的节奏及音高进行感知和体验。并能用优美、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2、 调动学生参与音乐体验的积极性,充分展示个性,不断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1、感受×0 ×0 ×0的跳跃感,0× ×× ×短而轻盈。用断音与连音两种唱法对比表现萤火虫的形象。
2、在老师指挥下进行二声部合唱, 0× ×× × 时值准确,进入准确。提高合唱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音符卡片
教学过程
一、 音乐游戏:小音符搬家
1、复习音阶
3、游戏:小音符搬家
5 3 1 3 1 5 3 5 1 3 5 1 ……
请一个学生上前做游戏,并带领同学唱一唱。 尽量只动一个音
设计意图:通过一级和弦的各种转位练习,掌握主和弦音准,并为学唱歌曲旋律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体验歌曲
1、导入:多媒体画面:迷人的夏夜,轻柔的小夜曲,时时还有清脆的蛙鸣声,蛐蛐声……
师:同学们,在迷人的夏夜里,谁在婉转歌唱?
生:青蛙、蟋蟀、蛐蛐、纺织娘……
师:有一种小昆虫在夏夜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我们到歌曲去寻找答案。(学生闭眼聆听歌曲《夏夜》范唱。)
答案:萤火虫
师:他们的歌声真美妙,你听出这首歌是什么演唱形式吗?
生:合唱
2、联系生活,感受歌曲
师:“小小的萤火虫既美丽又顽皮,一会飞到这,一会飞到那,时而闪闪烁烁,时而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你们觉得用怎样的动作表现萤火虫的闪闪烁烁?又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萤火虫的漫天飞舞呢?(生讨论并表演)
请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歌声中体会一下萤火虫的可爱形象,并用恰当的动作来表现。
(师范唱主旋律,生随歌声用简单的动作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歌曲情绪、情感、合唱的美妙效果
三、视听吟唱,走近歌曲
1、师:同学们,萤火虫怎样发光?
生:一闪一闪,时亮时暗
师:那你能把歌曲中表现萤火虫一闪一闪的节奏找出来吗? (多媒体出示大歌谱:八分节奏,八分休止符处闪烁几次)
生: 像萤火虫在闪烁
师:听,老师这样唱对吗?你们来唱一唱。
师:有后半拍休止的.音应该怎么唱呢?
生:学唱歌谱 注意节奏
师:哪些小节是表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漫天飞舞的情景?
生:学唱歌谱 35 35 36 |5 - - | 61 61 63 | 2 - - |
设计意图:感受节奏特点,并掌握×0 ×0 ×0,唱出跳跃感
2、学唱歌谱。
第一遍:指读歌谱,注意连音和断音两种唱法的区别。 这里的断音指 50 30 10
第二遍:老师和学生一起唱。 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强弱弱
第三遍:指明小组唱。(一组一句)
难点:结束句音准 33 5 11 30 50 10 56 56 52 1--
3、学唱歌曲
①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② 学习演唱歌词
四、体验情感,表现歌曲。
1、师:现在我们每个同学都是领唱员,怎么处理这首歌?
这是一首谜语歌曲,在谜底没有揭示前,要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音量来演唱?
生:神秘,疑惑的表情,音量不要太高,二声部接唱的旋律要用奇怪的口吻,更轻的音量来演唱,才能唱出趣味。
师:揭示谜底时又要用怎样的情绪,音量来演唱呢?
生:用肯定的语气,音量要比以前高一些。
2、二声部合唱
① 怎么样进行合唱?再听一遍录音范唱
② 出示大歌谱 ,学生分析、练习
③ 在老师指挥下分声部合唱 (进入时值准确)
④ 学生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⑤ 指明学生领唱
师生共同评价
师:同学们美妙的歌声把老师带到了凉风轻拂,星空满天的夏夜,你们就像一只只可爱的萤火虫一闪一闪,漫天飞舞。
五、拓展欣赏《萤火虫》
师:“夏夜里,小小的萤火虫,可以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送一首《萤火虫》给你们,希望你们也能象萤火虫一样,把关爱送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2、有感情地延长《两只小象》,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欣赏乐曲《大象》,感受音乐是如何表现大象的。课时建议:2~4课时。
二、教学活动距离
(一)
1.我来唱唱:歌唱《两只小象》。聆听歌曲,说说这首歌曲表现了小象的那些形象。
(活动分析: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学学小象玩耍的样子,或设计两只小象相遇,用长鼻子互相问好的情景,引导学生要懂得友爱。)
2.听唱法学习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跟唱歌曲。
3.随歌曲拍出强弱,指导学生进行三拍子的节奏体验。
4.反复聆听歌曲,说说歌曲有几个乐句。
(活动分析:提示学生想想,是通过歌曲的什么特点听出乐句的划分?对前面教学内容中关于乐句划分的方法进行巩固学习。)
5.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看看自己做到了哪些方面,并在□内画“√”表示。
富有表情□一个句子换一次气□
轻声、不喊唱□音和节奏准确□
6.结合歌曲,模仿小象的形态设计几个动作,进行歌唱表演。
(二)我来练练。
1.结合教科书中的节奏谱,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练习。
(活动分析:学生说说双响筒、沙锤、三角铁的音色特点,分别适合演奏哪条节奏谱?)
2.配合打击乐器的表演,为歌曲,《两只小象》伴奏。
(活动分析:指导学生进行三拍子的节奏体验,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
(三)我来跳舞。
1.结合教科书中的图片,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模仿表演,教师辅导。
2.学生自行分组表演。
(四)我来听听:乐曲《大象》。
1.聆听乐曲,提示学生:这段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与表现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2.了解这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动物狂欢节》中《大象》的选段。
3.再次聆听乐曲,在□中画“√”,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1)大象的形象是:憨厚的□滑稽的.□可爱的□笨拙的□
(2)大象的动作是:行走□跳舞□干活儿□
4.反复聆听乐曲,尝试说说大象的肢体音乐是由乐器演奏的?
5.再次聆听《大象》《狮王进行曲》与《两只小象》,对比感受音乐的不同特点,体验不同情绪,是学生懂得人类只有爱护动物与动物共存,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好。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区别并使用柔和、连贯与断顿、跳跃等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小树叶》。
2、能够根据音乐简单律动,并能创编动作。
3、能够体验母子之间的情感。
4、会用适合的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小树叶》
2、能根据音乐简单的律动并创编动作
教学难点:
1、歌曲第三乐句的节奏和歌词搭配7。 7 | 77 65 | 6。 1 |2 -|飘 呀 飘呀 飘向 哪里春 天 春天 我会回来
2、歌曲情感的体现教学准备 课件 沙球 碰铃
教学过程:
生听着《秋天》的伴奏音乐走进教室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引入师
度过炎热的夏天,我们迎来了凉爽的秋天。秋天有哪些变化呢?(生自由)生:叶子开始变黄,秋风一吹,落下来,沙沙的声音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小树叶飘落下的样子么?师:你表现的真棒!我们一起来学学树叶随风轻轻飘落的样子吧!(学习简单动作,为后面律动铺垫)“沙沙沙”,听,小树叶好像在说话,他遇到什么事情了?你们想知道么?让我们一起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听。(播放歌曲)
三、新授
(一)学唱歌曲第一节
1、初听歌曲问:小树叶发生什么事情了呀?生: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出示歌词)
2、有节奏的读出第一段歌词师:哦,原来是小树叶被秋风姐姐吹离了树妈妈的怀抱,你听的真仔细!小树叶离开妈妈,他会飘向哪里?心里会害怕么?我们帮树妈妈问问它,好不好?(好)小树叶是轻轻离开妈妈的,所以我们也要轻声的问它。(师领学生: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心里可害怕?)师:跟着张老师一起来一遍(整段歌词朗读)师:小树叶离开妈妈了,妈妈心里担心呀,我们听听妈妈是以怎样的情绪来问小树叶的?
3、复听歌曲,感受担心、害怕的情绪生:妈妈很温柔很小声的问小树叶,好像很伤心师:哦,妈妈担心小树叶会害怕,所以他说的又慢又轻,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学树妈妈那样,用连贯、柔和的声音轻轻问问小树叶吧,(随音乐朗读歌词,再次感受情绪)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好!请坐。
4、学唱第一段(以情带声,提醒学生心里害怕时的声音,声音连贯,优美。)师:树妈妈担心小树叶会害怕,你们也担心小树叶么?(担心)那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对小树叶的关心吧!
(1)师模仿秋风“呼”哼唱旋律一遍,生学唱 注意情绪
(2)分句学唱,处理难点
(3)整体演唱5、律动第一段音乐师:我们也来做一回小树叶动起来好不好?(好)还记得秋风是怎样吹的么?心里可害怕该怎么表示呢?(生上前创编动作)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吧!张老师请碰铃的小朋友到前面来也给我们一起伴奏。
(二)学唱歌曲第二节
1、师范唱师: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他会害怕吗?听听张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注意张老师的情绪和声音,和前一段有什么不同(师范唱)生:情绪变的欢快了,声音响亮了师:从张老师的演唱中你感觉小树叶他害怕么?生:不害怕
2、听第二段录音师:小树叶一点也不害怕,他非常的勇敢(引导说出勇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勇敢的小树叶是以怎样的话来回答妈妈的!(歌曲范唱)问:小树叶是怎样回答的?(引导说出“春天还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师:小树叶真是个勇敢、乐观的好孩子呀!你们喜欢这片勇敢的小树叶么?就让我们像小树叶那样,勇敢的、欢快的唱起来吧!(唱的时候声音跳跃一些)
3、律动第二段音乐(让学生尝试自己来创编,哪怕是一个动作,勇敢的样子,沙沙的树叶飘落的动作,然后教师再总结归纳,把它们的动作组合起来。)师:小树叶真勇敢呀!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小树叶的勇敢?(生创编动作)师:小树叶说他会打扮树妈妈,张老师来当树妈妈,小朋友们是小树叶,你们会做个什么动作来打扮我呢?(生自编,统一动作)沙球的小朋友也一样,当作小树叶沙沙沙,给我们伴奏
(三)整体演唱。
1、分角色演唱,老师唱第一段,学生唱第二段,了解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师:你们都是妈妈的好宝宝,这么关心妈妈,妈妈觉得好开心啊!就让我们完整的表现树妈妈和小树叶之间深厚的.母子情吧!张老师当树妈妈来领唱第一段,小朋友齐唱第二段,记得唱出欢快跳跃的声音来哦。(提醒两段情绪的变化)。
2、请一位学生来领唱,下面学生齐唱。师:我还想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领唱,其余的小朋友在下面齐唱,我们来试试。
3、完整演唱,加上律动。师:你们表演的真棒!这首歌还没有名字呢,咱们来给它起个适合的名字吧。小树叶
(四)表现师
歌曲有了好听的名字,现在我们加上打击乐器,一起完整的来演唱一遍吧!
(五)游戏“扫落叶”
(六)拓展师
秋天到了,外面的世界都发生着变化,不只是树叶变黄落下来,还有很多农作物也成熟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哪些!(FLASH《秋天多么美》)师:秋天美不美?你们喜欢秋天么?(喜欢)
四、小结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美丽的秋天,还认识了一片勇敢的小树叶,你们觉得小树叶可爱吗?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树叶一样,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一切,祝我们的小朋友快乐成长!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声,一起当一片小树叶,跟着张老师飞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吧!律动出教室。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春天”的旋律中感受到春天之美,感悟到春的美好和短暂。
2.通过学唱《春天来了》,熟悉这一为世界共同喜爱的旋律。
认识断音记号,了解断音记号的唱法。
3.通过看、听、唱、编等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快乐情绪,进一步增进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能熟练演唱歌曲《春天来了》。
2、认识断音记号,了解断音记号的唱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布谷》。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请大家想一想,歌曲歌颂的对象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二、新授歌曲《春天来了》。
1.学生听范唱,回答问题。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首歌,你能听出歌曲的歌颂对象是什么?情绪是怎样的?
2.用“啦”字哼唱全曲。师:你发现那些地方容易哼错需要注意的?
3.教授断音记号
请学生把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唱整首歌曲的歌谱,注意断音记号,要唱得短促有弹性。舌尖的动作要敏捷轻巧。
4.唱歌词。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学生思考后知道该用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再唱一唱。
5.改变速度演唱《春天来了》体会情绪的转变。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我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现在你跟我的琴声唱一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是否发生了变化?用连音法唱。 学生用较慢的速度唱体会歌曲的情绪,体会情绪,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速度的变换影响歌曲的情绪,只要符合歌颂的对象,我们在唱歌的时候,也可以改变一下速度,让一首歌曲唱出几种味道来。
6.处理歌曲唱好歌曲。教师:刚才我们用的是连音唱法,要注意有的地方不能连起来唱。 学生指出标有跳音的地方不能连起来唱,
教师:如果进行一下强弱处理歌曲将会更好听,唱唱看哪里强哪里弱?
7.看书完整的演唱。注意强弱、断音和连音。
师:用你的声音来营造一个美好的春天吧!
二、创编旋律
师:《春天来了》这首歌同学们唱得的真不错,春天姐姐非常高兴(多媒体出现春天姐姐微笑,舞蹈的样子)她还想考考聪明的小朋友(出示:你能用花瓣里的音符和节奏编支春天的歌,唱给同学们听一听吗?),就从“风儿吹,鸟儿唱”开始编吧!
让我们先看看花瓣里的'音符和节奏你会读吗?
1.(出示课件:花瓣里的节奏)带领生读节奏。
2.你还能用其它不同方式来表现这条节奏,比如拍肩、跺脚。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同学们的节奏编得真棒,如果再加上音符,变成好听的旋律,春天姐姐听了肯定会很高兴,你能把这些音符填写到我们组合好的节奏中去吗?
3.(出示课件:花瓣里的音符)师范唱几句编好的旋律
4.分小组交流,讨论,编完后,一起唱一唱
小组讨论(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能拓宽思路,深化认识;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更新思维方式,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小组的作品,师弹一遍,生视唱。同学们可真行。这几条优美动听的旋律连老师都没想到。
你看,春天姐姐听着同学们创作的旋律越来越高兴了。(出示课件)
三、全课总结
踏步走出教室,以《春天来了》作为背景音乐。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6
一、歌曲分析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儿童歌曲。歌曲旋律欢快,描绘出小象用鼻子互相问好,并一同在河边嬉戏的生动场景。教学过程中,就小朋友对小动物喜爱的心理特征,通过播放图片的方式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并请小朋友模仿小象的形态,使小朋友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使他们认识到动物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二、教学目标
1、能背唱歌曲《两只小象》,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2、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能背唱歌曲《两只小象》,了解三拍子旋律。
2、歌曲的.动作创编。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教学点教育资源图片(小象)。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生:小象。
师:哪个小朋友能给大家模仿一下小象的形态和动作吗?(学生上台模仿小象,教师评价。)
师:有一首歌曲中唱的就是小象,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歌曲学习
(1)感受三拍子韵律。
聆听歌曲《两只小象》(小朋友们可以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模仿小象走路的样子。)
(2)学习歌词。
a、请小朋友们先跟老师一起读一下歌词。
b、请小朋友们伸出双手,跟老师一起一边读歌词一边拍节奏。注意:空拍处不拍,要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3)学唱歌曲。
播放教学点教育资源音乐。
a、教师范唱《两只小象》第一段,学生轻声哼唱。
b、学生用“la”音唱旋律。
c、随电子琴唱《两只小象》。
d、学习歌曲《两只小象》第二段,教学方法同上。
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注意演唱时声音要有弹性一些。
3、音乐活动。
引导学生创编动作。
抓住大象的主要特征:长鼻子、大耳朵。
注意几个关键动作:扬鼻子、握握手。
动作设计:
我们弯下腰将自己的左手从右手的腋窝处握住右手大臂,模仿出小象的长鼻子的形态。一边唱着《两只小象》,一边脚踩节奏(踩节奏的方法如下图设计),唱到“扬起鼻子”时扬起手臂,唱到“勾一勾呀”时放下手臂握握手。脚踩节奏时,右手可随节奏左右摆动。
右脚表示跺右脚
左脚表示跺左脚
强、弱、弱表示第一拍脚要踩得重些。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在台上同学表演时齐唱歌曲《两只小象》。
也可分组进行表演比赛。
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两只小象),我们非常友好地把自己最动听的歌声和最优美的舞蹈作为见面礼送给他们了,他们非常开心,要向你们说声谢谢呢!你们应该说什么呢?(不用谢)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像两只小象一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而且在学习中要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都很好,老师就把这朵友谊之花作为见面礼送给你们吧!愿小朋友之间的友谊之花开得更加灿烂,更加鲜艳!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图片的形式把学生带人了音乐的殿堂,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再通过音乐创编让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了解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律动。由于一年级学生没有什么音乐基础,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稍弱一些,所以教师在歌曲教唱时要特别耐心和细心一些,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音乐的感觉。让学生跟琴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模仿小象和创编舞蹈进行歌曲表演,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总体来说,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不错。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