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大班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我是谁大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我是谁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并能用语言大胆的描述。
2.知道什么样的嗯嗯对人体最有益,教育幼儿大小便要入厕。
3.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
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不同的嗯嗯
【活动准备】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回顾学习过的动物的习性
二、展开部分:
1.出示鼹鼠图片
请幼儿说出他的名字,并提问:小鼹鼠的头上是什么?
2.分段欣赏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1)播放幻灯片
教师提问: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小鼹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并请幼儿讨论,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
(2)播放幻灯片
教师编键鼠边提问:小鼹鼠分别找到了谁?它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并学学小鼹鼠与它们的对话。
(3)故事结束
幼儿寻找答案到底是谁嗯嗯在它的头上。
3.游戏:《嗯嗯配对》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请个别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其余幼儿手拿嗯嗯站到相应的小动物后面,然后讲给喜欢的客人老师听:我们是某某动物,我们的嗯嗯时什么样的。
4.教师提问:小鼹鼠是怎样找到大狗的,大狗为什么会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并请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故事。
5.教师小结:动物和认识不一样的会随地大小便,这样是不对的,不仅环境造成污染,也会给别人带来不方面,那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引出嗯嗯时要男女分厕。
6.游戏:寻找最舒服的嗯嗯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讨论什么样的嗯嗯对小朋友最好。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
四、活动延伸:
将故事中的图片摆放在语言区,鼓励幼儿大胆表演故事内容。
我是谁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
2、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CD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用书、引出活动
1、教师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互相说说画面上有谁,他在做什么。
2、教师:书上画的是一首好听的儿歌的内容,儿歌的名字叫《我是谁》。
3、请幼儿重复一遍儿歌的名字。
二、继续阅读幼儿用书,欣赏儿歌。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念一遍儿歌。
2、老师提问: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儿歌里讲了些什么?
教师小结:儿歌里讲了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的眼里是心肝宝贝,在护士的眼里是勇敢的小病人、在大毛的眼里是好朋友……说明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三、学念儿歌
1、请幼儿跟老师一起轻声学念儿歌。
2、教师播放CD,幼儿学念儿歌。
四、尝试有感情地学念儿歌。
1、教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节奏来念这首儿歌呢?
2、幼儿分组进行朗诵,教师评价。
3、教师:念这首儿歌时要注意节奏,声音要有轻幼重,如:"妈妈说"中的"妈妈"两个字可以念的轻一些,表现妈妈的温柔。
4、教师再次朗诵儿歌,注意节奏和语气。
5、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活动反思:
本学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主题《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的展开是为了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进而促使他们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并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
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给孩子以启发和帮助,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揭开身边的小秘密,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让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
因课程的安排,星期五上午我执教了一节社会活动课——《我是谁》。一开始我以为只要幼儿会念这首儿歌,课堂效果应该就会还好,但是在本次社会活动中,我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幼儿了解“我”在别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因为我的这个不小的疏忽,所以课堂上幼儿的活跃度不太高,有些幼儿没有用心去念,这从他们困惑的眼神中我能觉察的到。
我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思路走,而是以我自己的方式、想法来上这堂课的。一开始的导入部分我就发现自己存在很大的缺点,显得很直白。我想导入时更应该让幼儿产生悬念,激发他们对这堂课的好奇心理,从而让幼儿产生一种我要学、我想学的求知心态。课堂上少数几个幼儿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我并没有直接去打断她们说悄悄话,而是用面部表情来告诉她们要好好听老师上课,这样才能学到本领。她们好像意识到了,小手自然而然地放在小腿上了。
通过总结、反思这次的社会活动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解读幼儿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同时还要反复琢磨教材,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像本次活动一样,平时我们往往较多的考虑怎样保持课堂纪律,怎样去教会幼儿,因此,虽然教学活动中的每句话,每个要求都交代的清楚准确,但幼儿始终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自然学习效率就有不高。而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感到宽松,自由,敢于积极发言,因此,教师不必提出过多的要求和限制,重要的是在幼儿求知探索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给幼儿一些挑战和鼓励,并进行适时的点拨让幼儿真正理解语言课程的本质内容。
小百科:我,汉语常用字,读作wǒ,最早见于甲骨文,其甲骨文本义指奴隶社会里一种用来行刑杀人和肢解牲口的凶器,后由本义衍生出“手持大
我是谁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自绘本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是一本非常幽默、非常有趣、非常搞笑的知识类图书。它巧妙地将一个个毫无关联的知识,编织成一个紧密相连的故事,让孩子们随着有趣的故事情节发展,轻松地学习这些知识。都是些什么知识呢?是各种动物的“大便”!因为大便的脏、臭,唯恐孩子避让不及,又有多少人还会带着孩子,饶有兴趣的来欣赏呢?然而,本此活动,通过有趣的故事,满足了孩子对大便的好奇心。并随着故事的发展,认识了许多动物的大便,从中获取许多知识。比如:学习小鼹鼠的执着,认知各种动物的大便形状、颜色、食量与大便的关系等等。本来大小便是一件很难启齿的事情,本次活动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让孩子以科学的眼光坦然面对本来就光明正大的生理问题。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并能用语言大
胆的描述。
2、知道什么样的嗯嗯对人体最有益,教育幼儿大小便要入厕。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课件。
2、动物和相应的嗯嗯图片。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知道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
2、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不同的嗯嗯。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向客人老师打招呼并围坐成半圆圈。
(二)展开部分:
1、出示鼹鼠图片
请幼儿说出他的名字,并提问:小鼹鼠的头上是什么?
2、分段欣赏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1)播放幻灯片1、2
教师提问: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小鼹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并请幼儿讨论,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
(2)播放幻灯片
教师编键鼠边提问:小鼹鼠分别找到了谁?它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并学学小鼹鼠与它们的对话。
(3)故事结束
幼儿寻找答案到底是谁嗯嗯在它的头上。
3、游戏:《嗯嗯配对》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请个别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其余幼儿手拿嗯嗯站到相应的小动物后面,然后讲给喜欢的客人老师听:我们是某某动物,我们的嗯嗯时什么样的。
4、教师提问:小鼹鼠是怎样找到大狗的,大狗为什么会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并请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故事。
5、教师小结:动物和认识不一样的会随地大小便,这样是不对的,不仅环境造成污染,也会给别人带来不方面,那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引出嗯嗯时要男女分厕。
6、游戏:寻找最舒服的嗯嗯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讨论什么样的嗯嗯对小朋友最好。
(三)结束部分:
所有小朋友祝愿客人老师每天都有一个舒服的香蕉嗯嗯,并向老师挥手再见。
五、活动延伸:
将故事中的图片摆放在语言区,鼓励幼儿大胆表演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是令人开心的一本书。光听这书名,你可能就会觉得好玩,嗯嗯这种事都拿来官冕堂煌地说。而鼹鼠本身就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因为它生活在地底下,可以自如地在土地里穿行。仔细看过书之后,就知道这本书是透过鼹鼠的一次遭遇:不知是谁大便在它的头上。有一天,小鼹鼠刚从地面上冒出来,凭空落下来像香肠似的玩意儿,正好扣在它的头上,远远看来像一顶巴黎时尚小帽儿,可气味实在是不怎么样。小鼹鼠火冒三丈,但却弄不清楚是谁惹的祸。于是,小鼹鼠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套路寻找祸主。到底是谁的杰作呢?小鼹鼠头顶着物证,弃而不舍地一一造访了它所能遇到的邻居们:鸽子、老马、野兔、山羊、奶牛,而它们都急忙为了解脱嫌疑,一一出具了自己的“物证”。证明了和小鼹鼠头顶上的“时尚小帽”的确不同。这一事件做为线索来让小朋友们了解了鸽子、马、野兔、山羊、奶牛、狗等动物大便的形状。说起来应该算是一本“科普”书籍,且是透过一个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很容易让小朋友接受。而且书上的图很注意动物体形大小的比例,让人能体验到真实感。
通常,“便便”这东西都是小孩子被教育要远离的玩意,在孩子心理上好像一种特殊的跷跷板,触发一次就是一次特别的体验。而且,现在的孩子已经很难见到诸如:马、羊、牛等这些动物了,更别说是它们的嗯嗯了。因此,有助于把孩子过往的经验引发出来,新鲜的实物,特殊的经验加上像孩子们每天都会遭遇的经历,都能作为展开联想自发自动的依据。同时,笑对“嗯嗯”,会帮助幼儿建立对这件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的客观态度。
活动一开始,“嗯嗯”这个词在预料中的引起了幼儿隐蔽的那根弦,许多孩子都捂住嘴巴笑了起来。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故事内容的渗透,孩子们逐渐的接受了这个词,并且可以坦然的、没有避讳的进行谈论。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并积极鼓励他们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参与到编写故事中,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节或续编结尾,并且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
故事内容幽默、情节有趣、图画可爱,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掌握相关知识。并且告诉孩子一些深刻的道理: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事物,总结特征,学会辨别。同时要意志坚定,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我是谁大班教案 篇4
内容:
一个冬天的早晨,树上,地上都积满了雪。军属老爷爷家门口哑了一群小朋友,有的拿铁铲,
有的拿扫帚,来帮老爷爷扫雪。他们铲的铲,扫的扫,一会儿就把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小朋友刚要走,忽然听见门响了,老爷爷要出来啦!大伙连忙朝门后躲去。一个小哥哥捂着嘴笑,他旁边的一个小弟弟伸着头,想看看老爷爷是不是看见了他们,站在前面的小姐姐连忙接住他。老爷爷拿着扫帚出来扫雪了,开门一看,奇怪的说:“咦?地上的雪怎么已经没了?是谁替我扫了?下回再下雪呀,我可得起早来瞧瞧。”小朋友们听了,都偷偷地笑了,他们想:您起早呀,我们就起得更早,你想瞧呀,一定瞧不到。
提示:
1启发儿童讲出小朋友悄悄帮助军属老爷爷扫雪,不留名的`好行动,学习词:军属,词组:铲的铲,扫的扫。
2提问参考:
(1)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这是谁的家门口?小朋友都来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干的?他们听到门响,是谁要出来了?大伙赶紧怎么做?
(3)老爷爷正准备做什么?当他走出门来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他说了些什么?小朋友听到了老爷爷的话,他们怎样?他们想了些什么?
(可画图做为看图讲述,也可当做故事欣赏)
我是谁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在与小鼹鼠一起寻找”肇事者”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并能用语言进行大胆的描述;
2、通过歌曲、故事表演、游戏等形式,感受故事的诙谐和有趣,享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2、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故事中动物的图片、嗯嗯的图片、嗯嗯的头饰两个
3、故事中动物的家(在小椅子贴上动物的图片和汉字)
4、伴奏音乐(选自《欢乐颂》)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快乐嗯嗯》
1、教师与幼儿边唱歌边跳舞进入活动;
2、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二、欣赏故事《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一)、播放幻灯片,认识故事的题目,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师:是谁这么不讲文明,把嗯嗯嗯在了我的头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有趣故事吧!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播放幻灯片1、2,教师讲述故事后提问:
*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 小鼹鼠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学小鼹鼠生气的样子和话语)* 幼儿猜测:请你来猜一猜,这是谁的嗯嗯?
2、播放幻灯片3–8,教师边讲述边提问:
* 小鼹鼠分别找到了谁?它们的嗯嗯是什么样子的?
* 幼儿描述嗯嗯的样子,并学学小鼹鼠与他们的对话。
3、播放幻灯片9、10,提问:
* 为什么苍蝇能帮助小鼹鼠呢?
* 苍蝇是怎么样做的?原来这是谁的嗯嗯?
4、播放幻灯片11–14,提问:
* 如果你是小鼹鼠,这时你会怎么做?
* 结果发生了什么事?小鼹鼠的嗯嗯是什么样子的?
* 你们觉得小鼹鼠这样做对吗?(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交流)* 教师小结:动物和人不一样,它们会随地拉嗯嗯,但是这很不礼貌,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5、完整欣赏故事,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
(三)、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鼓励幼儿大胆合作表演故事内容。
三、游戏:嗯嗯配对(播放《快乐嗯嗯》的背景音乐)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找到相对应的动物和嗯嗯图片,然后讲给喜欢的客人老师听:我们是***(动物的名称),我们的嗯嗯是***(描述嗯嗯的特点)。
2、把今天学到的本领讲给弟弟妹妹听(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语言区:将故事中的图片摆放在语言区,鼓励幼儿大胆表演故事内容;益智区:嗯嗯配对(巩固对嗯嗯的认识)
活动实施教学反思: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是一个幽默、诙谐的儿童绘本故事。为了使故事更适合中班幼儿的阅读及年龄、思维特点,教师对原著的故事内容进行了压缩和修改,比如由故事中的六种动物减至五种;故事结尾进行了修改,保持了小鼹鼠善良、可爱的形象。活动中通过PPT的呈现以及师幼之间的互动,大多数幼儿都能把不同动物“嗯嗯”的'形状大胆的表述出来,比如:鸽子的“嗯嗯”是白白的,像牛奶一样;马的“嗯嗯”大大的、圆圆的,像土豆一样……原本难以启齿的话题,孩子们却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而且兴趣浓厚。之后教师通过配对连线环节的设计帮助幼儿再次巩固了活动的重点——了解鸽子、老马、野兔等动物“嗯嗯”的知识。在最后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来支持、鼓励幼儿与同伴自主交流,在互动交流中幼儿的知识经验逐步丰富:知道人和动物不同的“嗯嗯”习性,知道养成良好的“嗯嗯”习惯对健康很重要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突破了难点。
我是谁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以自我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头部特征。
2、尝试在同伴面前大胆、夸张地介绍自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面镜子,足量的纸,笔。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猜猜是谁。
1、观察活动材料的画面,看看他们是什么?
2、同样是树叶,同样是斑点狗,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特别的朋友。
1、翻看幼儿活动材料第7 页的照片。这里有三位小朋友,他们都说自己很特别,你们看出来了没有?听听
2、找一个好朋友,仔细比一比我们的长相,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教师鼓励幼儿两人合作,用自己的方式和符号记录观察结果。
4、教师参与与幼儿的观察、记录。引导幼儿从关注身高、胖瘦等明显特征转向关注有趣的、不太明显的细微特征,如手的大小、手指的弯曲度,头顶的旋涡、眉毛的浓淡等。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幼儿的观察记录汇总到大的记录表中。
6、我们原来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三、寻人启示。
1、我要找我的好朋友,但我不说他的名字。你们可以问我他是男孩还是女孩,长的什么样,然后通过我的回答,猜猜他是谁。
2、教师根据幼儿观察记录上的特征,有选择的进行描述,请幼儿裁裁老师说的是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