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小帮手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中班小帮手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班小帮手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爱家、爱妈妈的情感,知道要做个关心家里、关心大人的小帮手。
2,知道每个房间的用途,通过建构、绘画、制作等不同方法装饰自己的家。
准备:心愿墙布置,娃娃家环境布置、房间图片、相关字卡。
彩纸、蜡笔、剪刀、纸盘、麦管、浆糊等。
过程:
一、结合主题,导入活动.
1,以环境“心愿墙”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嘛?(心愿墙),是我们什么时候一起布置出来的?看看里面有什么心愿?(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说出她的心愿)
是的,妈妈都很爱我们,我们也很爱自己的妈妈,那妈妈平时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事情?妈妈要做那么多的事情,真辛苦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妈妈的小帮手,好嘛?我们先到妈妈的家里去看一看!
二,表达表现
1,介绍“家”的环境。
厨房---这里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啊?厨房里有些什么呢?在厨房里做些什么事情呢?看看厨房里缺了些什么啊?
平时啊妈妈烧饭做菜真辛苦,今天,我们来帮妈妈做菜好吗?你们准备烧什么菜呢?是什么颜色?好,那等会你们可以去试一试。等一下介绍给大家。
客厅---这儿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客厅里有些什么呢?平时你们在客厅里都干什么呢?看看客厅漂亮嘛?能不能把客厅变的更漂亮一些呢?还需要加点什么东西呢?
等会儿可以自己动动脑筋,把客厅变的更漂亮。
卧室---这儿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原来我们睡觉的地方叫卧室.看看有些什么?我发现一件事情,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卧室里少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仔细看看床上少什么了?没有被子,晚上怎么睡觉啊!那我们大家来帮妈妈做条美丽的被子,好吗?想一想,该怎么样设计?
好,现在就选择你喜欢做的事情,比一比,谁是妈妈最能干的小帮手。
2,幼儿动手操作,老师适时指导。
1),引导幼儿选用相应颜色的纸来做“菜”。
2),引导幼儿想象、设计。
3),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
3,分享交流。
介绍自己的作品。
4,体验成功
今天呀我们真能干,都来做妈妈的小帮手,把家里的厨房、客厅、卧室变的那么漂亮!我们来听一首歌,听歌里面的小朋友怎么样来做妈妈的小帮手?(播放歌曲)好听嘛?你听到什么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了,我们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再麻烦妈妈了。我们现在拿好自己做的东西去帮妈妈布置美丽的家,等会儿邀请中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到妈妈家去做客!
设计意图:
这个阶段我们中班教研开展了有关“爱妈妈”、“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那么作为这次主题活动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我是妈妈的小帮手”的活动,让幼儿在体验爱妈妈的情感下,爱屋及乌地去爱自己的家,并尝试做个妈妈的小帮手。
那么,学做妈妈的小帮手,具体可以让幼儿动手尝试什么呢?在开始部分,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熟悉、了解关于家里、父母长辈的一些情况,巩固爱父母、爱家的情感教育。并根据班级自主性游戏中“娃娃家”的启示,将活动室分成三个区域,分别布置成家中的客厅、卧室和厨房,让幼儿在情景中较真实的体验怎么帮妈妈做个小帮手,能将在这个主题中穿插于活动内容中,多材料、多形式的投放活动用具,考虑到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班小帮手教案 篇2
一、环节评析:
活动目标:
1.知道长大了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愿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收集幼儿帮成人做事的照片并布置成展版、幼儿自我服务、帮助他人的幻灯片、家长谈话的录像、小黑板、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主动帮助父母做事的愿望。
1.说一说父母的辛苦。
2.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
(1)请个别幼儿回答
(2)小结:小朋友真能干,让爸爸妈妈轻松了许多,真是他们的好帮手。
【评析】:活动以“谈话”形式来引入。而谈话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谈话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幼儿可根据个人感受,针对谈论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所以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说一说父母的辛苦、我会帮爸爸妈妈做事等一系列的谈话,激发幼儿体检父母的辛苦,并激发他们主动帮助父母做事的愿望。
二、欣赏摄影展——《能干的小帮手》。
1.引导幼儿欣赏照片。
2.集中提问幼儿。
3.小结。
【评析】:此环节展示孩子们帮助他人做事的照片,把孩子在上一环节交流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孩子们在说说他人的本领时,教师还对照片进行拓展,对幼儿进行追问:“你会这样做吗?你在幼儿园有没有帮助过其他小朋友?......此环节通过照片记载并促进孩子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本领,同时鼓励幼儿学做一个能干的“小帮手”,也再一次引导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三、欣赏幻灯片,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
1.播放幻灯片并提问:“照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在帮谁?
2.小结。
【评析】:欣赏进行归类的幻灯片,让幼儿了解自己可以参与的劳动内容,自我服务方面的,如穿衣、穿鞋、收拾玩具等,进一步引导幼儿知道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要主动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四、观看录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1.看录像,肯定爱劳动的幼儿。
2.用肢体语言表扬爱劳动的幼儿。
(1)提问:“可以用什么动作夸夸小朋友?”
(2)听音乐,夸自己、夸同伴。
【评析】:通过欣赏家长的谈话录像,通过家长的发言,直接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表扬,让幼儿再一次体验了劳动的快乐。
同时还引导幼儿用动作来夸自己、夸同伴,将活动推向高潮,运用身体语言,让幼儿所表达出内心的意思比说话更为真实、有效和直接。让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够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播放幻灯,激发帮助他人愿望。
1.引导幼儿观看PPT课件。
2.进一步激发幼儿帮助他人愿望。
【评析】:通过播放生活中哥哥姐姐志愿者服务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幼儿帮助他人愿望,萌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案例分析(反思)
主要优点:
1.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出:选择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家庭生活是孩子们最熟悉的,本次活动一开始,教师就通过谈话:“白天爸爸妈妈送小朋友去上幼儿园后,要做什么?(上班)接小朋友下班后又要做什么?爸爸妈妈辛苦吗?你想怎么做?”引导幼儿体验父母的辛苦,让幼儿知道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下班回到家还要做许多家务事,从而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我会帮妈妈洗碗筷;我会帮妈妈摘菜我会帮妈妈拖地;我会帮爸爸拿报纸;……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幼儿社会教育的生活化。
2.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指南》中指出: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争取家长在物质材料上的支持、知识经验的帮助和教育经验上的分享。同时,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家庭生活,因此,我们从家庭入手,请家长协助拍摄幼儿在家做家务的照片,开展亲子摄影展----“我是能干的小帮手”,从未在家做家务的他们,纷纷主动参与到家庭生活。在劳动中,孩子们不但知道了家中的许多家务事,同时初步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从此感觉到爸妈劳动的辛苦。而且还通过家长的谈话录像,让幼儿亲身体验爸妈的感想,进一步鼓励幼儿帮助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并体验劳动的喜悦。家庭资源的利用,增强了教育活动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3.肢体语言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来夸自己夸同伴,这种运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运用身体语言,让幼儿所表达出内心的意思比说话更为真实、有效和直接。让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够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欣赏生活中志愿者服务的图片,促进幼儿情感。
《纲要》关于幼儿社会情感培养的指导要点中有如下阐述:“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在此次活动中,该执教教师还注重幼儿情感的培养。首先为孩子创设一种触动内心的环境,引导孩子们观看大哥哥姐姐们去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幼儿帮助他人愿望,萌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不适宜性:
《纲要》指出:教师应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转换角色,始终做幼儿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这一环节中,教师仍然受传统的教学的影响,灌输教学的现象,活动中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没能很好地被激发。
中班小帮手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激发幼儿爱长辈的情感。
2、在运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衣架、衣裤、软垫、报纸、大图书、小图书、不同类型的玩具若干
创设娃娃家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好吗?
二、爸爸妈妈做家务:
今天天气好,妈妈要整理房间了,你们帮助妈妈做一些小事好吗?
1、收衣服:将晒着的衣服、裤子收下来,并折叠好放入相应的抽屉。
2、收软垫:将晒在大型运动器具上的软垫收回来,按不同的形状归类放入大箱子。
3、分玩具:将不同类型的玩具按同种类型放在箱子里。
4、分图书:将报纸、大图书、小图书放入相应的抽屉。
三、幼儿休息一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帮助妈妈整理的?
四、幼儿一起搬饮料:
爸爸买来了许多的饮料妈妈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大家一起搬)那我们一起把它搬进来吧!
(幼儿将饮料从门口搬进来,放在指定的地方)
设计思路:
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爱,同时也懂得要爱护自己的家人。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则是体现孩子爱的`一种方式。活动中让孩子们帮助收衣服,整理玩具、报纸等都是孩子能做好的事情,增强了他们的劳动能力。在平时的劳动中已经存在了一定的运动量,因此,本次活动就将生活内容与运动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班小帮手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前一阶段围绕“我家的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故事,特别是恰逢母亲节,通过夸夸我的好妈妈,为妈妈制作礼物等活动提升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孩子们萌发了一种想为妈妈做事的愿望。同时,“预防非典”也是当前孩子们的一个热点,他们对幼儿园、班级、家中“防非”的简单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对于预防、消毒的物品也产生了兴趣。结合以上两点,我预设这次活动,以妈妈选购消毒、预防用品为前提,以游戏实践为途径,助幼儿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防非知;同时满足孩子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有关“防非”的知识。
2.在购物过程中尝试解决简单的数量问题。
3.满足幼儿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装盒。
2.每一物品上贴上价格标签(5以内)
3.购物篮,自制纸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母亲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为妈妈做事,现在“母亲节”过了,我们还要为妈妈做事吗?为什么?
(二)启发游戏
1.以妈妈的烦恼(妈妈想买预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妈妈上班没时间)启发幼儿妈妈购物。引导:妈妈为什么要买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幼儿领钱。要求:每人拿5元钱(老师准备1元、2元、3元、4元面值的纸币)引导:你用什么办法拿到5元钱的?如:XXX拿了1元钱,还要拿多少钱才到5元?
3.讨论购物注意点。引导: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买什么?(预防非典的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怎么买?(价钱、礼貌用语、买的东西少于或等于5元钱)
(三)幼儿操作
1.观察幼儿在挑选物品时出现的问题,启发幼儿间相互检查。
2.了解幼儿交易情况,引导幼儿了解所选物品价格与自己拥有钱数的关系。
(四)交流
1.相互检查所购物品。
2.说说买了什么,有什么用,注意什么?(抓住有价值的话题,扩展讨论;助幼儿区分食品和用品两类)。
(五)延伸我们妈妈买好了东西,妈妈很高兴,接下来我们可以妈妈做什么?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中班小帮手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导幼儿体验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间的亲情。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活动准备:
学过的有关帮成人做事的儿歌、有关亲子活动介绍的联系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一)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回忆儿歌的内容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请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二)以谈话方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体验父母的辛苦提问设计: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吗?
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回来还要做些什么,这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看到爸爸妈妈很辛苦,你会做些什么呢?
2、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你们想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吗?
提问设计: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亲子摄影展——《爸爸妈妈小帮手》
1、请爸爸妈妈把幼儿在家做小帮手的情景拍摄下来。(形式:照片、录像均可)
2、用展板的形式对系列照片进行展出,对拍摄的录像可以在某段时间进行播放。
活动反思:
1、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2、在活动中有2位幼儿表现的不太积极,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可能与家庭有关,在家从来没有人要求过他们去做什么,自己也没有这个意识,这次活动后希望他们能有所变化。
中班小帮手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锻炼应力及身体动作的敏捷性。
2、培养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环境创设皮球同三分之二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传球游戏:幼儿分成两队,分别从上和下传球。
二、基本部分
1、三分之二的幼儿拿取皮球,然后提出要求:
有球的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的球,没有皮球的.孩子可以动脑筋把别人的球夺过来,每个人只能拿一个皮球。夺球的过程中,要多动脑筋,不能推拉别人或者硬抢。
2、教师和无球幼儿一起来进行夺球游戏,教师可以先夺球,然后转换角色保护自己的球。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三、放松部分:
两人一组拍皮球,整理,回教室。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