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桥》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桥》读后感 篇1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人们将心中最诚挚,最高度的赞叹赠予了赵州桥。“世界上独一无二”、“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马可·波罗又将卢沟桥和中国石拱桥推向了世界。石拱桥以自身高度的技术水平与不朽的艺术价值,以制造者的杰出才能与精妙构思;以在石拱桥的背后永远屹立的中华儿女的辛勤劳作与伟大背景闻名世界!
又是“中国制造”,又是中华民族!这些普普通通却又不平凡的中国人,这些在天地万物面前显得微小却不渺小的中国人,将自己百击不倒的毅力,将自己千锤百炼的勤奋,将自己博大精深的智慧,将自己无坚不摧的'力量,将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化作一颗明亮的星辰,永现于历史的天空!化作一篇宏伟的章节,永垂于历史的诗篇!
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万里长城、敦煌石窑。这些独特的建筑伟大而不可思议,它们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我们不能仅凭这些建筑来衡量一个民族,但是这些伟大而不思议的建筑却折射出中华民族的自强自爱,视角独特,坚忍不拔!
“长虹大桥”“武汉大桥”“鸟巢会馆”。世界人民又一次被中国现代技术和创造力所深深折服。从古至今,中华儿女用自己特有的性格,追求、气魄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宏伟篇章,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桥》读后感 篇2
说句实话,真的没怎么读过徐志摩的诗,只知道那首《再别康桥》中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真正关注徐志摩,是看了黄磊演绎的《人间四月天》以后,才开有所了解这位英年早逝的浪漫诗人。惋惜他那出众的才华,连同他的青春年华却被世俗的事物所葬送。看来,没有谁能真正摆脱世俗,再浪漫,再诗情画意也要吃饭、睡觉,挣钱。那种不需耕织忙,便可无饥馁的盛世只有到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里去寻找了,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再清高、再浪漫、再脱俗,也依然是俗人一个,也得吃喝拉撒睡。这世间真的有脱俗的吗?
徐志摩先生的这篇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我一口气反复读了三遍,仍觉得不够过瘾,写的实在是太美了,措辞之精美,比喻之恰当,结构直严谨,思路之清晰,语言之生动,在我看来真是散文中的极品了。我虽没去过英国,没看见过康桥,但只要闭上眼睛,那美丽的康桥就会真实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如此的清晰,如此的有声有色,如同去过一般的熟悉。我放佛看到一个年轻的书生,独自躺在那绒毯般的草地上,天蔚蓝,河水清澈见底,水草随波摆动,鸟儿在树林里歌唱,冒着炊烟的农舍……
哦,真的是一副色彩斑斓的美丽油画!由衷地被大师卓越的语言才华所倾倒,为大师的那种浪漫情怀所折服!
《桥》读后感 篇3
前几天,我在课堂上学习了一篇微型小说,虽然只有409个字,但是深深地触一动了我的心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洪水来临之时,村里的一党一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舍己为人,拯救了整个村庄的人。他不徇私情,揪出自己的儿子。最后老汉和他的儿子光荣牺牲,永远闭上了双眼!
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真是人们的大英雄!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老汉在群众与儿子中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又在自己和儿子中,选择了牺牲自己,它是人们心中的“靠山”,我永远不会忘记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舍己为人的人,为了更多人的生命,他们吧生的希望毅然留给了别人。
日本大地震的时候,一位女播音员在海啸来临时,她为了居民,选择了站在播音室里,为居民们播消息“海啸来了!”这才让浑然不知海啸已经来临的居民们立刻逃生。如果她不顾他人自己逃命的话,就不会有居民活下来!正是这种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才使许多人死里逃生!
我们要学习老汉,以老汉为榜样,做一个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的人!
《桥》读后感 篇4
一天夜里,洪水袭击一个小山庄,这个村庄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一座窄窄的木桥。人们跌跌撞撞的向木桥拥去。木桥前,站着他们尊敬的老汉。他指挥着人们脱离这个危险的地带,并说党员在排后面,想退党到他这儿报名。突然,老汉从人群里就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只剩下了老汉和小伙子。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桥塌了五天后,一位老太太来这儿祭奠他的丈夫和儿子。
这位令人尊敬的老汉不顾儿女私情,大义灭亲,舍己为人。在死神面前他一点儿也不慌张, 他只知道他是党员,他要救村民!
看完这个故事,我又想起了另一篇相似的故事:有一个警察,他的儿子犯了罪,只有他和他妻子知道。妻子和儿子恳求他不要告诉警察,可他没答应,把儿子举报了,并自己亲手处置。就因为他是警察,他必须遵守公安制度!
多么伟大的爱啊!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把自己的生死抛之脑后;为了他人的安全,他铁面无私,连自己的亲骨肉也不例外。他完全可以不这么做,当其他党员一起逃离的时候,他也可以一起逃离,没人会说他。但是,他不会这么做,因为他忘不了他是一个党员!
让这种爱溢满人间,是我最大的心愿!
《桥》读后感 篇5
前几天晚上读了一篇徐志摩的文章,标题是《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他一九二六年的作品。他说,“单独”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发现的第一个条件。你要发现你的朋友的“真”,你得有与他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自己的真,你也得给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一个地方(地方一样有灵性),你也得有单独游玩的机会。
我暂且不说他是如何发现康桥的,单单他所描绘的景色就使我回味好久。他说,“有一个果园子,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下喝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的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
瑰丽的春天,正是你野游的时期。“你如爱花,这里多的是锦绣似的草原。你如爱鸟,这里多的是巧啭的鸣禽。你如爱儿童,这乡间到处是可亲的稚子。你如爱人情,这里多的是不嫌远客的乡人,你到处可以挂单寄宿…带上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比这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
“只说看夕阳,我们平常知道登山或是临海,但实际只需辽阔的天际,平地上的晚霞有时也是一样的神奇。有一次我赶一个地方,手把这一家农户的篱笆,隔着一大田的麦浪,看西天的变幻。又一次是冲着宽广的大道,过来一大群牛,放草归来的,偌大的太阳在它们背后放射着万缕的金辉……”
很向往这样一个世界,羡慕诗人徐志摩,能有机会领略到如此温暖的景色!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