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
今年的寒假过得非常的充实,非常有意义,那是因为一本书的缘故,它就是《窗边的小豆豆》。放寒假前,团里给我们这些团员们布置了一个任务,阅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并进行摘抄和写一篇读后感,如果不是这任务,我还不知道有这么一本好看的书。
《窗边的小豆豆》是由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根据自己上小学时的故事写成的,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应该多看看这样的书,因为你可以从书中找到许许多多有用的东西,这对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存在,这些孩子对于一般人来说,应该是像小豆豆一样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时不时的做一些小动作,又或者是和旁边的孩子讲讲悄悄话等等。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校长和教师头疼的学生,但是从书中我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个小姑娘的聪明、可爱与热情。所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时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就是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小豆豆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觉得小林校长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在书中我寻求到了一名老师在看此问题时反思到的关于教育的一些契机和方法,善于教育孩子的教师、校长,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我有时在想,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多半会被当成是坏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顺利成长和才华的展示,这也让我再一次了解到欣赏和激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我们所教育的对象是3——6岁、天真可爱的孩子,在教育他们的时候,更需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随意的话就刺伤害孩子稚嫩的童心,尤其是那些调皮的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我们老师用更多的耐心、爱心去帮助他们,老师的肯定鼓励对他来说比任何奖励都有效。
在书中所写到的巴学园,它上课的方式很特别,不像其他学校有着一成不变的课程表,它的每节课都是由孩子决定,孩子喜欢什么就上什么。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似“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却很管用:随着学生们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多、能力的增强,教师和校长就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独特的思考与学习方式,这样教师就能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小林校长还说:“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成长,因为孩子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然而,现在很多的成人总习惯于替孩子安排、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都套用到孩子脖子上,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用,即使有用,那又有多大的用?孩子们是否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否应该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虽然巴学园是几十年前出现在日本的学校,但是小林校长那种尊重、爱护学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2
读完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被小林宗作的教育思想所感动,结合我一直研究小主人教育,谈谈我的感受。
显然,巴学院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精神的一所小学校,首先是自主学习的精神,现在的课堂,学生的自主性显然被束缚,什么时间上什么课,当然都是严格规定的,学生只是服从。而巴学院呢,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来上,有的孩子在学习语文,有的在学习科技,还有的在上体育课,自主地练习体操。想想这样的学习,孩子怎么会不喜欢,而学校也拥有一套教育方式,就是在一上课,就把这一整天的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自己决定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那么,为什么孩子会这么自主呢,当然开始当然是由兴趣做支撑了。后来,学生学完自己的感兴趣的,下面的怎么办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如果学完了,下午有他们都喜欢的散步活动,提前完成学习任务,下午就会散步了,其实就是出去玩了。这是两个重要的激励措施,一个是自己的喜欢,一个是为了自己喜欢的,所以自主学习才这么容易推进。当然,还有就是学生感觉自己被尊重,所以产生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所以能自主完成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的目标。
巴学院还特别重视生活的自主,为了提高学生生活的自主性,小林宗作校长显然是非常注意学生习惯的养成,他发明的吃饭歌“好好嚼啊”显然包含着生活的好习惯,细嚼慢咽是学生重要的一个健康生活的习惯,另外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也很诗意化的让学生养成饮食的习惯。还有就是自己做饭的体验,小豆豆通过切菜,做咸菜等事情获得非常好的成功感。同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体验,小豆豆在挖排水沟的时候,小林宗作是把她当作一个成人来对待的,提醒他的只是要做完了再弄回去,并没有阻止她,结果这一次自主的完成,让她改掉了一个坏习惯,就是上厕所的时候向下探头。
学生是校园的主人,从校歌的完成和废弃就可以看出,小林宗作校长显然是费了功夫,写了一首校歌,最后的结局是孩子们不同意,那么校长就擦掉了,校长尊重孩子的意见。还有就是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同位,每一天的同位都不一样。再就是学生游泳时可以选择穿衣服还是不穿衣服,学校添置新的电车图书馆时,孩子可以在这里呆到深夜,去感受学校的变化等,从这些来看,学生的确是校园的主人,所以才能那么的爱护这个校园,当别人诋毁校园的时候,他们才能唱巴学院,从外面看是好学校,进到里面是好学校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歌曲。
最终让学生完成内心的自主,小林宗作绝对是一个教育大师,因为巴学院从来没有说教式的教育,如站好队什么的,可是却秩序井然。这是因为孩子的自信、自尊。比如孩子有自己的树,孩子中午有自己发言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机会,校长竟会为一个残疾儿童准备一个运动会,让这个儿童在每项比赛中都顺理成章地得到第一名,校长不停鼓励每个孩子,对小豆豆经常说的也是“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最了不起的是他在一开始听了小豆豆四个小时的讲话,真是难得,现在在教育功利化的时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让孩子自主,让孩子长出翅膀,在人生路上展翅高飞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想起了一句话,只有老师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3
说心里话,我是羡慕小豆豆的,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小林宗作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子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我觉得书中不仅是作者对自己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在提倡和介绍一种教育制度。
巴学园最妙之处是教导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也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爱人,爱己”小林校长真正地实现了这一点。
如何尊重自己,爱自己呢?那就是通过实现别人对孩子的尊重,让他自己赢得信心,和自尊,那么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来了。对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给予特别爱护,这种爱护不是溺爱,而是适当地用一些方法帮他跨越一些自己因为身体缺陷而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书中有一个得了侏儒症的孩子,校长为了他举办了学校的“小型运动会”。在他根本无法跳过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马时候在背后暗暗地帮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叹。这么一来,培养了残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补偿———自尊和自信。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后来这个男孩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有完美的婚姻还在一家公司担任了专门融洽同事们人际关系的职位。
诸如此类的例子,多不胜数。其实天下没有坏学生。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动(比如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较大咧咧。但是不管他们因此犯了错误还是怎么样,都不可以妄下“坏学生”的定论。他们都需要尊重。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先尊重学生,尝试从他们的那个角度想一下这件事情,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跟他们平等地交谈,解开他们的心结,然后再教导,巴学院就是这样。比如说,巴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的时候听她讲了四个小时话,不打断,知道她想停的时候才停。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够沟通。而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样一位理想的校长---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对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肃然起敬的同时,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东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价值就在能把孩子的这种本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成为他自己。
这本书不仅让我记住了“巴学园”,记住了小林老师,记住了一个慈祥的妈妈,读出了怎样去面对一个孩子的行为,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4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一年级的时候因太淘气被学校退学,幼稚而又天真的小豆豆以为自己只是到新学校读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退学了,妈妈也不想告诉小豆豆,让这么小的孩子在心里留下阴影,没有告诉小豆豆,她退学了。在新学校巴学园里,在走不动的电车教室里,小豆豆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得很开心、很快乐。巴学园虽然不大,但却是孩子们梦想的天堂。中午他们在礼堂里吃着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在这里校长先生带他们到外面散步,到郊外野炊,让的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所在,让孩子们永远也忘不了这个大家庭。在巴学园里小豆豆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的事。不幸的是1945年巴学园起火了在B29飞机上数枚导弹投向巴学园的电车教室上,巴学园被炸成了平地。巴学园消失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记载了小豆豆来到新学校后的一段真实时光,这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很深,现在这样的学校已经找不到了,已经消失了。其实这样子的学习啊才是真正的好学校,他们才是真的为孩子着想的学校。虽然环境不好,但是教给孩子的却是丰富的知识。随意他们的野外生存能力、动手能力都很强,这些不正是踏入社会的基本要求吗?
我有许多书,也读了许多书,高尔基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书我们就不会进步,没有书,我们就不会不会学到知识。如果你问我我最喜欢哪一本书,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我最喜欢《三国演义》。”
我佩服:关羽的义气,刘备的'领兵能力,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聪明机智,赵云的气势。如果你问我我是怎样读这本书的,我会回答:首先,我会查查字典,学学那些我不认识的字。然后,我会多读几遍,把这本书读通顺为止。我还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他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我又会学学故事中的一些问题,再多读几遍,把这些问题的答案从书中找出来,最后我会找到以前忽略的东西,并把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因为这本书中有真正的汉子,叫我们怎么做真正的男人,我感受到作者是个讲义气之人,从这本书中我最大收获是朋友之间应该以和为贵,别人帮助你,你也要去帮他,这才是互帮互助的好朋友。
有一天,我们正好大课间结束,忽然,赵一纯摔倒了,我见了这个情况,不管三七二十一,冲到了沈栋面前,把他拉了起来,我亲切的问:“沈栋你没事吧?”他点点头说:“嗯没事,以后你要是有困难尽管来找我,朋友有难拔刀相助,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在所不不辞”我笑着说:“没那么严重!”果然,我真的遇到困难了,我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赵一纯,我说:“你可以借我一支笔吗?我的写不出来了。”他说:“可以。”说着便从笔袋了拿出了一只水笔递给了我。我说:“那就谢谢你了!”从那以后我和他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并且流传着一句话:朋友有难,拔刀相助。
多读书,读好书,有句名言说得好: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当你不高兴的时候,你就津津有味的读一小会,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5
你们听说过有这样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吗?它有着让人一眼看去就与众不同的校门口,这个校门是由两株矮树组成的,树上还长着绿油油的叶子,犹如“从地上长出来的校门”。校园里的“电车教室”,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改造而成的。在这里,简直就像一边学习,一边旅行。就连午餐也与众不同,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看到这儿,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想知道这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啦?它就是令人羡慕的“巴学园”。当我翻阅完《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了解到更多的发生在“巴学园”的故事时,我都想为“巴学园”送出1086个赞。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一同走进《窗边的.小豆豆》吧!这本书讲述了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亲善大使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小豆豆是个特别淘气的女孩子,因为太过顽皮被原来的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喜欢小豆豆的天真无邪。初读不久,她干的那些“无厘头”的事儿,总能令我“大开眼界”:把书桌的开关开了关,关了开,足足有上百次;站在窗户边大喊大叫,只为和燕子说话;为了找回自己掉在厕所里的心爱的钱包,甚至还会去掏粪……读着读着,我觉得自己的身上仿佛也有小豆豆的影子,一样的天真,一样的淘气。读一年级的时候,趁课间十分钟和午休时间,我爱跑操场收集地上的“钻石”;呆在沙坑里挖沙、淘宝;躲在我的“秘密基地”——操场一角的小树丛,和同学们捉迷藏、捡树叶、找蜗牛、看蚂蚁搬家,待铃声响起拔腿就往教室门口冲去。
在小豆豆的眼中,“巴学园”是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我们每个孩子向往的乐园。在这里上课,可以把感兴趣的课先上,不喜欢的留到后面,真是太贴心了!到了晚上,还可以露营、讲故事、开篝火晚会,真是惊喜不断!运动会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项目要举行,如“钻鲤鱼比赛”、“找妈妈比赛”、“全校接力赛”,即使是身体有残缺的运动员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真是细致入微啊!
在小豆豆的心中,这里不仅有与众不同的校门口、与众不同的教室、与众不同的午餐和与众不同的上课方式,这里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他微笑着听她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却没有一丝不耐烦;他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样鼓励的话语使善良、好奇、顽劣的小豆豆逐渐变成大家都喜欢的孩子。透过一个个短小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小林宗作这位巴学园的创始人,小豆豆心目中永远尊敬的校长先生,一位一直葆有纯洁童心的、一直热爱所有孩子、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儿童守护者,为了孩子守望幸福的可敬的人。他让每一个读过《窗边的小豆豆》的人无比热爱、渴望亲近,因为他的大爱让每一个靠近的人感到心灵的温暖。一生中能遇到这么一位校长,是何等的幸福和幸运!
想要了解淘气的小豆豆是如何被退学的吗?想要体验巴学园到底是怎样一所“怪”学校吗?想要享受小林校长的“纵容”吗?那就让我们细细地品读《窗边的小豆豆》吧!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所以,这本书不仅属于孩子,也成为每一位家长或老师,甚至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读一读的书。愿我们彼此永葆无邪童心,永怀无界爱心!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6
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共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读完书后我深有感触:自由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失去自由就等于失去生命。自由可以让人觉的生活中充满希望,充满阳光。
这本书写了小豆豆在巴学园里的自由生活,在巴学园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没有人管你,整天开开心心没有心事无忧无虑。这是所有孩子一直向往的,我想如果不自由的小朋友读了这本书一定可以想象一下那梦幻般的快乐、自由,想象自己无忧无虑的样子,也会感到自己也快乐起来;自由的读者赏读了之后,也会觉得更快乐。
不自由的人从来都是向往自由的。有一只小花猫她是猫妈妈的独生女,猫妈妈把小花猫生下来就是要让她能够从从平凡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大明星,出人头地,所以小花猫长大后,猫妈妈都把她关在家里学习,每天她只能出去玩半个小时,还在妈妈去买菜的时候跟着去学习怎样与别人交流才能与小动物说上话。小花猫是多么向往着自由的`生活呀,它每次乘妈妈不在的时候都偷偷地跟隔壁的小羊说说话,要是妈妈没出去小花猫都快得忧郁症了。
不久小花猫成了全村有名的书呆子,他出了口才好会写几个字其他什么与社会交涉,与人交流,甚至连洗衣服刷牙都不会!可经过村长对猫妈妈的一番教导,猫妈妈终于开窍了,觉得小花猫太缺少自由了,决定改变它的封建想法,让小花猫自由。后来小花猫终于自由了,他去任意接触世界,于是便成了举世闻名的名人。看来自由可以创造奇迹!
提起自由这两个字,我也有事儿可说。我也是个自由小孩儿,写完作业做完妈妈布置的任务,我就可以去玩耍了。可有一天,我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我去帮她扫地和拖地,我如她所愿去做了。我先拿来扫帚,每个角落都不放过,里里外外全都擦拭的一尘不染,焕然一新。接着我又拿起拖把将刚扫完的地用力拖了一遍是地面更加洁净,都可以找出人影了,好像人站上去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我累得腰酸背痛都站不起来了。我在床上刚躺下,妈妈就来视察了:拖得怎么样呀?自己看呗我胸有成竹地答道。妈妈心花怒放:简直焕然一新呀!那当然啦,我一个出马顶过两个呀!我得意忘形了。你这么能干就把买的习题做完吧!啊!我惨叫道。心想:早知道就拖脏点了!哼!我火冒三丈,带着一肚子气写着作业,我苦思硬想,怎么也想不出怎么写,因为妈妈买的是六年级的习题,我才五年级,怎么可能知道六年级的题目怎么写嘛。我悲愤交加,悲的是自己太笨没有神童的脑子,愤的是妈妈太自私,只想着自己,不顾及我的感受,不给我自由,像一只多年自由的小鸟,一下子被人抓进笼子痛苦不堪。我硬着头皮乱做一通,想蒙一蒙有可能猜对。突然,邻家伙伴来找我玩,他敲着窗户喊道:出来玩吧。以前这个时候我们早就在外面玩了,可妈妈像搭错了神经,居然不让我出去玩了。我叹了口气,悲伤地对他轻声说道:哎,我今天不能出去玩了,我还有一大堆习题要做呢,我老妈明知道我是五年级学生,竟然买六年级的习题给我做,真是可悲啊!老兄,你真可怜,哪像我,自由自在,没人管我。你还是快点写吧,写完了出来玩,我先去了,你继续努力吧。他愁眉苦脸地走了。我心想:人家自由自在,我却像关在笼里的小鸟,真可怜。不自由真可怕,我今天终于尝到了这可怕的滋味!
还是那句话:自由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失去自由就等于失去生命。自由可以让人觉的生活中充满希望,充满阳光。让我们一起珍惜自由,珍惜快乐的时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