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教学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突现经验性,强调幼儿更适宜于通过运用多种感官,以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为主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能简单复述故事《大熊山》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使 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态度、习惯和技能
活动准备
故事 图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经验与故事情节互动
关键问题一:(取出剪好的一只黑色的侧面小老鼠问幼儿)这是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发现,他们对这只特别改进过的老鼠观察得非常仔细,分别就老鼠的表情、肢体动作、身体、脸的朝向、毛色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也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引导。比如,老鼠要跑到哪里?它另外一只眼睛哪里去了,为何只看见一只?尾巴像什么?黑色还可以用什么词说?这些追问打开了幼儿的思维,让我和他们都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智慧。例如对老鼠跑的'目的地的大胆想象,从只看到一只眼睛引发幼儿思考侧面与正面的不同视角,用相近的词汇表达同一种意思等,都是对幼儿思维与经验的挑战。
关键问题二:小老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么?
分析:物体的变化吸引着幼儿的眼球,也促使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自己的思维。一些幼儿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只是在自己认定的答案上加了个字。也许他们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感受,但是却模糊不清。最精彩的要数祺祺说的“是大月亮又爬上来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在动画片里看过月亮渐渐升上来又落下去的镜头,他还告诉我太阳下山也是这样一点点变小的。我帮助幼儿小结了他们的想法,既肯定了坚持己见的幼儿,也表扬了因为看到视觉对象的变化而重新思考的幼儿,因为幼儿都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状态,说明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
师:小老鼠会怎么想呢?它会说些什么?
关键问题三:小老鼠发现草地上睡着熊,它会怎么做呢?
分析:熊的出现大大出乎幼儿的意料,我想,这样的体验会丰富幼儿的视觉经验。另一方面,惊讶的幼儿也在思考庞大的熊和瘦小的老鼠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有趣的是,幼儿对结果的推测和幼儿平时的个性很吻合,胆小的幼儿认为小老鼠会因为害怕逃走;胆大点的幼儿会想到“爬上去睡在熊身上”;比较沉稳的幼儿则会想到“绕过去”,故事美好的结尾让幼儿为之紧张的心放松下来,友好、甜蜜的温馨气氛让每一个幼儿的心情都特别舒畅。
(二)完整欣赏故事《大熊山》
关键问题四:(完整欣赏前向幼儿提出)一边听一边给故事想个名字。想一想,小老鼠最先看到的很小的东西,为什么会慢慢变大,最后才发现是一只熊呢?
分析:先前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只是几个幼儿,估计有的幼儿可能没有弄懂这个道理,我就演示给幼儿看,帮助他们逐渐理解。后来的自由活动里,我还和一些幼儿玩起了猜一猜的游戏,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的几个幼儿。反复几次演示、操作后,幼儿逐渐体会到了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幼儿参与度。本次活动中,全班幼儿的参与、投入程度较好。活动后我仔细做了统计,一次都没发言的幼儿有7人,在自由活动时我和这7名幼儿进行了互动。
2.幼儿的观点。本次活动中,好几个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种大面积改观的现象第一次出现,我对此大力赞扬。
3.活动环节整体感觉较丰满。改动后的故事内容和材料在使用中比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图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思考,更便于幼儿直观地感知近大远小的道理,因此能更有效地达成目标,效果较好。
4.不足与调整。(1)事先设计一些环境,可以摄像,可以实景体验,让幼儿一起渐渐靠近,感受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变化。(2)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里,问题四也许还可以这样问幼儿:小老鼠几次看到的东西是同一样东西吗?怎么看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呢?当然,哪种提问效果更好还需要在尝试后总结。
幼儿园教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2.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小猪上幼儿园”(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请幼儿欣赏我园的图片,引导幼儿说这是哪里!
2.小猪三岁了也来上幼儿园了,小朋友想知道小猪在幼儿园的故事吗?
基本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课件“小猪上幼儿园”并提问:
1) 小猪喜欢上幼儿园吗?
2)小伙伴们喜欢小猪吗?
2.分段讨论:
1)小猪是怎样和小伙伴们玩的?
2)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和它玩?
3.引导幼儿讨论:
帮助小猪想想有什么 好办法能让小伙伴喜欢它!
4.引导幼儿表演:
如果你是小猪的话你会怎么做?
(教师配合表演)
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小伙伴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变化延伸:
园内延伸 :
1.讲故事图片投放在语言区,请幼儿练习讲故事!
2.将幼儿日常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情景拍摄下来请大家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家庭延伸: 要孩子在家为爸爸妈妈讲讲自己是如何在幼儿园与小伙伴相处的,以及大家在一起的一些趣事。
附故事:小猪上幼儿园
小猪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可真好玩:漂亮的教室,有趣的玩具,丰富的图书,还有许多的小伙伴,他开心极了!
可是,幼儿园里的小伙伴都不喜欢和小猪玩。“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小熊从家带了一本新的图画书到幼儿园,小猪看见了,从小熊手里抢过来就看;
小兔搭好了大楼房,小猪一脚就给踢到了,还哈哈大笑;小猫在拼玩具,小猪抢了就跑;小狗在厕所不小心摔倒了,小猪看见了,冲小狗直做鬼脸。。。。。。
小伙伴们很生气,都不理他了。小猪没有了朋友,感到很孤单,也很难过,他多么希望小伙伴们能和他一起玩呀!那么他该怎么办呢?
教学反思
我上完这节课以后自认为教学效果很好,上课孩子对多媒体的课件很感兴趣,和我的互动性提问和表演配合很积极!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从课上的孩子回答和表现,到课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到我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面对孩子能准确的表述出自己的意愿,并可以用肢体表现出来这本身就是有难度的!
我的不足:对孩子的提问要细化!
在讨论时可以给孩子适当的提示!
如果再上一次的话我会调整自己的提问,语言给予孩子适当的提示!
准备多组图片:可以要孩子来判断小猪的对与错!增强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
幼儿园教学教案 篇3
教案目标:
能愉快地跟着诗歌做动作。
替换诗歌中的个别词语,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教案准备:
观察过落叶情景。
有落叶树的场地。
教案过程:
欣赏落叶。
——师幼围坐在落叶树下,共同欣赏和讨论落叶飘飘的情景。
——教师捡起一片落叶,请幼儿说说树叶的颜色、形状。
感受诗歌意境。
——秋风一吹,树叶一边唱歌一边从树上飘下来,每片树叶都有一首好听的诗歌。
——幼儿完整欣赏诗歌。
——诗歌中的树叶像什么?请幼儿用动作表现。
——跟着教师边念边做动作。
——每名幼儿手持树叶扮演小树叶,边跟念诗歌边表演。
尝试模仿。
——请幼儿观察手中的叶片,说说树叶除了蝴蝶,还像什么?
——根据幼儿的想象,填入“就像一群……”,教师帮助幼儿连成一首新诗歌,尝试让幼儿集体朗诵。
——请幼儿来到树下空地上,手持树叶一起边念诗歌或新编的'诗歌边做动作。
附:树叶蝴蝶
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就像一群蝴蝶,张开翅膀追追。
建议:秋季使用
感谢您浏览本次语言教案例文内容,主要在幼儿园优秀语言教学教案方面做了详细描述,觉得好就请收藏下,如果大家有任何相关总结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在下面进行交流,还几篇很优秀的相关的教育教案文章推荐给你,幼儿园语言教案家,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参阅大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教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弹珠滚画作品,感受各种粗细不同的彩色线条交织在一起的美。
2、尝试用大小、光滑度不同的弹珠蘸上各种颜色进行滚画,探索弹珠滚画的墓本方法。
3、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想象和猜测,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准备:
1、有对偶然的'形进行大胆想象和表达的经验。
2、弹珠滚画作品若干。
3、每组大小、光滑度不同的弹珠若干个,四个盘子(里面装有四种不同的颜料),四把小勺,A4大小的作业纸人手一张,成人鞋盒盖人手一个(将作业纸放人鞋盒中,弹珠滚动时不会滚出去)。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弹珠滚画,感受各种彩色的线条交织在一起的美。
教师: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有哪些颜色?这么多颜色的线条在一起像什么呢?
2、探索弹珠滚画的印制方法。
(1)教师:猜猜,这么漂亮的画是怎么做出来的?
(2)教师:看看桌上有什么?这些弹珠一样吗?仔细看看有什么不同?除了弹珠还有什么?有哪些颜色?还有什么?
(3)教师:猜猜看,用这些东西怎么才能印出漂亮的画?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想换一种颜色怎么办?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先将作业纸放人盒盖内,再用小勺舀出颜料盘中的弹珠放入盒盖内,上下左右摇晃盒盖。想换另一种颜色时,将弹珠倒回颜色盘,用小勺在其他颜色的盘中舀弹珠。
3、尝试进行弹珠滚画活动。
教师:怎样让线条变得更长?怎样才能让画面变得好看?
4、作品评价。
教师:你的画像什么?你是怎么印画的?印画时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评析】
该活动中,教师给每组都提供了对比性很强的色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不断感受色彩碰撞产生的变化,从而获取丰富的色彩经验。同时,纵横交织的彩色线条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园教学教案 篇5
(推荐)幼儿园教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学会按方法和步骤折出小鸟,再将小鸟分别粘贴在大树上。
2、加强训练幼儿折、粘的技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重点】教会幼儿折纸的方法步骤和粘贴方法。
【活动难点】教会幼儿看图,使幼儿知道教师图书中的步骤。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剪刀、固体胶、教师示范。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上课,教师出示折好的小鸟,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鸟吗?想折一折它吗?)
2.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彩纸,逐一示范折小鸟的方法。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折小鸟的纸图,教幼儿看折纸的`方法和步骤,区别虚线和实线的不同意思。
4、教师发幼儿用书,教幼儿折小鸟
(1)先让幼儿用剪刀剪下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正方形。
(2)教师出示大正方形的彩纸,教幼儿分别按图折。
A.先把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两个正方形后打开。
B.左右上角折到中线上。
C.左右两边对折到中线上。
D.左右两边对折、上角向下折。
E.用彩笔点画上眼睛(成小鸟形状)。
5、幼儿折好小鸟后,用固体胶粘贴到大树上。
6、幼儿用剪刀按大树的轮廓剪出来。
7、教师检查幼儿的作品,并展示作品。
8、教师对本活动进行小结谈话。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折出更多的小鸟与家人一起分享。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