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2025/10/2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花瓣飘香》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1

一)引入情境。

1、课件出示月季花。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多次多种语气读。)这花瓣很美,你怎么读?这花瓣很香,你怎么读?这花瓣你很喜欢,怎么读?

二)初读课文,

1、一读,扫除字词障碍。要求: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会读或难读的字,看课后注音或问老师同学来解决。

2、出示本课难读的生字词语

俯在花前不知所措惶恐眼眶

交流:你刚才学会了吗?

1)指名读、齐读。

2)理解、分析:

说说“眼眶”是哪部位?拓展认认“相框、箩筐。”

说说“惶恐”的相同处及意思。(心字旁、形声字、意思相近。)

措什么部首?说明?措本义:安置、处理。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口头组词

“俯”(向下,低头,与“仰”相对)做“俯”的动作,出示词语做动作(~身、~视、~首)

3、二读,理清脉络。

1)课文写了3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3个时间段。

2)找个时间段所在段落。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4、三读,进一步了解内容。

1)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提示“谁干什么来”概括。(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三)细读课文。

1、感悟花瓣香美

1)这是一片的花瓣。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看看谁填的答案多。

2)组织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点拨。

(1)这是一片红艳艳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2)这是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二自然段:“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3)这是一片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七自然段:“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交流时,让学生摸摸老师课前准备好的绒布,问学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从而体会花瓣像绒布一样细腻、柔软、舒服的感觉。

(4)这是一片飘着淡淡清香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七自然段:“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以及课文题目“花瓣飘香”。

3)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题“这是一片的花瓣”,用语言描述“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

出示: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可真惹人爱呀!你看,

学生先练说,再指名说,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描述: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可真若人爱!你看,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不少。那花朵红红的、艳艳的,真美。用手摸一摸,软软的、柔柔的、滑滑的,像是摸在绒布上一样,真舒服;将鼻子凑上去,深深地吸一口,那清香淡淡的、甜甜的。清晨,花瓣上带着露水,连露水也带着红润。

2、品悟女孩懂事

1)师:这样的月季花叫谁看了都会喜欢,都会高兴的。一天清晨,作者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什么?

作者又看到了什么能联系第一段说具体点吗?可作者为什么不写具体?(重复、啰嗦)

一天清晨,作者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师描述画面后问),他心里在想什么?

预设:小女孩真爱花呀!小女孩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在文中,作者并没有写小姑娘爱花,而是通过哪些词表达出来的?

“俯在花前”说明什么?“小心地摘”“双手捧着”又说明什么呢?

俯在花前说明她喜欢花,“小心”是说明小女孩生怕摘坏了花瓣;“捧”是说明小女孩生怕碰坏了花瓣。多么爱花的孩子呀!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她爱花吧!

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这样一个画面。

(问问她“为什么只摘花瓣呢?”)于是。作者就叫住了小女孩。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⒈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书写课题并质疑

1. 实物展示、引题,指导学生书写课题(《花瓣飘香》)并了解课前学生已读过几遍书。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2. 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师巡视。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板书:“措、惶” 引出词“不知所措”和“惶恐”。

3.师逐段指名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4.师范读。

5. 生再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我、小女孩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⑴你觉得这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⑵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自己先练习怎么读好它。师相机指导书写生字俯、摘、捧。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指名读。

⑶表演读第二自然段。

⑷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描红“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业:熟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重点品赏,深入感悟(精读3—11自然段)

过渡: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

1. 指名读第3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猜,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可以怎么写?比较原文,渗透写作方法指导(书面语与口语之分,如何写得有文采)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 ),( )地望着我。

再读体会,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当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画有关的句子,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学生按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做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汇报检查分角色朗读情况。

3.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4.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⑷口语交际(表演):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她们会说些什么呢?

7. 拓展延伸,深化主旨

精读之后,让学生重新审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提供补充阅读材料。《给,永 远 比 拿 愉 快》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写字指导。(略)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3

十年育树,百年树人。作为我们教育者,怎样去塑造孩子们那还不成熟的心灵,利用课文的文字材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本课的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美好情感。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有声有色想象法:我充分利用插图、简笔画、音乐来帮助学生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纯朴的亲情。

第一课时

课前安排学生背诵有关集体的名言。

一、以言传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是一个温馨的大集体、大家庭,三年的朝夕相处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老师邀请你们到我家做客好不好?猜一猜老师的家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到黑板画一画)。你们给老师设计了这么漂亮的家,老师非常感激你们.但你们知道吗?最美的还是我家门前的月季花。(同时在黑板上画月季花简笔画。)谁描述一下这些花?找生试着说说,用上一些优美的词句。

这么美的花摘一朵吧!点名说。看来同学们都非常爱花,不舍得摘,有一个小姑娘也喜欢这些月季花,那么她又做了些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指名读。

(这样的设计,用情铺路,用情导入,并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梳理脉络

1、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2、师逐段指名朗读,思考小女孩做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摘花瓣(或一个小女孩为妈妈摘花瓣)表扬概括得好。

4、质疑: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探究什么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⑶摘花瓣做什么?

同学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很有价值,下面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梳理课文的思路,用问题贯穿课文的学习,提高了的质疑能力)

三、研读问题,以疑导学

(一)读悟第二自然段:

1、课文哪一段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第二段)

2、让我们认真读一读,

边读边想,注意小女孩摘花时候的动作,用铅笔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儿下面画上波浪线,并细细体会。(生自由读)(出示第二段)

3、指名说说找到了哪些词儿?有哪些体会?(出示“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

4、谁能够上来像小女孩那样“摘一摘”?生演,其他学生为他配音。

你有没有问题问这个同学?学生提问题,随机采访表演者。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你为什么要小心地摘?一片花瓣很轻,很小,你为什么不拿着呢?——理解“双手捧着”,平时你拿什么东西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着?对呀,自己心爱的东西,珍贵的东西,才会用“双手捧着”。那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女孩爱花)小朋友,能从文字中读出情境来,读出自己感受来,真是会读书啊!

5、现在,让我们好好读一读把这段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把小女孩摘花的情境再现在我们的面前。练习读。

(二)既然爱花就应该保护它,为什么还要摘呢?摘了花,为什么作者在第10段说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些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1、小组合作学习3---10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

2、汇报交流体会。(学生说哪个地方,教师就和学生交流哪个地方)

(1)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指名谈体会。

a.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b.是呀,一片花瓣换来了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感情朗读。

c.原来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齐读)

(2)“爸爸在南沙当****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我们刚学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还记得南沙在什么地方吗?南沙就是南沙群岛,它位于祖国领土的最南端,有中国的“南大门”之称.驻守在那里的人民****军,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女孩有着这样一个身穿军装,手握钢枪的爸爸,这多么让人自豪呀!

你有问题要问呢?生成问题,指名回答(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

a、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同学们,当爸爸和你们手牵着手漫步在公园的时候,小女孩只能读着爸爸的来信。那封信小女孩已翻来覆去读了无数遍,泪水已打湿了信纸。小女孩多想自己的爸爸呀,她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来,和爸爸打电话。学生体会表演。

b、说得多动情呀!

谁能读好小女孩的话?指名读。多少深情,全都凝聚在这泪花里,让我们一边体会着小女孩的心情,一边深情地读一读……(齐读)

c、是啊,!思念远在南沙的爸爸,想起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这是思念的泪花;为自己能牢记爸爸的祝福,照顾好妈妈,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懂得照顾妈妈;这是骄傲的泪花;让妈妈感受到女儿的孝心,让爸爸安心,自己也高兴,这就是幸福!这是幸福的泪花!

d、让我们再来夸夸她——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3)“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a.不就是一朵月季花嘛?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b.生说。,联系前面的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c.看——(指着月季花的插图)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你会忍心摘下它吗?(不会)看来大家和小女孩一样都是个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指名读女孩说的话。

d.小朋友,你发现没有,小女孩说的这句话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也许她还想说,但是没有说出来,你能猜一猜,她想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4)“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你体会到什么?(做错事知道错)(从“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可以看出)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她注意了小女孩脸上的表情,的确是这样,“表情也是一种语言”我们读书时也要注意。

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知道错了呢?(低下头不好意思)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

如果你是那个女孩,此时手里拿着花瓣被作者叫住了,你心里会觉得怎么样?让学生体会想象说话。

大家体会到了小女孩的心情,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生异口同声地答到“不知所措”)平时生活中你有没有“不知所措”的时候呢?给“惶恐”找个近义词。

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小女孩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吧!看谁体会得最好!

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嘛,小女孩竟然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会责怪她吗?(不会)从哪儿看出来?(轻轻地问)

指导朗读:我们来用心感受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她与作者的对话看似普通,却蕴涵着极深的感情。能读好吗?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小组分角色练第三部分。请几个小组展示,评价,齐读。

注意:男孩子要轻轻地问,别把女孩子吓坏了。师生合作读课文。男生读作者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教师读旁白部分。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来朗读,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使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四、抓住题眼,深化理解。

1、小女孩爱花,也爱母亲。因爱母而摘花,因爱花而摘瓣,多懂事啊!小女孩的所作所为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齐读第11自然段。(板书:送)

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小女孩又会怎么说?同桌表演。指名表演评议。

2、学到这儿,你对这课题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小女孩受里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一片浓浓的亲情!)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现在谁来读读课题——花瓣飘香。花瓣飘香——花瓣飘香——

闻到了,淡淡的香味!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五、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亲爱的小朋友们,父母给予你们太多的爱,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唱!

师生合奏《妈妈的吻》

2、拿出自己用彩纸做的花瓣,把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写诗

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正如课题所说的让花瓣飘香,使香越飘越远,飘到各地。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文章,情节直白,情真意切。全文共11个自然段,通过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敬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都应具有这种基本的道德情操。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小事的叙述之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对话和关键词语,理解内容、感知课题。体会小女孩的“爱花之香”“孝心之香”。

3、激发学生内心世界,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对话和关键词语小女孩纯真的爱心、孝心。

设计理念: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改》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为主导,加以点拨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加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读、思、议、练相结合,生生互动,构建充满活力、充满平等的新型语文课堂。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第二课时: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淳朴的亲情。精读之后,让学生再次审视课题,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并适时激发学生内心世界,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一幅月季花图。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这幅图吗?让学生从花的形状、颜色清新等感受月季花的美丽。

2、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月季花的美丽?(红艳艳)学生齐读一自然段。

3、通过昨天的初步学习,你知道《花瓣飘香》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你认为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精读、感悟课文。

(一)、自读感悟

提出自读的要求: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用“﹏﹏”勾画出表现小女孩懂事的有关句子。

(二)、集体交流

孩子们读的多认真呀!能把你学习的收获向学习小伙伴说说吗?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精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懂事。(根据学生的汇报学习相关的课文内容)

温馨提示:抓住小女孩的神态及作者与小女孩的对话,反复品读,从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孩子们讨论得多激烈啊!愿意把自己的学习的成果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学习课文)

(1)从课文中找出写这月季花的句子吗?读一读。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红艳艳的花、带露水的花瓣”从中体会小女孩为了让生病的妈妈高兴而摘花瓣的一片真情。)

(2)读课文,找出小女孩摘花的语句。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探究交流)

汇报学习结果:

(“小心、双手捧着、只摘花瓣”说明小女孩爱惜花;“不知所措、惶恐、”说明小女孩知道自己摘花瓣行为不对,害怕受到责备;“低着头不好意思、舍不得”说明小女孩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别人观赏。)

再次朗读、感悟。

(3)解决小女孩摘花瓣缘由,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送给生病的妈妈,因为“妈妈会高兴的”,体会小女孩的孝心;“叫我、不要”体会小女孩不仅关心、敬重妈妈,而且十分敬重当解放军的`爸爸,时刻记住爸爸的叮嘱;“闪着泪花”中体会小女孩说的话是发自肺腑,因而心情很激动。)

指名分角色读,评议。(课件出示对话)

全体学生分角色朗读,喜欢读那一个角色就读那一个角色。

小结过渡:其实小女孩送的不只是花瓣更是一份孝心,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打动了文中的“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探究二:“我”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又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会有如此行为?谈谈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被小女孩的孝心深深感动,也用“送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同时课件出示总结图。)

1、指名学生读11自然段,思考后交流、汇报。

2、齐读11自然段,读出我们心中的感动吧。

3、口语训练: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作者的母亲看见了月季花又会说什么?

三、拓展

1、过渡:“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毅元帅在百忙中抽时间照顾生病的母亲,小女孩摘下心爱的花瓣送妈妈,这些事情都是对“孝心”最好的解释。

2、拓展训练(配乐,创设情境)学习了《花瓣飘香》后,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也可以回想自己平时的行为,谈谈今后的做法。

四、总结全文

1、过渡: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课文用对话的方式写出了她不仅爱花,更爱父母。她摘的花瓣的芳香飘到了***妈那里,***妈高兴;飘到了作者那里,作者也学着送花给自己的妈妈。孩子们,相信你们也闻到了花香,你们都是有孝心的好孩子。虽然我们的手中没有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孩子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芳香。

2、现在让我们一起朗读全文,用我们的声音、用我们的心读出小女孩的可爱和懂事吧。也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吧!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给父母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爱。

板书:

花 瓣 飘 香

摘花瓣 送给生病的妈妈

不忍心 懂事

摘整朵 有孝心

送花

送小女孩 送妈妈

(感动) (孝敬)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5

一、引入情境,课前导入

1、小朋友,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课件出示滚动的文字——《母爱》: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听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妈妈的爱是感人的,我爱妈妈。)是啊,孩子们,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妈妈呢?

点评: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又有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其求知欲。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谁来说说,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相机板书:小女孩摘花瓣)

3、好,大家学得真好!不过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她做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这节课上,我们要通过仔细读书来走近她,感受她。

二、读悟第二自然段

1、课文哪一段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第二段)

2、让我们认真读一读,边读边想,注意小女孩摘花时候的动作,用铅笔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下面画上波浪线,并细细体会。(生自由读)(课件出示第二段)

3、指名说说找到了哪些词,有哪些体会。(课件出示“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

4、谁能够上来像小女孩那样“摘一摘”?(生演)

师: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

师:一片花瓣很轻,很小,“你为什么不这样拿着呢?”——理解“双手捧着”,平时你拿什么东西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着?对呀,自己心爱的东西、珍贵的东西,才会用“双手捧着”。小朋友能从文字中读出情境、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真是会读书啊!

点评: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5、现在,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放进课文,好好地读一读。把小女孩摘花的情境再现在我们面前。哪位小朋友能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6、过渡:第二天,作者又遇到了这位小女孩,与她进行了一番交谈后,作者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懂事)从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紧扣“懂事”,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出示内容,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懂事”的语段,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点评:通过读书,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交流后再引导学生精读小女孩的每一句话,体会“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汇报交流体会。你从哪儿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指名谈体会)

3、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4、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指名读、齐读)

点评:课堂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孩子们读得情真意切。

5、原来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齐读)

6、还从哪儿看出小女孩的懂事?(指名回答并谈体会)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你们知道南沙在什么地方吗?(演示课件)南沙就是南沙群岛,它位于祖国领土的最南端,有“中国的南大门”之称。驻守在那里的人民解放军,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小女孩有着这样一个身穿军装、手握钢枪的爸爸是多么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指名回答)

7、小结:是啊!思念远在南沙的爸爸,想起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这是思念的泪花;为自己能牢记爸爸的祝福,照顾好妈妈,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懂得照顾妈妈,这是骄傲的泪花;让妈妈感受到女儿的.孝心,让爸爸安心,自己也高兴,这就是幸福,这是幸福的泪花!

8、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同学们,当爸爸和你们手牵着手漫步在公园的时候,小女孩只能读着爸爸的来信。小女孩多想自己的爸爸呀!她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9、说得多动情呀!谁能读好小女孩的话?(指名读)多少深情,全都凝聚在这泪花里,让我们一边体会着小女孩的心情,一边深情地读一读。(齐读)

10、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孝心,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我们也来夸夸她——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点评:凭借初读时的整体印象,强调咀嚼词句,做到“入境始与亲”,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产生真切的感受。

11、从哪些语句还能看出小女孩的懂事?(生汇报)(相机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不就是一朵月季花嘛?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生说)

12、评价: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谢谢你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

点评: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3、你们看——(相机出示课件)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你会忍心摘下它吗?(不会)看来大家和小女孩一样都是爱花的孩子。(指名读)

14、小朋友,你发现没有,小女孩说的这句话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也许她还想说,但是没有说出来,你能猜一猜,她想说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15、小朋友真会读书,连课文中隐藏着的内容都能读出来,真不简单!是啊,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着月季花的主人,心情会怎么样?(生谈感受)

16、理解词义:也许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没有;可能想藏起来,但也不敢;也许想放到身后,但已经被发现了,很尴尬——这就叫——(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心里害怕)

点评:这一片断中“不知所措、惶恐”两个词语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想象成为文中的小女孩,设身处地地体会她的心情,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17、师: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嘛,小女孩竟然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会责怪她吗?(不会)从哪儿看出来?(指导朗读)我们来用心感受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她与作者的对话看似普通,却蕴含着极深的感情。能读好吗?

(师生合作读课文。男生读作者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师读旁白部分。)

点评:学生通过自由读书,画词、圈句、交流、感悟、朗读,从不同角度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小女孩的心灵美有了很深的认识,从而证实了小女孩确实是个懂事的孩子。每交流完一个要点再让学生读一读。随着交流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对这句话的感悟会逐渐加深,朗读的情感一次比一次投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小女孩那种矛盾、难过的心理。

四、读悟最后一段,抓住题眼,加深理解

1、小女孩的所作所为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所以——(出示内容,引读最后一段。)

2、你们明白作者的用意吗?(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板书:“我” 送花)

3、明白了作者的心思,也就明白了全天下儿女对母亲那份深深的爱!(板书:爱)

4、学到这儿,你对题目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小女孩手里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一片浓浓的亲情!)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还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现在谁来读读题目——花瓣飘香。(花瓣飘香——花瓣飘香——)

闻到了,淡淡的香味!

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点评:回到本课题目,再次审视题目,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深化感情,升华主题。

五、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一片小小的花瓣,洋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老师和你们一样为小女孩和她的爱而感动着,我不禁为这对幸福的母女写了一首美丽的小诗(音乐声起,师深情范读):

花朵在晨风中摇曳,露珠在花瓣上闪烁,一片花瓣,一声祝福。

笑容在阳光里灿烂,心儿在幸福中欢腾。一句问候,一份亲情!

花瓣映红了妈妈的笑脸,清香飘满了温馨的小屋……

可爱的女孩,你不就是那片晶莹的花瓣吗?

小朋友,帮忙给这首诗起个名字吧!

好,就叫——“花瓣飘香”!

一起读——花瓣飘香——

2、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会给妈妈这样美丽的花瓣吗?

3、好,大胆地去实现你们的想法吧!让这浓浓的花香飘满我们每个孩子、每位妈妈的心头!

点评:以一首小诗来赞美小女孩,并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升华了主题,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感染,可谓“水到渠成”。整堂课,小女孩、作者、学生、教师的情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在片片飘飞的粉红色花瓣里静静地流淌着。

板书:

花瓣飘香

小女孩 摘花瓣

“我” 送 花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6

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首献给妈妈的小诗,作为三八妇女节的礼物送给了妈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诗句。

请全体男生读,女生做评委。(点评)

读出对妈妈的感恩、对妈妈的爱。小诗语言优美,我们一起把感受读出来。(全体读。)

假如

假如我是一棵小树苗,

妈妈,您就是那肥沃的土地,

让我茁壮成长......

假如我是一颗小星星,

妈妈,您就是那广阔的天空,

让我发出光芒......

假如我是一匹小骏马,

妈妈,您就是那辽阔的草原,

让我尽情奔放......

妈妈,我爱您!

假如我是一根小雪糕,

妈妈,我要给您带来

夏日里的凉爽......

假如我是一条小围巾,

妈妈,我要给您带来

冬天里的温暖.....

妈妈,我爱您!

妈妈,您的爱是多么无私,

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

却从来也不求回报......

妈妈,我爱您!

(很懂事,很深情,我被你们的朗读感动了。)

花瓣飘香

一、复习导入 7’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2.请大家回忆一下,文中的小女孩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请你试着用上“为了”这个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女孩?(懂事 爱花 孝顺妈妈)

看来,这位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懂事”这个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

4.[过渡]请默读课文的2—10自然段,找出描写小女孩懂事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认真读读,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女孩懂事的?(学生自主研读文本,教师巡视指导。)

二、精读指导

大家都很投入地在学习,来展示你们的读书成果。交流画到的句子。

(一)感悟“爱花”的女孩 8’

1.(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为什么说这个句子能看出小女孩懂事?说说你的想法。(说明她非常爱花,也爱母亲。板书)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作者通过一些重要的词语写出小女孩懂事。继续睁大发现的眼睛找一找。(俯 小心 一片 双手捧着)(课件红色显示)

师: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能不能再小心一点。(指名读——齐读)

2.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谁来读出“不好意思”的语气,我想问问你小女孩,你为什么感到了不好意思呢?(未经主人同意摘花,感到羞愧,知道自己错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小女孩话语中省略的句子我们通过想象来补一补: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如果整朵花都摘了……(花儿就会失去了生命,非常可惜,人们也就欣赏不到这美丽的花儿了。)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二)感悟“孝顺”的女孩 9’

我们继续交流描写女孩懂事的句子。

1.(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师:作者终于明白了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什么?(送给生病的妈妈,希望妈妈高兴,病快点儿好起来。)小女孩对妈妈非常(爱,孝顺)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2.还有哪个句子也能看出小女孩的孝顺?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自由读,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请告诉我你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生:我看到其他孩子在假期都有爸爸陪着我,而我的爸爸不能陪我。我很想他。

师:这是思念的泪花。

生:我在介绍时想到我的爸爸虽然是不在身边,但他是为保卫祖国的边疆而去南沙当解放军的,我感到很自豪。师:这是自豪的泪花。

生:爸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我做到了,我还学会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呢,妈妈身体马上就会好的,我很高兴。师:你流的是高兴的泪。

生:我想到爸爸远在南沙,而妈妈又病了,我真担心她的身体。

生:我想到以前惹妈妈生气了,我很后悔。

师:带着我们各自体会到的情感,深情朗读这句话。(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感悟“知错”的女孩 2’

(出示)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师:惶恐两个字的偏旁都和“心”有关,意思就是心里感到害怕。小女孩害怕什么?心里怎么想:( )小女孩很紧张,很害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很尴尬。用文中的词语形容(不知所措)。

(四)感悟“亲切”的“我” 7’

1.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写出小女孩的“懂事”,我想请两位同学和我合作读好这段对话。

为了对话的完整,我做了小小的`改动。邢佳铭 黄冬梅(师生分角色朗读。)

2.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怎样的态度和感情?亲切 爱怜

3.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指名读。)宋嘉雯 施林琳 毛嘉磊

4.师: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一起读第十一自然段。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表达作者对小女孩的喜爱和对***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能理解是为什么吗?

三、总结提升 7

1.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飘香”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师(总结)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四处传播。我想为大家朗诵一首小诗《花瓣飘香》。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吟诵

花朵在晨风中摇曳,(yè)

露珠在花瓣上闪烁,

一片花瓣,一声祝福。

笑容在阳光里灿烂,

心儿在幸福中欢腾。

一句问候,一份亲情!

花瓣映红了妈妈的笑脸,

清香飘满了温馨的小屋……可爱的女孩,

你不就是那片晶莹的花瓣吗?

2.分析父母的形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质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3.写话(二选一)(课外作业)

(1)女孩捧回了作者送的那盆月季回到家中……

(2)我捧着一盆月季来到了母亲的房间,把花放在了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