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2025/10/25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守、窜、撞、桩、此、锄;会写5个生字:守、此、桩、肥、丢。

2、通过词语“忽然”、“窜”等体会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通过“白捡”、“从此”、“整天”等词语体会种田人期盼不劳而获的愚蠢行为。在品词读句中明白寓意。

3、借助讲故事形式,尝试复述课文,愿意把故事讲给同伴或家人听。

【教学重难点】

借助讲故事形式,尝试复述故事,并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朗读正音。

2.老师逐字板书课题,教学生字。

3.引导学生说题意。

二、读好故事,集中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协同老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分组出示字词(带拼音),读通长句。

①忽然窜出来(读通句子:种田人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②撞树桩(读通句子: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里的树桩上,死了。)

③又肥又大乐滋滋(读通句子:他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乐滋滋地走回家去。)

④从此锄头(读通句子: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3、分组朗读生字

4、书写生字:肥、桩、守(协同老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书写,并记录下书写特别认真、美观,书写姿势端正的学生。)

三、学讲故事,明白寓意

(一)了解、讲述故事的起因,随机巩固生字词语“窜、撞、树桩”。

1.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谁能讲一讲。(重点理解:窜)

2.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事发之“巧”:一只野兔从树林里飞快地窜出来,刚好有棵树桩让她撞上,刚好撞死了,又被种田人看到,你觉得这一切发生得有点儿——(碰巧/奇怪/不可思议)

3.引导学生尝试复述故事的起因

屏幕提示词语:忽然窜撞树桩(协同老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复述。)

4、继续点拨:种田人仅仅是看到野兔窜出来,撞死在树桩上就马上有守株待兔的念头了吗?

学习句子:他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二)讲述守株待兔的过程和结果,随机巩固词语“从此、锄头”。

1.划找课文写农夫想法的句子,并尝试复述。

2、种田人这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呢?

3、 “从此”就是从哪一天以后?

4、理解“整天”:如果把“整天”一词去掉,句子的意思还一样吗?

(三)评价种田人的行为,明白寓意

1、小组内评价种田人的想法和做法。(协同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并记录讨论有序的小组)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播。

3、写话练习(情境中写字——此、丢)(协同老师巡视、指导、批阅学生的写话;指导小组学习,并记录优秀发言。)

我想劝劝从此以后丢下锄头的种田人。

我想对种田人说:你别再,赶快去吧!

我想告诉种田人一个道理:

4、师总结寓意。

四、讲述故事,阅读推荐

1.尝试接龙复述整个故事。(分两个学习站,两位老师分别指导)2.建议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3、阅读推荐:《中华寓言故事》、《伊索寓言》五、学情反馈,多元评价

协同老师走到进行整节课的课堂反馈。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守、窜”等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丢、此”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在读中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掌握故事梗概,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4、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等。教学重、难点:

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

积累寓言故事(生)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课

1、孩子们,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

小结:寓言故事短小而精悍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守株待兔(“守”是翘舌音,跟老师来写)请同学们大声地齐读课题。

3、理解“守株待兔”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

1、作者怎样细致地描写“守株待兔”这则故事,它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了这节课你们就会知道的。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认读生词

1)、认读词语

窜出来、撞死、树桩、从此、锄头

2)、认读生字

窜、撞、桩、此、锄

跟同桌交流一下这些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这些字在读时,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平舌音、翘舌音)

3、指名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谁来给刚才读的同学点评一下。

3)、小结:只要我们认真就能把课文读通、读顺。认真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研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种田人在地里干活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后来他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回答问题

种田人在地里干活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古时候有个种田人,……死了。)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怎么了?)兔子为什么会死了?指导用急促的语气读一读。

看到野兔撞死了,种田人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种田人急忙跑过去,……)

此时,种田人的心情怎样?(高兴)

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呢?(美滋滋……)

想一想,种田人为什么乐滋滋地走回家?(因为他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种田人乐滋滋地走回家,是因为……

指导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

当种田人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他是怎样做的呢?(从此他丢下了锄头……)

1)、“从此”指的是什么时候?

2)、比较: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种田人丢下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结合语境来理解)

3)、看图:此时,种田人又会想些什么?

种田人有着美好的梦想,这只能是痴人妄想,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齐读。(日子一天……)

种田人为什么会一无所获?

此时,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

3、理解“守株待兔”寓意

学了课文,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4、练习讲故事。

为了让人们以此为戒,孩子们你们愿不愿当宣传员,把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呢?下面请大家练习讲一讲。

谁能看图讲一讲?今天回家你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听,好吗?

三、识字、写字

1、读字

守、丢、此、桩、肥

2、指导写字

1)、这些字按结构怎样分?

2)、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3)、指导书写“此” “丢”(笔顺)4)、范写“丢”

下面请同学们在语文书上,先描后写两个。注意写字姿势。一拳……

四、巩固练习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窜(cuàn chuàn)喘(cuǎn chuǎn)锄(chú cú zhù)

2、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庄+()(偏旁)=()(新字)()(组词)

巴+()(偏旁)=()(新字)()(组词)

去+()(偏旁)=()(新字)()(组词)

3、《守株待兔》告诉我们:

(1)、昨天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我再等,不会捡到的。

(2)、昨天偶然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我们不能抱侥幸心理,守着再能捡到兔子,这是不行的。

4、续写小故事

听了我们的劝说,种田人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五、课堂总结

1、学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守株待兔》告诫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对偶然发生的事情不能抱侥幸心理,我们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地去做才能有所收获。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存在侥幸地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存在侥幸的心理。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2、创设情境,出示课件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听边看边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释题。

(1)揭示课题,正音。

(2)释题:问:“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二、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2)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板书:捡到兔子)

(3)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窜—乱跑;撞—碰)

(4)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第自然3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板书:整天坐守庄稼全完了

(2)齐读第3自然段。

3、理解寓意。

(1)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3)老师总结寓意。(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4)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4)老师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5)齐读课文。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带着问题自主地大声读书,争当读书小能手。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动下自主地投入学习,读书、写字。】

三、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要求写的5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问题。

3、指导写字。

4、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

四、拓展活动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寓言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以人文教化为价值去向,以从文本中获得人文内涵为核心目标。本则设计旨在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注意从语言文字入手,强化基础训练,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两者同生同构,相得益彰。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守株待兔、乐滋滋、露出来”。等词,初步掌握字理识字、归类识字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带“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这四个词语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读题存疑,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2、教学“守”:

拼读“守”。

汉字是表意文字,我们能望文生义。“守”上面的宝盖头表示房子,下面是个“寸”。看着这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

这里是守着什么?(守株)

3、教学“株”、“桩”:

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株”就是树桩。(板书:树桩)“株、桩”都是形声字,左表义右表声。

4、理解“守株待兔”:守着树桩等待着兔子。

5、看课题质疑:为什么守株?怎么守?守到兔子了吗?

6、读三五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由课题生发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组织识字教学。落实双基;围绕课题展开质疑,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并且对读文产生强烈的兴趣。同时,一堂课紧紧围绕这三个话题,保证了对话的有效进行。]

二、读文探疑,意文兼得

(一)研读“怎么守”

根据大家的交流出示:

从此(cǐ)他丢下锄(chú)头,整天坐在树桩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zhuàng)死在树桩上。

拼读生字,读通句子。

1、比较句子:出示:

从此他丢下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2、引读:早上,太阳升起,种田人——(学生读: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中午,太阳高挂,种田人还是一(学生读,内容同上);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种田人依然——(学生读。内容同上)。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读理解“整天”,一个从早到晚整天坐在树桩旁傻傻等待的种田人的形象就浮现出来,学生迫不及待到要去寻找原因,以疑促学。]

(二)研读“为什么守”

根据大家的交流出示: 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cuàn)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拼读生字,读通句子。

1、比较品味“窜”。

如果不用“窜”,还可用什么词?笔直地向前跑、向前冲能叫“窜”吗?想象一下,是什么原因让野兔这样慌乱地从树林里窜出来。

2、对种田人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种田人又是怎样想的?

根据大家的交流出示: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喜滋滋、美滋滋、乐呵呵、喜洋洋)

朗读指导:

每天都白捡一只野兔,这是一件多美的事呀!请男孩乐滋滋地读读种田人心里想的这句话。

不是一只,也不是两只、三只……而是每天都有一只呀!请男孩乐滋滋地再读一读。

种田人越想越美,越想越乐!全班一起读一读。

3、小结:正因为偶然的一天、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

[设计意图:想象野兔撞死的原因,明白“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是非常偶然的,不露痕迹地指导而又层层推进地朗读,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正因为偶然的一天、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实在太可笑。]

(三)回读“怎么守”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从此”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2、为什么是“丢”而不是放呢?(放在一个地方,以后还要拿来用。丢是扔得远远的,不知扔到哪儿去了,他压根儿不想再拿起锄头了)

3、想象说话:他是一个农民,他本来应该去干什么呀?(松土、播种、施肥、浇水、锄草、捉虫……)是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种田人却怎么想呢?

第一天,他坐在那儿,乐滋滋地想:

第二天,他仍然坐在那儿,满怀希望地想:

第三天,他还是坐在那儿,傻傻地想:

4、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种田人的心里还是那个想法:兔子会来的,兔子一定会来的!他还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呢?

5、你快去劝劝种田人吧!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插图旁。

小结: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不劳动不会有收获。

这就是寓言故事(板书:寓言)用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

[设计意图:回读重点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在思悟中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放”与“丢”的比较、“一天”到“一天一天”的说话拓展。都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种田人的内心。劝说种田人的小练笔使人文内涵从课本的语言文字中跳出来,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同步拓展,加深理解

读下面短文。

捡到一个英镑

杰克是英国伦敦的一家建筑公司的青年工人。一天,他在街头捡到一个钱包,钱包里装着一个英镑。“一个英镑!这比我一星期的工钱还多!”杰克欣喜若狂。从此,他无心上班了。他每天在街上走来走去,从街头走到街尾,从东街走到西街。他目光炯炯,像一条猎狗似的,在街上搜寻着。由于长期弯腰注视着地面,他的腰弯了,背驼了,眼也花了。他一生的“劳动成果”是一百零八英镑、一万三千颗纽扣、五千多枚别针……而他原来的工友们有的成了建筑公司的老板,大部分也都勤劳致富,安享晚年。杰克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小结:守株待兔的故事古代有、现代有,中国有、外国也有,在我们身边也有像种田人、像杰克这样的人.让我们把这两句话送给他们。齐读寓意。

让我们也把这两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齐读寓意。

[设计意图: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倡导开放的语文教学。本环节的拓展是同一主题的延伸。]

四、复习巩固,书写汉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归类:如果把这6个生字娃娃编编队,让它们结伴出去玩,你会怎么分?

①平翘舌音

②上下、左右结构

③动词

④形声字

小结:归类识字,我们能更有效地记住生字。

3、书写“守、此”。

读帖:学生自己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临摹:学生说书写注意点,教师示范,学生临摹。

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评价: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写一手漂亮的字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引领学生写好中国字。]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并会写“此、桩、守、丢、肥”5个生字。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进一步朗读和交流讨论来自主理解寓意。

3、知道不劳动是没有收获的,以及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不能有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的去做。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并会写5个字。

难点: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生字。

2、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寓言故事,我们知道寓言指的是蕴含着某种道理的小故事,谁可以告诉老师,学了揠苗助长,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下一则寓言,请跟着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课题中的“守”是生字,指导写的时候注意宝盖头。

4、ppt上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小朋友们,你能根据图片以及字形,来猜一猜“株”是什么意思吗?

尝试着解释整个词语的字面意思。

5、我们已经了解了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那么它有什么更加深层的含义呢?这就要通过我们的学习来领悟了。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要求,将文章读通顺,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

强调“窜”的平舌音,“锄头”后面的“头”是轻声。

开火车、小老师带读、难读的字反复多读几遍。

2、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在黑板上板书。

1:撞死

2:白捡

3:坐等、全完。

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概括文章大意。

三、深入文本,领悟寓意。

1、野兔到底是怎么撞死了的?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找出有关野兔动作的两个词语,“窜”“撞”。

解释“窜”的含义:突然间跑出来,2、野兔撞死这样的事情会经常发生吗?这其实是一个(意外)。

野兔撞死是一个意外,恰巧被种田人捡到了,这是一个(巧合)。我们也可以说是一次侥幸(板书侥幸)。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3、第二自然段说种田人是“白捡”了的',为什么说是白捡呢?

种田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啊?(乐滋滋)说一说形式一样的词语。

指导朗读出乐滋滋的感觉。

4、从此,是指什么时候?

种田人又是怎么等兔子的呢?

你是怎么理解“整天”的?

5、想象说话:

原先种田人________,可现在却__________。

别人在_________时,他在等;

别人在_________时,他在等;

别人在_________时,他还在等。

别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粮食,获得报酬,而种田人却整天想着不花一点儿力气,就能逮到兔子,我们可以说他整天想着:不劳而获(板书)。

6、结果,他等到了么?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7、思考,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

8、总结寓意。

小朋友们,其实你想对种田人说的话,也就是守株待兔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课外的寓言小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4、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

体会寓意

设计特色:

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课前准备:

搜集其他寓言成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先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们打个招呼吧。

师:第几次来这里上课了?和上一次来这里上课有什么不同吗?看到你们的爸爸妈妈们都坐在这里和你一起上课,心里怎么样?(紧张)

你们知道今天爸爸妈妈过来最想看到是什么吗?想对爸爸妈妈们说点什么吗?

师:好,希望我们都能用最好的表现给你们的爸爸妈妈们一个惊喜!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让我们一起跟老师来把课题写一遍。

师:你能来把课题读一读吗?

生:读题

师:你真了不起!这里边有两个生字,谁再来读一读?谁还想读?一起读。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的吗?(什么是寓言?)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了不起!

那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吧,你能回忆一下,以前你都听说过那些寓言故事吗?

出示:(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坐井观天)

指名读。(扩大读的数量)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两则”。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揠苗助长”。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课后大家预习了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出示生字。

师:这些生字你都掌握了那些?指名学生说

师:那你能来读一读吗?

yù zé sòng jiāo pí mèn bó

寓言两则,宋国,焦急筋疲,力尽纳闷,兴致勃勃

指名读

师:这些生字中,你觉得那些字在字形、字音上有必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齐读

2、生字学会了,老师还要看看你们的书读的怎么样,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3、现在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助”又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师:你真了不起,老师不讲你也能自己解决。

明确:揠,“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别忙,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这个人当作自己,来,自己先试着读读课文。看看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的语气?(焦急)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的出来呢?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1)“巴望”是什么意思?(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来换个词来读读,看有什么不同。

①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指名读,扩大读的面积)

②我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天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每一天都来)

师:星期一来吗?星期二来吗?……晴天来吗?阴天呢?

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吗?

(3)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来把这一句读读看。(齐读)

(4)这一段当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自己的禾苗长的快些?

出示:“可他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师:他读的怎么样啊?谁能来评价一下?(突出了几个字“一点儿也没有长”)

师:你也能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吗?

师: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

生:禾苗实际上是长高了,只是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的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长。

师: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

生:因为他太着急了!

师:来,我们一起再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农夫焦急的心情。

师:现在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这一段的意思?

过渡:心里着急就得想办法啊,于是他苦思冥想了一阵,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是什么办法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二小节,看看他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

(二)第二段

师: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出示: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的筋疲力尽。

师:原来他苦思冥想的办法就是用拔的方式来帮助禾苗快快的生长。

师:想出了办法,按理说他应该是很轻松的,可是他还为什么筋疲力尽呢?

生:“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所以才筋疲力尽。

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的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会是这样的表情呢?(总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

出示:观察人物图画

(词串联系)你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表情吗?

3、你能读出这种既高兴又累的感觉吗?试试看!谁再来读?(扩大面读一读)

4、齐读

过渡:看着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农夫觉得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默读就是不动唇,不发出声音,放在心里读!)

(三)、第三段

出示: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了!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生: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

师:你是从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出来的呢?(兴致勃勃)

看来这个人真的累极了,可是他又为什么兴致勃勃呢?

生:想到自己的禾苗要长高了,心里自然很高兴了

师:所以,他虽然是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认为自己这么做对极了。

师:你们也能试着读一读吗?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啊?(请学生评价)那你来读读看!

齐读

(四)、第四段

过渡:他这么着急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得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四小节。

师: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

生:(太着急了)禾苗被他都拔起来了,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

师: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了这一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禾苗要慢慢的长,急着长只会是坏事)

师:对啊,禾苗的生长也有它一定的规律,如果咱们不依照它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五)、表演内化

这样精彩的故事,想不想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看一看啊?先请同学们自己在小组里练习一下,一会我们找同学上来演一演(教师下去和学生一起探讨)

学生表演(评价)

师:表演结束了,老师想采访一下他们。

师:农夫,你看到你的禾苗长了一大截,心里怎么样啊?”

农夫:高兴啊,再累我也高兴,总算看见我的禾苗比别人的又长高了一大截。

师:“小禾苗,被农夫拔了上来,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对禾苗说些什么吗?

生:(我难受死了,觉得好疼!)(我疼死了,刚刚在泥土里生根,又被拔上来了)(我觉得我吸不了养分了,喘不过气来了!)

生:你这样把我们活生生的拔出来,你会后悔的。

师: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说话练习)

老师曾经就碰到过这样一位妈妈,他要求他的孩子学钢琴,可她的孩子在一学期没有能达到她的要求,她就责怪打骂她的小孩。你能用上“揠苗助长”这个词,对她说点什么吗?

五、总结寓言道理

师:学习完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

欲速则不达。

师:我们不光要明白这个道理,最重要是要真正引以为戒,在生活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好,这一节课就上到这个地方!下课,同学们再见!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掌握5个生字,并能理解生词;

2、能熟读课文,并知道寓言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懂寓意,受到不能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的;

4、能认真抄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5、结合插图,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守株待兔》的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可以有个要求吗?请说说这个动画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师播放《守株待兔》的动画片)

2、学生观看之后概括主要内容

3、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学生说《守株待兔》

4、想学这个故事吗?(教学板书课题)能大声地读读课题吗?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准字音边思考:你读懂什么了?从哪里读懂的,找出有关语句,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前后两桌四个同学交流,讨论:①交流自己读懂的,并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②把疑问提出在小组内讨论。

全班交流,并抓住关键语句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生字教学。

野兔的撞死是偶然的:学生读句子,说重要词语,教师相机追问,野兔为什么撞死在树桩上,是它想自杀吗?理解“窜”字的含义,指导朗读。

种田人把野兔的撞死当作是天天都有的'事(每天、整天)种田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觉得他做得对吗?

三、表演故事,揭示寓意

1、角色扮演,进行劝说。如果你看见了,会怎么劝他?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教师扮种田人,劝说学生扮演劝说角色

3、由“劝说者”对“种田人”进行劝说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续编故事,拓展延伸

1、种田人看到长满荒草的庄稼,他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明白道理了吗?最后怎么做?能展开想象把你的想法告诉给你的同桌吗?

2、学生片断练习。

3、学生习作交流。

五、布置作业,巩固加强

同学们,“六一”节将到了,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有讲故事比赛、画画比赛、硬笔赛等,为了展示我班同学的风采,也为了我中队不输于其它中队,经决定我三(2)中队希望每位队员完成以下任务:

笔认真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