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开天辟地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篇1
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天和地一直没有分开,盘古昏睡18000年之后开天辟地的故事。
第一课时,我围绕着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这四个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昏天黑地主要体现在第一自然段的,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我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混沌一团,混沌一团的时候,可能会什么都看不见,可能会黑暗一片,用一些词来形容是怎样的黑暗,并把这个词板书在黑板上。我接着问学生,如果一直生活在这样的黑暗的过程中,没有太阳,没有光明,你会感觉怎么样?学生确切的感受到没有光明,只有黑暗是怎样的一种无奈!
在开天辟地的过程中,我抓住了盘古左手持着右手握斧,对着黑暗一阵猛劈猛凿,让孩子们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穷。但感受到力大无穷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体会到盘古的献身精神,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在开天辟地之后,盘古是如何怎样像个柱子似的撑在天地之间,不让天地重新合拢,这时我问孩子们,如果盘古没有坚持下去,可能会怎样,很多孩子说出可能会回到以前混沌黑暗的.状态,可能他的所有辛苦会白费,可能他的身体依然会受到限制,躺在大鸡蛋里感觉的很不舒服等等,孩子们先感受到开天辟地的重要性,所以在经过盘古精疲力竭地撑天之后,他终有一天撑不住了,倒下了,在倒下之前,他把他的身躯换成了化成了世间万物,他身体的每个部位,如口中呼出的气发出的声音,左眼、右,眼流淌的血液,隆起的肌肉、筋脉,皮肤甚至汗水都变成了人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物质,在这些变化当中,我引导他们找到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比如说,盘古口中呼出的气跟风和云,给人的感觉很相似,声音跟雷霆都是声音类别,左眼右眼的光芒与眼睛的明亮也有相似性。孩子们感受到,就算死了,盘古也宁愿把自己的身驱,变成有用的东西,为人类造福,让孩子们感受到盘古的伟大。
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再次让孩子们了解神话的特点,抓住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神话的这种文学体载,并引导学生们更多地去读神话故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篇2
课文《开天辟地》是一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歌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学生本来就喜欢读神话故事吧,所以,还没有教这篇课文时,我班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阅读了。
在备这篇课文时,我也将整个单元的其余两篇课文和练习四的“读读背背”一起看了一下,这时发现在练习四的读读背背中,刚好有八个成语是和这篇课文有关的,于是,在教学中,我将这八个成语一起调上来一并上了,结果显示,教学的效果还是可行的。
练习四的八个成语就是: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劈地、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我又有进一步发现,其实将这八个成语连起来讲一段话,就是课文《开天辟地》的主要内容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这八个成语,将课文分成了四个部分。课文的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是重点,也就是盘古化生出世间万物这部分,同时课后还要求背诵这部分。于是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细细地进行有感情朗读,并在朗读中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在这部分中,一些描写盘古的词语也非常精彩,如“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这些词体现了盘古伟大的心灵,他面对死亡是那么地坦然,那么地无畏。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与感悟,学生体会到了盘古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在课文中,还应用了一些描写非常优美的词语,如“轰隆的雷霆”、“光芒万丈的太阳”、“皎洁明媚的月亮”、“流淌的血液”、“奔腾的江河”、“纵横交错的大道”、“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等等。这些词语形象生动,恰当地写出了世间万物的特点,为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相应的填空练习,既帮助学生积累这些优美的词语,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背诵。
在学完课文后,我照例让学生提自己学完课文后的疑问,有的学生就提出,为什么课外阅读上说天地是耶和华分开的,可课文上又说是盘古分开的,到底是谁分开的呀?为什么人们要编这样的神话故事呀?我告诉学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崇拜的.神灵,也各自都相信自己所崇拜的神仙是法力无比的,国外的人们相信神耶和华是力大无穷的开天辟地者,而我们中华民族则相信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本来课文讲的就是神话,没有完全的科学推断,只是传说而已。学生的兴趣极高,看来课文真的只是一篇范例,由此可以让学生课外延伸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学无止境”哪。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篇3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中,重点抓住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关键词语,想象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同时,再让学生用心品读,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抓住“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词语,想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这是何等的不易!体会盘古为了创造出这一美好世界所下的决心。
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过程中,学生用心感悟人物品质,同时思想受到熏陶。最后引导学生谈了什么是神话和交流了课外阅读的神话故事,还找了文中对偶句的特点。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篇4
亮相课,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是煎熬,可经历了,才发现也只有亮相课才会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这次亮相课我选择了一篇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故事大意很好理解,学生对神话故事也很感兴趣,所以我把整节课的重点落实在了如何概括故事内容这一方法教学中,我坚信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迁移拓展也是关键,所以由这篇课文我概括了两种提炼故事的方法,一种是抓住中心句,一种是概括小标题,学生学习的很快,也会拓展到其他文章上,初步目标已达成,要想更能灵活运用,还需要日后的积累,而这节课能有效的开展,真是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非常荣幸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团体,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前后在4班、1班、7班磨了三次课,程**老师、小璐老师,王**老师、钱淑琴老师等一遍又一遍的去听我课,听完了认真的帮我点评,本来大家都很忙,可是他们都愿意花时间去听还愿意花时间去评,这种态度就已经很感动,而他们提出的意见更是让我感动,每一条都让我豁然开朗,像小璐给我提出的'目标定位,很是受益,就像他说的,教师每走一步都应该知道自己设计的这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标,例如朗读词语,第一遍怎么读,要达到什么目标,第二遍要怎么读要达到什么目标,老师必须心里明白,这点真是终身受益,以后的课堂估计每走一步我也是要想好我的意图吧!还有钱淑琴他对于我整个环节的指导,去掉了繁杂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精简了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质疑题目,带着问题去读书,是啊,学生的思考很重要,教师只是引导者而已,的确如此,还是应该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把书本留给学生,收获满满,还有程**、王**对我ppt的建议,他们有细节上的提醒,也有专业上的指导,每磨一次课,都给我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建议,这比我一个人摸索进步的快的多,很是感谢,另外当亮相课上完之后,大家又集体给我评课,商讨环节的恰当与否,每一个建议都那么实在,没有一丝保留,感觉团体的力量很强大,让我学到了很多!
所以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亮相课前,那是煎熬,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亮相中,那是享受,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亮相后,那是收获!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篇5
《开天辟地》是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品质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开天辟地》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这篇课文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以他开辟了天地,用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本文一共五个自然段,以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过程。故事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三、四自然段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和第五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孩子们都喜欢神话,想探索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本课主要采用了“以读为主,读悟结合,直观辅助,体会感悟”的原则,并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奉献,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对话文本,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的献身精神。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反思《《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在教学方面我重点突出几点:
一、通读文本,自主学习
教学中大量的通读课文,初读课文时每次都会有明确目的的通读全篇课文,由认识字词,到读通句子再到总结文章大意,都明确要求,做到落实到位。最后在总结时再次回归课文通读全文升华认识,此时学习已能把领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
二、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我为本课精读设定了一个的问题: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这样一个问题贯穿于理解文章的始末。本课教学的纲领,围绕着这个问题,这个重点,围绕着这句话,盘古如何开天辟地,如何化身万物的精彩章节一页页地铺展开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感悟。引导学生逐段读文,并通过读来反复地重现课文的重点,逐步地把握盘古这一伟大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
三、结合想象指导朗读,注重文本内化
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让学生通过朗读这句话“清而轻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了蓝蓝的天;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大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指名学生读和分组对读中感受出来天地的不同,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四、激发想象,指导朗读
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引导学生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听老师读一句,看看你的眼前能够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正是在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内化,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设计的“小练笔”,仿写“他的(),变成了()”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及时的做到了学用结合。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篇6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有如下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因为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联想、想象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很多描写都超出了孩子们现有的理解水平。所以,根据我们班孩子爱思考、好发问的特点。上课伊始,我首先给学生讲解了什么是神话,给学生先铺垫好,使他们明白,神话的魅力就在于能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人民的'精神寄托。不能用现在的发展水平来理解问题。这样,不仅尊重孩子们好奇的心理,也能让孩子们不在迷惑中上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因为学生在展示生字生词时,掌握的不是很扎实,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我让学生反复读,反复说,以致使我在梳理课文内容时,做得有些仓促。
第二课时:在这一课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我讲解盘古开天辟地后又做了些什么时,我首先向学生出示了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的图片,随机质疑学生,此时的盘古政在做什么?他的表情如何?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那?你能发挥想象说一说盘古立于天地之间将经受哪些考验吗?前三个问题,学生们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当讲
到第四个问题,我也像前三个问题一样让学生(该生的基础还很好)回答时,他回答不上来,原来他的困惑在于,当时的天地之间应该什么也不会发生,因为天在长高,地在下沉,天地还没有真正形成,他不知道盘古会经受什么样的考验。其实,这就是我的疏忽,在设计问题时脱离了学情,我应该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最起码要告诉学生思考的方向,比如,天气的恶劣、四季的变化、昼夜不停息等。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让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他往往紧张),相互说说彼此的看法。这样就不会造成学生站起来没话说,也不会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了。
那么,我认为在这一课时中,我考虑比较周到的地方就是,品读课文结束后,我还以“天地真的是盘古开辟的吗?谈谈自己的观点”为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此环节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明白,科技的发展证实了,天与地并不是盘古开辟的,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努力去完成一个个梦想。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