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1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 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 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 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e) 不(fou)
3. 学生自由朗读
4. 齐读
三、疏通文意
1. 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 质疑(关于字词句)
【明确】期日中: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 过中不至:到; 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 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屏幕显示答案)
5. 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四、讨论探究:
1. 在前面,同学们就文章的语句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文章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呢?比方说,在人物刻画、语言处理、主题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呢?
2. 那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3个)主要人物有几个?(2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语言、神态)
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看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
(读背这段对话)
4. 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孝顺;伸张正义;落落大方;
5. 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不守信用、不懂礼貌
友人
知错能改
事情本身: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讲礼仪。
6. (题目合适吗?)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六、作业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背诵全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情感目标: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中华民族守信、有礼等传统美德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自主阅读文言文,自行提出并解决问题
2.感悟守信、有礼等美德的现实意义,反思自身日常行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引趣
CAI课件:播放出自《世说新语》里的成语故事——《道旁苦李》,展示七岁少年王戎的聪明;引出《世说新语》一书(教师出示实物书),简介此书作者、特点,并向学生推荐阅读;引起学生学习《世说新语》里同样也是表现七岁少年聪颖机智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的欲望
二、熟读悟趣
1.(听一听)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应注意读音的字词,清除字词障碍
2.(想一想)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课文用什么描写方法来描写人物?(语言描写)想一想人物的对话应该怎样读?
3.(试一试)学生找出人物对话的语句并随意模仿文中人物语气自由朗读文中人物对话
4.(品一品)CAI课件:播放课文Flash动画、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把握朗读语气并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5.(读一读)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教师再次点拨、正音
三、探究解趣
1.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地研习课文,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派代表写在黑板上(教师指导学生提出好问题)
2.全班一起先解决黑板上字、词、句等有关疏通文意的问题
3.课件显示本课重点文言词语,教师适当拓展,学生掌握并积累
期:约定 君:您,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委:舍弃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去:离开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4.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里的故事,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全文大意
5.小组再次探究、解决课件显示的问题(大致与黑板上剩下的问题类似,均为理解性的问题)
课件显示:a.假如你是陈太丘,会先走吗?为什么?
b.元方共指出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d.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小组派代表选自己喜欢的问题发表看法
四、反思添趣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学习课文后的感悟、收获、启示,并反思自己日常行为有无做到守信、有礼
2.课件显示教师赠送的有关守信、有礼的名言,学生诵读、默记
a、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b、青少年从小要培养有礼的良好习惯——约翰.克洛
五、背诵记趣
1.师生讨论背诵古文的方法
课件显示背诵方法:a.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b.抓关键句子背:客问元方→答曰
友人便怒→元方曰
c.按叙事线索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门外戏)……→引之(入门不顾)
2.教师按背诵方法带学生背诵
3.学生按方法自由背诵全文
4.集体背诵全文
5.学生自荐背诵全文,检验是否活学活背
六、拓展生趣
1.课件显示教师推荐的其他聪明少年的故事题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故事推荐: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少年宰相甘罗……
2.课件显示读书笔记,引导学生课后小结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文言词语,领悟文意。
(2)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①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②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陈太丘与友期》
一、导入
出示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复习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课文学习
1、听读课文,注意停顿;
2、全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3、感知文意,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4、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
四、文言常识积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
2.太丘舍去古:去,离开今:前去,前往
3.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
4.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词类活用:日期(名词) 约定(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五、拓展思维: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六、问题探究:
1.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2.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
3.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七、课堂延伸
学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想法。
八、课外延伸:有关诚信的名言积累
九、作业:
1、默写《陈太丘与友期》;
2、整理本文的重点实、虚词;
3、请你收集10条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抄在练笔上。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主要是在写陈元方的聪明活泼,诚实守信。文中“无信”“无礼”是本文的核心词,作者用元方和友人的对话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新生,刚接触到文言文,学生会感觉很生疏和艰难。在讲课的过程中多给予方法性的指导,进行读、讲、议的方式相结合,进行授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不”等常见文言词。
2、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3、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2、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型】
教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晚上,我和一个学生约好今天中午2:20在办公室,他找我默写《咏雪》,人没来,我该怎么办?谁帮我出主意?(生答)古代有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事,他是怎么办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朗读
(投影)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找一生朗读,其他学生做点评。
学生点评时应让学生朗读,老师顺势作以指导。
2、找学生再读。
3、全班齐读。
三、疏通文意
(投影)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旁打上问号。
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请学生按照此法自主学习,根据注释,小组讨论,译读课文。三五分钟后,学生把有疑难的地方说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四、读文章,品人物。
(投影)1、请以“我从----------的句子,看出-------是--------的人”。
如:我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的句子,看出元方是活泼、开朗的人。
2、根据学生的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时可以有表情和手势。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再朗读,感知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进一步认识人物。)
五、拓展延伸
刚才大家读的`很投入,对故事理解得更透彻。下面老是想开个记者会,请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起探讨。
预设问题:1、你如何评价陈太丘的做法?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友人、元方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六、书美言,谈收获
1、学习本文,老师感受很深,于是写了首打油诗以表我心。希望老师的诗是抛砖引玉,激起你的思维之花,写出更美妙的语言。诗如下:
《世说新语》小文章,蕴含道理故事强。告诫人们做事情,诚信有礼记心上。
2、学生写出感受,格式不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写感言,表达自己对诚信的感悟,让学生在心灵上对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有新的认识)
小结:自古以来,诚实守信、明礼懂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希望咱班的学生都能继承这些传统,光明磊落的立于天地间。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人:无信无礼
知错即改
元方:聪明活泼
诚实守信
【作业设计】
阅读《王戎识李》,谈谈收到的启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教学反思】
把《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完之后,细想之余,有以下反思:1、在上课时朗读环节还要加强,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人物内心世界。2、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探究部分的时间不宜过多,应充分体现重难点。3,、我虽对“舍、去、委、顾”等词语做了重点讲解,但对一些古代人物称谓落实不够。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四、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兴导入。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背着七个背囊赶路,这七个背囊分别装着“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他来到渡口,渡船刚开出时风平浪静,过了不久,小船上下颠簸,十分危险。船家说:“客官,我的船小负载太重,你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可是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如果你是这个年轻人,你会丢弃哪个背囊?
学生:“金钱”、“荣誉”、“美貌”……
故事中的年轻人思考一会儿,把“诚信”抛进水里。结果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因为失去了诚信,找工作四处碰壁,与人交朋友也没人愿意相信他,这时他才醒悟到诚信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诚信”的文言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2、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老师指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ě)不(fǒu)通“否”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读准节奏。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把握朗读的语气:
“尊君在否?”(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要读出什么语气,指名2个学生朗读,评价,然后强调疑问要读升调,并在小黑板上标出升调,齐读这句话。
“非人哉!”,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候要注意语调,由于这是骂人的话,所以要重读,而且要读出生气发怒的语气,指名读。
5)找学生分角色朗读、齐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3、疏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文的翻译。
2)、教师落实重点字词,(出示幻灯片)你争我抢的抢答赛。
与友期行期:约定太丘舍去舍:放弃
门外戏戏:玩耍
待君久不至待:等待
期行:相约同行委:丢下,舍去去:离开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顾:回头看
不:通“否”,用在问句结尾表示询问
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的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3)、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尊君)非人哉!(尊君)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谁能流利、正确的翻译课文
5)、齐读课文
4、合作探究,理解主旨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抓住对方“无信、无礼”反驳)
2)、从元方的回答来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友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元方:懂礼识义、聪明机智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①不失礼。“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②失礼。客人已经认错了,就该原谅他
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做人应讲信用,对人应有礼貌。)
5、拓展阅读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
注释:汝还:你回去吧顾:我从街上回来
之:他适:刚从
问题:
①、解释加点字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第一个之:的第二个之:前往,去第三个之:代词她
妻止之曰止:阻止特与婴儿戏耳戏:开玩笑
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父母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6、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7、作业
①背诵全文
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8、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元方聪明机智懂礼识仪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启示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