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酸的和甜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酸的和甜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葡、萄”等9个字,会正确书写“狐、狸、猴、颗”4个字。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狐狸、小松鼠和小猴子认为葡萄是酸的原因。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给学生发一些糖品尝)
老师这儿有一些糖,谁来闻一闻?猜一猜它是什么味道的?你想不想吃?那就拿一颗尝一尝吧。告诉大家你尝到了什么味道。其他小朋友也想尝吗?每人拿一颗尝一下。
看你们尝得津津有味的,这些彩虹糖好吃吗?你尝到了什么味道?(随机板书:酸的甜的)
小朋友还想吃吗?那你这堂课就好好的表现,下课后我就把这些糖奖励给你。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酸的和甜的》(课件:suan和)
一起读一下,再读一下。
2、课题中的这个生字宝宝哪个小朋友认识,(出示生字卡片:酸)指名读。提示:平舌音我们一起读一读。
3、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
4、读了故事的题目,你想听听这个故事吗?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仔细地听故事,认真地看插图,想一想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课件:播放故事)
2、听完了故事,你知道故事中有谁吗?(随机板贴图: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3、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小朋友们赶快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想一想,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请课文下面的'树叶帮帮忙,多读几遍。
三、学生自主读文、识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课文
2、已经读完的。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后面“我会认”中的生字,如果你全读对了,就在边上画一串圆圆的葡萄,奖励自己。
3、你也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6、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书里,自己赶快打开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刚才,小朋友学得很认真,老师这里也有一些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葡和萄两个字长得很像,你能区分吗?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字。连起来——“葡萄”这时候这个“萄”要念——(轻声),再读一遍。
连起来——“狐狸”这时候这个“狸”也要念——(轻声),再读一遍。
2、现在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下面我们开小火车读,比一比哪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2组)
4、最后我们一起读一读(带词语)
3、现在,这些生字宝宝要跑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能把它读好吗?这个故事有几个自然段。请8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地听,这些小朋友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了吗?
5、这8个小朋友读得怎么样?(那么你们呆会儿读得时候注意这几点,比他们
读得更好)
6、刚刚我们自己读了这个故事,又听其他小朋友说了一遍,现在,你知道狐狸、
小松鼠、小兔子、和猴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7、那么、和认为葡萄是酸的。认为葡萄是甜的。(出示课件)
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板书:酸的甜的)
8、接下来,小朋友自己再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并看看黑板上的板书,你有什么问题吗?
五、分析课文1——3段
(一)第1段
1、是呀,狐狸、小松鼠和小兔子认为葡萄是酸的,(指着板书)那是为什么呢(板
书:?)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1——第3自然段。谁来说说
2、请小朋友再来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用这个句式说说
(出示句式)认为葡萄是酸的,是因为
可以四人小组互相说说看
3、(指着课件句式)狐狸认为葡萄是酸的,是因为什么呢?哪些小朋友已经知道了?
4、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自己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图,划划有关的句子。
8、你是怎么知道狐狸认为葡萄是酸的,是因为他没摘到葡萄呢?你找到了哪一句话。指名交流(出示句子)
“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
其他小朋友找到这句话了吗。请小朋友看看图,(课件)再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狐狸非常地想吃葡萄。(
狐狸想了好多办法摘葡萄。最后一颗也没摘到。(随机板书:一颗也没摘到)
9、这时狐狸心里会怎么想?(停顿)小朋友动动脑筋,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谁愿意把狐狸心里怎么想的和大家说说。你这只可爱的小狐狸来说说……
哦,你也想来说说……
10、(课件出示)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学生读)“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11、你们知道,狐狸当时会怎么样地说这句话。(课件)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地)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12、下面,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
(二)第2段
1、狐狸说的话正好被树上的小松鼠听到了,(课件)心里想(出示句子:树上的小松鼠听见了,心里想:狐狸很聪明,他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引读
2、故事读到这儿,你明白了吗,小松鼠认为葡萄是酸的,是因为什么呢?(出示句式)认为葡萄是酸的,是因为
(板书:听狐狸说的)
3、他为什么听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就认为是酸的呢?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第2段,看看图,想一想,找找有关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狐狸很聪明,他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酸的)对呀,连狐狸这么聪明的动物都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一定变红)
4、谁来当当小松鼠,再来读读这句话。(要把松鼠对狐狸的信任读出来)
5、男同学来读读。
(三)第3段
1、小白兔认为葡萄是酸的,是因为什么呢?
(出示句式:认为葡萄是酸的,是因为)
板书:听了松鼠和狐狸的话
2、当时,小兔子一听心里想:(出示句子:小兔子一听,心里想: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引读
3、狐狸和松鼠都说(变红)葡萄是酸的,那一定(变红)不能吃!(变红)
4、小朋友自己做做小兔子来读读这句话
5、你这只小兔子真有趣,那就你来读吧……一起读一下
(四)小结(点板书)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可以把这个问号给擦了,我们已经知道狐狸认为葡萄酸的,是因为——一颗也没摘到,小松鼠认为葡萄是酸的,是因为——听狐狸说的,小兔子认为葡萄是酸的,是因为——听小松鼠和狐狸说的。
那么为什么只有猴子认为葡萄是甜的呢?(板书:?)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复习巩固生字
1、课文学到现在,我们的生字宝宝可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小朋友们还记得吗?请你们不要发出声音,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去掉拼音)
3、你们看,现在生字宝宝又爬到葡萄架上去了,他们也想摘一串葡萄尝一尝。你们能帮帮他们吗。如果你读对了,葡萄就会带着生字宝宝们一起掉下来了。
七、指导书写生字
1、我们这节课还要学会写4个字,(课件出示4个生字)
2、小朋友先自己在书上的田字格里写一写
3、你告诉大家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课件
狐这个字里面有一个我们今天要学会写的新的偏旁(课件)叫——生说反犬旁,看老师写一下,(教师示范)注意第2撇不能出头。这些字中还有那些字也是反犬旁。
猴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写一写,笔画比较多,
写得时候每一个部分要靠拢一些。
颗:他们两个已经成为好朋友了,应该互相的谦让,所以,果字收起长长的脚把捺改成点。
酸的和甜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
教学目标:酸的和甜的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通过学生的朗读和比较句子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1、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2、说话训练。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7课——《酸的和甜的》。
二、细读课文/article/,交流体会
(一) 学习课文4---7自然段
师:前面学习了狐狸、小松鼠和小兔子都认为葡萄是酸的,小猴子也这么认为吗?下面我们学习4---7自然段。
1、自由读4---7段。师问: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猴子认为葡萄是甜的',因为它亲口尝了。
生2:我读懂了猴子很聪明,它会思考问题。
生3:我读懂了小猴子很想吃树上的葡萄,从“迫不及待”这个词可看出。
……
根据学生的预测来出示句子:
(1)如果学生答到第一个句子时,师: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或明白了什么?
B.句子比较。
(2)如果学生答到第三个句子时,师: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A.理解“迫不及待”。
B.比较句子。进一步理解“迫不及待”这个词。
C.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D.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8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认为葡萄是甜的,小松鼠和小兔子也亲口尝了,认为葡萄也是甜的,那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出示句子: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1) 你们是怎样认为的呢?(学生大概明白其中的道理即可)
(2) 从这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做事情要敢于尝试)
2.拓展思维,放飞想像
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过了一会儿,小猴子、小松鼠和小兔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葡萄,狐狸急急忙忙地向这边走了过来。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1)小组讨论交流。
(2)谁来说说?(培养学生说话训练。)
(3)适当点拨和点评。
酸的和甜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这个故事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3.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4.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5.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自读。
(2)小组读。
(3)指名读。
(4)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3.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从中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4.读5、6自然段。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5.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四、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2.写字练习,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六、实践活动
1.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2.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教材简说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
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本课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或小组表演童话剧,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运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教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那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
(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的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自读。
小组读。
指名读。
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也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指(1──2)名同学读,从中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读5、6自然段。
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敢尝试小兔子、小松鼠:不老实,总是轻信别人。
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
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的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反复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在写字中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实践活动
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小狐狸小松鼠小猴子
小兔子
(狡猾)(老实、轻信)(聪明)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今天这么多人来听咱们的课,咱们得注意什么呀?
生:(纷纷地)得坐好,得多发言……
生:(徐阳站起来说)要大声发言,让大家都听得见。
师:徐阳妈妈,听见徐阳发言了吗?
家长:听见了。(大家笑,学生不紧张了。)
师:对,就像徐阳这样发言。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糖是什么味的?(生齐答“甜的”)那么醋呢?(生齐答“酸的”)你们怎么知道的?(生不屑地回答“试的呗”)
师: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却有人不知道,是谁呢?咱们一起看看第17课:酸的和甜的。(师板书课题)
师:读这篇小故事你想解决几个问题呢?
生:(纷纷举手)什么是酸的和甜的。(师板书:什么?)生:谁要知道这东西是酸的还是甜的?(师板书:谁?)生:怎么知道的?(师板书:怎么知道?)生:结果怎么样?(师板书:结果?还有学生发问重复,师归纳。)
师:这些问题要解决,咱们就到课文中找答案。翻开书本,同位一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再看看8幅图能不能和课文对照起来,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两人一个读,一个指图;有的两人一起边读边看图还时有争论。)
师:(表扬读得好的学生,学生劲头更足了)好,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酸的还是甜的?
生:(齐)葡萄。
师:好,第二个问题,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齐)狐狸。
师:它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它想吃葡萄吃不着,怕别人吃,所以骗人说是酸的。
生:它很狡猾,怕别人吃,想给自己留着,所以骗人。
师:狐狸是够狡猾的(边说边板书:狡猾),谁读一读狐狸当时的表现?(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师:读得不错,狐狸想不想吃葡萄?(生答“想”。)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不少学生也边听边做动作,很入情。)
师:听你这一读,我可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着,怪不得说酸的(大家笑,不少学生在座位上模仿),大家再读读。(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这回让我听出狐狸馋极了、气极了,怪不得它要骗人呢!
师:那么除了狐狸还有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松鼠、小兔。(师板书:松鼠、小兔。)
师:他们又怎么知道的呢?谁来读一读?
(生争相举手要求读,很自然地读第2、3、4自然段,先后几个人,有的读,有的说:他们是听狐狸说的;相信了狐狸;以为狐狸聪明就受骗了。读的学生把第2、3、4段读得很入情。)
师:傻小兔、傻松鼠轻易相信了狐狸,上当了。(学生笑。师边说边板书:轻信、上当)谁又说葡萄是甜的呢?
生:猴子。(不等老师要求,便读起4-7段。)
师:真棒!一下子就读出了小猴子的表现,那么小猴子聪明在哪里呢?
生:(很自信,齐答)他尝了呗。
师:小猴子真聪明(边说边板书:尝),你瞧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生:(读句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师:真甜呀!小兔、小松鼠也说……
生:(自然读出课文句子)“啊!真甜。”
师:(读第八段)“小兔子和小松鼠怎么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咱们帮助他们一下,告诉他们为什么吧。来,小白兔、小松鼠、猴子、狐狸上前面来(师请四位学生上前面各饰一个角色),请开始吧。
(猴子上蹿下跳做搞到葡萄要吃状)
兔、松鼠:(齐喊)不能吃,不能吃,那是酸的'!
猴:你们怎么知道是酸的?(边说边像猴子一样抓耳挠腮)
兔、松鼠:(齐)狐狸说的,他那么聪明,他说是酸的当然是酸的。你别吃了,多难吃啊。(狐狸在旁边做得意状)
(猴子做吃一颗状,然后做大口大口吃状。)
兔、松鼠:(做惊讶状)给我们吃一颗吧!
猴:给你们,快吃吧!
兔、松鼠:(做吃状)呀,真甜呀!(歪着头,摸着脑袋)那狐狸为什么说是酸的呢?
猴:他骗你们,他没吃着,怕你们吃,所以说是酸的,他自欺欺人。
师:哎,这个词用得好!你给大家说说什么叫“自欺欺人”?(同学们关注地听他解释)
猴:狐狸没吃着葡萄,不知道是酸的还是甜的,他就骗自己,是酸的就不吃了;又骗别人是酸的,让别人也不吃,这就是自欺欺人。
师:太棒了,我懂了,这真是自欺欺人啊。哎,小白兔、小松鼠你们怎么办呀?(下面学生非常兴奋)
兔、松鼠:(做大悟状,齐扭头找狐狸,边打边说)你下次再骗人就打死你……
狐狸:(抱头跑)我再也不敢骗人了,我再也不敢骗人了。(学生鼓掌)
师:(幽默地)哎,同学们,不要把狐狸打死,他只是犯了一点错误,惩罚一下就行了,不能把人家打死呀,那可是犯法的。
兔:老师,老师,我们不打死它,我们从头再演一遍吧。(师应允)
(生从头表演,从表演的动作表情看出他们体会了课文全部内容。全班学生高兴地鼓掌,纷纷要求表演。)
师:今天时间不够了,下午语文课,咱们四人一组,全都表演一下,看谁演得好,好吗?(生一齐鼓掌答“好”)
师:老师还有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助。(教室一下静下来)
生:(关心地、焦急地)什么问题?
师: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呢?
生:你尝尝呗。(大家笑,七嘴八舌:事情怎么尝呀?有人说:事又不能吃。)
师:是啊,吃的东西我可以尝尝,事情我可没法尝。
生:(七嘴八舌)你试试。
生:你尝试一下呗。
师:(高兴地)你们听到了吗?魏雅琳让我怎么办?
生:(许多生齐答)尝试。
师:你们听得真专心,她说的你们都听到了,我就这么办: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要想了解的话就尝试一下,谢谢大家。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一直很饱满,在一个个高潮中,学生越学越带劲,争相发言,积极参与,读读、议议、演演、练练,下课了,余兴未尽。)
点评
一、生活的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课堂教学又何曾不是生活!然而,很多时候,课堂被我们异化了,课堂没有了生活的情趣,生硬灌输,死气沉沉。以致孩子不喜欢语文,害怕学语文。在我们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问卷调查中,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体育、音乐、美术……最后才是语文。我们把自己的母语教得连孩子都不感兴趣了,甚至都害怕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你看陈老师,非常自然亲切地带领孩子进入了一个生活的情景:“今天这么多人来听课,咱们得注意什么呀?”“徐阳妈妈,听见徐阳发言了吗?”一下子把老师、学生和家长拉到了一起,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搭起了和谐交流的平台。“谁能告诉我糖是什么味的?”老师与孩子一起研究起生活问题,从从容容走进了课文。识字教学历来比较枯燥,但陈老师却给枯燥的字赋予了情感色彩,形成了富有情趣的语境。在第二课时,陈老师把生字制作成卡片,卡片背后隐藏着与之组成的词,几个卡片连起来就是一句话。例如,在教授“串”字时,陈晓梅是这样进行的:卡片正面展示“串”字,反过来的词语是“一串”,句子是“一串葡萄”。然后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情发挥对“一串”的理解和联想,有的孩子说“一串糖葫芦”,有的说“一串钥匙”,有的说“一串辣椒”……一个孩子说“一串人”,“能说一串人吗?”老师马上让孩子展开讨论,大家争论得脸红面赤。最后终于弄明白了“串”的基本用法。
把语文课堂演绎成富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说教的舞台,这是陈老师的过人之处,也是值得每个老师学习的地方。
二、生成的课堂。
课堂当然是预设的,我们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备课、备孩子本身就是一种预设;但预设的不尽是现实生活,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课堂是一种生活,充满了各种变数。因此,在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上,如果对预设的东西亦步亦趋,就会陷入僵化的泥潭。第二节课,在解决生字过程中,有个孩子突然说出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二年级上学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一般情况下,与课文无关的知识点,我们会轻轻带过,最多表扬孩子一句:“看,这个小朋友还知道‘守株待兔’这个成语,不简单!”或者搪塞一番:“这个成语我们下了课再研究好吗?”其实这个问题到底还是没有解决。陈晓梅没有这样,而是暂时停下了识字教学,与孩子一起研究和探讨起“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来历和深刻含义。表面看来这是节外生枝,但它实际上使陈老师的课堂顿时变得丰满起来,生动起来。这样的课堂不是为老师的教学预设而存在的,而是为孩子的学习、为孩子的需要而存在的。
三、人文的课堂。
在语文教育中传递一种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传递?许多老师感到茫然无措。让我们来看看陈老师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孩子“请教”: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孩子们争着告诉老师:要尝试!这种细节教育已经超越了学科,它着眼的是孩子综合素质的锻造!类似的细节还有:当大家知道狐狸在骗人时,纷纷要打死它。其实这不过是孩子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陈老师并没放过这个细节,而是用幽默的语言对孩子们进行了提示。这同样是一种润物无声的人文教育。在两节课的休息期间,有一个小细节尤其让人难忘:面对着叽叽喳喳嚷成一片的孩子,陈晓梅亲切地说:“孩子们,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看到忙活了一节课的孩子静静地“睡”在那儿,是不是会让每一个家长怦然心动?这不就是真正的人文关怀吗?
酸的和甜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7酸的和甜的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自主认识“酸、葡”等9个生字。会写“串、兔”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3、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重点1、借助图画自主认识“酸、葡”等9个生字。会写“串、兔”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难点1、借助图画自主认识“酸、葡”等9个生字。会写“串、兔”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教具1、教学挂图、用多媒体制作配乐无声动画课件。
2、生字卡片、仿真塑料葡萄一串,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激趣引入
1、老师这里有些好东西,谁能上来尝尝?
拿出醋和蜜,分别请两名学生品尝,其他学生看表情猜猜是什么字。
2、齐读课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酸、甜”二字,做表情大声读准这两个字。
借助图画,读文识字
1、借助连环画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
2、借助连环画讲讲课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课文讲,也可用自己的话讲。
3、课文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相机学习“狐、狸”二字,注意观察,你能发现什么?(是兽类,所以有反犬旁“犭”)
4、你最喜欢哪幅图?把那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听。
5、学生上台随意挑出挂图贴好,朗读展示,师相机引导识字、正音。
再读感悟
1、现在,黑板上的八幅挂图是乱的,谁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安们按顺序摆好?
2、反复读课文,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摆图,并说明理由。
3、教师看图引读课文,整体感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同样是葡萄,为什么有的说它酸、有的说它甜呢?
4、课文中,你是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分小组读读说说,体会狐狸的狡猾、心胸狭窄、猴子的聪明、活泼,以及其小动物的善良、轻信。
5、全班交流,挑出感兴趣的角色读,比比谁读得好。
6、多媒体展示无声动画片,学生分角色配音。
课后实践
在报纸、广告、商标上找一找,看看从哪儿可以找到这些生字,带到班上贴在“生字家园”里。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学习利用投影仪展示生活中找来的生字词。
2、做生字回家游戏:把拼音换成生字卡,当小老师带全班读。
一chuanpútáosuān味pò不及dài很yìng
指导写字
1、读一读要写的字,你能发现什么?
2、“狐、狸、诉、颗”是左右结构,但“狐、狸、诉”左边窄右边宽,“颗”左右宽窄基本相等。
“狐、狸、猴”都是反犬旁。写“狐”注意“瓜”和“爪”的'区别,写“诉”注意不能少一点。写“猴”注意三部分要挨紧一些,“侯”和“候”要区别开。
3、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串、告、兔”,并自己练习临写。教师通过投影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朗读感悟
1、按课文内容表演。
2、相机引导,找依据。对一些重点句子,可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如: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3、多媒体演示猴子动作,体会“迫不及待”的意思。
4、用“迫不及待、大口大口”各说一句话。
拓展活动
1、生活中,你犯过像小松鼠、小兔子这样的错误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2、把这个寓言故事说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备注
作业布置把本文复述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17酸的和甜的
兔子告诉狐狸猴子一颗一串硬邦邦迫不及待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教学后记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文,学生兴趣浓。
酸的和甜教案 篇5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2.通过学生的朗读、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感悟。3.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酸的和甜的》。你们还记得在葡萄架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好了,现在让我们再一起看一看吧!(点击课件,播放动画故事)
二、质疑想象,朗读感悟
这个故事多有趣啊,大家都看得入迷了。那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小动物呢?请你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然后再读给同桌听。(出示相应的课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解答并指导朗读)
A.小狐狸
师:那在这些小动物里面是谁最先发现那一串串紫红紫红的、水灵灵的大葡萄呢?(点击课件,出现小狐狸在葡萄架下转来转去)你们看,小狐狸在干什么呢?
生:他想吃葡萄。
师:谁还能说得再具体点?
生:小狐狸在葡萄架下转来转去,想吃葡萄,急得口水都流下来了。
师:你说的真棒,那书中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对学生读的情况作出评价)现在,请大家看屏幕,自由读一读这句话,看谁能把小狐狸着急的样子读出来。(课件出示句子: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
师:真是只着急的小狐狸!小狐狸望着那诱人的葡萄,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有的学生会说:这葡萄又大又紫,一定很好吃,我怎么就够不着呢?都怪我长得太矮了;有的学生会说:这葡萄可真馋人啊,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我一定要想个好办法吃到它。)
师:可是他一颗也没摘到。真把他急坏了!现在,咱们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看谁读得最着急!
B.小猴子
现在,请同学们看,小猴子望望架上一串串紫红紫红的、水灵灵的`诱人的大葡萄,他就迫不及待地爬上了葡萄架。(点击课件出示: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的动画)请同学们说一说,小猴子是怎样爬上葡萄架的呢?(明确:着急、飞快、连忙)同学们的词汇可真丰富,能用这么多词体现小猴子着急的样子。下面同学们请看屏幕:
(1)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2)小猴子爬上葡萄架。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用上了迫不及待,所以能看出小猴子怎样爬上葡萄架的。
生:我也喜欢第一句。因为我觉得第二句话有点空,第一句话用上了迫不及待就变得挺丰富的。
师:是啊,小猴子那么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他心里会是怎么想的呢?(明确:太好了,今天可有好吃的了,我要大吃一顿;这葡萄又紫又红,我得赶紧尝尝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
C.小松鼠和小兔子
小松鼠和小兔子的想法跟小猴子一样吗?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葡萄明明是甜的,为什么狐狸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你们明白了吗?
三、拓展延伸,深化明理
1.这些小动物多可爱啊,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2.表演童话,师生评价。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加进你们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吧!哪组想来为大家表演?你觉得谁表演得最好,能评为今天的表演大王?为什么?
四、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勤于思考,大胆尝试,那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鼓励学生做一个勤于思考,敢于尝试的人。
酸的和甜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酸的和甜的》。你们还记得在葡萄架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好了,现在让我们再一起看一看吧!(点击课件,播放课文动画。)
生:一起看课件。
二、质疑想象,朗读感悟
师:这个故事多有趣啊,大家都看得入迷了。那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小动物呢?
师:那这些小动物是谁最先发现那一串串紫红紫红的,水灵灵的大葡萄的呢?
生齐:小狐狸。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狐狸说葡萄是酸的,那葡萄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呢?大家读读读读课文。
师:接下来你们想学哪部分呢?
生:小猴子,小松鼠,小兔子。
师:想先学小猴子这部分的同学请举手。
生:大部分同学举手。
师:看来大部分的同学都想先学小猴子这部分,那好,咱们就来学这部分。
谁愿意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现在,同学们你们看,小猴子望望架上一串串紫红紫红的,水灵灵的诱人的大葡萄,他就迫不及待地爬上了葡萄架。
师:请你们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生:自由读句子。
师:我们还可以说小猴子怎样爬上葡萄架呢?
生:很着急地。
师:不错,试着把这句话说完整好吗?
生:小猴子着急地爬上葡萄架。
师:真完整!谁还想说?
生:小猴子急忙爬上葡萄架。
生:小猴子飞快地爬上葡萄架。
生:小猴子连忙爬上葡萄架。
师:你们的词汇可真丰富,能用这么多词体现小猴子着急的样子。现在,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
师:是啊,小猴子那么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他心里会怎么想啊?
师:那谁愿意试试把小猴子迫不及待的样子读出来呢?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师:你能试试吗?
师:体会得真棒!现在咱们男女生比赛看谁读得好!
男生: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女生: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师:读得都不错,但女同学的表情更好一些!
可正当小猴子摘下一串葡萄要往嘴里送时,小兔子来了,他是怎么阻止小猴子的?
生:小兔子说:“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
师:这只热心的小兔子多着急呀,谁能学学他?
生: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
师:可真像。咱们一起加上动作和表情来学学小兔子吧!
生齐: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
师:小猴子相信他的话了吗?
生:没相信,小猴子还是吃到了葡萄。
师:同学们请看,同样是写小猴子吃葡萄,你认为哪句话更好呢?读一读,同桌讨论讨论。(课件出示句子:1、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2、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生:同桌讨论。
师:讨论好了吗?谁来说?
生:我认为第一句话更好,因为加上了“大口大口”就能看出小猴子吃得很香。
师:说得真好。瞧,这就是小猴子大口大口吃葡萄的样子。(课件出示:小猴子大口大口吃葡萄的动画。)
师:出示课件(小猴子吃起葡萄来)说说你们更喜欢哪句?为什么?
师:对,“大口大口地”写出了葡萄的甜。说明小猴子吃得很香甜。那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呢?
生: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师:你觉得自己吃得香吗?
师:真香啊!想读的同学咱们站起来一起读,可以加上喜欢的动作。
生齐: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师:小松鼠和小兔子见大家吃得这么开心,也忍不住了,摘下一颗放在嘴里,生接:啊,真甜!
师: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再来一次:
生:啊,真甜!
师:真是发自内心的!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分角色在读一读课文的第4—7自然段,好不好?
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习。
师:哪组同学愿意读听?其他同学认真听,说一说你认为谁读得最好?
生:一个小组读。
师:谁想评一评?
师:小松鼠和小兔子听到狐狸的话,他们相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相信了。课文的第2、3自然段就告诉我们了,现在,我就读一读!(读第2、3自然段)
师:可是后来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吃到了香甜的葡萄,他们真不明白葡萄明明是甜的,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你们明白了吗?
生:我明白了,因为狐狸够不着葡萄,他也不想让别人吃,所以他就说这葡萄是酸的。
生:我觉得他是因为实在摘不到葡萄了,为了让自己高兴点,就假想葡萄是酸的,才这么说的。
师:你的想法不错,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觉得小狐狸之所以说葡萄是酸的,是因为狐狸摘不到葡萄,想自己安慰自己,才说葡萄是酸的的。
三、拓展延伸,深化明理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小动物都很喜欢你们,那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四、分角色表演童话
师:这些小动物多可爱啊,那你们想不想让他们动起来,来到我
们身边?
生:想!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加进你们的想象,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吧!
五、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够像小猴子一样,勤于思考,大
胆尝试,那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17、酸的和甜的
小狐狸 小松鼠 小兔子 小猴子
(狡猾) (老实、轻信) (聪明)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