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报告 > 正文

实验报告

2025/10/29报告

爱习作提供的实验报告(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实验报告 篇1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 骤: 1.组成串联电路

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 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 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 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路图 电路图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并联电路

A.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分 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1-3

的实物电路图.

电路图

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

a. 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________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 用_________.

2.在并联电路干路里的开关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器;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 _______________用电器.

实验报告 篇2

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旋光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2、了解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 3、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三、实验原理

蔗糖在水中水解成葡萄糖的'反应为:

C12H22O11+H20→ 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果糖

为使水解反应加速,反应常以H3O+为催化剂,故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水解反应中。在水大量存在的条件下,反应达终点时,虽有部分水分子参加反应,但与溶质浓度相比认为它的浓度没有改变,故此反应可视为一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式为:

lnC=-kt+lnC0(1)

式中:C0为反应开始时蔗糖的浓度;C为t时间时的蔗糖的浓度。 当C=0.5C0时,t可用t1/2表示,即为反应的半衰期。

t1/2=ln2/k

上式说明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只决定于反应速率常数k,而与起始无关,这是一级反应的一个特点。

本实验利用该反应不同物质蔗比旋光度不同,通过跟踪体系旋光度变化来指示lnC与t的关系。在蔗糖水解反应中设β1、β2、β3分别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旋光度与浓度的比例常数

C12H22O11(蔗糖)+H20→ C6H12O6 (葡萄糖)+C6H12O6 (果糖)

t=0C0β1 0 0 α= C0β1

t=t Cβ1 ( C -C0)β2 ( C -C0)β3αt=Cβ1+( C -C0)β2+ ( C -C0)β3

t=∞0β2C0 β2C0 α∞=β2C0+β2C0 由以上三式得:

ln(αt-α∞)=-kt+ln(α0-α∞)

由上式可以看出,以ln(αt-α∞) 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即可求得反应速度常数k 。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1. 蔗糖浓度:0.3817 mol/L HCl浓度:2mol/L 2. 完成下表:=-1.913

表1 蔗糖转化反应旋光度的测定结果

五、作lnt~ t图,求出反应速率常数k及半衰期t1/2 求算过程:

由计算机作图可得斜率=-0.02 既测得反应速率常数k=0.02

t1/2 =ln2/k=34.66min 六、讨论思考:

1.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α〕=α×1000/Lc,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2.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α0和α∞答:α0=〔α蔗糖〕Dt℃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

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66.6×2×10/100=13.32°

α∞=骸2×10/100×(52.2-91.9)=-3.94°

3.在旋光度的测量中,为什么要对零点进行校正可否用蒸馏水来进行 校正在本实验中若不进行校正,对结果是否有影响

答:若需要精确测量α的绝对值,则需要对仪器零点进行校正,因为仪器本身有一系统误差;水本身没有旋光性,故可用来校正仪器零

点。本实验测定k不需要对α进行零点校正,因为αt,α∞是在同一台仪器上测量,而结果是以ln(αt-α∞)对t作图求得的。

4.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晚了一些,是否影响k值的测定为什么答:不会影响;因为蔗糖转化反应对蔗糖为一级反应,本实验是 以ln(αt-α∞)对t作图求k,不需要α0的数值。

5.如何判断某一旋光物质是左旋还是右旋

答:根据公式[α]t℃D=α×100/Lc,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α与浓度成正比。配制若干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定其旋光度。即可判断。

6.配制蔗糖溶液时称量不够准确或实验所用蔗糖不纯对实验有什么影响答:此反应对蔗糖为一级反应,利用实验数据求k时不需要知道蔗糖的初始浓度。所以配溶液时可用粗天平称量。若蔗糖中的不纯物对 反应本身无影影响,则对实验结果也无影响。

实验报告 篇3

《金工实习(二)》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江苏南通通州奥鹏

层 次: 专升本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 级: 20xx年秋 季

学 号:

学生姓名:

1.车床安装工件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只要满足加工要求,应尽量减少工件悬伸长度;

2、工件要装正夹牢;

3、夹紧工件后随手取下三爪扳手,以免开车后飞出伤人;

4、安装大工件时,卡盘下面要垫木板,以免工件落下,砸坏床身导轨。

2.请简述车床在车削中试切的意义。

答:刻度盘和丝杠的螺距均有一定误差,往往不能满足精车尺寸精度的要求,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常采用试切的方法来保证尺寸精度。

3.请简述三面刃铣刀及立铣刀的特点及使用场合。

答:三面刃铣刀:在其圆周和两个端面上均有刀齿。三面刃铣刀除圆周有主切削刃外,两侧面也有副切削刃,从而改善了切削条件,可用于加工凹槽和阶台面由于三面刃铣刀的结构特点。它可以在工件上同时铣削。 立铣刀:一般由3~4个刀齿组成,圆柱面上的切削刃是主切削刃,端面上分布着副切削刃,工作时不能沿铣刀轴线方向作进给运动。它主要用于加工凹槽,台阶面以及利用靠模加工成形面。

4.请简述刨床刨削T型槽的步骤。

答:1、首先按照在铸铁平板的端面和上平面已经画好的加工线找正和装夹平板。

2、用切槽刀刨出直角槽。如果T型槽较小(槽宽小于100mm),顶部直角槽精度要求不高,可在一次走刀中切出,使其宽度等于T形槽槽口的宽度。如果T形槽较小和槽口精度要求较高或T形槽较大时,必须粗刨和精刨两次刨出直角槽。

3、刨侧面左右凹槽。加工前,用铸铁直角尺或铸铁方尺检查弯头切刀切削刃与铸铁平板顶面是否垂直(允许倾斜一个小度角ε,一般取ε=25'~30',以抵抗切削抗力使刨刀刀杆产生的弯曲弹性变形),若不垂直,则应重新调整刀具到保证垂直为止。然后用弯头切刀分别刨削左右侧面的凹槽。

4、倒角。用两个主偏角均为45°的尖头刨刀倒角。

5.请简述砂轮和砂轮的组成。

答:用磨料和结合剂树脂等制成的中央有通孔的圆形固结磨具。砂轮是磨具中用 量最大、使用面最广的一种,使用时高速旋转,可对金属或非金属工件的外圆、内圆、平面和各种型面等进行粗磨、半精磨和精磨以及开槽和切断等。 砂轮由 基体,磨料层,过渡层组成。

6.请简述磨削加工范围。

答:磨床能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岗花石。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也能进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强力磨削等。

7.请简述微机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工件的操作流程。

答:1、按润滑卡片规定加油,做到合理润滑,防止研磨事故发生。

2、各项操作关开位置必须正确,搬动必须灵活。4 o/ A3 t. G& w9 C; F

3、电器开关的门必须关闭,防护罩必须齐全,安装正确。

4、工件必须安装牢固,导线连接要牢固,工作前检查冷却液是否有,能否正常喷射。

5、“走丝”电机最好在刚换向后关断,不要随意关闭总开关,否则可能使贮丝筒在惯性作用下越出限位开关,拉断钢丝。

6、清除废丝必须关断总电源,否则撞块碰上行程开关可以启动走丝电机,容易发生事故,废丝应揉成小团。放在箱内,不要随地乱扔。

7、数控线切割机床高频电源开启前,必须先开走丝电机,否则丝碰到工件即会绕断丝,也不可双手同时接触工件和床身,以免高频电源麻电。

8、在使用手柄转动贮丝筒后,应立即取下手柄,以免疏忽,开启走丝电机时,手柄飞出伤人。

9、在换数控线切割机床冷却液时,拆下油泵电机后,不能随意乱放,应使电机头高于水轮,以免水流入电机头。

8.什么是加工中心?

答:数控铣床是在普通铣床上集成了数字控制系统,可以在程序代码的控制下较精确地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

9.什么是研磨?研磨的特点和用途有哪些?

答:研磨利用涂敷或压嵌在研具上的磨料颗粒,通过研具与工件在一定压力下的 相对运动对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如切削加工)。

特点和用途: 研磨可用于 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加工的表面形状有平面,内、外圆柱面和圆锥面,凸、凹球面,螺纹,齿面及其他型面。加工精度可达IT5~01,表面粗糙度可达Ra0.63~0.01微米。

10.请比较模数是2,齿数分别为26和34的齿轮齿形。

答:齿轮模数一定,齿数越多,分度圆直径就越大,基圆直径也越大(两个齿轮压力角也应该相同,一般是20°);基圆直径越小,渐开线越弯曲(曲率大);基圆直径越大,渐开线越平直(曲率小);标准齿轮(变位系数是0),齿厚是 πm/2 。所以,26齿的`齿轮齿形比34齿的齿轮齿形凸出、齿顶较尖。

11. 学习心得

经过对金工实习的学习,了解了自己在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也知道如何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学的内容要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慢慢体会,把自己的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面对着现在社会,没有一项自己拿得出的技能,是要被社会淘汰的,只有自己去学习才能提高,在提高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实验报告 篇4

星期天的早上我自己做荷包蛋吃,我把油热好,再把鸡蛋打了进去,我用洗好的铲子去把荷包蛋给翻过来,但是铲子上面的水滴进了热油里,里面的立刻炸了开来,炸出来的油差点溅到我的脸上。做完了荷包蛋,我去问妈妈水遇到油为什么会炸起来啊?妈妈说她也不清楚。

我便开始翻阅书籍、询问别人、上网查找资料。我找到了资料:油水之所以无法融合,是因为持续加热下,油的温度会一直上升,超过100度时,少量的'水溅入热油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水1000kg/m3 油800kg/m3),水会沉在锅底,而油的沸点(250摄氏度)大于水的沸点(100摄氏度)油温又持续上升,沸点比水高。所以在油包住水时,水的温度升高后“油相当水的外壳”水便会蒸发、沸腾(剧烈的汽化),体积变大就把油推开,但这个过程很快,所以像爆炸一样。将热油溅起。同时,油分子产生震动,发出剧烈响声,而造成喷起,油喷起时,水通常已经蒸发,所以几乎都是被油喷到。

我为了确认以上的资料是否正确,又做了几个实验:

1、较多的冷油加少量的冷水,一开始没有反应,加热到沸腾后,立刻炸了起来。

2、较多的热油加少量的冷水,立刻就冒出白白的浓烟,油星四溅,噼里啪啦,人都不敢靠近。

3、较多的热油加少量的热水,和上一个实验的结果一样,立刻炸开来。

4、较多的冷水加冷油,水一沸腾也炸开了,但是炸的程度很小。

5、较多的热水加少量的冷油,过一会儿也会炸,但威力不够。

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油和水在一起,不管多少,只要烧开了,就一定会炸起来,只是表现程度不一样罢了。

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觉得很高兴。看来生活中的小事确实都有着或深或浅的科学道理,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发现,多研究,多探索……生活处处有科学。

实验报告 篇5

质粒DNA的提取、纯化及检测

姓名:XXX学号:2011001400XX年级:20xx级生物基地班 实验日期:20xx年9月16日—30日组别:6组 同组者:XX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碱变性提取法提取大肠杆菌中质粒DNA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凝胶电泳进行DNA的分离纯化的实验原理。

3、学习并掌握凝胶的制备及电泳方法。

4、学习并掌握凝胶中DNA的分离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质粒DNA的制备方法

质粒(Plasmid)是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并能稳定遗传的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分布于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一些动植物细胞中,但在细菌细胞中含量最多。细菌质粒大小介于1~200Kb之间,是应用最多的质粒类群,在细菌细胞内它们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机构合成质粒自身的DNA。

质粒DNA的制备包括3个步骤:①培养细菌,使质粒DNA大量扩增;②收集和裂解细菌;③分离和纯化质粒DNA。主要方法包括:碱裂解法:0。2molNaOH+1%SDS;煮沸裂解法:沸水煮沸40秒;SDS裂解法:10%SDS,一般用于质粒大量提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和结构等特点以及质粒DNA的用途进行选择。本实验选择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2、质粒DNA的提取——碱变性提取法

在细菌细胞中,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均被释放出来,但是两者变性与复性所依赖的溶pH值不同。在pH值高达12。0的碱性溶液中,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断裂,但两条互补链不完全分离。因为它们在拓扑学上是相互缠绕的。当用pH值4。6的KAc(NaAc)高盐溶液调节碱性溶液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可恢复原来的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结构而溶解于溶液中;但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是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形成缠连的、可见的白色絮状沉淀。这种沉淀通过离心,与复性的溶于溶液的质粒DNA分离。溶于上清液的质粒DNA,可用无水乙醇和盐溶液,使之凝聚而形成沉淀。由于DNA和RNA性质类似,乙醇沉淀

DNA的同时,也伴随着RNA沉淀,可利用RNaseA将RNA降解。质粒DNA溶液中的RNaseA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可通过酚/氯仿抽提除去,最后获得纯度较高的质粒DNA。

3、凝胶电泳进行DNA分离纯化

电泳(electrophoresis)是带电物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中会向相反的电极移动。凝胶是支持电泳介质,它具有分子筛效应。含有电解液的凝胶在电场中,其中的电离子会发生移动,移动的速度可因电离子的大小形态及电荷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利用移动速度差异,就可以区别各种大小不同的分子。因而,凝胶电泳可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的片段,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之一。

凝胶电泳技术操作简单而迅速,分辨率高,分辨范围广。此外,凝胶中DNA的位置可以用低浓度荧光插入染料如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或SYBR Gold染色直接观察到,甚至含量少至20pg的双链DNA在紫外激发下也能直接检测到。需要的话,这些分离的DNA条带可以从凝胶中回收,用于各种各样目的的实验。

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两种凝胶为琼脂糖(agaros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这两种凝胶能灌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径,也能以许多不同的构型和方位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分辨率高,使用于较小分子核酸(5—500bp)的分离和蛋白质电泳。它的分辨率非常高,长度上相差1bp或质量上相差0。1%的DNA都可以彼此分离,这也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DNA序列分析的分子基础。虽然它能很快地进行电泳,并能容纳较大的DNA上样量,但是与琼脂糖凝胶相比,在制备和操作上繁琐。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长链状多聚物,由β—D—吡喃半乳糖与3,6—脱水—L—吡喃半乳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05。琼脂糖加热至90℃左右,即可溶化形成清亮、透明的液体,浇在模版上冷却后形成凝胶,其凝固点为40—45℃。琼脂糖凝胶相对于聚丙烯酰胺凝胶分辨率低,但它的分离范围更大(50至百万bp),小片段DNA(50—20000bp)最适合在恒定轻度和方向的电场中水平方向的琼脂糖凝胶内电泳分离。琼脂糖凝胶电泳易于操作,适用于核酸电泳,测定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离经限制酶水解的DNA的片段,进一步纯化DNA等。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溶液中,由于核酸有磷酸基而带有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6个因素:样品DNA分子的大小、DNA分子的构象、琼脂糖浓度、电泳所用电场、缓冲液和温度。

三、【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

培养皿、接种环、三角瓶、酒精灯、恒温振荡培养箱、50ml离心管、1。5ml塑料离心管(Eppendorf管)、高速离心机、漩涡振荡器、微量移液器、不同型号枪头、天平、制胶槽、梳子、电泳仪、吸管、量筒、微波炉、灭菌锅、恒温水浴锅、试剂瓶、卫生纸和记号笔、手套等。

2、实验试剂

LB培养基,抗生素Ap(氨苄青霉素),溶液Ⅰ,溶液Ⅱ,溶液Ⅲ,RNaseA母液,TE缓冲液,饱和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酚/氯仿/异戊醇(PCI)混合液,预冷无水乙醇,TAE电泳缓冲液(10×),上样缓冲液(6×),琼脂糖,溴化乙锭(EB),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物DNA Marker λ/Hind Ⅲ,5mol/L pH 5。2的醋酸钠。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

配制LB液体培养基,分装到100ml的三角瓶中20ml,300ml的三角瓶中50ml,另配LB固体培养基;准备1000ul、200ul、10ul移液枪尖各一盒,1。5ml离心管若干于500ml三角瓶中,50ml离心管2个 ,将上述物品包好连同配好的`培养基一同灭菌。

2、菌体培养

在含有Ap的LB平板上挑取一环携带有质粒pUC19的E。coli DH5单菌落,接种于20ml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37℃振荡过夜培养,培养基中加Ap100ul

(100ug/ml),质粒pUC19具有Ap抗性基因,使得带有pUC19的质粒得以生长。 过夜培养后菌体量大,杂质较多,然后用移液枪吸取过夜培养物2ml转接于50ml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加入Ap250ul,37℃振荡培养4—6h至对数生长期后期,生长速率快,代谢旺盛,酶系活跃,杂质少,适合提取质粒。

3、质粒提取

(1)称量空的50ml离心管的重量为14。331g,然后将三角瓶中的菌液倒至管中,不能倒满,液面距管口约1cm,7000rpm离心5分钟后弃去上清液,收集菌体细胞。

(2)向离心管中悬滴加入5ml冰预冷的溶液Ⅰ打散菌体洗涤,用漩涡振荡器使之充分悬浮后用枪尖吹吸混匀,同步骤(1)离心,弃去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使上清液全部流尽干燥,然后称重得14。437g,则菌体质量为106mg。

(3)洗涤后每100mg菌体应加入冰预冷的溶液Ⅰ1ml,106mg菌体按100mg菌体处理,加入溶液Ⅰ1ml,打散菌泥、吹吸混匀,冰浴5min。溶液Ⅰ中的葡萄糖使

溶液密度增加,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的底部;维持渗透压,防止细胞提前破裂,防止DNA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EDTA是Ca2+和Mg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可抑制DNase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Tris—Cl溶液提供适当的pH。

(4) 按比例加入新配制的溶液Ⅱ2ml(与溶液Ⅰ对应),轻加轻摇,冰浴5min。溶液变清亮透明粘稠如蛋清状。溶液Ⅱ中的NaOH使细胞膜发生了从bilayer(双层膜)结构向micelle(微囊)结构的相变化导致细胞溶解。同时,强碱性使染色体DNA、质粒DNA和蛋白质变性;SDS为下一步沉淀做铺垫。

(5)按比例加入冰预冷的溶液Ⅲ1。5ml(与溶液Ⅰ、Ⅱ对应),轻加轻摇,冰浴10min。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沉淀为蛋白质SDS复合物、细胞碎片和其他大分子成分。溶液Ⅲ中的HAc中和NaOH,因为长时间的碱性条件会打断基因组DNA,只要是50-100 kb大小的片断,就不能再被PDS共沉淀。同时变性的质粒DNA复性。反应形成的高盐环境进一步加速了沉淀。

(6)12000rpm离心15min,白色沉淀聚集在离心管一侧,用移液枪将上清液转移到另一洁净的离心管中。然后向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3MNaAc混匀,加入2倍体积的冰无水乙醇,混匀,—20℃下沉降30分钟。乙醇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周围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于聚合。在pH为8左右的溶液中,DNA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一定浓度的NaAc或NaCl,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钠盐沉淀。

(7) 以12000rpm离心15min,小心倒去上清液,得到DNA沉淀。加入3ml70%冰乙醇,轻轻地覆盖沉淀,不打散沉淀,洗涤一次。

(8)以12000rpm离心5min,离心管底部DNA沉淀所在面应与收集沉淀面一致。去掉上清液,将离心管上沉淀部位做好标记,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干燥5min。粗提取的质粒呈浅黄色,随着水分的减少质粒变为无色。所以为了完全溶解质粒,要在离心管上标记质粒所在位置。

(9)将DNA沉淀溶于1mlTE缓冲液中,移液枪吹吸助溶,然后将溶解液转移到一个Eppendorf管中。TE是pH缓冲液,为DNA提供稳定的生理状态,呈弱碱性,有利于保护碱基对。同时含有EDTA是二价阳离子的螯合剂,抑制DNA酶作用。

4、质粒纯化

(1)Eppendorf管中加入RNase A(纯浓度>50ug/ml),37℃保温0。5—1h

(2)将上述的溶液平均分配到2个1。5ml的微量离心管中,每管0。5ml,分别加入与溶液等体积的(500ul)Tris饱和苯酚溶液,振荡混匀,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苯酚是经Tris饱和后的,显黄色。苯

酚加入后,溶液分层,苯酚向下,下层呈浅黄色,上层溶液无色,在中间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此为变性后的蛋白质。

(3)加入等体积的(500ul)苯酚/氯仿溶液(1:1),振荡混匀, 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到另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苯酚是强的蛋白变性剂,但是苯酚留在质粒溶液中会影响DNA的酶切,它本身易被氧化,会损伤质粒。氯仿也是蛋白变性剂,但是比酚弱,且能溶解质粒中的脂类,溶解苯酚,去除溶液中的苯酚。异戊醇则可起消除抽提过程中出现的泡沫,有利于分层更明显。此时溶液中已看不到明显的白色沉淀,但仍有蛋白质的存在。

(4)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溶液,振荡混匀, 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得上清液400ul。

(5)向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NaAc混匀,再加入2倍体积的冰无水乙醇,混匀,—20℃下沉降30分钟。

(6)以12000rpm,离心15min,弃去上清液,得到DNA沉淀,为白色。

(7)向DNA沉淀中加入70%冰乙醇200ul,不打散沉淀,洗涤。然后以12000rpm离心5min,离心管底部DNA沉淀所在面应与收集沉淀面一致。

(8)去掉上清液,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室温干燥。用50ulTE溶解于1管中。

5、质粒检测

(1)称取0。4g的琼脂糖,置于一锥形瓶中,在三角瓶上标好液面位置,加入40ml的1×TAE电泳缓冲液,再加入5—10ml重蒸水,以补充在溶胶过程中损失的水分。然后置微波炉加热至完全溶化,溶液透明。冷却至50℃左右,倒入制板槽制板。

(2)待胶凝固后,小心拔起梳子,使加样孔端置阴极段放进电泳槽内。在槽内加入1×TAE 电泳缓冲液,至液面覆盖过胶面2—3cm。取1μl加电泳载样液和3μl质粒样品于小纸片上,用移液枪混匀。

(3)电泳1h,观察溴酚兰的带(蓝色)的移动。

(4) 把胶槽取出,小心滑出胶块,放进EB溶液中进行染色,完全浸泡约5min。

(5)凝胶成像仪观察。

五、【注意事项】

(1)滴加溶液II时,要逐滴加入,且要轻加轻摇溶液使之混匀,整体动作要快,因为强碱在溶液中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破坏质粒DNA。

(2)加入溶液III后,生成了大量的絮状沉淀,溶液III中和强碱使质粒复性,不可剧烈震荡, 防止染色体DNA断裂,应该上下颠倒离心管,使其混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