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篇1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应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影响学习效果。
要跟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一点开始我做得不好,跟学生走的太近,不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不利于教学。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自己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将“教”同“玩”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当然课堂纪律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队形、队列:
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加强纪律性的手段,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使之专心致志,排除一切杂念,这是教师所采取的手段。有时同学出现的顽皮,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是由好动而动得不适时产生的。
针对“好动”这一天性,我注意加强课堂常规教育和训练,逐步发展他们的自制力;同时,还有意识地加强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随时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正确的道路上。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训练队形队列,同学的步伐,精神饱满与否和教师的口令和生动的启发性语言有关,因为学生最敏感,对老师的表情最易感染,老师要起表率作用,单调和枯燥的项目,学生就不会持久,尽管一般不超过十分钟,但由于“疲劳”的出现,自然会导致不守纪律的现象发生。对这项,今后一定更要重视。
2、游戏:
可以使体育课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之灵活运用走、跑、跳、投掷等基本技能,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及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思想和技术双丰收。随着教改的深入,我认识到要把游戏教学搞好,必须要先吃透教材,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从而抓住实质,提高效率。其次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艺术,处理好教与练的关系。虽然才上了一年的课,但对他们的脾气也不尽掌握,因为“好胜”竟会奋不顾身地只顾荣誉而不管安全。
为此,得总结教训,从热爱学生出发,重视安全教育,加强保护工作,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篇2
体育课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好这堂课,他们都喜欢户外有组织的“玩” 但课堂上总有几个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违反纪律,这主要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所以 上课时很容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扰,并吸引其注意力的分散。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 不可能在40分钟内强制自己集中精力认真上好课。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利用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篇3
教材分析
1、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针对我校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人跳绳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弹跳和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骨骼、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还不完善。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喜欢学习别人的运动技巧,喜欢表现,愿意被老师和同学重视,自信心强。但有时还存在着任性,娇气、依赖性强、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另外他们的团体意识在逐渐加深,除对个人的竞争有兴趣外,对团体竞争也发生浓厚兴趣,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上通过不断变化的体育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以及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体育技能和增进身心健康。因此,从学法设计到实施的各个环节,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主动参与双人跳绳动作的学习,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
2、使学生初步掌握双人跳绳的动作方法,并能运用它进行各种方法的创新练习。
3、通过跳绳练习,发展学生耐力、灵敏和协调等素质,促进肌肉、关节、韧带的发育。
4、培养学生刻苦、顽强、勇于探索、积极练习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互相配合、合作的重要性,并掌握其要点。
难点:两人动作间自然、连贯的衔接,并掌握正确的节奏。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篇4
20xx年11月23日至11月26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在xx大学xxx校区逸夫体育馆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体育界专家研讨观摩会活动。参加了本次活动,在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讲以及体育教师精彩课堂,收获多多,感受多多。在学习和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同时,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以及我们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话题进行了反思。
一、体育教师权益和教师专业能力问题提到体育教师配备、工作量、绩效工资、职业倦怠等等,反应了全国体育教师基本现状。这是一个老调重弹的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比较突出而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首先是国家制度问题,应试制度下的必然结果导致体育教师不被重视。其次,众多的体育教师是埋怨过多,反思偏少。根源是许多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自律不够、主动不够、坚持不够。
二、教师生涯发展
(一)发展起点:视界高一点:如肥胖问题;知识深一点:如运动与营养。
(二)发展支点:会做、会讲、会教——三会;管理、荣誉、文化——三件事。
(三)关键点:情绪控制能力;沟通能力。
第二讲:体育老师徐涛《障碍跑》这是一堂精彩的体育课,教师以时钟为主题引导学生相互观察、学习、分析、交流体验,共同提高,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和练习热情。一节课下来教师激情洋溢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积极完成学习内容深得全体体育教师的喝彩。
第三讲:体育教师周燕老师的`《自然起立式起跑》,他一直坚持用有效体来达到学生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值得我们学习以及借鉴。
第四讲:体育老师陈大宁《脚内侧踢球》给我们展现了传统小学足球体育课程模式,他强调基本部分教学是组织和管理学生的最好的开始。这一课给我们体育教师新的启示——体育课原来可以这样上。
通过本次观摩活动我觉得在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的,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快,并同时对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二、让音乐走进课堂,促进体育教学氛围。
三、体育游戏化,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
四、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提高体育教学积极性。
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体育教学巩固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我们不思进取,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必然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只有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并且乐于创新,勇于开拓,善于学习,才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篇5
从教学实践得知,小学生对武术非常感兴趣,学习较积极主动,也许是源于中华武术渊源广博、流传民间及电视媒介的传播或武林英雄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影响所至。但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习武目的教育,注意培养优良武德品质,加强专业引领和调控学情变化,防止互相取闹、对打事故发生。只要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并运用语言、人物形象激励和创设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的开头,我用武术的“抱拳礼”向学生问好,来自然地引出课题。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我用了和武术非常贴近的搏击操,这样既达到了做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从而自然地切入到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的教学,在巩固基本手型的练习的环节,我用了游戏教学法,将小学生所熟悉的游戏石头、剪子、布用拳、掌、勾来代替。效果很不错,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我设计了一个擂台赛,将学生自己创编的`动作在擂台上展示给其他的学生。在放松活动的环节,我用了太极拳里的基本的动作,这样使整节课都贯穿了武术的理念,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课的整个流程上,时间的把握应该注意,前面部分的内容还应该压缩一点,多留时间让学生展示。(在这次设计中,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
2、基本部分的内容,应该更充实一些,以便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素材来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动作创编。(在这次设计中,在基本部分重新添加了基本步法的学习内容。)
3、教学中注重学生互相学习、检查、改进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更努力,力求让自己的课更完美。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篇6
人们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都知道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运动生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
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因为他们深知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要想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就要让他们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尽量注意:
1、准备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才能感到新颖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2、准备活动要具有小学特点。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具有起独特的特点。但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再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3、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结合。准备活动不只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因此上课时必需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