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共同教学设计

2025/10/3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共同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共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5、关注: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6、设计意图: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5、设计意图: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4、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4、设计意图: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共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认识6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4.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和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3、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和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谁能告诉老师,你的家在哪儿?

2.闭上眼睛猜一猜这是哪种小动物的家。(电脑放小动物的叫声音乐。)

3.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都有自己的家,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七课《共同的家》。(电脑出示课题:共同的家)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⑴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要读准字音。

⑵把课文多读几遍,看谁先能读通顺。

2.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3.评读课文。

⑴自己仿照老师再读两遍课文,准备一会儿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才华。

⑵指名展示读;其他同学评读;教师适机范读。

4.小组学习课文。

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读一遍课文。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班内交流汇报。

⑴由小组内推荐代表说一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机用电脑出示动画:白云在蓝天上漂浮,小鸟在树林中唱歌,鱼儿在小河中畅游,种子从泥土中发芽,地球上生存着万物。

⑵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人和动物、植物永远幸福地拥有自己的家呢?

6.句式练习。

⑴(课件出示):

白云的家是(蓝天)。小鸟的家是(树林)。

鱼儿的家是(小河)。种子的家是(泥土)。

我们共同的家是(地球)。

(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答对了,课件上就出现小动物对其进行表扬。)

⑵蓝天是()的家。树林是()的家。

小河是()的家。泥土是()的家。

大山是()的家。()是()的家。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甚至可以说一说将来哪儿是谁或什么的家。)

7.美读课文。

⑴我们不但从课文中知道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而且通过联想还知道了更多的家,大家学的很棒!让我们带着你的体会,再完整地把课文读一遍,可以加上你的动作,看谁读得好。(自读)

⑵指名配乐美读课文。

8.背诵课文。

⑴谁能像老师一样,不看书,给电脑上的画面配上课文中的解说词?(电脑出示课文内容的画面,老师朗诵课文。)自己先练一练。(练习背诵)

⑵(电脑出示配乐的课文内容动画)指名配解说词。(背诵)

三、课后延伸:

“树林是小鸟的家”,有些小鸟就把自己的`巢建在大树上,树婆婆用自己的身体为小鸟遮风挡雨。小鸟多高兴呀!它会对树婆婆说些什么呢?请大家课下读读121页的选读课文《树婆婆》。

反思:

《共同的家》是一首儿童诗。诗歌不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读来琅琅上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而应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读自悟,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几遍,达到读正确、读通顺,再通过教师的指点,让学生读出停顿,从而读流畅整首诗。

在教学完整首诗后,我设计了一个延伸环节: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对学生来讲,蓝天不仅是白云的家,也是月亮,星星的家,是太阳的家,……他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所以我们应特别注意激发孩子的思维创新,让知识从学习积累到创新,运用。

共同教学设计 篇3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我们共同的家》则属于最后一个单元《家乡哺育了我》。《家乡哺育了我》共设有四课,是以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为教育主题,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通过地图的学习,找出自己的家乡在祖国的位置,对家乡和祖国有一点空间位置感;第二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三课《可爱的家乡人》通过介绍家乡的风景、物产、名人等,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第四课《我们共同的家》则由家乡扩展到祖国版图、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国家概念。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使他们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2、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欢乐,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听音乐《大中国》,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 《大中国》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不仅幅员辽阔,美丽富饶,而且家里的兄弟姐妹也很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感受我们祖国的民族之多

1、民族知多少

(1)(出示民族大家庭图)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国家各民族的合影,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

(2)我们是哪个民族?(汉族) 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占总人口的92%左右,其他55个民族,与汉族人口相比,人口就较少,就叫做少数民族。

(3)今天,老师就请了一位少数民族明星来跟大家,向同学们介绍他的民族。

2、少数民族大收罗

(1)这是谁呢?(阿凡提) 他来自哪个少数民族呢?(维吾尔族)

(2)这是一个物产丰富、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

(3)介绍维吾尔族服饰、特有的食物、音乐、舞蹈。

(4)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资料呢?你对哪个民族最了解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5)欣赏老师准备的'资料(衣食、风俗)

(6)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灿烂的文化和风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

3、民族知识大闯关

(1)下面,我们来一个智力大闯关,我们看哪一位同学是民族知识的大博士。

(2)第一关:连连看

蒙古族 泼水节 芦笙

苗族 龙舟节 马头琴

傣族 那达慕 象脚鼓

(3)第二关:猜服饰 (出示十幅图让学生猜 )

(4)听音乐:四段音乐

(5)给闯关成功的一个人发奖品

(三)升华情感

师:小朋友,五十六年民族,五十六种文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这么多的民族和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这些怎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呢?面对这样伟大的祖国,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师:小朋友,我国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这么独特而有趣,长期以来,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都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所以我们的祖国才变得更加繁荣、富强。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共同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懂得每个人都要为世界的更加美好承担一份责任,对社会负责,并且培养合作精神是更好地对社会负责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

2、通过讨论、活动、实践探究,培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明确对自己负责与对社会负责是密切联系的,明确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社会;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社会:明白“大”我与“小”我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明白个人的发展、成长离不开社会,关爱社会,就是完善自我。

难点——如何真正地关爱社会,对社会负责。

三、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公益活动资料

四、教学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引导环节预设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责任)

1什么是责任呢?谁能举例说明一下?(指名3学生)

2小结:对,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责任,一个人往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这大家庭里,我们都应该为社会负责,这是每一个人——共同的责任……(板书:共同的责任)

“责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的例子出发,拉近距离。

1我只是一名小学生,也要为社会负责吗?

其实对社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以下就是一名普通的司机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故事

边欣赏,边思考:这位司机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2学生表演

3观众欣赏后讨论,交流

(重点:抗击非典人人有责——锁上后备箱,给急救中心打电话、留住客人、劝行人绕道而行,自动隔离。为他人着想,热心肠——主动提出为客人负担在北京的花销)

当学生说不到点子上,可提出:假如他没留住那位客人,会有怎样的后果?每个人的`行为对社会都有影响!

小结:这位出租车司机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但他却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正是他这种强烈的的社会责任心,让我们感动!让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爱心英雄。也正是因为当时有许许多多人像老张那样负责,非典被我们击退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只要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社会负责,再凶的“拦路虎”也被消灭

(板书:对社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关心社会就是关心自己)

以学生表演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带着问题观看小品,通过讨论明白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社会,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进一步感受普通人的社会责任感。

三走进生活,关心社会

1质疑:故事发生在特殊时期,所以才出现老张那样的人。可在日常生活中,真有那样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人和事,让我们随课本的照片去看一看吧。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1)提出:

A照片中的人是谁?在干什么?相应贴出公益活动标志

B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活动呢?

(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汇报:相关资料

相机引导学生:你看,小朋友、大哥哥姐姐,叔叔……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承担起他们的社会责任,他们不分年龄、性别、职业,以个人或团体参加公益活动。

C对这些“爱心天使”你想说什么?

(说得精彩的,给卡写下“爱心留言”——贴在相关栏目下)

引导孩子回顾生活中曾看到的、听到的、曾参加过的献爱心活动,交流彼此的感受,体会: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要为世界的更加美好承担一份责任

四走近身边,实现共同的心愿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不少有责任心的同学,下面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我们的生活(出示学生活动照片)

1师:这是谁?(指示学生起立)

相互问好,老师作为吉祥公益报的记者,访问该生

(参加了什么活动/做了些什么工作,有什么感受,他人的评价)

2学生现场访问同学,整理并记录在访问卡(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3听了同学们的访问,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身边的榜样更令人敬佩。请将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同时也将掌声送给自己,正是你们共同努力的成果,传递了这些爱的信息,这些爱的信息定会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行列。

4(时间允许进行,不行就作为课后作业)对社会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我们六一班的小公民可以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的生活、身边的环境更美好呢?请同学们思考、计划,并记录在心愿卡(学生可以个别或小组制定计划)

学生汇报

通过采访身边的好人好事,让学生再次真切感受“共同的责任”无分大小,只要切切实实为大家,感受身为社会公民认真履行公民责任的精神。

创设现场采访的情景,激发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让现场气氛更为热烈。这样的内心体验,更易让孩子获得真实感受和启发,进一步提高认识。

思考并动手制作心愿卡,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积极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将教育落到实处。

五总结: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共同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体会和平最美好,战争会给人类带来苦难” “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人民解放军”“尊敬和欣赏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人们”“热爱和平,为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等内容要求。本主题主要讲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是“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活动二是“共同的渴望”、活动三是“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本主题试图以倾听和平的声音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和平的可贵,激发学生热爱和平,从小立志为世界和平多作贡献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塑造学生品行,养成良好素质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交流“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共同的渴望”“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为载体和切入点,引起学生对世界和平的关注,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相关世界和平的图片及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让他们了解相关为和平服务的组织,为实现人类和平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及事迹,感悟世界人民对和平向往的急切心情。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并初步掌握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关心国内外形势,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的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五、活动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图片资料,了解为维护和平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及事迹,为课堂合作探究提供事实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 课前创设氛围

音频播放:

当我走过你的身边, 我愿带走你的笑脸,心中没有一点儿阴云,阳光变得更加灿烂。望会有那么一天,再也没有眼泪仇怨,再也没有流血离散,共有一个美丽家园。

教师概括: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课时,当我们和伙伴尽情地玩耍时,当我们依偎在父母身边享受家的温馨、亲人的关爱时,你可知道,还有许多与我们同龄的孩子正遭受战争的苦难。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灾难呢?我们一起来看图片。(出示课件图片,课件可以自动连续播放,配上相关音乐。)

战争的灾难

师动情解说:战争爆发的那一刻,原本美好的家园顷刻成为了一片废墟,留给了人们无限的痛苦。孩子们站在废墟上无助地张望,有的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处流浪。

学生谈想法:引出课题并板书: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二、联系生活,深化”和平”

课件出示主题画面

一样的天空下流着一样的血

一样的地球早已是千疮百孔

拾起人类记忆的碎片

却满是战争的`伤痕

阴霾的天空下

魔鬼得意的拧笑

白鸽高举着橄榄枝飞向太阳 一样世界上回响着一样的呼唤 一样的是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 罪恶的战争 永远地安息吧 我们呼唤和平,我们拥抱和平 我们渴望着平静美丽的新世界

教师引导:从诗中和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和平鸽的故事

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并为世公认,当始于毕加索。1940年,希特勒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当时比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条表示向敌人投降,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寇发现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楼下,惨死在街头,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老人讲到这里,对毕加索说到"先生,我请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好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 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 “和平鸽”,由此,鸽子才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在学生回答“想到什么”的基础上,老师过渡总结:是啊,只有在和平的阳光下人们才能幸福地生活。和平不仅是我们的心愿,也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愿望。

2.和平组织

结合图片与文字了解世界和平组织

【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和交流,激发学生关注和平,感悟和平的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三、合作探究,辨析明理

1.播放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资料:如中国儿童在日本进行的友好文艺演出;印尼学生手举“让战争从我们身边走开”的标语、世界各地校园的反战声音“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阿富汗小女孩在《阿富汗儿童向联合国特别大会的倾诉》小册子中写的“假如和平能够出售,我将为我的祖国买来和平”,美国学生在各处系上黄丝带,希望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早日结束;核武器的反对者们并肩站成了108千米的人墙,表达他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反战的决心。

(1)提出问题:看了这些感人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呢?

(2)围绕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汇报,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3)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通过以上分析,你们明白了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和平的心声。和平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心愿。

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自由发言。

最后老师总结: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目的让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具体分析、讨论,让学生意识到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实际,导引行动

共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共、同”等10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看老师写“家”,小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来介绍介绍自己的家,你们一家人每天在家里都干些什么啊?你爱自己的家吗?你在家里感觉怎么样?没有家行吗?(点名说)

小朋友说起自己的家的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从你们高兴的小脸上看出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给我们快乐和幸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有一首很美很美的诗,它的名字就叫“共同的家”,我们今天就要来读这首诗。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好象看到了什么?(点名说)这么美的诗想学吗?请小朋友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读检查。老师先检查课文中的词语你都会读了吗?(课件出示词语)

(1)点名读、齐读。

(2)带有拼音的词语都会念了,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要是我把拼音都擦掉,你们会读吗?(采用各种形式读,如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同桌互检等。)

(3)认读生字。

指名读、齐读。

(4)老师还想给你们再增加更大的难度,有信心挑战吗?这是去掉拼音的课文,谁会读?

三、细读课文

1、下面啊,我们就带着这些词语去大自然逛一逛。(课件出示插图)

你在图上都找到了哪些地方?(蓝天、土地、树林、大海)

2、你知道它们都是谁的家吗?(根据具体情况出示动画和诗句)

(1)蓝天是白云的家

①师: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谁来读一读?指名请学生读(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真正确)(你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么样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②老师也想表现一下,你们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师范读。

谁来说说我读得怎么样?你们想知道是怎么读的吗?这可是一个秘密,一般我不告诉别人,你们可要听好了!当我读的时候,一边想一边读,读蓝天时,就好象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读白云时,又好象看到了一朵朵的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来飘去。(出示图片)蓝天衬着白云,白云依偎着蓝天,蓝天是白云的家。

我现在已经告诉你这个秘诀了,你想读吗?你赶紧试一试,你一定会比我读得好。(指名读。陶醉了!真好听,都带上动作了,白云就像在蓝天悠悠地散步呢!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小朋友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

师: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

(2)土地是禾苗的家

①小朋友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他们钻出土地长成禾苗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种子种子发芽了,禾苗禾苗快快长!

“禾苗,禾苗,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禾苗长得最高,你来说说!

你的成长离不开提土地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

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②那土地还是谁的家?(点名说)说的真好!土地太宝贵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

(3)树林是小鸟的家

①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

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②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看来,树林是小鸟快乐的家,那快乐的家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③太阳公公下山了,忙碌的小鸟要飞回家了,树林真是小鸟温馨的家啊!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④那树林还是谁的家?(点名说)是啊,树林不仅是小鸟的家,还是很多小动物的家,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

(4)大海是鱼儿的家

①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

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②大海里除了住了小鱼,还住了谁?(点名说)你们想得真多!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河,不能让脏水污染它。

3、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4、自然界里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家(出示图片和句子),让我们也来做一会小诗人吧!

(小河)是()的家。

()是(铅笔)的家。

()是()的家。

(点名说说,表扬开动脑筋的小朋友)

朗读课文,保护地球,多媒体,小朋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