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落花生》教学设计

2025/10/3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落花生》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设计意图: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为写作服务。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读一读)

二、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花生还有一个名字,谁来告诉老师?

3、出花生课件,解释: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著名的作家许地山他最喜欢的就是这落花生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作家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4、齐读课题。

5、你们看它既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诱人的果实,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三、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65页,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出示课件)

2、板书在这几部分内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请同学说说看

3、师:指板书,通过刚才你们读课文发现,种、收、尝这几部分作者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在这一部分作者却花了大量笔墨写,这是为什么呢?这件事是文章什么呢?(①重点②主要部分)

4、师:对,因为议花生是主要部分,作者写得详细,而次要部分作者则写得怎样简略(与详细相对的词),这就是这篇散文的写作特点,板书、主次分明

5、那这篇文章的写法对你以后写作文有什么启示呀?

师:(写作文时,我们不能平均用力,主要就写详细次要就写简略)

6、既然这篇文章主要写议花生这一部分,那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这一部分,好吗?

四、重点感悟,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15自然段,他们家人围绕花生都谈了些什么?看看谁说的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印象深刻的句子可能是你读懂的,也可能是你有疑问的?做上记号,一会儿和大家交流交流

2、我对兄妹们谈花生好处的句子印象深刻,板书花生的好处

3、兄妹俩所说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你还对谁议论花生好处的话印象深刻

4、读父亲说的话,出课件父亲说的话。

我们一起来看投影(点课件,花生果实怎样?桃呢?)

5、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植物?

6、你们看这句话(再点课件),文中的父亲喜欢谁呢?

7、父亲不仅喜欢花生,而且是在赞美花生,那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值得赞美呢?我们应抓住哪些重点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呢?

8、我们先来看一下表格,看一看如何填?

9、我们刚才通过填写表格抓住了重点词语来比较了它们的不同之处,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确实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果实埋在地里,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因此,你从中体会到花生的可贵品质是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体会到花生有默默奉献、朴实无华、无私奉献、不图虚名的品质)板书:默默奉献

10、用什么语气读(赞美)谁愿意来读读(PK)后点评

11、同学们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12、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知道父亲说花生的可贵是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可贵,父亲仅仅是在赞美花生吗?(生:在讲的道理)父亲哪句话明白在讲做人

师:全班齐读,说说父亲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生:做花生一样有用的人,这是父亲对孩子的什么?(希望)那么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呢?

13、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有关句子(出课件句子)

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对国家、人民作出贡献的人

师:举例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师:体面是什么意思?

生:只讲美注重外表

师:也就是外表的光鲜好看,讲体面对吗?(老师今天穿得体面吗?假如我今天穿得邋里邋遢,是对你们的尊重吗?人讲体面美没错,关键是怎样(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外表光鲜好看,还要做?(有用的人)

五、分角色朗读重点部分

1、同学们想不想把议花生这一部分分角色读一读呀?

2、这晚的谈话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出课件)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那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落花生了吧?(表明自己想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这篇课文,谈的是花生,其实是讲的?(做人)它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这种写法叫什么?(借物喻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请同学们举例说说?

3、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迪,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就要靠同学们平时细心去观察,用心去发现了。

七、课堂讨论

1、出课件(果子对比图)

2、说说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可以吃,都有用

不同点果实埋在地里高高挂在枝头

3、在21世纪的今天,你想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还是做落花生这样的人?我们现在就来一个实话实说:你想做哪一种人理由是什么?

4、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待会和大家交流。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看同学们还想说,待会下课和你们交流,好吗?

5、在这儿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出课件)

八、作业布置(小练笔)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二、适用年级:

五年级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统计讲评)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

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

(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发挥想象,踊跃发言)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

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出自己写的片断。

附:板书

味美

榨油很实用

落花生便宜

许地山

从不炫耀

默默奉献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2、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10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由表及里的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重点内容

(出示实物花生)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花生)花生又叫什么?(落花生)

板书课题:落花生

普普通通的话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也对花生产了兴趣。作者一家人到底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借花生又要告诉我们什么?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第三段——议花生

二、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道理

1、分角色朗读课文

问:姐弟们谈论出了花生的那些好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姐弟谈:味儿美、榨油、便宜。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他的果实埋在地里)

2、赞花生

(出示句子)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想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的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他又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读一读,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矮矮地”与“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进行比较,果实结出时的位置“埋在地里”与“挂在枝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花生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需要别人去挖掘、发现,因此父亲才得出以上的结论。)

(2)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什么可贵的品质?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3)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4)出示带有填空的父亲的话,尝试背诵。

3、学花生(出示句子)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思?

(父亲教育子女做心灵美的人,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

(2)教师点拨。

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想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3)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4、做有用的人

(出示句子)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作者的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得到的感悟。虽然作者年纪还小,但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好处及贡献。)

(2)感悟作者的理解。

5、指导背诵有哲理的语句。

三、拓展延伸,体会写作方法

1、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什么?

(借物喻人)

2、我们曾经还学习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

(如:梅花魂)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蜡烛……)

附:课堂小练笔的题目设计:

(1)直抒胸怀。赞美你,()(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

(2)借物喻人。()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概括课文中心,练习分清课文主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习“借物喻人”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导语: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分析许地山先生的著名散文《落花生》。板书:落花生。

一提起花生,我们就会想起它那又香又脆的美味儿来,说真的,老师就有这样一种感觉,不管是炒花生还是煮花生,也不管是咸花生还是淡花生,只要抓一把往口里一嚼,立刻便会香气四溢,吃着花生,那真是满口生香,吃完了花生,那真是回味无穷啊。

在许先生的笔下,花生不仅具有令人心动的美味,更具有一种独特的品格,那么,花生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品格呢?请听录音:

二、分析课文。

(一)录音播放课文的第三部分,边听边思考:

1、大家听到的是课文的第几部分?你能说说这部分讲了什么吗?

(吃花生、谈花生)

2、“实在很难得”。你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父爱的伟大,参加我们举办的丰收节,是父亲爱我们的具体体现。)

3、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角色朗读、听录音中的角色对话等,来体会一家人团聚时的欢乐气氛。

4、孩子们说到了花生有哪些好处?

(味儿美、榨油、便宜)

5、理解“便宜”在文中的意思。

6、花生最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知道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7、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突出了花生具有哪些方面的品格?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桃子等:果实鲜红嫩绿、高高挂在技头上。

花生: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

8、父亲把花生人格化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道出了花生的`品格,用意是什么?

生齐读:父亲接下去说。这一自然段。

填空: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的东西。

用“成熟”造句。

9、“我”理解父亲的话吗?是怎样理解的?

生齐读:人要做有用的人。自然段。

理解:“体面”一词的含义。

你读了这段话后有什么感想?说一说。

10、通过谈话,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句话的意思。并希望同学们也把花生的品格“印在心里”,学习花生的品格。

三、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1、准备过收获节是课文的哪一段?写得具体吗?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大约有多长时间?用了几句话来写?你觉得是详写还是略写?

3、课文哪一部分与中心联系得紧密?写得具体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总结文章的详略与文章的主次。

四、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中心。

2、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五、练习设计:

1、查字典。“成”部首查字法怎样查?音序查字法怎样查?

2、写句子。用“便宜”、“成熟”、“居然”各写两个句子。

3、“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训练。(连线)

花生洁白无瑕,纯洁高尚

小草勤勤恳恳,默默无闻

老牛牺牲自己,照亮他人

蜡烛生生不息,顽强不屈

雪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4、课后思考。

桃子、石榴、苹果等果实“鲜红嫩绿”是讲体面,“味道鲜美可口”说明也很实用,你能以此得出桃子、石榴、苹果的品格吗?你认为这种品格好吗?请谈谈你的感想。

附板书设计:

落花生

(略)次种花生

(略)次收花生

(略)次(准备过收获节)

(略)次吃花生

(详)主议花生

味儿美榨油便宜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成熟挖出

(实用)(不夸耀)(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事?(种花生,过收获节)理解详写和略写。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以课文为例,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一)默读“过收获节”部分,理清思路。

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①出示父亲说的话,齐读。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6、读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①齐读。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三、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