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一、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美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音乐有关的课文。(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你们知道是谁创作的吗?(阿炳)
3、那你们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呢?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也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你们想听吗?(想)听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5、告诉老师,你从中听到了什么?(动人的音乐)感受到了什么?(悲伤、孤独)
二、初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
1、同学们,一首名曲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他的话,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那么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学生动情入境地轻读课文)。
2、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小黑板)认识吗,自己快速读一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月光照水、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水波映月、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静影沉璧、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3、谁有信心来读准它们?(指名一生读)强调:“宕”读dang第四声“恬”读tian第二声。
4、读得非常准确。他是横着读的,你还能怎么读?(竖着读)你从竖读的这些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都是讲月亮、月光的。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第三行讲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5、那么美的月光,你怎么读呢?(女生读)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怎么读呢?(男生读)谁能试着把《二泉映月》的旋律也读出美感来?(男女生齐读)
6、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相机理解:静影沉璧、恬静激荡)
7、让我们再一次地把感情融入朗读中,读好这些词。
三、读中感悟,体验阿炳苦难生活
1、“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多美的二泉,多美的月光啊!然而,这一切,对于阿炳,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
2、是的,黑暗,只有黑暗,身边所有的一切都看不见了。所以面对这如银的月光,似水的月光,阿炳的内心是怎样的?你能感受到吗?(孤单、孤独、惋惜、悲伤……)
3、是的,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除了孤独,还是孤独……于是,就在那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同学们,来,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阿炳在二泉池畔的那一个特写镜头上。大家好好地读读这个特殊的镜头,想一想,此时此刻的阿炳正在想些什么呢?
4、(投影出示:第四节)来,把你们感受到的都读出来。生齐读“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倔强的呐喊……”
5、你们刚才读到的长长的两句话,有一个词概括了阿炳一生的经历。你们能找出来吗?(生找到“坎坷”)你们太会学习了!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篇2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大家知道《二泉映月》是谁创作的吗?
3、你们对阿炳有什么了解?
二、欣赏乐曲,走近阿炳
1、阿炳是一位苦难的艺人,是一位民间艺人,一位盲人艺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有名二胡曲。
2、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你听到了什么?
3、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首《二泉映月》呢?请把书打开,自己读课文思考。
三、以词带文,了解大意
1、出示词语,点名朗读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2、启发学生竖读:每列分别写什么?应该怎样去读?
3、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四、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1、请大家拿出笔,再读课文,划出文中带有“听”的句子。
2、交流:
第2节:小阿炳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师傅又是怎么说的?
第3节:小阿炳长大了,他又听到了什么?
第4节:又逢中秋夜,他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父亲说错了吗?
让学生闭上眼睛体验阿炳双目失明后的`感受。
3、你们看到过卖艺的人吗?展开自己的想象,阿炳卖艺时是怎样的情景?
出示:
情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
情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
情景三:一天,阿炳病了,~~
播放《二泉映月》,导语激情,让学生选取一个场景,闭上眼睛去想象阿炳卖艺的情景。
指导朗读课文第5节。
4、出示课文第6节内容。
阿炳为什么只能把自己的情怀倾诉给月夜?
循环播放《二泉映月》,指导朗读课文。
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
阿炳,他靠什么来支撑?
五、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1、出示小泽征尔在指挥《二泉映月》后说的一句话: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提问:小泽征尔要跪阿炳的什么精神?板书: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
师:今天这节课,顾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他泪流满面地说道:“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人心呢?请同学们现在就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用情去体会。
(播放:二泉映月)
师:听了这段曲子,你们有什么感觉?
师:你们对这首曲子有什么了解?
(板书:二泉映月)
二、了解阿炳。
师:《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用长期积淀在心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恨、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深情的旋律中。欣赏这感人的旋律,我们得首先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出示图片)
师: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多么五彩缤纷,然而对他来说却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了爹娘,浓浓的父爱、伟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穷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是雪上加霜的是,他唯一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师:请同学们用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用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出示:双目失明没爹没娘流落街头形同乞丐 生活穷困 疾病缠身卖艺为生
唯一的亲人——————师父离开了人世
师: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
三、初读课文。
师:就是这样一位尝尽人间酸辛的盲人,他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呢?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听一听顾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你们仔细地看课文,跟着音乐,随着朗读认真地听、仔细地想。(播放课文范读)
师: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我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师:我读得时候是不是从头到尾都很大?有没有像有的同学一样读书都用大嗓门?有时候读书不一定都要用很大的力气,不一定要发出很大的声音。读书讲究的是轻重缓急,虚实浓淡,刚柔隐现。表现内心思考的文章,要用气把声音送出来。你们会读吗?听着音乐,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学生试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感觉怎么样?有感觉吗?
师:今天由于时间有限,顾老师就不让大家一节一节地读了。顾老师很想听一听大家读这篇课文中的一个自段然,猜猜看,我会让大家读哪个自然段?为什么?
师: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你们要是能把这一节读好,其它的内容也一定能读好。就这一节,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四、练读第五自然段。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听的时候,你们发现他读的有什么毛病吗?(指名说一说)
师:对读书的学生说:第一次站起来读这么一个高难度的自然段,读不好,顾老师原谅你。同时也要敬佩你的勇气。好,坐下。大家想不想把这一节读好?要想读好,我送给大家几个字。(板书:用心灵诵读)知道,什么叫“用心灵诵读”吗?“用心灵诵读”咱们得首先学会“心与心的交融”,“心与心的交融”就是要让你们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试着去了解、琢磨阿炳的内心想法。现在,就请大家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节,你从中读出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哪种心情?(学生再次读第五节)
师: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节,你从中读出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哪种心情?为什么?(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这首乐曲以“悲”为主题,在凄楚的叹息声中又让我们看到阿炳那颗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心。现在来,让我们听一听一位著名的演讲家是如何将阿炳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的。(播放第五节录音)同学们,可以跟着录音的声音轻轻读,跟着它学,好吗?(好!)
师:后面的同学也可以跟着轻轻地读,轻轻地学,老师们也可以,咱们一起来感受阿炳的内心世界。
师:“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啊!多么伟大的音乐啊!听完了,似乎我们的心情早已就沉浸在阿炳的心灵之中。你们谁来试着配乐读一读。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配乐读)
师:让我们一起在心与心的交融中,用心灵去诵读这一节吧!(学生一起配乐读)
师:同学们,阿炳用他那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谱写了如此不朽的作品,而如今音犹在而人已亡。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阿炳由衷的敬佩吗?
师:阿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用音乐诉说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同学们,如果这个时候我再问你,“二泉映月”是什么,你还会简单的告诉我“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曲子吗?你会怎样回答?
(指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师生:“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它还是阿炳的一段人生经历,更是在诉说着阿炳的一番情怀,表达着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的一种精神。希望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去向往美好、热爱生活。
师: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
板书:
二泉映月
用心灵诵读心与心的交融
一首曲子一段经历一番情怀 一种精神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奠定情感基调
1、假如没有音乐,社会将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假如没有音乐,生活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乐趣,世界就不再丰富多彩。上课前,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二胡曲,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这首《二泉映月》。
2、告诉老师,这悠扬的二胡声,让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首曲子,有人听出了爱,有人听出了……,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内容。一首名曲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
二、初感人物,发现一道美景
1、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这首世界名曲《二泉映月》诞生在这里。齐读课题《二泉映月》。
2、《二泉映月》是谁创作的?(阿炳)
3、大家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们人民喜爱,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5、同学们,为什么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位苦难一生的艺人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走进他那艰苦的创作历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6、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的预习也准备得十分充分,老师来考考大家,准备好了吗?
倾听 月光如银 委婉连绵 双目失明
倔强 月光似水 升腾跌宕 卖艺度日
激愤 静影沉璧 步步高昂 经历坎坷
搀扶 月光照水 舒缓起伏 热爱音乐
积淀 水波映月 恬静激荡 向往光明
谁有信心把它们都读准了?
(多媒体)出示第一竖排:这是一组难读的词语,让我们开火车吧。【注意“倔强”的读音】
(多媒体)出示第二竖排:刚才难读的词语同学们一下就解决了,相信这一组描写月光的词语你们不仅能读对,读好也没有问题。【抓住月色的柔美,读出词之美。】
(多媒体)出示第三竖排:同学们把那么美的月光都读出来了,相信这一组描写音乐的词语你们也一定可以读出它的旋律来。【抓住不同旋律的特点,读出词的旋律】
(多媒体)出示第四竖排:同学们把那么美的一组描写音乐的词语读得这么好,你们也一定可以读好这组词,试一试。【抓住这组词的特点,感悟阿炳的悲惨人生】
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读好这些词,齐读。
三、分层感悟,体会坎坷人生。
1、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悠扬的乐声,作为一个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来听。
2、请同学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几次泉声?
3、交流:两次听泉。第一次(1-2),第二次(3-4),创作出不朽名曲(5-6)。
(一)第一次听泉声
1、阿炳在第一听泉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阿炳听到奇妙的泉声了吗?为什么他没有听出呢?】
……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第二次听泉声
1、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多么希望师父说的奇特而美妙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畔啊,他听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板书:叹息哭泣 倾诉 呐喊)
2、能在泉水声中听到这些声音,你们觉得奇妙吗?
3、是什么原因能让阿炳听得到这些声音?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关键词,你们能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出来吗?
(板书:坎坷)齐读
4、请同学们再到书上找一找,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结合文章第三小节感受阿炳的坎坷经历)(板书: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
5、齐读“双目失明”。你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闭眼一分钟左右)
师:【语调沉郁地】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沉痛凄凉地】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对他而言,他的人生必将是——指板书:坎坷的。由于双目失明,他只能靠——卖艺度日。
6、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阿炳又是怎样挣钱度日的呢?书上虽然没有写,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走进阿炳的生活的那段岁月,去体验他的那段人生。
阿炳就是这样卖艺度日的,大家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镜头,去想象体验说说阿炳卖艺的情景。(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
7、哪一个同学愿意先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想象说话,指名说,再次结合课文朗读,体会阿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强”的不同读音。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会盲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及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准备:
1、挂图或投影。
2、配乐歌曲《二泉映月》。
3、搜集有关阿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播放《二泉映月》。你听过这首曲子吗?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2、出示华彦钧的.挂图,介绍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出示生字词小黑板。指读,正音,齐读。
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师小结,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师巡视。
4、齐读生字词。
5、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理解词语。
6、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哪几自然段写了《二泉映月》的诞生过程?小结分段及段意。
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思考:你对二泉有什么样的印象?
2、讨论交流,理解“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请泉”。
3、你喜欢这样的景色吗?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各自练读。
4、指读第一自然段,评议。齐读。
四、小结。
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篇6
一、播放《二泉映月》(节选),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哪些音乐?能说说具体的名称吗?为什么喜欢它们?(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课前,老师已经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二泉映月》,老师想再播放其中的一部分,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感受。
(相机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部分)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二、了解预习情况。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今天学习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通过你对课文的预习,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 《二泉映月》是阿炳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2)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前,老师和大家一起大家听了《二泉映月》,要求收集有关阿炳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理解创作原因。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
请大家反复读读1~4节,要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1)正音:淙淙 萦绕 耳畔 倔强
(2)出示“饱经风霜”一词,理解“饱”的意思以及整个词语的意思。
(3)出示“度日如年” 一词。“度日如年”说明什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4)出示“静影沉璧” 一词。“静影沉璧”指的是什么?把什么比作什么?
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作了具体回答?(第4自然段)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读后指名说,教师随机板书:
时间:中秋夜
地点:二泉
环境: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流水淙淙
联想:想起了……想到了……似乎听到了……
6、、自主学习,理解重点语句:“他似乎……倔强的呐喊……”
(1)、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2)、自读课文第2、3两节,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3)、指名回答,结合内容体会阿炳生活的“坎坷”。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1)、对照板书自背。
(2)、指名背。
(3)、齐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