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 篇1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天气是晴朗明净的,秋天的田野是金黄色的,秋天的大地洒满了落叶片片。平时教室门前的操场上总会出现许多色彩斑斓的落叶,阿姨每天早上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扫落叶。小朋友们对落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间常常捡落叶来观察和玩耍,孩子有许多关于落叶的问题需要解答。于是我想结合实际,设计这样一个语言活动——小老鼠和落叶,本次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小老鼠和落叶展开话题,活动旨在通过故事感受小老鼠扫落叶时的热闹场面,学习用正确的动词去表述。同时了解落叶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老鼠扫落叶的热闹场面。
2、 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学习用正确的动词“扫”、“拾”、“抬”、“顶”。
3、知道秋天有些树叶会自然地从树上落下来。
活动准备:
1、 大书图片
2、 落叶若干,篮筐、扫把簸箕各两个,老鼠头像6个
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老鼠扫落叶的热闹场面,学习动词“扫”、“拾”、“抬”、“顶”。
一、谈话引出活动:
1、你看到了什么?
2、在大树下有一间小房子,里面住着谁,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小老鼠和落叶》。
二、教师有表情讲述故事一遍,提问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第一段:在大树下有一栋小房子……小老鼠说:“瞧,这下地上可干净啦!”
(1)小老鼠们一家住在什么地方?
(2)鼠妈妈为什么说小老鼠们长大了?
(3)鼠妈妈叫小老鼠们去干什么了呀?
2、第二段:这时,一只小老鼠……吵成一片。
(1)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
(2)这多出来的树叶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根据日常的观察发表自己的见解)
3、第三段:正在他们争吵时……又可以做游戏了
——老鼠妈妈是怎么说的?
三、结合图片,欣赏重点片段,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出示大书第五页:
(1)它们是怎样帮妈妈打扫落叶的?(定格观察,鼓励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述。请幼儿学习动词“扫”、“拾”、“运”、“顶”并进行集体模仿)
①扫:用扫把把地上的落叶清除掉。(请两名幼儿上台模仿老鼠扫落叶。)
②拾:用手捡起来。(请幼儿集体模仿“拾”的动作。)
③抬: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作把篮筐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请两对幼儿上来模仿老鼠合作运落叶的动作。)
④顶:把树叶放在头顶上。(请幼儿集体模仿。)
(2)打扫干净后,小老鼠的的心情怎么样?它们说了一句什么话?
2、出示第6页。
(1)小老鼠发现了什么?
(2)他们是怎么吵的?
3、播放ppt 课件第8页
(2)等树叶全都掉光了以后,什么季节就要来了?
四、完整欣赏故事。
五、延伸:
1、带领幼儿到活动室门口以各种方式打扫落叶。
2、鼓励幼儿了解幼儿园内外的落叶树与常青树。播放多媒体画面:秋天的树林,直接导出课题。 秋天的森林和落叶直接吸引幼儿的注意,并让幼儿带着疑问轻松地进入故事的情境中。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风和树叶的关系。
2、能尝试用各种动作来表现风吹树叶飘,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扫帚一把、落叶若干、风姐姐图片。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踏步入场。“小朋友们,我们来学解放军踏步,(口令)我是解放军,1-2-1,1-2-1,我是解放军, 1-2-1,1-2-1,踏成一个圆,立正。”
(2)做模仿操。
“看,我变成了谁?(鸟飞)它看到许多树被风吹得左、右、前、后不停的摇摆(体转)。又看到谁?(大象的鼻子长又长),小鸟飞到花园里,看到许多小朋友在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真好玩(下蹲运动),还看到了谁(小白兔在蹦蹦跳跳)。”
2、运用已有经验,表现树叶飘的动作。
放音乐《秋叶》,师生一起表现。
(1)出示小树叶,“看,这是什么?”(小树叶)“我们都变成小树叶”(把树叶贴在身上。唱歌。)“小树叶,你快乐吗?我们来动一动。”
(2)小树叶们,刚刚你做了什么动作?(飞、飘、转)
3、提升经验,尝试用各种动作来表现风吹树叶飘。
(1)出示风姐姐教具:
“听,风姐姐来了。小树叶会怎么样?”(会飘起来、落下来)
“风大了,小树叶会怎么样?还会怎么样?重点引导
你来学一学。大家一起学一学。”(跑、滚……)
“风小了,小树叶会怎么样?还会怎么样?
“你来学一学。大家一起学一学。”(走、爬、转……)
“风停了,小树叶会怎么样?”(不动了、睡觉了)
(2)巩固练习,“大风和树叶”游戏。
“我们来玩大风和树叶的游戏。
小树叶们,风来了,小树叶会怎么样飘?用身体学一学。”
“小树叶们真爱动脑筋,你真棒!”
(3)“扫落叶游戏”,再次体验树叶飘的快乐。
“看,我手里的是什么?”(扫帚)“你看到过扫树叶吗?你来学一学树叶的动作。”
第一次游戏:“我们来玩《扫落叶》的游戏,好吗?”我的要求:
扫帚扫到哪片小树叶,它就跟着扫的方向飘,扫帚停下来了,小树叶也落下来不动了。但是你的动作要和别的树叶不一样的才行的哦。调皮的小树叶,我再扫一次,也要落下来不动。最后变成一堆小树叶靠在一起。听清楚要求了吗?我开始游戏啦!”
第二次游戏:“刚才小树叶们很聪明能想到这么多的动作,你们真棒!还想玩吗?这次我要用很大的力气来扫小树叶了。几片小树叶一起飘哦!我来扫好多树叶啊!”
4、游戏结束,放松身体。
“小树叶,你们玩得开心吗?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放松身体。”(歌曲《秋叶》)
“我们都是快乐的小树叶,再到风里去玩一玩,大家一起飞出去吧!”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秋天有许多树叶会飘落。
2.会朗诵儿歌,能用肢体动作表现秋天落叶飘落的自然美。
教学准备:
1.配套磁带。
2.已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秋天落叶的情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会朗诵儿歌,能用肢体动作表现秋天落叶飘落的自然美。
教学方法与手段:经验迁移法、谈话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活动。
提问: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来到了,你看到了些什么?
基本部分
1.回忆已有经验,说说看落叶、捡落叶的情境。
(1)提问:秋天,你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这些树叶都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树的树叶吗?
(2)师:这些树叶都是怎么从树上落下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欣赏儿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师:秋天的落叶可真美,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写的就是秋天的落叶,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听儿歌录音,再次欣赏儿歌。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听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觉?
3.练习朗诵儿歌。
(1)教师念一句,幼儿跟着念一句。
(2)幼儿跟随教师有感情的念儿歌。
结束部分
表演儿歌。
鼓励幼儿大胆为儿歌内容配动作,练习边念儿歌边创编动作。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短小精悍的儿歌,它生动的描绘了秋天树叶掉落的情景,但它过于抽象,对于幼儿来说不易理解。因此根据语言纲要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作了课件,通过课件与录音儿歌巧妙的结合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儿歌。在最后我请幼儿模仿落叶们的肢体形态慢慢飘落,孩子们很感兴趣,一起尝试用肢体语言来展示儿歌,让幼儿在动一动中进一步感受儿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孩子们虽然对表现儿歌内容很感兴趣,但是真正对于儿歌内的一些优美的词汇还是理解不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并感受散文诗中树叶飘落的情趣。
2.初步尝试用固定句式续编诗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树叶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2.课件准备:《落叶》大背景图、诗歌音频、诗歌配乐音频;诗句中的地点、角色图等
3.纸面教具:打印纸质大树叶一张,毛毛虫、蚂蚁、小鱼、燕子的头饰各一。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大背景图,播放诗歌音频,让幼儿初步熟悉诗歌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并大胆说出图片的内容。
——看一看这幅图上有什么?你觉得这些树叶会落在哪里?
2.根据内容同步点击出示对相应的地点、动物、事件图。
——认真听一听,看一看,树叶都落在了哪里?
再次播放散文诗音频,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谁过来了?它们把树叶当作什么?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怎么说?它为什么这么说?
教师播放散文诗配乐,根据图片的提示,引导幼儿跟着师朗读散文诗,熟知内容。
教师使用纸面教具头饰+树叶进行角色表演
1.教师邀请几个幼儿角色扮演模仿小动物,其他幼儿学说散文诗的重点句式(例如一名幼儿扮小虫,其他幼儿念小虫的这一句)。
——这里有一片这么大的树叶落下来,谁愿意来扮演成小动物演一演?
教师启发幼儿进行联想,鼓励幼儿继续编后面的故事。
1.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在哪里?还会被什么动物看到?这些小动物会把树叶当作什么?(如“被小老鼠当作扇子”“被小猴当作口哨”“被小鸡当作玩具”等)
2.幼儿说出的内容,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酌情配以现场即兴绘画,或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
3.教师与幼儿朗读课堂上续编的内容,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创编的内容记录在画纸上。
区域活动
把大树叶投放在表演角,供幼儿继续进行创编和表演。
活动提示
教师要通过朗诵、图示、表演等方式,帮助幼儿充分调动个人经验与情感体验,引导幼儿间的经验分享与情感共鸣,扩展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把仿编的诗句片段完整连缀起来。在此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水平,教师要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诗意的润色。
本活动具有向各领域拓展的空间,如动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因此,值得我们去挖据其内在的文学内涵,有机整合科学、艺术等领域内容,让幼儿多维度地去感受美、体会美、欣赏美与表现美。
附【诗歌】
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水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中班数学活动《七只小鸡》优质课视频+教案+教具图推理游戏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日历》公开课视频+原版PPT课件教案和反思+教材分析+教具图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 篇5
时间:xxxx.10.19
班级:阳光五班
执教教师:邹文菁
指导老师:吴邦丽
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落叶》(散文诗)
活动目标
1、能专心欣赏散文,理解内容,感受秋天落叶的优美意境。
2、领会散文中拟人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初步展开联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组织幼儿户外拾落叶,拼贴树叶画,感受落叶的美和有趣。物质准备:ppt动画、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树妈妈,带幼儿进入“落叶”的情境。(配乐1)
师:今天老师来扮演树妈妈,小朋友们扮演小树叶,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随着秋风跳舞吧。小朋友跳的可真美,现在请小朋友们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老师请你们说说:你把落叶当做什么?
(二)欣赏散文,感受理解散文的内容和意境。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第一遍,幼儿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师:落叶像的东西可真多,今天,老师要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听听看,这些美丽的落叶都落到哪儿呢?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配乐2)
提问:小朋友,你听了这首散文诗有什么感受?(舒服、优美)
2、教师演示ppt图片朗诵第二遍,幼儿带着问题聆听:
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在了哪儿?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把落叶当做了什么?师:好!请小朋友看画面听老师念一遍。(配乐2)
提问: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在了哪儿?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把落叶当做了什么?
幼儿: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在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有小虫、蚂蚁、小鱼、小燕子;把落叶当作屋子、小船、小伞、信。
3、运用图谱梳理散文。
教师:现在老师把散文诗变成了一排排漂亮的图片,请小朋友看图片一起来学习。
(三)幼儿朗诵散文。
1、看着图谱完整朗诵。教师:现在请小朋友看图片来学习
提问:小燕子为什么说“来信了”,燕子为什么要去南方?
师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的,树叶变黄落下来就是秋天告诉燕子,天气变冷了,提醒小燕子要到南方去过冬了,因为南方天气暖和了。
2、幼儿看着课件边表演边朗诵散文。
师总结:小朋友今天表现得真好,我们知道了季节的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就像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变红落下来离开妈妈的怀抱;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小燕子就要飞到暖和的地方去。
(四)展开联想。
区域活动:
(1)在语言区提供彩笔和仿编卡鼓励幼儿进行仿编。
(2)在表演区提供一些小动物头饰及落叶,鼓励幼儿朗诵并表演。
1、师引导:除了诗歌里的树叶落下来可以当做房子,当做小船,当做伞和信,树叶还会落在哪儿?还有哪些动物把它当做什么?谁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教师:
(1)语言区的幼儿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彩笔和仿编卡,你们把自己仿编的诗歌内容画出来。然后小声的念给旁边的小朋友或者客人老师听。
(2)表演区的幼儿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小动物头饰、落叶,请大胆地把自己仿编的诗歌边念边表演出来。谁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大家请!(配乐2)
(五)、结束部分:小朋友诗歌编的真棒!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看树叶还会落在哪儿?
附: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动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附照片: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过程比较流畅。
2、第一遍欣赏散文诗的时候,重点在散文诗中,我觉得我可以不配上动作来朗诵给孩子听。后面的几遍可以再配上动作,更有美感。图谱的运用可以再多点。
3、幼儿说完感受后,最好有个总结让整个环节更完整。
4、考虑到这个班级的孩子的普遍能力,在最后环节中,我考虑将创编环节用绘画和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仿编之前,给孩子梳理句式过于简单,可以再详细点。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 篇6
希望。叶子有什么形状?秋天有什么瓜果?。通过课堂上的观察、讨论、回忆、思考,使每个学生对秋天有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快乐地学习。
【教材分析】
五彩缤纷的落叶在秋风里飞舞、飘扬,是她们带来了秋天的感觉、秋天的美丽和秋天收获的消息-----诗人说:秋天的落叶,是一种希望,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教材试图以秋天的色彩、火焰般的枫叶、飘悠悠的落叶,唤起学生对“盛秋”的回忆。
本课分为四部份:
1、秋天的记忆与联想。
2、书签的特点与作用。
3、学生的作品欣赏。
4、书签的设计方法。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挑战每一位授课的老师,没有生动的教学是无法把他们吸引过来,没有有效的调控是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孩子们对整堂课保持持续的兴趣和热情,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而孩子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又是无穷的,但需教师的正确启发和引导。同时也应看到三年级学生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秋天的“落叶”的自然现象。
②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装饰变化。
2、教学过程和方法:
①在收集资料中,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②探讨书签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路。 ③在创作表现中,提高审美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感受美丽的秋天。
②对秋天的落叶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教学要点:
1、重点: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装饰变化。
2、难点:
①能设计合适书签外形的装饰纹样。
②能设计“实用”、“美观的书签。
3、兴趣点:
①落叶的自然现象。
②设计书签送朋友的游戏。
③翻书比赛游戏。
4、观察点:
①书签的外形、装饰纹样。
②秋天的色彩、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书签。
2、准备制作工具:彩笔、蜡笔、剪刀、彩绳。
3、课件、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
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敢大胆发言、展示,不懂正确的观察方法,创作速度过慢,对此,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应给予及时鼓励、启发、引导。
【教学评价】
1、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
2、是否积极参与本课的游戏活动。
3、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
4、能否在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认为主要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生活中原有的物体形象(叶子)加以变形、夸张或改变,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势,积极主动地运用色彩的对比、相间或重叠,创造出富有情趣的形象来。
课堂中利用示范,导入了本课的要求:造型与色彩可以突破常规,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像和创造;色彩搭配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这为学生的创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没有过多的限制,只要自己觉得好看、有趣就行。
制作过程我提示如果能用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是不是更好。这样的话,在制作过程中,既是个体又是小集体。因在讨论的时候,可以相互知道各自最喜欢、最有趣的、准备制作的是什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欣赏,在欣赏中自然会相互比较、评论。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目中初步形成一种合作的意识,不但可以自己独自创作出有趣的形状来,在集体中也会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在展示评述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或本组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下进行展示,对此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兴奋,做完的学生几乎都想在台上说一说,表现表现。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吧。只要把自己的作品在投影仪下放一放,大屏幕上出现了自己的作品,心里就特别高兴特别自豪。为此,要尽量让学生的作品能在上面展示展示,使他们都感到自己是最棒的、最优秀的、最能干的,从而持续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