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春晓》教学设计

2025/11/0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春晓》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春晓》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而这首诗是作者春晨即兴之作。它描写的主要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鸟雀到处鸣叫,经过一夜的风雨,地上到处是落花。可以说字里行间都流荡着春晨的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春晓图,尤其是鸟雀的啼叫,风雨的声响,更为人们创设了鲜明的听觉形象。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⑴会正确认读本课中6个生字。

⑵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⑶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⑷培养学生想象力,感悟古诗意境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春天,和作者产生共鸣,一起分享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会认生字,能有感情读古诗,在简单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法、学法】

〖教法〗

1、读书法:

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的方法。

2、创设情境法:

利用文中插图,配乐朗读等方法为学生创设美丽的春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法〗

1、合作法:

针对于字词合作交流认读,诗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教学目标的。

2、体验法:

用灵巧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书上的插图用以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流程】

导入──初读古诗,认识字词──合作交流古诗大意──熟读成诵,体悟意境(出示课件)

一、导入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就以学生们爱玩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孩子们一听说做游戏都非常高兴)

但老师有一个要求,谁输了要给大家背古诗,孩子们欣然同意,纷纷和我做起了这个游戏。

看似在玩,其实我的设计做了两手准备,一是输了的同学中有能背出《春晓》这首古诗的,那么我就顺势导入课题;另一个是学生中没有背出《春晓》这首诗的,我作为和那些赢了的学生们比也是一名输者,我也要背一首古诗,到时我就给他们背《春晓》这首诗而自然入题。

结果是输了的学生中有背出这首古诗的,我就顺势说:“你真棒!居然背出了咱们今天要学的古诗。

以“玩”的形式导入,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而且也给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注入了活力,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爱学的兴趣,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古诗,认识字词

由于学生们对这首诗比较熟悉,所以我先让学生们自己试读这首诗,了解学生读诗及认字水平,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然后,我适时出示配乐朗读古诗的课件,入情入境的为学生们范读。因为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朗读古诗方面肯定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所以我认为教师的引读课文是必要的。

经过我反复指导朗读,孩子们大都能带有感情、有节奏的`读这首古诗了,我又抛出了第二个游戏:

帮拼音宝宝回家。听说你们都是热心的孩子,想不想帮拼音宝宝找回家?于是我拿出了准备好的两幅画有小房子的水彩画,在每一个小房子上写上了本课应认识的字的拼音,然后将写有生字的拼音宝宝分两组发给学生,并让他们小组合作比赛,看哪一个组先完成任务。

低年级教学认字是一个难点,枯燥死板的教学生字,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对拼音记忆不深刻,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针对于此,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想给学生换一种学习氛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中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而且我将他们分为两组进行比赛,让他们每小组合作帮助拼音宝宝找妈妈,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而且在无形中还向学生们渗透了一种团队精神即不能让本组落后。

看到孩子们积极热情的合作情形,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中去,和他们一起体验、感悟合作、竞争的刺激与快乐。

三、合作交流古诗大意

对于诗意的理解,让学生们完整的说下来难度很大,所以教学中,我先对重点字词进行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如第一句诗中抓住“春眠”、“不觉”,第二句诗中抓住“闻啼鸟”,第三四句诗中抓住“花落知”还是“知花落”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基础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这样入情入境的理解,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四、熟读成诵,体悟意境

引导学生在熟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是不成问题的,而如何引导学生体悟诗的意境,和作者有如同样的感受是重点也是难点。对此教学我采用了两种方法:

1、配乐朗读古诗,让学生们闭眼想象。

2、提议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小手画一画自己心中所想的“春晓图”。

短短的几分钟,孩子们就将心中的所想、所悟表达在画纸上,用那绚烂的颜色,动情地语句描绘着他们自己心中对春天的畅想。看到那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我真的为孩子们这种创造性灵感而喝彩!

【课后反思】

教育家卡罗琳说过:“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所以我认为在这节课上我采用的石头剪子布、帮拼音宝宝回家游戏正是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激励了学生喜欢语文、喜欢汉字,培养了他们识字的能力。

另外,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两个环节中都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帮拼音宝宝回家,合作交流对诗的理解。真正做到了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们合作意识的要求。

还有指导学生们画出自己心中的“春晓图”这一环节,为学生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符合如今语文课程标准中多角度、多元化培养学生的要求。

当然,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也有许多的缺憾和不足。

尤其是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在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境的环节中,没能把那种“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的生动、惟妙惟肖的听觉形象展示、引悟给学生们,所以学生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景感悟不够深刻。我想,一次经历一分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扬长避短,努力使自己的讲课做到尽善尽美。

《春晓》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时的情景。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诗中描写了作者的所感、所闻,表达了诗人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重点是学会本课5个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法建议:

1.识字教学要重点提醒学生读准“声、知、少”三个字的读音。鼓励学生用熟字或者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这首诗的诗句比较好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这首诗语言、意境的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2.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3.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4.同桌互背古诗。

5.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重点指导: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

夜:第四笔是竖,不是坚提。

3.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春晓》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⑵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⑶ 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⑷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谘。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指读、抢读、同桌互读)

2、比赛:

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春晓》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遵循学习古诗的过程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理解字词在古诗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在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采用听读,借助拼音自读,重点句跟读等不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顺全诗。

2、抓住重点字词,借助插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提示,逐句朗读领会,再联想全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它们在诗句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句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难点:了解古诗语言颠倒、减缩的特点,能把省略的词语补进去,颠倒的次序顺过来,间断的意思连贯好。

教学突破:在朗读和现在语言习惯的对比中,了解古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乐曲《竹林春晓》、诗歌填空《春天的乐曲》。

教学设计: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1、齐诵古诗《春雨》,说说诗意。

2、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游春踏青,高兴吗?春游不一定要远行,“身未动,心已远”,咱们今天就用耳朵去试着感受春天。闭上眼睛,仔细听(播放乐曲《竹林春晓》)。轻轻睁开眼睛,说说你从歌中听到了什么?仿佛见到了什么?(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蕴含春日特点的乐曲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在动听的歌声中使学生感受春天美妙的情景,和诗人一样从声音中走进春天,为学生理解《春晓》的诗意作好铺垫。

3、老师这儿有首没完成的小诗——《春天的`乐曲》

(出示课前准备的打印稿)

你能用春天是什么声音来补充完整吗?别着急,咱们看看学了课文能不能对你们有所启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孩子细心观察感受、大胆想象创造、优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看图,了解图意。

1、打开课本,仔细观察插图:从图上看这是什么季节,图画中都有谁?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3、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板书课题《春晓》(齐读)。

4、课题中的“晓”是个生字,伸出小手跟着老师按正确的笔顺写写这个字,注意“晓”字的右上角没有点。

5、作者具体是怎样描绘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诗中。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鼓励他们有序观察、完整表达。同时,随文识字,及时指导“晓”字的正确笔顺与书写注意点。

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古诗。

2、发现了吗,诗中还藏着一个多音字“觉”,在课文中读“jué”。

3、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他是咱们熟悉的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李白的好朋友。孟浩然一生都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解题是理解古诗的第一步。简介作者,帮助学生积累人文素养。

四、读中入境,理解诗句之意;境中体情,体味诗中之情。

1、听课文朗读,结合图片想想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

春晓: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诗指早晨(在课题旁板书:早晨)。那么诗题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齐读古诗)

3、学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仔细读读诗的前两行,想想你能读懂哪些词的意思?没读懂的,同桌一起商量。

(2)汇报交流。

眠:睡眠,睡觉;所以“眠”是目字旁。 晓:天亮。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亮了。可见春光美好,连睡觉都那样舒服,不知不觉就天亮了。注意课题里“晓”的意思和这儿不同,要联系句子来解释。

(3)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春天的天气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4)早晨醒来,作者耳畔传来了什么声音?闭上眼睛听录音,体会“处处闻啼鸟”,说说自己的感受。

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鸟:鸟叫。

“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到处听到鸟的叫声。)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是呀,同学们都觉得这样读起来有些别扭。写诗是要押韵的,读来才琅琅上口,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把“鸟”字放在句末。)

【设计意图】抓住看似简单的词序变化,使学生对古诗的语言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

(5)你能连起来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吗?(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从鸟儿婉转动听的歌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处处闻啼鸟”,可以让人感受到背后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仿佛满目春光映入眼帘。

(6)从诗的前两句,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儿看出?(春色之美,诗人对春光的无限喜爱。)你能读出诗人对春色的喜爱吗?(板书:爱春)

(7)指名读,点评激励,读出诗句中美好的感觉:1、你读得真棒,老师仿佛听到了鸟儿们动听的歌唱!2、老师听出来了,有几只鸟儿应经在鸣叫了,可好像还不够多,不够热闹,再试试!3、咱们一起来读,小朋友们清脆的读书声和在一起,仿佛无数只鸟儿在婉转歌唱呢!……

【设计意图】诗歌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引导学生透过处处的鸟啼声想象无边春色,走进广阔的大自然,使学生自己去想象、去体味诗中那鸟语花香的烂熳春光,产生与诗人一样“爱春”的情感共鸣。

4、过渡:春天的景色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齐读后两句)

5、学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观察文中插图:地上有什么?作者回想到了什么?

(2)试着说说“夜来风雨声”这句话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3)经过了风吹雨打,花儿怎么样呢?结合图片,试着说说第四行诗句的意思。(经过风吹雨打,不知不觉又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从诗的后两行你又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启发引导:想想此刻你就是大诗人孟浩然,昨天还是百花盛开,一派争奇斗艳的美好景象;今晨醒来,一场春雨却在夜里不知不觉吹落了多少花瓣,庭院里的落花飘了满地,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是呀,落花总是叫人惋惜,大好的春光不能长驻,应加倍珍惜(板书:惜春),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板书:一年之计在于春!)

【设计意图】“夜来风雨声”转为写回忆,“花落知多少”又回到眼前,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由爱春转为惜春。正是因为爱极而舍不得这大好春光,惜春即是爱春。此处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启发他们将自己置身春日一夜风雨过后的庭院中,面对满地飘零的花瓣,体会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从而与诗人心意相通,产生美好春光需倍加珍惜的感悟。

五、领悟内化,诵读出自己的感受。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节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感受春日清晨的美好,诵读古诗,提醒自己加倍珍惜这明媚美好的春光、爱惜时间!

【设计意图】在配乐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配合诗意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把对诗句的感悟融会贯通。

六、拓展:争当小诗人。

1、春天有迷人的色彩、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的角度着笔,写春天的声音,那处处鸟啼、那潇潇风雨,婉转悠扬、悦耳动听。耳朵里听到的声音,用心去感受,真美!你也能当一回小诗人,完成咱们课前交流布置的小诗——《春天的乐曲》,从声音中去描绘春天吗?可以怎么写呢?(可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提醒,比如“春天是清晨鸟儿动听的歌声……)大家在你们4人的小组里讨论讨论,一人贡献一句合作完成精彩的小诗,别忘了完成后在“作者”后面端端正正写上你们的名字,大家争当小诗人哦!

2、学生4人小组讨论、填写。

3、交流、点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同学们用心书写了最自然的诗篇,奏响了春天最动听的乐曲!

【设计意图】紧扣主题,引导学生像孟浩然一样从细节处、从听觉里亲近春天、珍惜春光。激发学生自由想象、自主创作的兴趣,重视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创作诗歌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孩子用充满童趣而又优美细腻的笔触在语言文字里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呢?

《春晓》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说】

本课共有两首古诗,这两首诗言简意赅,贴近儿童生活。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春晓》中诗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瞬间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那声声鸟鸣、落地花瓣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由喜而惜的阵阵情怀。在《村居》中千里莺啼、花草杨柳、春风轻雾,令人陶醉;少年儿童在大好春光中尽情放飞、玩耍。在文字的引导下、在声声的诵读中怎不叫人爱春和奋发!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春天,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多么令人赏心悦目。使人从心底由衷地喜欢她。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⑴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⑵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

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

(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⑴ 自由记生字。

⑵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六、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⑴ 师范读。

⑵ 自愿读。

⑶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3、吟诵古诗、唱古诗。

四、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 )( )( ) 声( )( )( )

多( )( )( ) 处( )( )( )

知( )( )( ) 忙( )( )( )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扩展活动】

1、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2、在春天里,约会古诗。

3、小组合作,演绎《春晓》。

《春晓》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é”。2.能理解“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每个诗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会背诵、默写。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渲染情境,导入诗题

课前我们读了2篇关于春天的课文,美丽的春天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用他们美丽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很多美好的画面。(出示图片)瞧!这是迟日江山丽;这是春风花草香;这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江南春雨。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绘春天的小诗——春晓。(板书课题:春晓),注意“春”是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我们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出示课件)他是唐朝非常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等我们长大了还会学习他更多更多的诗歌呢,今天我们先来认真学这首《春晓》。(出示课件)

2.初读课文:我知道咱们班孩子早就会背了,对不对?那是不是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得很准确呢?请翻开课本17页,或者看着大屏幕,借助拼音自己读读。

3.读准字音:(出示课件)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孩子读得特别认真,来,谁有勇气挑战一下?指明读。请一个小老师带我们读读。孩子们读得准确而又响亮,请把掌声送给自己。

4.齐读古诗:来,我们一起读这首诗,把平翘舌音读准确。老师把停顿给大家标出来了,如果你学会了停顿,会读得更美,不信,先让老师来试试。

(三)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孩子们读得课真不错,可是光会读不知道它的意思就读得没滋没味的,对不对?所以,我们现在就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先看题目:春是春天的意思,那晓呢?(放大)先看它的偏旁,日字旁,跟什么有关?对了,跟太阳有关。就是春天的早晨,太阳刚刚从地面上升起来的时候。

第一句:春天的早晨,天不亮的时候,我们都在干嘛呀?睡觉。我们的诗人也不例外。瞧,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句。哪个字是睡觉的意思?为什么?眠,目字旁,睡觉要闭上眼睛。觉是什么意思?他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jiao,组词:睡觉、午觉。在本诗中读jué,组词:感觉、发觉。那根据我们组的词你猜猜它在这首诗中的意思:知道。那不觉就是不知道。

知道了词的意思,整句诗的意思就明白了,谁来试着说一说?春天的早晨睡觉,天亮了都不知道。

天亮了都不知道,那是睡得舒服不舒服呀?非常舒服,非常惬意。那能不能自己读读这句,比比谁睡得更舒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的读,对呀,人家在睡觉,你大声读吵醒了人家可不礼貌,我们都小声一点。有的同学已经把眼睛轻轻闭上了,肯定是准备做个甜甜的梦了。来,我们也把眼睛闭上,加上都在一起来读。

第二句:咦,孩子们,我们的诗人孟浩然睡得那么香那么甜,被什么给吵醒了?小鸟。到了第二行,齐读。

小鸟怎么把他吵醒的?是不是用它的翅膀把他拍醒的?是不是用它的小尖嘴儿把它啄醒的?那是怎么把它叫醒的?我可看不出。哪个字是叫的意思?你怎么知道?啼是口字旁,用嘴巴才能叫呢,啼鸟就是鸟儿在啼叫。那这个“闻”字是怎么意思?外面是个门子框,里面是个耳。假如这是个门,老师把耳朵贴到门上,嘘,听,老师听到外面有只小鸟再说我们班的孩子表现真棒,坐得那么端正。“闻”是什么意思?对了,就是听的意思。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想不想听听鸟儿的叫声?在春天的早晨,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不知不觉天亮了,只听到窗外到处都是鸟儿的叫声,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你说出了孟浩然的心声,他也觉得快乐的不得了,那我们和他一起来快乐地读一读。我看见一个女孩儿读得可美了,她笑眯眯地在读,表示她很开心。大方地我们读一读,我们像她一样地来读一读。

第三四句:孩子们很开心,可是诗人孟浩然接下来就不是很开心了。因为他想到了昨天晚上的那阵风声和雨声。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这两行诗。孟爷爷为什么不高兴了呢?再来读一读,答案都在诗歌里。为什么呀?风把花吹落了,雨把花打湿了。

出示图片:看这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桃花多么美;这是孟浩然昨天白天才看到的,可是紧接着就看到了这个样子的桃花。真是繁枝容易纷纷落啊。这是孟浩然头天看到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夜风雨过后就只能看到零落成泥碾作尘了。孩子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想说些什么呢?

刚才呀,有的孩子把风声雨声读得很大声,老师告诉大家,春风可不像冬天呼呼的寒风那么恐怖,我们在练习册上见过一个词是春风拂面,是轻轻柔柔地,像在抚摸我们的脸。可不是那么讨厌,那么厉害的。读的时候不要那么用力,好吗?可它毕竟带走了我们美丽的春花,所以,我们还是要读的有一点点可惜。来,看着这飘零的花儿,一起来读。声音非常好听,如果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完美了。孩子们,这首诗只有20个字,可是它却把一幅美丽的春景、一幅感伤的春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不好好读一读多可惜,对不对?我们加上动作、表情一起来读。这次配上音乐再来读一读。

(四)拓宽知识面,写话训练

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她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孩子们,一首诗就是一幅动人的画,诗歌就是心灵的语言,老师想请大家给我们今天吟诵的古诗配上一幅画或者写下一段关于春天的话,好不好?

(五)结束:我知道孩子们还没有画过隐、写过瘾,那就带到课下去完成,好不好?孩子们今天表现非常棒,谢谢大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