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家一起布置环境的快乐,知道自己的小手很能干,可以装扮我们的活动室。
2.学习看折纸图示,在理解图示与步骤的基础上,折出小青蛙,并添画细节部分。
3.愿意并喜欢参加活动,在画画、唱唱、贴贴的活动中发展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小昆虫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有装饰活动室的愿望。
物质准备:折纸示意图,小青蛙俘,折纸用纸,荷叶与荷花的背景图,《悄悄话∨带。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起幼儿折纸兴趣。
(1)师:夏天到了,看池塘里什么开放了?池塘里除了有荷花,还有什么呢?(教师边说边出示荷花及池塘等教具,并和幼儿一起讨论把它们贴在活动室的哪个区域。)
师:呱呱呱,谁来了呢?这里住着一群小歌唱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教师变魔术似的从“池塘”后面变出一只小青蛙,让幼儿看看青蛙的外形及制作,随后又变出了一群小青蛙。)
师:谁愿意来摸摸它?它还会变呢。(教师折出的青蛙是可以当玩具玩的,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
(2)请一个幼儿来摸摸会跳的青蛙。(请了一个小女孩,她很高兴地摸了摸小青蛙,小心翼翼地按住了青蛙的尾部,看到小青蛙真的跳起来了,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看到青蛙跳起来像真的一样,都兴奋地拍起手来,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想凑上前看个究竟。)
2.看折纸示意图,理解各张折纸示意图代表的意思。
师:这里有小青蛙折纸的示意图,你们能看懂吗?
请幼儿一起说说虚线、箭头所表示的意思,对看不懂的地方,做局部示范。
3.幼儿折小青蛙。
(1)鼓励幼儿先看懂折纸图示再折,折的时候注意角与角对齐,边与边对齐。
(2)幼儿折纸,教师在需要的时候加以指导和助。
(3)为折好的小青蛙画上花纹,一起唱《小青蛙》的歌曲,玩一玩折好的小青蛙。
4.活动结束。
家一起把小青蛙装饰到池塘里,再唱唱跳跳,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1.从内容选择来看,这是一个和季节结合起来的内容。夏季是青蛙出现比较多的季节,而且幼儿都很喜欢青蛙,加上折折玩玩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这样,用纸折成的小青蛙既可以制作成手工作品,还可以当玩具,又可以装扮我们的活动室。
2.从活动中能力获得来看,这是以美工活动为主的一个方案活动。其中主要的.是折纸技能,经过了解和观察,我发现幼儿的折纸活动很少,所以在活动中我及时作了调整,对于幼儿看不懂的地方边示范边讲解,像折纸的一些专门的用语也一一向幼儿作了介绍。折纸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小手肌肉群,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同时能在活动中促进手、眼、脑协调发展;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把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动作,具有一定的空间转换能力。
3.从活动形式来看,虽然是班的幼儿,但只有四、五岁,所以对他们采取的形式是游戏化活动。从共同商议引入神秘的悬念开始,提供有趣的探索、快乐的游戏、综合的感官运用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动静结合的活动中,有观察、比较、分析、制作、表演、歌唱等多种参与方式可供选择。
4.从活动效果上来看,折纸青蛙是一种好玩的游戏,幼儿在玩中身心放松、情绪愉快。在这个活动中,小青蛙还可以组合成一幅画面,幼儿亲手把自己的作品用来布置环境,是让人感到多么幸福和愉悦的事情!折出的不仅仅是小青蛙,更是在情感上的一次愈合。虽然我们的家园在地震中受到了破坏,但我们有能干的小手可以让美丽的活动室变得更美!幼儿在一个由自己创造的美丽环境中,身心得到舒展,活动积极性都很高。虽然我们的救援工作是短暂的,但是在孩子的回忆里至少有那么一段时光是快乐的、愉悦的。
幼儿园教案 篇2
目标:
1、迁移“抢椅子”的游戏经验,学做“小熊找家”的游戏,能在音乐结束后迅速找到椅子坐下,体验竞争的快乐。
2、了解“小熊”与“家”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熊比椅子多一,椅子比小熊少一)。
准备:
1、幼儿的椅子排成圈状
2、表格一张
3、录音机、磁带
过程:
一、复习游戏“抢椅子”
师幼共同玩“抢椅子”游戏
游戏后提问:为什么总是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椅子坐?(出示表格,对比人数与椅子的数量)
出示表格,填写人数与椅子数。
二、师幼共同游戏:小熊找家
1、学玩游戏“小熊找家”,练习根据音乐的'速度及高低的变化有节奏地走步。
2、游戏后提问:为什么总是有一只小熊找不到家?(了解小熊与“家”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获得分组游戏的方法
1、请个别幼儿示范分组玩,复习数量关系,填写人数与椅子数。
2、发现椅面朝内圆圈太小,游戏无法进行,怎么办?(引导幼儿自己解决,椅面朝外,人站在圈外)
四、教师请幼儿自由分成若干组,检查每组人数及椅子并填写后,幼儿游戏。
幼儿园教案 篇3
教具组成:
粉红塔
教诲目标:
1、熟悉物体的巨细干系。
2、经由过程视觉得到对三维空间差异转变,相识递增递减的干系。
3、生长行动及视觉、触觉的和谐。
操纵要领:
1、先容事情名称,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去事情毯、事情卡、器具。
2、展现事情:粉红塔举行排序,举行搭档掌握,粉红塔随同影象训练。
3、三段式讲授:熟悉最大的、最小的。
4、请幼儿实验操纵。
5、事情竣事,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转变与延长: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粉红塔排序。
搭档掌握:
幼儿的视觉判定
爱好点:
拿取粉红塔的历程、粉红塔搭高排序的.历程。
留意事项:
每次只拿一块,拿时从最小的拿,放时从最大的放。
以上是《感官活动——粉红塔》的详细内容,主要描述感官活动——粉红塔,觉得好就请收藏下。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橡皮泥、火柴若干;课件;背景音乐;背景桌面。
【活动过程】
1、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师:先出示泥工蜗牛的身体,"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发散幼儿思维,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再出示蜗牛的壳,请幼儿接着猜,"我们接着往下看"
师:"我们看看到底是不是小蜗牛"最后出示完整的泥工蜗牛图片。
师:请幼儿说说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的?(身体、壳、眼睛)
师:小蜗牛用什么材料做成?谁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幼儿发言)
2、示范讲解
师:教师示范讲解,注意要点:先选一种颜色的彩泥把它捏软,团成球,搓长做蜗牛的身体;再选另一种颜色的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在头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蜗牛的触角和眼睛。
3、渗透教育
小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喜欢在晚上或下雨的时候出来玩,最怕太阳晒了,所以,小朋友在外面看见蜗牛时,能把它放在太阳底下跟它一起玩吗?对,我们要爱护小蜗牛。那这一只自己有些孤独,我们来帮他做一些小伙伴吧!
4、幼儿操作
师: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火柴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火柴头很尖不能对小朋友和自己的眼睛。(配班教师分发橡皮泥)
师: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注意用口诀引导幼儿。
师:请幼儿帮做好的小蜗牛再做一个小伙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鼓励。
5、游戏
蜗牛搬家设计一个桌面:蜗牛的温馨小家,请幼儿将做好的蜗牛搬到小家里来。
6、讲评幼儿作品
7、活动结束,听音乐表演小蜗牛。
幼儿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1、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熟习歌曲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教育幼儿要高兴奋兴上幼儿园、不哭闹。
(二)重点:学唱歌曲 难点:按节奏自然地跟唱。
(三)活动预备: 玩具:小白兔、小猫、小鸭、三用机、磁带。
(四)活动进程:
1、在《我上幼儿园》音乐伴奏下,拍手进教室。老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拍着小手高兴奋兴地上幼儿园往吧!”
2、教师出示玩具小白兔,并示范唱歌曲《我上幼儿园》。老师:“今天,小白兔又高兴奋兴地上幼儿园了,它一边走,一边唱,我们听听它在唱甚么歌?”“你们听到小白兔在唱甚么吗?”
3、出示小鸭、小猫,并示范唱歌曲第二遍。老师:“小鸭、小猫也高兴奋兴地上幼儿园了,它一边走,一边唱。”
4、逐一出示图片,激起幼儿爱好。
(1)教师作小鱼游的动作后出示图片:“这是谁游来了呀?”、“它爱在哪儿游呢?”,幼儿回答后,放进背景图中。
(2)教师作小鸟飞的`动作后出示图片:“这是谁飞来了呀?”、“谁知道它应当放在哪儿?”,说着放进背景图中。
(3)他是花儿的好朋友,它是叫甚么?请幼儿上台来贴。
(4)听╠╠,猜猜它是谁?“咩╠╠,咩╠╠”请幼儿上台来贴,及时表扬。
5、出示“小朋友”图片。老师:“小朋友爱上哪儿呢?为何?”
6、欣赏童谣。老师:“老师教大家一首童谣,大家听听童谣里唱了些甚么?”
7、边做动作边念童谣,要求读准音。
8、集体朗读童谣,要求有表情、动作,有节奏地朗读童谣。
幼儿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能了解0所代表的概念。
2、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数字"0",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作力。
3、感知数字"0"在生活中用处。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五只小猴荡秋千》手指谣。
2、五只小猴荡秋千图片。;鳄鱼一只(手偶),0.5数字卡片及对应数量的小猴图片。
电视遥控器(频道),温度计(温度),计算器和手机(数字),尺子,微波炉和洗衣机(时间)旋钮上数字"0"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初步理解数字"0"的含义。
(1。)教师出示小猴荡秋千图片,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和幼儿一同玩《五只小猴荡秋千》手指游戏:
五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四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三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两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一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没有小猴荡秋千。随着游戏结束,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是否发现小猴子越来越少了?
(强调最后一句:没有小猴荡秋千)——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呢?
(被鳄鱼吃掉了)(2。)重复手指谣,根据手指谣内容依次出示小猴图片及相应数卡5只→4只→3只→2只→1只→没有(3。)提问:"没有"怎么表示呢?
(引出"0"的概念,"0"就是没有)
2、认识数字"0"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作力。
(1)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说一说"0"像什么?
(2)引导孩子上台画一画。
3、认识数字"0"其他含义,感知数字"0"在生活中的用处。
(1)发散幼儿思维,启发幼儿说说"0"的其他含义。
没有一只小猴子了,我们可以用"0"表示,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呢?它用来表示什么?
教师根据图片进行小结:
微波炉和洗衣机旋钮上的."0"表示时间;温度计的刻度上的"0"表示温度的度数;遥控器按键上的"0"表示频道;尺子刻度上的"0"表示起点;计算器和手机,电话以及电话号码里的"0"表示数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课外多多寻找生活中的"0",并与其它幼儿一同探讨其所代表的意义。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