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大班数学活动

2025/11/0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大班数学活动(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活动 篇1

活动目标:

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掌握“猜棋子”和“抽乌龟”游戏的玩法。

能不借助于实物进行运算活动,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能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游戏,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和快乐。

活动准备:

已学过10以内的加减

数字卡片;数字为1——10的牌各2——4张,箩筐若干

活动过程:

1、争夺冠军

师:打雷和闪电比赛跑步,结果谁先让人们知道要下雨了?今天我们大家也来举行比赛,看谁是胜利者,你愿意参加吗?

2、比赛活动一:扑克抽乌龟

师幼共同介绍游戏玩法:两人一起玩,先观察桌子中间的得数卡,两人从箩筐中取出牌,将牌的背面朝上,从中抽一张牌做乌龟,压在篓子下,不能看见篓子下面的数字。接着轮流取牌,取完后将自己手中加起来是10的两张牌放在自己桌面上,接着比较手中的牌多少,牌少的人抽一张同伴的牌,如果能和自己手中的牌加起来是10,就将两张牌放到桌子上,如不能,则同伴抽牌。依次轮流抽牌。最后剩下一张牌(如2)请拿牌的人猜一猜“乌龟”是几,并说说为什么(如:10减2等于8)。两人将“乌龟”翻开,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3、比赛活动二:猜棋子

师(出示棋子):还有一个“猜棋子”游戏,谁能算出正确的结果,谁就是胜利者。

是有共同介绍游戏规则:两人一起玩,先观察桌子中间的得数卡,两人根据总数卡上的`数字,取相等量的棋子,一人将棋子放在自己的两只手中并握成拳请同伴猜另一只手上有几只棋子,每次猜完都要说一说为什么。

4、请幼儿反馈游戏玩法,帮助幼儿了解、掌握游戏规则。

5、小组操作活动。

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选择游戏。

教师观察幼儿游戏情况,适时给幼儿帮助和指导,鼓励幼儿友好地与同伴协商合作。引导幼儿看清数卡,用加减的方法进行猜测,复习巩固10以内各数的加减。

大班数学活动 篇2

活动目标:

1、在纸牌接龙、填空游戏中,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

2、在竞赛游戏中,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纸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纸牌

-------提问:这是什么?有哪些花色?

归纳:在纸牌中,共有2种颜色,四种花色,每张牌上还有数字。

-------提问:你玩过牌吗,怎么玩的?

归纳:纸牌的玩法很多,有抽乌龟结对子、有比较数字大小……今天我们就用

纸牌来玩一个接龙的游戏。

二.接龙游戏

● 尝试“接龙”游戏

●交代玩法

看清楚纸牌的排列规律,然后一张一张出牌“接龙”,直到手中的纸牌全部“接完”。如果违反了“纸牌”接龙的规则,就表示“接龙”失败。

● 幼儿抽牌,按规律接龙。

------纸牌按什么规律排列?几个一组,怎么排?看懂就可以出牌“接龙”了。

归纳:按花色说:1张红桃A、1张黑桃A、1张红桃A、1张草花A,是四个一组,1 张 1张间隔排列的。

------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归纳:同一条接龙,可以从颜色、数字、花色不同的方面来说,说出来的规律也就不同。

三. 分组“接龙”竞赛游戏

玩法: 幼儿分4组比赛。每组根据纸牌先做一条龙,然后让其他组小朋友猜一

猜“龙”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猜对了得1分,猜不出或是猜错了不得分。

规则:

——每组小朋友必须先商量按什么规律排列纸牌“龙”

——采用轮流猜的方法,没有轮到的小组要耐心听

——猜对了得1分,猜错了不得分。

四.延伸活动——纸牌填空

玩法:教师出示有空缺的纸牌“龙”,让幼儿作出判断“问号”

------你觉得,小问号的背面是什么牌?说说理由。

-------这组接龙是几个一组,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归纳: 要想能够猜出是什么牌,首先要能判断出“纸牌龙”的规律接龙规律。

然后才能根据规律找到缺少的牌。

大班数学活动 篇3

教学目标

1.懂得数字1、2、3、4、5之间的大小关系。

2.懂得1、2、3、4、5之间相差多少。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13页

2.幼儿用书

3.蜡笔34支

教学过程

1.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文具盒,你的文具盒里都有什么?各有多少?

2.今天这节课就是关于我们文具宝宝数量多少的

3.带读:文具宝宝多

4.上课之前,先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我们第一节的时候玩的“看数拍手”游戏

5.出示PPT 幼儿看数拍手

6.加大难度,出示PPT,幼儿任意拍手,并说出自己拍的数字和图片上数字之间大小的关系

7.出示1 我比几小?(2、3、4、5)

出示3 我比几小?(4、5)我比几大?(1、2)

出示4 我比几小?(5)我比几大?(1、2、3)

出示2 我比几小?(3、4、5)我比几大?(1)

出示5 我比几大?(1、2、3、4)

8.看黑板,跟老师一起给小花填空缺

9.幼儿自己画书上“填空缺”一题

10.小猪、小狗、小老鼠各有几只?给数量最多的一种动物涂上颜色

11.观察螃蟹、小鱼、乌龟、大虾各有几只?给数量最多的一种小动物涂上颜色

12.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活动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活动准备:

1、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形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啊?

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

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

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5、引导幼儿大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

二、找出半圆形

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

3、认识了半圆形,老师想请你们帮我玩具,老师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玩 具,请你帮他把半圆形的都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摸摸半圆形

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

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

四、圆圆和半圆

1、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 能?

2、共同: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

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并拼一 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

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来源:)

大班数学活动 篇5

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能找到共同属性。

2、学习运用非平面的内的计数方法。

3、感受到体积的存在,萌发探索的兴趣。

准备:

自带一个小纸盒、记号笔每人两只、油泥每桌一份,米、两个杯子

过程:

1、介绍自己的纸盒,引出课题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纸盒和桌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用好听的话说说你的纸盒是什么样的?

2、认识长方体的面

(1)用一支笔数一数它的脸(面),用数字写在中间,要有顺序的数。

(2)汇报自己数的情况,让幼儿介绍数的方法(怎样数不会漏掉?)

(3)每个盒子都有6个面,6个面它们都一样吗?

(4)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小结。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除了这些面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给顶点用一点点油泥做一顶小帽子,一边戴帽子,一边数一数有几个顶点(幼儿不知道是顶点时不要直接说顶点)?

(3)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顶点8个。

3、认识长方体的棱

(1)除了这些面和顶点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用记号笔画棱,一边画一边数棱有几条(幼儿不知道是棱时不要直接说棱)?

(3)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

(4)教师小结这种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叫立体的。

4、了解长方体的体积

(1)摘掉帽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什么?

(2)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明显的盒子问,如果里面装满东西,哪个盒子装的多?

(3)我们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教师用米进行演示)

5、延伸

我们用牙签把盒子打开,看看有什么变化?(面、顶点、棱还在吗?)

大班数学活动 篇6

活动目标

⒈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⒉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动物(一只羊、四只猫、八只小鸡)贴绒天平两只,幼儿操作材料贴绒水果(一个菠萝、三个苹果、四个橘子)。

活动过程

一、它们一样重,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⒈水果来比重

师:今天三种水果想来比重量,看看谁和谁比了?几个菠萝和几个梨一样重?

那梨也要来和橘子来比一比,它们比的结果是什么?谁和谁一样重?

⒉幼儿猜测

现在请你们想一想一只菠萝和几只橘子一样重?(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天平的另一边放上四只香蕉)

⒊幼儿介绍自己换算的方法

师:你算出来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示范方法,我们知道一只菠萝是和两只梨一样重的,那我们再把一只梨换成两只橘子,现在你们知道一只菠萝和几只梨一样重了?

⒋幼儿操作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动物之间的重量

师:这里有谁?请幼儿说说谁和谁是一样重的?(知道一只羊和三只猫一样重,一只猫和三只小鸡一样重。)

再次提问:那一只羊要和几只小鸡一样重呢?请你们

教师演示贴绒教具:将一只猫替换成三只小鸡,再请幼儿数一数一只羊有几只小鸡重。(九只)

二、看谁算得快,幼儿进一步感知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⒈幼儿学习比较重量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物之间的换算,知道了一只羊和九只小鸡一样重,下面小朋友们的操作纸上还有两题,请你们帮水果们算一算答案是多少,可以拿盒子里面的图片摆一摆,算出来以后在相应的天平空格中填上数字。

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⒊讲评:你的操作结果是什么?一只苹果和几只橘子一样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