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教学设计

2025/11/07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

【教材分析】

1、重点:

⑴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⑵ 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2、难点:

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三国勇士张飞、宋太祖赵匡胤;到了近代有小兵张嘎、在长长的铁道线上英勇杀敌的铁道游击队员等等。今天我们学习来孙犁的小说《芦花荡》,去认识一位无名老英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⑴ 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

⑵ 生字生词:

疟子(yào) 提防(dī fáng) 吆喝(yāo hē) 蹿(cuān) 仄(è)歪 飒飒(sà sà) 寒噤(jìn) 张皇失措 央告

2、听课文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用“这是一片______的芦花荡”陈述。

3、再读课文,划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三、品读研讨

1、美丽的芦花荡里有着哪些人?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

一群愚蠢的日本鬼子兵。

2、课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⑴ 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夜送两个小女孩进芦花荡);

⑵ 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老头子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3、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份深沉的爱国热情。

四、复述课文

1、小组合作,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_____”和“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________”复述故事情节。

预设: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

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

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

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的脑袋上。

2、学生评价。

3、拓展延伸。

请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爱国情表现在______”的句式说话。

五、课堂小结

燕赵多慷慨之士。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芦花荡》故事,让我们在冀中人民身上,看到了属于北方民族的那些最有光彩的品质。小说写的是残酷战争里的人和事,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其高昂浓重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六、本节课配套习题设计

1、抄写生词。

2、通读课文,感受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课外阅读短篇小说《荷花淀》。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朗读课文

三、品读研讨

1、小说的主角是谁? 老头子。

2、请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______”说话,探究人物性格。

(学生小组讨论、补充完善。)

预设:

⑴ 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外貌:“撑船的是一个……除非在白洋淀上。”

语言:“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心情:“悠闲”“编算”。

⑵ 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女孩:喜爱;

对鬼子:满怀仇恨。

⑶ 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

勇:不带一枝枪;

智:设下计谋。

⑷ 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上(核心性格)。

3、课堂练习: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二菱的身份,设身处地,把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四、品味语言

1、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细心加以体会。

(详见课文。)

2、请你任选一句,谈谈你的审美感受:

预设:

⑴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⑵ “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比喻手法,体现出老头子的英勇、干练。

⑶ “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语言清新隽永,柔婉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五、课堂小结

年近六十,照例该养养老了,我们的老英雄翅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他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从他的身上,我们再一次分明感知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六、本节课配套习题设计

1、完成《学案》练习;

2、课外阅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肖洛霍夫)、《米隆老爹》(法·莫泊桑)。

小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B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和Bn en in组成的11个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

1、前鼻音n的发音。

2、三拼音的拼读,特别是介母i和韵母Bn 的拼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9个——(复韵母)。谁能大胆地把6个单韵母来背一下。(指名背)

2、(边出示卡片边说)9个复韵母有没有记住?(开火车抽读卡片)

过渡:小朋友们的本领У谜婧谩=裉欤颐窃倮囱卤玖臁G胪?们看图。

二、观察语境图,引导看图说话。

1、(投影示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弟弟把遥控器一摁,荧屏映出了什么?(天安门)色彩非常鲜艳。同时传来了美妙的音乐声。编书的叔叔们给这幅图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2、(听录音)想不想学?我们跟着录音机一起来念一遍。

遥控器,摁一摁,荧屏映出天安门,色彩鲜艳音乐美,小朋友越看越开心。

三、揭示课题,学习 前鼻音n。

1、根据语境歌中“摁一摁”的`“摁”,“天安门”的“安”,“音乐 美”的“音”就引出今天我们要学的前鼻韵母Bn

en in (贴卡片)

2、找共同点,学习 前鼻音 n 。

A 同学们找找这三个韵母都有一个什么字母?(用红笔描出)

B 师:在这里,它不是声母 n ,而是一个前鼻音 n 。这个鼻音 n 怎么发呢?

C教发音方法:我们只要把舌尖顶住上牙床(用手指上牙床),鼻子出气发音。(师示范,学生模仿,个别读)声音是从鼻子前部发出的,我们叫做前鼻音。(开火车读,抽读)

过渡:学会了发前鼻音 n 后,再来学今天的韵母就很容易了。

四、教学 前鼻韵母 Bn en in 。

1、(指图上的天安门)问:这是什么?

2、出示卡片 Bn,今天 学的前鼻韵母Bn就是读“天安门”的“安”。

3、指导发音。B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师用手先遮住 n,再用手遮住B) 发音时,我们先摆

B的口形,然后把舌尖顶住上牙床发前鼻音 n。(教师用手势演示)

(师示范,领读,开火车读,抽读)

4、学习 en。

A、 按照我们刚才的发音方法,en 先摆什么口形?然后......?

B、 en就是摁遥控器的“摁”的发音。

5、学习 in。

A、学会了Bn en 的发音,你能按我们学习 Bn en 的发音方法,自己来发第三个前鼻韵母吗?

(学生 自己练读,抽读检查)

B、 师:in 就是发“音乐”的“音”。

C 、 你是怎么发这个音的?

6、 说得真好。让我们用这种方法一起再来读一下这三个前鼻韵母。

集体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一个学生抽读3张。

7、小结:刚才同学们读得都不错。我们知道n (单个卡片)单个出现的时候,它是声母n

。它和单韵母一起出现的时候(出示Bn)就不是读 n,而是一个前鼻音 n。我们今天学的三个韵母都有一个前鼻音n

,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前鼻韵母。(抽读,开火车读)

8、小组活动,标四声。

师:在你们的课桌上有许多的苹果,背后写有我们今天学的三个前鼻韵母,你能给它标调吗?

(1)先分工。

(2)再标调。

(3)后练读。

9、游戏:“摘苹果”

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名字 叫“摘苹果”。

师:谁来摘苹果?

生(齐):我来摘苹果。

摘到苹果反过来领读。

五、学习声母和Bn en in 组成 的音节。

过渡:Bn en in是韵母,它和声母在一起就组成了音节。

1、出示书上声母与Bn en in组成的音节。

2、用“找朋友”的游戏认识音节bBn

3、小组自由练读音节。

4、游戏:“坐飞机”

师:“bBn”的飞机在哪里?

生:“bBn”的飞机在这里。

六、读书、写字。

1、今天,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3课在书上第45页,请同学 们把书打开,让我们一起跟着录音机来把我们今天教的内容读一下。

2、Bn en in 这三个前鼻韵母怎么写呢?

师范写,学生描红。

七、总结。

今天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前鼻韵 母Bn en in ,还学会了Bn en

in和声母相拼的音节,一些带有介母的音节比较难读,回家要多练习。

小学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3)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4)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教师提供的音响材料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小学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感觉肌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2、能够使用生活中物品的肌理效果或自行设计创造肌理效果来美化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营造肌理“实践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和掌握不同的肌理效果来创造画面。

2、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肌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表现作品,使之达到和谐和完善。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材料、范作等。

2、学生准备作画工具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导入

触摸实物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

2、观察

教师分发小组不同的肌理效果物品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比较,初步了解物体的粗糙和细腻、规则和不规则的肌理效果。

二、发展

1、欣赏作品,教师出示多件不同肌理效果的物品,让学生感受肌理效果所带来的视觉冲击。

2、研究讨论

如何利用自然、生活中物体的肌理效果来制作绘画。

3、学生制作,大胆表现,运用在室外收集的肌理物体进行简单的创造。

三、指导评析

1、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自评、互评。

3、作品展示。

四、总结

课后搜集还可以运用哪些物品进行肌理的创作。

小学教学设计 篇5

许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教学感受,好的教学预计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阒重要作用。现低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或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参与,主动探索,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合理地分析教学内容

一节数学课教学的成败,教学内容的呈现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教师必须能多样地、灵活地呈现教学内容。

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对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的分析,就是希望教师不仅考虑本节课所教的知识,更要考虑到本节课后蕴涵的潜能。如小学数学中知识的迁移:由刚开始的表内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百分数乘法,每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

二、合理地分析学生情况

教学设计必须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学习困难,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事倍功半或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老师不能用自己的视界来衡量学生的视界。要想真正了解学生不仅仅依靠经验,有时还需要一定的调研,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合理地确定教堂目标

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看这种教学目标有没

有价值,能否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某种积极的变化,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个性需要。所以说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而服务的。《教学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民价值等几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体现数学教育的多方面价值,教学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为此,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是否有新的收获,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了任务。

四、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

在设计活动时,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学进行差异化处理。教师:导入→提问→探究(组织学习、交流)学生:动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练习等,准备:教具、学具、课件等,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是为了完成和达到教学目的而设计的,为此,必须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

五、合理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是对个人本自身的教学进行批判和反省的过程,一节课下来,静心反思,及时记下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思考再交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教学,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了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无效性教学。

通过教师合理地设计、安排,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住,再接再励,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好,更出色!

小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通俗、夸张,情节曲折、生动,很受学生们欢迎。因为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不必多讲,可让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课本剧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表演来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

1、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

2、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表演。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吗?听说过《神灯》的故事吗?是呀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幻想,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二、教学达标

1、了解文学常识:

你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且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抛砖引玉,提示性表演开头:

我是一个穷渔夫,以打鱼为生。我打了一辈子的鱼,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只撒四次网,这就足够我维持一天的生活了。可是今天我已经撒了三次网了什么也没捞到,难道今天这么倒霉吗?我再撒一次看看,上帝保佑我捞一条大鱼。(做撒网状)哎呀怎么这么沉,上帝真的保佑我捞着大鱼了。(做用力拉鱼网状)

4、学生排练:

两人一组自愿组合,排练在魔鬼和渔夫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排练熟悉语言,进一步了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教师提示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做道具。

5、学生表演:

每一对学生表演完,请同学来评价表演的'优点与缺点,让下一对表演的同学引以为戒。找三对学生表演较好。

6、教师小结:

渔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总结出: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既勇敢又要机智。

三、开拓扩展

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东郭先生)

四、能力延伸

通过这篇民间故事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民间故事的特点吗?

五、欣赏体会

动画片《皇帝的新装》中节选:老大臣看新衣一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课本的基础上怎样表演得更加生动,加深对表演课本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