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葡萄沟》教案

2025/11/10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葡萄沟》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葡萄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 了解葡萄沟是盛产葡萄的好地方,那里的葡萄干非常有名,从而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准备:

1、 课前搜集与新疆有关的资料,新疆的风土人情图片。

2、 葡萄干。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捧出葡萄干。

(1)分给同学尝一尝。

(2)师:味道好吗?大家知道是哪里出产的葡萄干吗?(新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去了解葡萄干的'生产情况。

(3)说说你了解的新疆。反馈搜集的资料。

(4)出示地图。认识新疆。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 默读课文,找出要求认识的字,你最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标明自然段。

3、 分组认读生字,说说识字方法。

4、 学生反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5、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开火车。

6、 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7、 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作业: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生字词语,开火车。

二、感悟朗读。

1、 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

葡萄沟在()。

葡萄种在()。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有的运到()。

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3、 学生反馈,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教师适时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

三、分组讨论。

1、大家学了课文,你认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产?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

四、有谁能跳一段新疆舞。

五、齐读课文。

作业:请你当小导游向家里人介绍葡萄沟。

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卡片。

茂密 暗红 淡绿 五光十色 热情好客

2、 抽查背诵。

二、制导写字。

1、读一读。

那 产 杏 梨 串 族 修 钉

2、 同桌说词。

3、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你认为怎样写才好看?要注意写什么?

4、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作业展示,大家评价。

作业:

写字。

板书设计:

《葡萄沟》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葡萄沟》第二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结合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茂密”、“梯田”、“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远近闻名”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葡萄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导入课题并板书。

2、出示课件,了解葡萄沟的位置

3、读课题,说说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看课件听课文朗读。

2、说说自己对葡萄沟的感受。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

①学生读第一自然,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②指导用“有……有……还有……”说句子。

③找出哪个句子最重要,并和全篇课文有联系。

④抓住句子“当然……”边读边悟:为什么不以“水果沟”命题?想想后文会抓住什么来写?

2、学习第二自然。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四人小组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③结合课件指导朗读,边读边悟:

a、理解“梯田”、“茂密”、“凉棚”等词语。

b、比较“一个个”与“一个”、“一大串一大串”与“一大串”、“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的区别。

c、抓住“最甜”、“吃个够”来理解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d、理解第二自然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e、练习:“填一填”。

f、依图背诵第二自然段。

3、课中操。

(学跳新疆舞)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过渡: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鲜美、甘甜的葡萄,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就把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葡萄干是怎样制作的。

②朗读第三自然段,揣摩与想象“阴房”是什么样子?并结合课件了解“阴房”。

③读中理解阴房为什么修在山坡上?

④边读课文边看课件,了解并述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⑤观察、品尝葡萄干,感受“色鲜”、“味甜”。

⑥理解“远近闻名”。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②怎样理解“真是”?把对“真是”的感悟之情读出来。

四、总结全文。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机会去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尝出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我们的家乡也是个好地方,老师希望小朋友课后去问一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家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下节课老是想请小朋友像介绍葡萄沟一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好吗?

五、板书设计

葡萄:多、大、美、甜

葡萄沟 老乡:热情好客 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色鲜味甜

《葡萄沟》教案 篇3

课 题

葡萄沟

教 具

中国地图、诗文录音、课件

课 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教学难点

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能力目标:理解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情感目标:知道我国新疆土鲁番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吃时感觉味道怎么样?

2、引入:对,我和同学们有同样的感觉,葡萄酸中带甜,非常好吃,那么,你们知道我国哪儿生产的葡萄最多最好吗?(新疆葡萄沟:出示中国地图,师指出葡萄沟的地理位置。)

3、揭题:(板书:葡萄沟)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葡萄沟》这一课。

二、提出预习要求:1、(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思考: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3、把课文读正确。

4、小组内交流,检查。

三、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1)认读生字词,选择正确读音:好(hǎo hào)客

碉(diào diāo)堡 钉(dīng dìng)着 荫(yīn

yìn)房

(2)课件出示:土鲁番 新疆 葡萄沟3个词。请同学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1)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2)交流讨论:

要点:a、葡萄不但生产,而且盛产。

b、课文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人们喜爱葡萄的心情,突出主要内容。

3、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通长句子。

4、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板书课题。

2、学习最后一段: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齐读(板书:好地方)

3、提出学习目标: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是本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指名回答思考题。(板书:盛产水果)“盛产”是什么意思?(出产水果很多,可说盛产)

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师引读第二句。(师读表示月份的词)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好地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编好句序。

2、再次默读,想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用——划出这些词。交流讨论思考题,提醒学生注意“这时候”也是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看,这段话是从第几句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3、学习第二句:(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根据回答板书:夏季 枝叶茂密。(2)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枝叶怎么会像凉棚?(3)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带着舒畅的心情读句子。读时重音读哪个词?(凉棚)自由准备后,再指名读。

4、学习第三句:(1)自由轻读,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根据回答板书(秋季葡萄)(2)哪些词写出了葡萄的美丽?(3)着重理解“五光十色”板书(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

a、“五光十色”描写葡萄的什么美丽?课文中提到了哪些颜色?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b、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有光泽,非常美丽,同时,也说明了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

(4)指导朗读

秋季,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

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丽。(板书:景色美丽)

5、学习第六句

(1)学生齐读

(2)说句子讲谁怎么样?

(3)你从哪些词感觉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准会”和“说个够”的意思。

(4)女生齐读,注意突出反映老乡热情好客的词。

(5)如果老师到葡萄沟做客,你家就在那里,你会怎么招待我?(给学生带新疆帽,表演,自由发挥)

(6)小结:学了这段,在家了解到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7)包含赞美之情齐读二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板书:葡萄干 有名)

品尝葡萄干,同桌说感受,引读“这里的生产的葡萄干……”

(3)用 划出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这几个词的结构,然后说说这样的词:水果多、景色美,名气大……

(4)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5、总结:

(1)讨论: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的好地方?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师结: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4)配乐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葡萄沟的葡萄很有名,我们家乡出产的“——”也很有名,你们能夸夸家乡的特产吗?

2、交流欣赏图片、资料。欣赏歌曲《新疆好》。

3、课件出示: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4、仿照上题写一句话。(先说后写)

5、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课后注意观察。

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 夏季 枝叶茂密 好

沟 秋季 葡萄 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

老乡热情好客 方

葡萄干——有名 颗粒大 味道甜 颜色鲜

《葡萄沟》教案 篇4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晾房里制成葡萄干。晾房修在山坡上,样子有点儿像碉堡。晾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有许多木架子。人们把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空气,使水分蒸发,晾成葡萄干。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习目标:

1、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能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乐熏染气氛,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葡萄沟)

2、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

3、书写“沟”字。

二、自主初读。

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

(hǎo)好地方(gàn)干活(fēn)分开(dīng)钉子

(hào)好客(gān)葡萄干(fèn)水分(dìng)钉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葡萄沟在哪?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1)回答“葡萄沟在哪?”(在新疆吐鲁番)

课件地图展示地图,学生一次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明确三者关系。

生字卡片认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是个好地方。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第一段。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第一段,边读边悟: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这里都出产那些水果呢?(课件出示图片“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3)结合图片认记“蜜”、“杏”。

形近字对比识字“蜜”、“密”。

“蜜”、“密”书写指导: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边,一撇不能漏掉。

(4)葡萄沟既然出产那么多种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让学生明白葡萄沟虽然出产多种水果,但是葡萄最让人喜欢。)

(5)怎样读这段才能表达出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

指导朗读:五月有杏子,七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6)学生互读互评。

(7)小结:葡萄沟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学生说)

2、学习第二段。

师:让我们去看看秋天这里的葡萄园是什么样的吧!(放录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a、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b、小组读句合议。“你觉得哪句最美,为什么?”先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2)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

a、指导学生看图,抓住重点词语“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使学生领悟:葡萄沟的葡萄产量高、颜色美。(相机板书;多、美)

b、讨论:“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并感知在读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语调要抑扬顿挫)

c、小结:读了这句话老师眼前浮现出葡萄沟那又大有美的葡萄,难怪人们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师范读:“要是你这时候到葡萄沟去,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a、出示维吾尔族老乡的图片,结合认字“维”、“吾”。

b、抓住“最甜”、“吃个够”指导朗读。(教师相机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c、认记“够”,注意发现与“沟”同音。

(4)看图训练口语。

图2画的就是维吾尔族老乡正在接待远方的来客。你若是图中的老乡,面对客人,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你若是这位客人,又会怎样说呢?

小结: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啊,让老师忍不住想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进入角色,激发兴趣。瞧,葡萄丰收了,这么多,怎么办呢?你们来帮老乡想想办法。

(2)生默读第3段,自读自悟: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2)认记“碉堡”。

a、学生自主认记。

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记忆。

(4)指名学生充当维吾尔族小朋友演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5)另指一名学生排列葡萄干的制作顺序。(a、运到阴房;b、挂在架上;c、蒸发水分;d、制成葡萄干)

尝尝葡萄干,说说葡萄干的特点。(相机板书:色鲜、味甜)

看了刚才维吾尔族小朋友的表演,让我们更加觉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6)激发感情再读该段。

二、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参观了葡萄沟,你们对葡萄沟有了那些了解,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2、师生交流体会。(教师板书:真)

3、指导朗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实践活动,赞美家乡。

1、师:“葡萄沟的葡萄很有名,我们家乡出产的也很有名,你们能夸夸家乡的特产吗?”

(小组交流课前个人收集的`有关家乡特产的图片或资料)

2、课堂练习。

(1)原文填空积累好词好句。(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完成拓展练习题,仿照上题形式写一句话。(先说后写)

3、评价作业,小结。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同偏旁:

搭—摘

同结构:

上下结构——吾、季、留、杏;

左右结构——坡、搭、摘、钉、够。

2、重点指导。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左右并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五、复习巩固

1、猜字谜巩固生字。

(1)多一句。(够)

(2)弟弟站在木头边。(梯)

2、开火车认字卡,口头组词。

3、多音字填空练习。

4、听写词语,巩固写字。

教学反思

一、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欣赏课文动画,使抽象变具体,使静止变活动,使教材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课文动画,把声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做到目观其形、耳闻其声,感知课文的整体美,为学生领悟课文铺路架桥。

二、欣赏图片,让学生进入葡萄沟,畅游葡萄沟,尽情欣赏葡萄沟的景色,了解葡萄沟的特产,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喜爱那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向往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

三、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不知“梯田”、“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茂密的枝叶怎么会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又是怎样的。此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山坡上一层层的梯田,阴房的外观,墙四壁的。小孔,阴房内的木架及挂钩,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把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使他们通过直观的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知课文内容。

四、查阅资料,拓宽语文学习天地。

《基础课程改革》提出:“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教材提倡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阅读,以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为了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前及课后,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搜集资料,在课上、课下相互交流,以此扩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量,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葡萄沟》教案 篇5

一、揭示课题

歌曲引入《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小朋友,这首歌美吗?你知道这是写哪里的歌曲吗?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新疆的课文,题目是“葡萄沟”,葡萄沟是个地名,为什么叫葡萄沟?(盛产葡萄),课文写了葡萄沟的什么?是怎么写的?请大家打开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要求: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三、读课文。

1、自由放声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难读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2、读读课后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形,难写的字可以在旁边写一写。

3、你学会了哪几个字?能教教小朋友吗?

(小朋友真能干,教得真好,不过哪个地方还要注意……)

四、二读课文。

1、生字新词通过自已学自已教基本掌握了,老师相信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了,请大家再准备一下,待会儿请大家露一手,看谁读得最好,你哪一节最感兴趣可以多读儿遍,你认为哪句话最难读也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指导朗读情况(不加字不漏字,不重复。)

你对哪段最感兴趣或你认为哪句话最难读,读给大家听听,为什么感兴趣,为什么难读?

五、三读课文。

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认为哪几节最重要?为什么?

第2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可看出?

谁来说说夏季是怎么写的?

秋季呢?(葡萄成熟,葡萄收获后……)

前字两小节有什么用?——指名读前后节。

小朋友,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在课文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或几个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自由准备。指名说,评讲,同桌互说,你想把它写下来吗?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把你说的话写在书上。

六、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堂课大家都学得非常积极、认真,在老师的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会了生字新词,读懂读通了课文,下堂课围绕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深入研读课文。

《葡萄沟》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点。本课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在课文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到葡萄沟的美丽景色,并为祖国的富饶美丽而感到骄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葡萄沟的美好。

2、重点理解:“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重点词语和句子,初步了解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方法体会葡萄枝叶的茂密,葡萄的多和美,从而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初步了解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导入

1、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新疆吐鲁番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它是?

2、板题(学生临空),读题。

3、检查生字词识记情况。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课文中作者用一句来夸赞葡萄沟,你能找到它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吗?

学生回答,师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2、指导朗读句子。师: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3、你想怎么读,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度:葡萄沟好在哪里?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寻找答案吧!)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里出产哪些水果?用横线在文中做上记号。

2、课件出示水果图及句子。抓住“最”字,体会对葡萄的喜爱,指导读出喜爱的感情。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了葡萄沟盛产的各种水果,让学生垂涎三尺,更能读出对葡萄的喜爱。)

(过渡:这么多的水果,真是物产丰富,那人们最喜爱的葡萄种在什么地方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借助课件理解“梯田”。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有哪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哪句是写夏天的景色,哪句是写秋天的景色?

2、师: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根据反馈引导理解)

(1)夏季,你看见了什么?(“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

理解“茂密”。

怎样才算茂密呢?老师贴几片叶子,再由学生上前继续贴。这样层层叠叠的叶子就是茂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贴叶子,将“茂密”二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形象地理解了“茂密”的意思。)

(2)体会葡萄架多。师:到了夏天,葡萄茂密的枝叶就顺着搭好的架子向四面展开。书上说像什么?书上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一个个”说明什么?

(3)指导朗读。师:开始上课时,老师讲过,葡萄沟挨着火焰山,那里气温高达49,天气可热了。此时,钻进绿色的凉棚,感觉怎么样?(凉爽,凉快)那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同桌试读,指名读)

师:想一想,夏天,你站在这茂密的枝叶下,你会想象到什么?(葡萄大丰收)是啊,这叶子,这凉棚,带着一种希望,有着希望之美,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复地读,在多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了解葡萄枝叶的茂密,感受葡萄沟夏季景色的美丽。)

3、感悟葡萄的多、大、美。

秋天到了,葡萄熟了,那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课件出示句子)

(1)体会“一大串一大串”长得好。

(2)体会颜色多。(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师:这么多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真是种类繁多,色彩艳丽。这就叫——五光十色。

(板书:葡萄五光十色)

师:能不能用“五颜六色”替换“五光十色”,为什么?(课件出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理解这两个词语的不同之处。)(3)指导朗读。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亲眼目睹了大家所陌生的甚至是从没见过的葡萄,并为突显重点,突破难点推波助澜。)

4、师:葡萄这样的诱人,真想吃个饱。那里的老乡愿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说。(课件出示图片及句子)

(2)理解“准会”、“最甜”、“吃个够”并读。

(3)教师: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葡萄沟的人怎样?是啊,葡萄沟美,人更美。

(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4)师:歌词里说“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赶快捧起书来吧!(齐读:要是这时候……吃个够。)

(设计意图:抓住时机让孩子们入情入境,既训练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这么多的葡萄吃也吃不完,那不浪费吗?

1、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阴房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1)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

(2)课文是怎样描写阴房的?

(3)葡萄是怎样制成葡萄干的?

(4)在阴房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

3、师板书:葡萄干色鲜味甜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孩子们不仅明白了什么叫“阴房”,而且对于葡萄干的制作有了最新的认识。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四、思维拓展,深入感悟

师:我们欣赏了葡萄沟的美景,看到了大串的葡萄和色鲜味美的葡萄干,你们想说点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总结本课学习。

美好的景色,美味的葡萄,热情的老乡让我们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大声赞美它:(师生同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你还知道新疆有哪些小吃、特产、风俗吗?

(课件展示有关新疆的其它图片。)

3、那,我们来一起跳舞吧!(播放:《尝葡萄》师生随着音乐舞动。)

六、启发思考,拓展练习

大家一定也想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