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5/11/1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的重难点:

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有关于作者的资料、写有课文新词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释词:“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慈母”呢?

学生动手查字典,然后指名回答。

3、阅读课文的导读部分,明确学习要求。

4、展示资料,简介作者

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二、检查预习,交流感受: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2、出示小黑板;学习生字(先自由读,再指名来读,再全班齐读)

3、重点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注意多音字“龟”在这里的读音)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动笔写在课本上)

5、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总体印象)

过渡: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教师适当补充,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波浪线和横线分别画出)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的母亲

(结合板书,将重要词语填入括号内)

2、拓展: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一一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

3、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或古诗

提示:以前学过的那首古诗也是描写母爱的?(《游子吟》)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读书 作文

饱览“香烟人”画片

看图书:报偿《秋天来了》 甲优

阅读文艺书籍:馈赠《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赞誉

读中外名著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大热

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汇报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四、作业超市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形成雨雪形成风杀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天体的相关知识。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①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②请同学们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③明确要求:

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①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②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③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听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①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②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说到了什么启示。

③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评价。

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习 作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好吗?

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①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②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略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4.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 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白鹭鸶这种动物吗?(课件出示图片)

2.白鹭鸶是一种喜欢群居的水鸟,全身雪白,体态优雅,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我们今天学 习的这篇课文就与白鹭鸶有关。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是最后一只白鹭鸶?它的同伴呢)

二、整体感知

1.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文本。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 125 页,先自己把课文读一遍, 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同时要注意读准生字词。

2.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引导学生按事件的六要素把故事概括得简要而完整。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讨。

1. (课件出示坪林山美景图)坪林山上,绿树成荫。坪林山脚下,有一个山猪潭,潭面宽阔,潭水 清澈明亮,真是天光云影共徘徊,鸟语花香醉人心。潭边的坪林村(学生接读第一自然段) 。不知什么 时候来了一群白色的鹭鸶,他们也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在这里安了家,常常在潭边捕鱼,或在田间漫 步,也过着平静的日子。 这眼前的美景不是我们的想象,而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着!这样的美景让你感受到什么呢?(宁静、幽美)

2.这样的美景不仅吸引了我们,更吸引来了一群建筑开发商的到来。 过渡:对于他们的到来,白鹭鸶心里怎样想?

A.议论纷纷,心里很担心。联系课文说说你认为它们会担心什么呢?(有感情的'朗读)

B.有着美好的愿望。 (谁有什么愿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有感情的朗读) )

3.是啊,一只白鹭鸶有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这不仅是白鹭鸶的, 也是我们人类最初的美好愿望啊。 (出示广告词,先指名读,再联系前文师生接读。 ) 引导学生品悟从广告词的句式排列中感受到什么?

4.这么宁静优美的环境怎么不让人心生向往呢?可往往事与愿违。仔细读一读 4-7 段勾画出环境 变化的句子,看看发生了些什么事?

(1)工程车来来往往,整天轰轰隆隆的,尘土飞扬。

A.噪音和尘土让鹭鸶们不习惯。他们习惯的是什么?联系前文想一想,说一说。

B. (失去了平静,安静。 )指导读:一些不习惯的鹭鸶都先搬走了。 是啊,听着机器的轰鸣,原本宁静的家园被一只只“怪手”给毁了!

(2)那巨大的看板,挡住了鹭鸶回家的路线。加上工人抽取潭里的水,不到半月功夫,山猪潭变 小了。 (失去了碧水蓝天) 小结:环境越来越槽糕,白鹭鸶们现在不仅遗失了宁静,更遗失了属于它们的碧水蓝天。出示读: 暑假还没过完,鹭鸶们都急着飞走了

(3)水田不见了,潭边筑起堤防,堤边正在修建环潭道路,草地不见了,潭边的相思林被砍光了。 潭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小到当白鹭鸶去喝水的时候,整个潭边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们都跑出来, 大叫:“你看!白鹭鸶,真的有白鹭鸶呢!”

A.抓住词语体会环境的变化。想象一下,山猪潭会小到什么程度?

B.出示句子:白鹭鸶吓坏了,觉得这里实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他决定立刻就搬家。 什么让它觉得可怕?(没有了水田,没有了食物,没有了相思树,也就没有了它们栖息的家啊! ) 人们在惊讶的叫着: “真的有白鹭鸶! ”时,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成千 2 上万只白鹭鸶都飞走了,只剩下这是最后一只白鹭鸶!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连这最后一只白鹭鸶都会 失去!是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亲手毁了我们最初的梦想: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与动物和谐共处。

5.所以,鹭鸶们都飞走了。看看鹭鸶行动的句子,比较这三处写法,你发现了什么?

A.一些不习惯的鹭鸶都先搬走了。

B.暑假还没过完,鹭鸶们都急着飞走了。

C.白鹭鸶吓坏了,觉得这里实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他决定立刻就搬家。

6.白鹭鸶一批比一批走的急切,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恶劣) 。就连最后一只白鹭鸶也不 堪忍受,仓皇离开。你能理解这些鹭鸶们的感受吗?带着这样的感受来分角色读读重点句子。 (男生读 环境变化,女生读白鹭鸶的不同反应。 )

7.最后一只白鹭鸶,原本期望与人们友好相处,可是最终却带着万分的恐惧,匆忙的离开了自己 的家园。他孤零零的在空中飞行,想到了自己曾经和同伴们一起戏水的山猪潭,想到了自己曾经栖息的 相思林,想到了自己曾经散步的草地,可是,这一切现在都不复存在了。如果你是一只白鹭鸶,你会 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8.学习“遗失启事”,强化环境意识。

(1)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一群环保工作者听到了白鹭鸶的诉说,他们举起了一块牌子: (课件出 示遗失启事,以读代讲)

(2)这一再的遗失!遗失!遗失!让我们感到痛心疾首。但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下去,我们遗失的仅 仅是这些吗?

(3)现在的山猪潭不在祥和。白鹭鸶们无家可归,你愿意为白鹭鸶在武汉找个家吗?快快模仿广告 语或遗失启事,写下邀请吧! (课件出示邀请函)

(4)说得多好啊!希望我们现在的悔改还来得及。那么在生活中,面对山猪潭这样的事件,我们应 该怎样做呢?

五、课堂总结。

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最后一只白鹭鸶的悲剧不再有!

板书设计:

最后一只白鹭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