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垃圾分类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五年级垃圾分类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垃圾分类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了解垃圾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并正确分类生活垃圾。
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准备
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图片或视频。
垃圾分类标识卡片。
实物垃圾样本(如废纸、塑料瓶、易拉罐、果皮等)。
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代表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三、活动过程
导入
展示地球被垃圾包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垃圾吗?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
知识讲解
讲解垃圾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如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等。
介绍中国生活垃圾的四大分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展示各类垃圾的具体实例和对应的分类标识。
分类实践
展示实物垃圾样本,让学生尝试进行分类。
教师纠正学生分类中的错误,并强调正确分类的方法。
让学生将手中的垃圾卡片放入对应的垃圾桶中,巩固分类知识。
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好处?”
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意义。
总结提升
总结垃圾分类的`要点和正确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与家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记录一周的垃圾分类情况,并撰写感想。
四、活动延伸
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或主题班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新闻和动态,了解全球范围内的环保问题和挑战。
五年级垃圾分类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实行垃圾分类的意义及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在生活中学会垃圾分类,形成习惯。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引题:“为什么说垃圾是资源?”
2、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就都是宝贝,就连那种被成为微型杀手的废电池也是可以被化害为利的。垃圾中蕴藏着丰富的'可回用资源。市民丢弃的生活垃圾中,大部分是有机垃圾(厨余垃圾、果皮等),另外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据统计,目前生活垃圾中约70%为厨余垃圾、果皮等有机垃圾,20%为废纸、塑料类,约4%为玻璃,剩余的为金属、布类等。因此,其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被资源化利用的可能,合理加以开发利用就能变废为宝。
3、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为什么要实行垃圾分类?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您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元人民币。
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多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费是1.16元/吨,是1979年的4倍。
4、各组讨论后,开始全班交流,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本组的讨论结果。针对学生提出的“白色污染”,“乱倒剩饭菜”,“大量的生活垃圾”,“乱扔废弃物”等身边的环境破坏问题。
对学生谈到自己在学校参与垃圾分类以及在家中减少生活垃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的经过与体会,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5、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
垃圾分类收集是指垃圾按其可处置的性能或可利用的价值而分别收集的方式,其目的是为资源回收和后续处置带来便利。
6、应怎样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在分类时,应将分为四类存放和弃置:
第一类是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织物、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
第二类是厨余垃圾:包括菜叶、菜根、果皮、骨头、花草等;
第三类是其他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
第四类是有毒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过期药品、化妆品等。
7、分类收集容器——颜色和标识
红色:用于投放有毒有害的垃圾。
蓝色:用于投放可回收的垃圾。
绿色:用于投放厨余垃圾。
灰色:用于投放其他垃圾。
8、我国有哪些城市正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为贯彻实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2000年建设部特选了8个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作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这8个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其中北京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始于1996年。
9、教师进行总结时。
五年级垃圾分类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
1、师利用声音引起学生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在哭?
学生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学生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学生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二、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学生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一分类呢?
4、师指名学生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学生。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一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三、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学生一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延伸活动:师幼一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学生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学生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学生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学生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五年级垃圾分类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明确垃圾分类的方法,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标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长期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准备
准备垃圾分类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准备垃圾分类的实物样品,如废纸、塑料瓶、易拉罐、果皮等。
准备垃圾分类的演示道具,如不同颜色的垃圾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垃圾污染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都是怎么处理垃圾的?有没有进行过垃圾分类?
学习新课
垃圾分类的意义:讲解垃圾分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等方面的意义。
垃圾分类的方法: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这些垃圾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油漆桶等。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湿垃圾(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果皮等。这些垃圾可以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为肥料等资源。
干垃圾:除了以上三种垃圾外,其他难以回收的垃圾都属于干垃圾。这些垃圾需要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
垃圾分类的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垃圾分类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都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
实践活动
分组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垃圾实物样品进行分类,并放入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
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想法。
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和方法,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实践垃圾分类,并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五年级垃圾分类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基本的垃圾分类知识。
学会识别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能正确分类投放。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二、教学准备
垃圾分类宣传视频或PPT。
各类垃圾实物或图片,如废纸、塑料瓶、易拉罐、废电池、果皮等。
垃圾分类投放示范箱或模型。
学生分类记录本或表格。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垃圾分类宣传视频或PPT,引导学生关注垃圾分类话题。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吗?你们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2. 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介绍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详细介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定义和范围,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强调分类投放的正确方法,如可回收物要清洁干燥后投放,有害垃圾要单独投放等。
3. 垃圾分类实践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垃圾实物或图片。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垃圾正确分类并投放到相应的投放箱或模型中。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分类行为,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4. 分享与交流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在分类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类情况,肯定正确的分类行为,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参与垃圾分类行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5.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制作一张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或写一篇关于垃圾分类的日记,以加深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鼓励学生在家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并记录下自己的分类成果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视频导入、知识讲解、实践操作、分享交流和作业布置等多个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交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年级垃圾分类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的分类,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认识垃圾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3、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做好垃圾的分类。
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地分类垃圾,合理地处理垃圾。
2、从我做起,带动身边的人正确地分类垃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什么是垃圾分类
提问: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方法
二、垃圾分类视频播放
下面请大家观看垃圾分类处理的视频
三、谈谈生活中的垃圾
1、垃圾的种类与我们的处理方式:请同学们说说身边都有哪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自己有没有什么较好的垃圾处理的.想法。
2、请同学们说说垃圾分类的优点
3、下面我们看一下我国垃圾回收现状
四、交流感想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想。
五、发动倡议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六、班主任讲话
今天,我们以班会课的形式介绍和交流了垃圾分类,相信大家已经对垃圾分类有了较深的理解,那么以后,我们就要把垃圾分分类,为我们的环保事业多做贡献,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