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揠苗助长》教案

2025/11/13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揠苗助长》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揠苗助长》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识字写字教学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重视写字指导,发现生字书写规律,强化写字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并阅读寓言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

导入: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

2、(出示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

(1)学习生字“亡、牢”。

减一减法:忙-忄=亡

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3、质疑课题:“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以看图片猜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一定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羊圈叼走街坊后悔从此劝告丢失钻进去

(2)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生字游戏。

寓则亡牢圈钻叼坊悔此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进去”中的“钻”读zuān;“叼”的读音为diā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学生补充完整。)

课文中的养羊的人丢了______次羊,最后他把羊圈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采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生字时,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

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重点句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圈”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uàn,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②学习生字“钻、叼”。动作演示“钻、叼”。

熟字加偏旁法:钅+占=钻

形声字记忆法:“叼”左边的口字旁表示用口来叼,右边的“刁”表示生字的读音。

③齐读句子。

(2)重点句2: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①“街坊”就是邻居。“坊”是本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加一加法:土+方=坊。换一换法:房——坊。)

②街坊劝告时是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来劝一劝这位养羊的人吧!(指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时要表现出街坊对养羊的人的关心。)

③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的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预设: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真是多此一举。不就是一只羊吗?没什么大不了的。

④养羊的人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无所谓,毫不在乎。)

⑤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相互评议。

4、过渡:好心的街坊来劝说,养羊的人却不听劝告,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要突出两个“又”字。)

(3)为什么要突出两个“又”字?联系第1自然段想一想。(两个“又”字更能体现养羊的人不修羊圈带来的后果,而且能突出丢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4)齐读第4自然段。

6、过渡:两次丢羊后,养羊的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7、学习第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1: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①你能体会养羊的人现在的心情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后悔”“现在修还不晚”来体会养羊的人认识到自己错了。)

②学习生字“悔”。

换一换法:海——悔。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后悔”。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后悔的经历。

(2)课件出示句子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①读一读,说说养羊的人是怎么做的。

②相机学习“此”。

熟字比较法:比——此。

减一减法:些-二=此。

③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预设:第二个句子中的“赶紧”一词说明事情紧迫,养羊的人行动很迅速;“堵上、结结实实”说明养羊的人很认真,把羊圈修得很好。

④指名读句子。(将这句话与养羊的人的语言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养羊的人两次丢羊后心理和态度的变化,进而更深入地体会“亡羊补牢”的意思。)

(3)小结:养羊的人终于听取了街坊的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结果——(课件出示句子)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4)再次朗读,指导语气。

设计意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提供运用词语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此环节中抓住了“又”和“赶紧”,感悟养羊的人因后悔而及时改正错误的做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语言训练:当养羊的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街坊会怎么说?养羊的人又会怎么回答呢?

2、同桌合作表演后,教师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深入学习了课文内容,现在你能说一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5、小结:由此可见,像养羊的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________,就________。

6、“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犹未为晚”。

7、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此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与解题相联系,并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意。同时,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道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五、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重点指导:

钻:左窄右宽。“钅”的竖提不要穿过第三笔的横。

劝:第二笔是长点,右边的“力”写得比左边高一些。

丢:第一笔撇写得短而平,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一些。

告:第一笔撇与“丢”的撇写法有区别,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而稳一些。

5、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6、教师强调写字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学生临写。

7、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后再进行书写。

8、全班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让其和大家交流分享书写经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认真观看教师示范,掌握重点字的书写要领,感受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中。

六、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教师不能硬性总结道理,让学生硬说道理,要尽可能拓宽学生思路,结合实际谈。

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习,使学生巩固课内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要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同时又能学到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片)

2、你知道这个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这个故事就是——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文中画出“揠苗”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动画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画出“揠苗”的意思,增强读文的实效性。

二、学习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2、出示生字:焦、筋、疲、喘、截。(带拼音读,去掉拼音再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汇报,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1)加一加识字法:皮+疒=疲,肋+q=筋。

(2)换一换识字法:载——截。

(3)字理识字法:焦——(出示字理图)上边的字形是一只小鸟,下边的字形是火的演变,就像小鸟在火上烤,这是多么令人着急的事。

(4)利用熟字比较记忆“喘”:端——喘。

5、检测词语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焦急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开火车读,齐读)

6、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7、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________地想要禾苗快点长高,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禾苗都________。

(1)先自己说说看。

(2)指名说。

(3)课件出示:焦急、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枯死了。(引导学生齐读)

8、解题。

“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你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

课件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借助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概括难度,巩固对词语的运用。

三、深入探究,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那个种田的人的“焦急”。

1、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这种心情。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焦急)

2、自由地朗读第1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他的焦急。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焦急?(“巴望”是盼望的意思,说明他心里很焦急;“天天”说明他每天都去田边看。)

②你能读出种田的人焦急的心情吗?(指名读)

(2)引读:种田的人多希望自己的禾苗快点长高,他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出示句子)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①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②指导朗读:“一点儿”要重读。

③小结:禾苗在慢慢地长高,但在种田的人眼里却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真是个急性子的人。

(3)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①读一读,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感悟动词前加上修饰性词语的好处。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②指名读,谈体会。(第二个句子多了“焦急地”一词,更能体现出种田的人盼望禾苗快点长高的急切心情。)

③理解“自言自语”,用“自言自语”造句。

④指名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句子。

(二)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拔苗过程。

1、是啊,种田的人是那样焦急地巴望禾苗快点长高,他想出的办法是——(拔苗)。请你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他是怎样拔苗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出示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①指名读,读的时候要强调“一棵一棵”。

②随机提问:种田的人一边拔一边可能在想什么?

③引读: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种田的人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当肚子饿得咕咕叫时,种田的人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当种田的人汗流满面时,他还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2)引读:就这样,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课件出示句子)

①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难怪会累得——筋疲力尽。

②(出示图片)看,你能说说种田的人都累成什么样了吗?累成这个样子就叫——筋疲力尽。

③让我们再一次把自己的感受带到句子中读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种田的人的心情。

1、过渡:拔禾苗把种田的人累得筋疲力尽。但是,他回到家里,却一边喘气一边说——(出示句子)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2、你能想象种田的人当时的样子和心情吗?(种田的人当时很累,可是心里很高兴,因为他认为自己帮助禾苗长高了。)

3、指名读。

师:是啊!这个种田的`人不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还很得意呢!谁来读出他的“得意”?

4、引读: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生读)禾苗都枯死了。

5、总结: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种田的人焦急地巴望禾苗快点长高,这是故事的起因;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禾苗都枯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焦急”一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种田的人的内心活动,通过做动作的表演读、引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中体会种田的人急于求成的心理。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梗概,提高阅读能力。

四、结合实际,体会寓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种田的人的焦急,我从你们的朗读中也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可是,禾苗长高的事能急吗?现在我们来看一段种子成长过程的视频。

2、看了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种子还没有发芽,植物就不可能长高,植物还没有长得健壮,它就不可能结出果子。

3、那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有一个词语——急于求成。他还犯了什么错?(违反规律)

4、小结:是啊,这个种田的人太想让他的禾苗快点长高了,结果却使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他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这样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这就是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5、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吧!

设计意图:观看植物生长的视频,使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明白种田的人犯错误的原因。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请学生交流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从而对寓意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筋、疲。

2、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

3、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书写要领。

筋: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下半部分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月、力”要相互靠拢。

疲:“皮”要写在病字旁的里面。“皮”的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撇,最后一笔捺要伸展。

4、学生先描红,然后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5、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此环节中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反思

1、以故事题目为突破口。这两则寓言的题目都是对故事内容的高度概括,抓住了故事题目也就抓住了故事的主要脉络。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内容理解题目,从而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多种方法指导识字,如字理识字、熟字带生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将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3、以读为主。整个教学中,“读”贯穿始终。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4、联系实际,理解寓意。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类似的现象,从而体会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揠苗助长》教案 篇2

《揠苗助长》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揠苗助长》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揠苗助长》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会认五个生字,会写4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学习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学习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一、读题解题,理大意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读课题。

2.学习生字“揠”,猜“揠”的意思,理解课题。

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来猜一猜,“揠”的意思呢?(板书:拔)理解课题的意思。

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大。

3.读文。

抓住重点字词(急拔死),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种田人急着想要禾苗快点长大,就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大,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设计意图:对概括故事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品读“着急”,感受“急”

这个种田人到底有多着急呢?就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头,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读,找出句子。

2.交流句子。

出示句子(一):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巴望:十分的渴望

(2)天天:每天

情景创设:太阳晒得火辣辣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十分繁忙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是啊,昨天今天明天,每天都去看,就是——(手点住天天)天天去看,他是多么着急啊,谁能把他着急的样子读出来,自己先试试。

感情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二):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引读——可是一天,——生读后面的。

(1)小朋友,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长高了)

(2)种田人为什么觉得禾苗好像没有长高?(太着急)

从“好像”理解,禾苗其实长高了,只是种田人每天去看,心里太急了以至于没有感受到。

感情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三):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体会焦急,并学习生字“焦”。

(设计意图:从焦的四点底入手——代表火,感受农夫火急火燎的急切心情。)

三、感受“劳累”,凸显“急”

1.于是他想到了,拔苗助长。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他又是怎样拔苗助长的呢?

交流: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从三个方面理解:

(1)急忙跑到田里

(2)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4)理解“筋疲力尽”

通过创设情境理解“筋疲力尽”: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种田人,多热啊,可是——是啊,还有一大片的禾苗要拔呢。他哪顾得上休息啊。

拔呀拔,拔到汗水直流的时候,可是——是啊,抓紧时间,禾苗就能早点长高呢。

当他口干舌燥,多想喝杯水啊,可是——(他顾不上喝水继续拔)是呀,他不愿浪费一分一秒,急着要让禾苗都长高,他一直拔呀拔,直到累的头上———

腰都——

腿都——

这时候的他呀,身上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筋疲力尽。

(设计意图:让孩子感受种田人“累”的基础上,体会农夫的“急”)

四、体验“快乐”,显“无知”

1.用朗读的方式,读出农夫此时虽然累,但是心情却是高兴的。

(设计意图:让孩子体会农夫虽然累,但是心里是快了的,从而感受农夫的无知。)

2:.学习“喘、截”。

五、感悟道理,揭寓意

1.理解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2.体会种田人后悔的心情

3.初步渗透语言这种文学体裁

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写字指导

(设计意图:让孩子对语言由形象到抽象的理解)

六、作业练习,导写字

写字指导:费算焦望

《揠苗助长》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引题掲题,质疑课题

1、出示课件,学生齐读齐诵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2其实拔苗助长成语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看老师写课题。

3、读课题,猜猜揠是什么意思 (拔),拔苗也叫揠苗,这里的“助和长”分别是什么意思?

4、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的高些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

古时候有个农夫他为了让禾苗长大,用的办法就是拔苗,拔苗也叫揠苗,拔苗助长也叫揠苗助长。拔苗真的能让禾苗长快吗?打开课文,自己轻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生字学习。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放到课文里读读,读到你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精选多读几遍。

6、谁来读,你觉得哪有意思就读给大家听。

7、让我们快速读读课文试着填空,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就把禾苗,结果禾苗----。同学们你们可真厉害,知道吗?就是通过刚才你们填空,你们已经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了,老师呀,也进行了填写,我们一起读读吧。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二、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农夫费了很大的劲去拔苗,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那还得从他种了禾苗后说起。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

1、焦急的心情。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急着想让禾苗长大的?(认真圈画读书)

2、你们是从哪看出他很焦急的呢?

巴望、天天(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什么东西你会天天去看它?(自己喜欢的)农夫天天去看他的禾苗,你感受到了什么?(非常喜欢)是啊!他太喜欢了,今天去看他的禾苗了,明天去吗?后天呢?大后天呢?所以天天眼巴巴的去看他的禾苗,谁愿意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3、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他很焦急。

生: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师:请同学们看这两句话,你觉得意思一样吗?(出示课件)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生:不一样,一个是长了,一个是没长。

师:看来是禾苗确实是长了,只不过他长得慢,我们用眼睛有时候发现不了。禾苗的生

精选

长是需要时间的。他每天都在长,但是天天去看,是看不出它在长的。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引读课文:天天过去了,生: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师:两天过去了,生: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师:三天过去了,生: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禾苗啊,你怎么不长啊,我真的是好焦急(板书)。同学们看焦急的焦字,下面的四点像什么?汗,谁干什么去流下的汗。真像,还像什么,咱们祖国的文字多么形象,能让我们产生许多联想,在书上写焦字,注意写好这四点。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出示课件)于是这个人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故意大声读文)

师:老师这样读文好吗?为什么? 生:不好,因为自言自语的声音要小一些。师:什么叫自言自语? 生:自己跟自己说话。

师:怎么自言自语的说呢?(转来转去加粗)看来自言自语要声音小一点,轻一点,谁愿意读一读。(读得好,真是个急性子的农夫)师:他办法想出来了吗? 生:想出来了—拔。

师:那他这个办法想的容易吗?是一下子想出来的吗。从这里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精选

生:终于。

师:那我们一起来猜想一下,他吃饭的时候会想,他还在什么时候也在想?

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办法,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段)他想出的好办法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帮助农夫拔一拔,拔十棵苗。结果弄得——(筋疲力尽)啥是筋疲力尽?(自由说)①不想动了,(是挺累的)②没有一点劲了,光想躺到地上。(你体会得真好),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就叫筋疲力尽。谁来读这段话?(读吧)那我们也来学农夫拔一拔,一起做动作,问,你有什么感觉?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累了?(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示)

师:是呀,虽然很累,可看着被自己拔高的禾苗,他是什么心情(高兴的)!谁来高兴的读第三小节。(中等生读)

你读出了高兴,谁来一边喘气一边高兴的读读,(他认为他的办法很好,还非常得意呢。(谁一边喘气一边得意地读,你来读:“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瞧这农夫又累又得意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三)结果怎样?

力气真的没白费,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齐读第四段。四、练习说话,说出寓意

填空

是呀!禾苗的成长史需要时间的,生长是一步一步的,慢慢的生根,发芽,让我看看植物的生长过程,(播放视频观看植物生长过程)我们在这里看到植物很快长大了,可是录制这段植物生长过程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录制完成。这也就是说,禾苗的生长是有规律的,不能破坏规律,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请同学们看(出示:事物都是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的,违背了这些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坏事。)师:如果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那可就是拔苗助长,徒劳无功了。让我们来告诫这些不

精选

懂得事物发展规律的人们—读 生:事物都是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的,违背了这些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坏事。

五、写字

师:我们写字也一样,要从小打好基础,才能写出漂亮的字。下面来展示一下吧。看这

个字哪个最难写?仔细观察,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生:你们觉得那个最难写,指导“费”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弓”字要写的扁一点,再写撇、竖。焦的书写位置,望和算自己写,注意算中间是目,要用眼睛认真看。六、板书设计

寓言

揠苗助长

为什么拔?

巴望禾苗快点长

怎么拔?

把禾苗一棵棵往高里拔 结果怎样?

禾苗全枯死了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中较为成功的是:

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采用多种形

精选

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既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引导学生拓展想像。

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禾苗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作为一个懂得科学知识的小学生,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在学生奇妙的想像中赋予故事新结尾,揭示故事所反映的道理。不足之处:

上完课之后,听了同事们的话,很多我原本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让我吓了一大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课上我没有关注所有学生,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说实话这点可能使大多数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的通病,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专门找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那些差生不管不问,只要教学过程顺畅、好看就行了。今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课,我们都是在为学生讲,而不是其他人。今后讲课时,一些容易理解的问题要留给差生,不能把课堂变成好学生表现的专场。

其次,在出示朗读的方法时,顺序不太合理,课文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通,特别是文言文,暴露出自己对文言文的教材没有研究透,暴露出自己的备课有些飘,这一点是今后教学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本节课教学还有其它一些不足之处:设计不够新颖,部分学生的朗读不够入情入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强化浮于表面,本来应有练习背诵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限制,没能如期完成。今后要努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亮点频现,精彩纷呈。

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在教育这条路上我才刚刚起步,就好象是蹒跚学路的小马,外面的世界太大太大,需要进行的磨练还有很多很多,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够有所成长。

精选

《揠苗助长》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焦、费、望、算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

4、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赏图画,直接感受,加深体验,合作学习、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生字,在课文中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情感妙答中体会其中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两则寓言故事中,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脚踏实地学习。

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难点:

懂得寓言中的启示。“寓、截”的识记。“费、望、算”的书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学习第一则寓言)

1、读:(边读边标然段,圈出生字。)

2、记:(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讨论。

1、检查:(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读书:(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3、议论:(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

解词: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好”办法——“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他自己感觉怎样?

解词: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课指白费力气。一大截——一大段。

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把刀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这是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好”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二)自己遇到过哪件事,因为急于求成结果办坏了?(举例)

(三)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四)指导书写生字“焦、费、望、算”。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师写生看。

3、生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27、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写字:焦、费、望、算

《揠苗助长》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4、了解寓言,从寓言中体会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提醒

谁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作业,教一教大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生字:疲勃

2、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ù zé sng iā pí èn bó

寓言两则宋国焦急筋疲力尽纳闷兴致勃勃

寓言揠苗助长

3、读通课文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就把禾苗结果。告诉我们、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那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吧,你能回忆一下,以前你都听说过那些寓言故事吗?

出示:(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坐井观天)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两则”。

出示:

3、现在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助”又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师评价:你真了不起,老师不讲你也能自己解决。

明确:揠,“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别忙,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这个人当作自己,来,自己先试着读读课文。看看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的语气?(焦急)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的出来呢?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1)“巴望”是什么意思?(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来换个词来读读,看有什么不同。

①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指名读,扩大读的面积)

②我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天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每一天都来)

师:星期一来吗?星期二来吗?……晴天来吗?阴天呢?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吗?

(3)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来把这一句读读看。(齐读)

(4)这一段当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自己的禾苗长的快些?

(二)出示:“可他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师:他读的怎么样啊?谁能来评价一下?(突出了几个字“一点儿也没有长”)

师:你也能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吗?

师: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

生:禾苗实际上是长高了,只是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的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长。

师: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

生:因为他太着急了!

师:来,我们一起再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农夫焦急的心情。

农夫会怎么想?怎么说?

过渡:心里着急就得想办法啊,于是他苦思冥想了一阵,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是什么办法呢?生说出示

师: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出示: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的筋疲力尽。

师:原来他苦思冥想的办法就是用拔的方式来帮助禾苗快快的生长。

师:想出了办法,按理说他应该是很轻松的,可是他还为什么筋疲力尽呢?

生:“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所以才筋疲力尽。

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的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会是这样的表情呢?(总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

出示:观察人物图画

(词串联系)你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表情吗?

3、你能读出这种既高兴又累的感觉吗?试试看!谁再来读?(扩大面读一读)

4、齐读

过渡:看着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农夫觉得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默读就是不动唇,不发出声音,放在心里读!)

(三)第三段

出示: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了!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生: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

师:你是从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出来的呢?(兴致勃勃)

看来这个人真的累极了,可是他又为什么兴致勃勃呢?

生:想到自己的禾苗要长高了,心里自然很高兴了

师:所以,他虽然是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认为自己这么做对极了。

师:你们也能试着读一读吗?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啊?(请学生评价)那你来读读看!

齐读

(四)第四段

过渡:他这么着急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得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四小节。

师: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

生:(太着急了)禾苗被他都拔起来了,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

师: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了这一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禾苗要慢慢的长,急着长只会是坏事)

师:对啊,禾苗的生长也有它一定的规律,如果咱们不依照它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五)表演内化

这样精彩的故事,想不想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看一看啊?先请同学们自己在小组里练习一下,一会我们找同学上来演一演(教师下去和学生一起探讨)

学生表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