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
讲了《蛋的世界》窗口4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虽很完整,但我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差,师生互动不够热烈,课堂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准确有条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甚至柏洋这样的学生说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我当时内心里就有点恼火,语速和表情上就表现出来了。学生更不敢说了。想想确实不应该这样,要耐心引导,也高估了他们的水平,平时和其他老师谈过也发现学生对旧知识好遗忘。我课前没做好准备工作。
在做练习时,多数学生会做也正确。比如把10﹑5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但一问到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就哑口无言了,不会运用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表达。这时我真正感到学生课堂语言匮乏。四年级是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时期,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已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我觉得有些欠缺。(这个班刚接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从说理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动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成功中体验表达的乐趣。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持之以恒。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2
本节复习课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是很大,主要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1、创设情景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举例激活课堂。回顾知识,让学生体会如果简单罗列知识点,就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然后,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习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
2、新《课标》把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节课注重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在整理部分,教师鼓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了整理任务,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习不仅仅是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在复习部分,通过为汶川地震灾区捐助为主线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始终怀着一种激情投入到学习之中,而没有为练习而练习的枯燥感;另外,教学中教师没有单纯地为复习而复习,而是通过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运用所给小数给灾区小朋友写一段话这一环节,让学生更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及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
4、教学过程开放,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运用的过程,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自主整理,整理后的交流、补充、点评,练习中更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3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一、我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得到一些整数,然后,出示一些小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很快完成了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愉快的进入了学习的角色中。
二、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这一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三、学数学,并不仅仅单纯是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把它延伸到课外,升华到生活中去,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既巩固了新知,有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4
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分米、米的知识,揭示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练习中学生在小数表示的意义和小数的写法上还是出现了混淆。我觉得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在作业上容易出错的地方,还是需要通过练习来解决。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初步分成了四部分,先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为什么学习小数,学习小数有什么作用,接着在观察对比中理解零点几的小数意义。第二部分,则在商店中进行把几元几角换成元作单位的过程,引出几点几的小数,并让学生进行相互间的换算。第三部分,让学生自学书本上关于小数的知识,让学生交流读懂了哪些知识。第四部分则是把前三部分整合在数轴上总结练习,感受整数和小数的区别,并在数轴上找到小数从而理解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练习的安排有层次,每个练习的安排也都有它的目的性,讲评时也应该注意轻重缓急,能有重点的进行评讲。
通过反思,我发现孩子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去,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5
于是反复阅读教材,认真研究教参,也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设计,有启迪亦有困惑。最后确定教学思路是通过直观演示,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放手学生利用百格图自主探索出两位小数的意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三位小数的学习,是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推理出三位小数的意义,然后利用课件的直观演示加以验证。
对于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两点:
1、充分利用直观演示,构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直观优于抽象概括,他们的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概念的意义。所以,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正方形、百格图、正方体,通过平均分、涂一涂、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由0.1组成;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由0.01组成;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由0.001组成。有效的构建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2、做到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课堂不是一味的满堂灌,而是要有动手操作活动或者冷静的思考,我认为除此之外,还要有必要的练习,尤其是数学课,必须做到讲练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让老师和学生自己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接下来的学习和教学。
对于本节课缺憾的地方亦有两点:
1、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对学习小数的意义渗透较少。
小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之一。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日常生活中几乎可以不接触分数,却不能离开小数。元、角、分的货币自不必说,老式的“几尺几寸、几斤几两”仍在使用。“0.5千克”、“身高1米63”等现代说法都离不开小数。在这方面本节课渗透的比较少。
2、教学设计不新颖。
对本节课的教学,潜意识里存在一种模式,虽然每个环节的学习力度不同,学生学习方式也不同,但是还是感觉没有新意,没有强烈的质疑问题,没有思维的拓展。
对于本节课还有一点困惑:
关于计数单位,曾学过“个”、“十”、“百”、“千”……本节课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教材上这样说的: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也曾和几个老师交流过小数计数单位的问题,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希望看到的老师参与讨论。
疑惑: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在这里填是不可以的,按照书上所说填“十分之一”是最合理的。那么能不能说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6
今天数学课上,教学完小数的意义新课之后,大部分学生的感觉是:老师说小数的意义不好理解,也不难啊!从学生的表情上看,他们略有得意之感。于是,我故意问:“你们觉得小数的意义难不难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难——”我又问:“是真的.嘛小数的意义应用的很广,老师没教你们难的知识啊!”孩子们顿时坐好,等待我提出新的问题,看到孩子们这样,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轴,在数轴上确定了“0”和“1”,然后把0——1之间平均分成了10份,用一个箭头指向第二个等分点处,我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孩子们想了想,有好多孩子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答案,我很欣慰,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接着我把数轴上了“1”改成了0.1,这回我用一个箭头指向了第一个等分点,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呢?怎样用小数表示呢?”这下,教室里静悄悄的,多数的孩子都在认真思考,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没有人给出答案,我笑了,孩子们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突然,嘉琪说:“分数是1/100,小数是0.01。”我赶紧肯定了这个答案,紧接着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她无语。“你们想知道吗?”我抬高了嗓音。“想!”“大家看数轴,把哪部分平均分成了10份?”“把0——0.1之间平均分成了10份。”我指着10份中的一小份说:“10个这样的一小份是0.1,对吗?”“对。”我来到黑板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前,指着十分之一说:“10个多少是十分之一?”孩子们恍然大悟,:“哦,真是一百分之一!”“为什么?”有人回答:“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十分位右边的一位是百分位,所以10个一百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哈哈,明白了?”孩子们面带笑容,“明白了!”我指着第七个等分点让学生说分数和小数,孩子们对答如流。最后,我把“0.1”改成了“0.01”,指着第一个等分点让孩子们说出分数和小数,这回有很多人很快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和理由。我开心,因为孩子们理解了知识;孩子们开心,因为他们解决了问题。
“孩子们,知识是有联系的,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
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给我的感受是:一个老师
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时,一个手势,一个点拨,一个鼓励,一个引导,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解开问题的钥匙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