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篇1
是一篇童话式的科普文章,讲的是小猴和小兔想请猴爸爸帮忙摘桃子,可没等猴爸爸动手,桃子早就自己掉子下来,后来经过猴爸爸和地球爷爷的解释,小猴和小兔终于明白这是地球引力在帮忙。
记得第一次拿到课文,我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给孩子去上这一课的,但当我走出教室时,却发现自己低估了学生的水平。于是,今天我再次拿起课本走进教室时,我的心中充满了信心,相信在我面前的小家伙们一定也能和我一起去感受神奇的大自然。
在课上,果然不出我所料,当学到地球爷爷的话“不,我有手,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气,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时,有一个孩子刷地举起了小手,说:“老师,我发现地球爷爷说到这儿,后面用了省略号,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地球引力,课文当中没有讲完呢。”“哦?”我心里一惊,原以为是一个难点的地方却让这个孩子一语道破了。抓住他的话,我又问:“那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在是和地球引力有关的吗?”一语激起千层浪。一双双小手就如雨后春笋般举在了半空中。
学生一:“老师,我们的.桌椅能放在地上,就是因为有了地球引力。”
学生二:“要是没有地心引力,我们喝的水就在空中飘,就像在太空一样。”
学生三:“老师,如果我们没有了地心引力,就好像在太空中一样了。”
……
一个接一个的回答越来越让我佩服孩子们的课外知识。看来,平时的课外知识此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呢!说到这儿,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打断了孩子们的回答,并鼓励他们说:“大自然还有很多神奇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让我们一起向走进科学好吗?”
下课后,有许多孩子还在讨交流着他们在课外书上看到的其他知识。透过他们激动的神情,让我看到了一颗颗求知的心。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篇2
本次授课总体来说还是在我的设计安排之内的。但是,在课文内容学习结束之后,我有一个环节是分角色扮演:请学生到讲台前读对话,并给他们佩戴了动物头饰。在这个环节,由于同学们比较热情、积极,都争相恐后地想参与,因此课堂有些混乱。对此,我认为这是我没有提前备课堂的原因,我只是单纯地通过“1.2.3,坐端正”这样的口号来调整课堂纪律,但在当时的情景中,学生们太过积极,并不是很有效果。所以,如果今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可以通过给表现好的学生发星星章的形式来鼓励大家学习效仿;还可以评选最佳小组……这样的经历,我认为对我是很有必要的,让我能够去反思、去总结、去想办法来应对今后的课堂。
第一方面,在角色扮演环节,为了方便听课教师了解课文,我把课文内容打在了PPT上,学生上前面来的时候,我并没有叫他们带着自己的书,所以他们都是回头去看投影的`,因此我准备的头饰是背对着大家的,并没有展现得很好。
第三方面,由于以上原因,我对第一轮的角色扮演并不是很满意,所以我请同学来了第二轮。其实我本来设计是想一轮就可以的,然后将头饰送给学生。结果,因为有了第二轮,所以时间延长了,导致在最后的总结阶段很匆忙……这也是我比较遗憾的。
虽然不是一次很完美的授课,但是,我依然很欣慰,因为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我才可以有反思、有总结、有进步!加油吧!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篇3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本课以童话的形式,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在教学本课时,我觉得比较成功几点如下:
一、游戏形式导入: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研究的好习惯。成熟的桃子落地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谁也没去考虑过“为什么”。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采用了游戏(玩纸飞机)导入,就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启发他们架设并建构新知的平台,使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注意这个平时没去思考过的熟悉的现象。这样,他们在对课文的`探究性阅读中必然是主动、积极的。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由学生自己来放飞纸飞机,这就使学生再次亲身体验、感受“地球爷爷”那看不见的“大手”,这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篇4
《地球爷爷的手》一课以童话的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鼓励同学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时,我利用游戏──“放纸飞机”导入,体现了同学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由于我巧妙地把同学熟悉的生活搬到了课堂上,使同学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
同学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在教学达到高潮时,又把同学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科学,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再次同学举例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小朋友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小朋友们从小爱科学的品质。
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课堂上出现的几个教学的精彩局面,给人颇多启迪。
【片断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宣布上课后,我手里拿着一架自身折的纸飞机,兴致勃勃地面向全班同学:“同学们喜欢玩纸飞机吗?”
小朋友们都笑着大声说:“喜欢!”说着情不自禁地纷纷拿起课前准备的已经折好的纸飞机跃跃欲试。
我故意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
同学略微停顿一下,纷纷举手说:“我最希望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我希望我的纸飞机能飞向高远的蓝天不落下来……”
我笑着说:“今天我们上课,就先给大家玩一次放纸飞机的游戏好吗?”
同学欢呼:“好,好──”
我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来看看谁的纸飞机飞得远,甚至飞出教室不落下来。来,一、二、三……”
几十架纸飞机一下都飞出了小朋友们的手,教室里一片欢腾……可是几秒种以后,小朋友们不谋而合地发出不满的叹息声
纸飞机都纷纷落到了地上。
我又说:“别急,看看老师是不是劲儿大,能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小朋友都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好,好,老师,你放!”我一本正经地向教室的后面扔出自身手中的纸飞机,可还是很快就落下来了。
我这时面向同学遗憾地说:“好,下课后,我们把地上的纸飞机再捡起来。──是啊,不论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高、多远,最后它总会掉下来。好像这地上总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导出课题。同学的探究兴趣一下激活了。
【片断二】以同学的自主阅读为主,让同学自读
自悟,让同学学会主动学习。
当小朋友们读了几遍“地求爷爷”说的话,让他们说说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时,他们的小手个个举得高高的,迫不和待地想说出自身阅读的收获。
有的说:“地球爷爷的手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
有的说:“树上的桃子不是自身掉下来的,是地球爷爷的手摘下来的。”
有的说:“还有,我现在知道纸飞机为什么会掉下来了,也是因为地球的手把它拉下来的。”
“踢到空中的足球,也是因为地心引力才会落下来的。”
……
我不由为这些小朋友自主阅读、探究所得出的结果而感到欢欣鼓舞。
【片断三】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同学视野的拓宽
在拓展和巩固的教学环节中,我提出了挑战性的启动同学思维的问题:
“小朋友们,想一想,假如地球爷爷没有手了──也就是没有地心引力了,我们身边的一切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小朋友们这时展开推想和想象的翅膀,在一番交流和讨论后纷纷反馈:“那刚才的纸飞机就不会掉下来,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那我们就不会在地上走了,而是在空中飘来飘去了,真好玩。”
“我放飞的风筝,永远不会飘落下来。”
“教室里的课桌会浮在空中的。”
小朋友们都明白了,假如地球爷爷的手没有了,也许地球上什么都没有了,大楼、汽车,也许所有的东西都会在空中的,那就不好了。
我这时因势利导,出示地球仪图说:“是啊,地球是我们一起的家园,正因为它有很大的地心引力,所以才会紧紧地抓住我们,高楼以和地面上的一切。”
以上的精彩片断再次告诉我们:教学必需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同学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有效地组织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同学的情感体验,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和时给与网络延伸,协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
当然,教学中,我还有许多缺乏之处:
第一:识字教学中,没有融入同学的生活体验,强调同学在生活中的识字。
第二:教学形式和方法比较单一,低年级儿童最喜欢是游戏、竞赛等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还需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三: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同学质疑,因为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篇5
因素有时还有些错位。譬如说,关于引力的磁铁试验,当时学生想动手的欲望特别强,但因为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足的念头在一瞬间划过我的心头,所以就索性没有让一个学生动手了;后来,有几名同学展示了自己写的字,而且是确实写的很好,可就因为下课铃一响,也就只字未提了……
第三: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在这节课开头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放飞机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来放飞纸飞机,这就使学生再次亲身体验、感受“地球爷爷”那看不见的“大手”,这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由这“激趣导入”开始,“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产生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所产生的效应。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从孩子们的笑脸中读出: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高屋建瓴地组织小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学科学。
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那就要找准一条教学的主线,由此切入。课文的4-9自然段比较琐碎,教学时容易出现一问一答的局面,因此,我在课堂中始终围绕“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知道地球爷爷有手的呢?”这条主线展开,在引题时就提出这个话题,让学生回顾第10自然段,然后再次提出这个话题,让学生读文(4~9自然段)感悟,学生很快发现从小猴摘桃这件事中也能看出地球爷爷有手,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开始学习4~9自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发挥,我也显得不那么罗嗦了。此外,课堂中小兔对猴伯伯说感谢的话,我用了一个句式:小说:
“猴伯伯,谢谢您!”让学生多元体验,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融入朗读之中。对于课文的难点——什么是“地心引力”,我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故事,并结合句式训练:
“地球爷爷的手能让能让还能让。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感悟。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沁园河合小学 杨慧芳
《地球爷爷的手》是一篇童话式的科普文章,讲的是小猴和小兔想请猴爸爸帮忙摘桃子,可没等猴爸爸动手,桃子早就自己掉子下来,后来经过猴爸爸和地球爷爷的解释,小猴和小兔终于明白这是地球引力在帮忙。
记得第一次拿到课文,我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给孩子去上这一课的,但当我走出教室时,却发现自己低估了学生的水平。于是,今天我再次拿起课本走进教室时,我的心中充满了信心,相信在我面前的小家伙们一定也能和我一起去感受神奇的大自然。
在课上,果然不出我所料,当学到地球爷爷的话“不,我有手,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气,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时,有一个孩子刷地举起了小手,说:
“老师,我发现地球爷爷说到这儿,后面用了省略号,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地球引力,课文当中没有讲完呢。
”“哦?”我心里一惊,原以为是一个难点的地方却让这个孩子一语道破了。抓住他的话,我又问:
“那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在是和地球引力有关的吗?”一语激起千层浪。一双双小手就如雨后春笋般举在了半空中。
学生一:
“老师,我们的桌椅能放在地上,就是因为有了地球引力。
”
学生二:
“要是没有地心引力,我们喝的水就在空中飘,就像在太空一样。
”
学生三:
“老师,如果我们没有了地心引力,就好像在太空中一样了。
”
……
一个接一个的回答越来越让我佩服孩子们的课外知识。看来,平时的课外知识此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呢!说到这儿,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打断了孩子们的回答,并鼓励他们说:
“大自然还有很多神奇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让我们一起向走进科学好吗?”
下课后,有许多孩子还在讨交流着他们在课外书上看到的其他知识。透过他们激动的神情,让我看到了一颗颗求知的心。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篇6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在教学本课时,我觉得比较成功几点如下:
一、精彩导入。
成熟的桃子落地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谁也没去考虑过“为什么”。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采用了游戏(丢铅笔)导入,让一个学生把铅笔丢在地上让另提个学生捡起来,再丢再捡,学生们一下子对地心引力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就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启发他们架设并建构新知的平台,使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注意这个平时没去思考过的熟悉的现象。这样,他们在对课文的探究性阅读中必然是主动、积极的。
二、成功运用省略号
课文的第10段里地球爷爷说: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后面有一串……,课文结束后还有一个学习小泡泡:“我还能举出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于是我创设情境把这两个地方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爷爷的手还能( )。让学生来造句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纷纷举手发言。郭元鑫说:地球爷爷的手能让抛到半空的篮球掉下来。刘继钊说:地球爷爷的手能让放出去的纸飞机掉下来。田童舒说:地球爷爷的手能让树上成熟的梨呀苹果呀掉下来。杜豫蒙说:地球爷爷的手能让人站在地上而不是飞在半空中。张兴宇说:地球爷爷的手能让汽车在路上跑来跑去而不会飞起来。
通过一个简单的句式,孩子们知道了地心引力的作用,对课文理解了,也做到了有效的拓展,一举两得,我和孩子们都很高兴!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