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2025/11/1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课《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积累好词语,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重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体会狐狸各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训练点: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读题导入,设疑激趣。

(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让学生用()的狐狸、()的老虎来说一说对它们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狐假虎威》用拼音板书课题。让学生区分好“狐”和“虎”的读音,完善课题后强调多音字“假”的读音,设疑,“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狐假虎威”又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对狐狸、老虎的印象并适当地进行了词语搭配训练。为学生体会这两种动物的角色特点做好铺垫,“狐”和“虎”的音读时易错先区分拼音再出示字更易读准。)

二、品读积累,感悟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读了课文,那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5个)下面我请同学开火车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注意要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的真不错!老师也想读,师读第一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2句)男生齐读第一句,这里面有个词语(出示:茂密的森林)结合片熟读这个词语。我们还可以说“()的森林”。又可以说“茂密的()”呢。结合图说一说。女生齐读第二句。(课件出示句子)开火车读句子,找出句子里的动词(跑、扑、抓)这里的“跑”说明什么?还可以换成哪个词?(窜、溜)请你们再读这句话,重读动词,看这几个词用的多巧妙,把老虎抓狐狸的过程说得很清楚。下面有几个句子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出示句子:

一只老老鼠从小猫身边()过,小猫(),把()。

一只苍蝇从()。

再自已试着说一句。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狐狸害怕的样子。

(设计意图:在积累好词语“茂密的森林”的同时拓展积累几个好词语,抓住动词体会用词语巧妙之余进行由易到难的句子训练,也就是从点滴做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词句做起。)

2、学习2至4自然段。

眼看着狐狸就要成为老虎的口中食了,接下来又发生什么事了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指名简单地说发生了什么事。

(1)学习第2自然段。

狐狸想出了什么主意呢?读读这个词语“眼珠子一转”什么样?让学生学一学,为什么转?想出什么主意了?看课件读狐狸说的话,读这句话能和平常说话一样吗?“扯着嗓子”那怎么读,学生练读。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呢?(为了吓住老虎)示范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用学一学的方法理解词语,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学习第3自然段。

指名读文,在老虎眼里狐狸“又瘦又小”联系生活让学生再现“又瘦又小”的样子。还可以说“又()又()”。老虎相信它了吗,读一读书上的话。(不大相信,又不敢不信)可以用哪个四字词语来代替,“半信半疑”,“半信半疑”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了吧!

(设计意图:在积累词语“又瘦又小”的同时再积累几个同类的词语,为今后在写作中恰当时使用词语打下了基础。)

(3)学习第4自然段。

老虎这“半信半疑”的样子可让狐狸有机可乘。指名读这段话,老虎为什么“犹豫不决”(相信又不相信),那老虎拿定主意吃它了吗?(没有。)对!“犹豫不决”就是拿不定主意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个时候狐狸什么样?“冷笑”你们冷笑一个,这个笑得让老虎相信你的权威。示范并指导读。

狐狸一次“扯着嗓子”,一次又“冷笑”这两次说话都是为了吓住老虎,可是读起来却不一样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生读读白师说狐狸说的话,再换角色读。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故事情节理解较难理解的词语“犹豫不决”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巩固。)

3、学习第5段。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有几句话?指名读第一句,读“一前一后”谁前谁后?为什么?进行一()一()的训练。

指导学生看图,狐狸和老虎都什么样?齐读书上相应的句子。学一学它们的样子,指两名学生上前表演。来读一读这两组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狐狸、(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狐狸。

(设计意图:结合图来理解词语,形象、直观,表演的同时也积累了这些词语。)

小动物们都有什么反应,“赶紧”可以换成哪个词?(赶忙、赶快。)

(设计意图:用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句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今后恰当地使用这些词语。)

动物们怕谁?齐读最后一句。其实呀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跑了百兽,这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现在这个成语我们一般用来形容依仗别人的势力欺负人。

学完这个故事你又是怎么评价狐狸的呢?(肯定它的自救意识,否定他欺骗人的行为。)今天我们学习了“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象这样和狐狸老虎有关的成语还有很多,(出示课件上准备好的成语让学生读一读,)象这样的故事也有许多“惊弓之鸟”、“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想想这几个成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以“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为切入点,引出更多的成语让学生对这些成语有初步的认识,能记几个收获几个。)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字;读准多音字“转、闷”。

2.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并试着用动作、神态等方式表现词语,理解词语。

3.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教学设想

《狐假虎威》是篇经典的寓言故事,主要由动物对话构成,动作、神态描写居多,适合学生表演学习。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词语,并用表演的形式进行内化。学生在分角色表演的过程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悟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导课

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说出故事名(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老师强调,这两个故事都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大道理。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狐假虎威》也是一个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它的大道理吧。

2、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字词

1.齐读课题。“狐”指的是(狐狸),虎呢?(老虎),那么“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呢?大家自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解释了这个意思,看你读完课文能找到这句话吗?指名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读课文时一定遇到好多生字词,借助文中的'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词语,一人领读,其他人跟读,遇到领读错的,大家一起来纠正。

(1)指导多音字“转”。表示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时读zhuàn,比如:地球绕着太阳转(转圈),地球自己也在转(自转)表示改变时读zhuǎn,比如改变位置(转移),改变方向(转身),改变主人叫(转手)。

(2)指导多音字“闷”。只需记住表示心情不舒畅时读mèn,如(纳闷)(郁闷)其他都读mēn,如呆在家里不出来叫闷在家里,天气湿热叫闷热,说话声音不响亮叫闷声闷气。

4.开火车认字并组词。

3、精读课文,理解故事,体会成语意思

1.(1)我们刚才说到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老虎到底有多威风?自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个词读出了老虎的威风?(扑、逮住)如果狐狸速度慢,老虎算威风吗?哪个词读出狐狸其实很快的?(窜)窜什么意思?(逃跑,乱跑)。所以说“窜”也能说明老虎威风。

(2)齐读第一自然段,把这三个动词重读,看能否读出老虎的威风来。

2.老虎逮住了狐狸,狐狸的小命就难保了,但狐狸眼睛骨碌碌一转,说明它在干什么?(想办法)扯着嗓子说,什么叫扯着嗓子?(用尽全身力气喊)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引起老虎注意,让老虎住口)如果你是这只生命危在旦夕的狐狸,你扯着嗓子喊一下这句话“你敢吃我!”

3.师读“老虎一愣,为什么不敢?”“愣”说明老虎感到怎么样?(惊讶)

4.齐读第四自然段,看狐狸是怎么说的。狐狸搬出谁来吓老虎?(老天爷)那么读老天爷是要怎么读?你们觉得狐狸现在说话是温柔了还是继续扯着嗓子?(危险没解除,还得继续装厉害)试着把狐狸的气势读出来。带上动作读一读。

5.师读“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1)学写“爪”先观察特点,说说应注意什么。师范写,学生练写。

(2)“蒙”什么意思?(糊弄)松开了爪子,狐狸轻松了,从那句话能读出来?(狐狸摇了摇尾巴)

(3)狐狸为什么不跑?(从老虎面前逃不掉)说明危险还没完全解除,但差不多要大功告成了。

(4)请同学们带着动作读狐狸的话“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读出狐狸的威风。

6.(1)狐狸的话老虎信了吗?从哪个词能读出来?(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老虎半信半疑可能会怎么想?请你说一说,演一演。(如果它说的是真的,就放了它,否则,就吃了它。)

(2)看课文98页插图狐狸的样子用课文中那个词描绘最准确?(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

(3)谁能把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表演出来?指导表演。谁来扮演老虎跟在狐狸后面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7.师读第八自然段,学生听。听完回答问题

(1)百兽看见狐狸什么表现?(纳闷)有没有害怕?有没有跑?看见老虎呢?(撒腿就跑)

(2)看出来百兽害怕的是狐狸吗?害怕的是谁?(老虎)但老虎以为百兽害怕的是谁?(狐狸)所以老虎信以为真。

(3)老虎信了,就放了狐狸。读到这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狐狸,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狐狸,为什么?(狡猾,因为它骗了老虎;机智,因为它想办法救了自己。)

师:生活中遇到危险时,我们也可以学习狐狸的办法救自己。

8.齐读最后一句“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狐假虎威)师:这是狐假虎威的本意。它的比喻义是自己没本事,仗着别人的威风吓人或欺负人的行为。

4、总结全文

1.你想对故事中的狐狸和老虎说些什么?

2.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学习“行、走”古今义的不同。理解古文大意和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诵读领悟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3、情感与价值: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教学重点】

学习文言文的朗读,能够正确流利、古色古香地朗读《狐假虎威》。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看清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说)

来,老师这里带来两种动物,你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画面出示狐狸和老虎)

一、导入课题:

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四分五裂,群雄纷争,齐楚燕赵韩魏秦战国七雄各霸一方。为了让各国诸候听信自己的主张,出现了像苏秦、张仪等许多纵横家,这些纵横家的游说之词,人们把它记录了下来,西汉时的刘向将它们编辑成一本书《战国策》,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看一看这部书中第十四卷《楚策一》中的.一则寓言故事《狐假虎威》,请同学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齐写课题《狐假虎威》)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哪位同学说一说,什么是寓言?(假托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一读:(自由读)从课题我们可以看到“狐”和“虎”这两种动物,这两种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提个小小的要求:

1、读准字音,特别是文中的多音字。

2、拗口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读:(学生读)古文离我们年代太久远了,要想读好古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个同学第一个吃螃蟹,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真不错,每个字都字正腔圆,特别是他读准了多音字:子以我为(wéi)不信、吾为(wèi)子先行、虎以为(wéi)然、以为(wéi)畏狐也。(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读:(节奏读)古代诗文有着音乐的韵律、节奏美。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知道断句,准确读出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意思大有帮助。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划好了节奏,请同学按照节奏停顿,停顿处可以拖长一点音,边读边想想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学生自由读课文)有信心读一读吗?谁来读一遍?(学生读)

四读:(教师范读)不错,这样读就有板有眼了,古文还得古色古香、摇头晃脑地读。请听老师为大家读一遍。(配乐、摇头晃脑读)老师读得怎样?大家得鼓励一下我吧?

五读:(配乐诵读)来,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读一遍。(学生配乐齐读)

三、诵读并理解品读: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古文要读懂它可得花一番功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和后面的大意,互相对照,看看你读懂了哪句。(学生自由读课文和大意)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

a.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请比较:和“刻舟求剑”的求?(寻找)

古文简洁明了,短短9个字就写出了事情的起因,如果加上你的想像,这段话你会怎么说?此时,饥饿难耐的老虎抓到了一只狐狸,心情是怎样的?把老虎的`欣喜读进文章里,齐读。

b.子无敢食我也!

狐狸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来,谁来读一读?

“狐曰”曰得有点突然,谁能想象一下,“老虎一下子抓住了狐狸,狐狸地说”加上狐狸的神态、动作,把故事铺阵得详细些。(学生说)

c.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以我为不信”上“认为我不相信”吗?(认为我的话不值得相信)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这是什么句?(反问句)

反问句为什么用感叹号呢?(强烈地肯定)说明了什么?(狐狸很有把握)你能读出狐狸的信心吗?(读)

谁能把这句话改成肯定句式?(观百兽之见我皆走。观百兽之见我不敢不走。)你觉得改成哪名好?为什么?(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百兽见了它们是在慢悠悠地走吗?这里的“走”表示什么?(逃跑)“走”的意思在古文中用什么词来表示,请在这句中找出。(行)百兽见之皆走了吗?你是从哪句知道的?(兽见之皆走)

d.虎以为然。

狐狸的一番话唬住了老虎吗?“以为然”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们还有个词“不以为然”。

看到百兽皆走后,虎不知……(学生接)

百兽怕的是老虎,可老虎却认为怕的是狐狸,这是因为狐狸()了老虎的威风(板书“假借”)

因此我们也就知道了“狐假虎威”的意思,谁来说说?(狐狸假借考虑的威风吓走百兽)

四、理解寓意:

前面我们说了,这些纵横家们是借寓言故事来说生活中的现象,狐假虎威说的是生活中的怎样一种现象呢?(凭借别人的威风来欺负别人或抬高自己)

你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种现象吗?

(1、仗着有个高年级的哥哥,经常欺负小同学。

2、凭着家里人的权势,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多让学生说,教师适时评价。

讨论:狐狸是想借着老虎的威风欺负百兽吗?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

(狐狸也是迫不得已,为了自己能活命)

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不要借着别人的威风欺负人。

五、课堂延伸:

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则寓言故事,齐读。(齐读课文)

我们相信,如果这只老虎再次抓住这只狐狸,也许情况又会发生变化了,请同学们课后续写:老虎明白后,又一次抓住了狐狸……

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古文的寓言故事韵味十足,大家对画蛇添足的故事,老师推荐同学们课后阅读:古文版《画蛇添足》

出示: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小动物头饰。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小朋友先来读读这个成语

(多媒体出示带有拼音的成语“狐假虎威”)(学生齐读)

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读找找。

找找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成语的意思?

(1)学生自读。

(2)读了课文,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了吗?找出它哪个自然段呢?

(3)指名说,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第9自然段)

(4)狐假虎威的“假”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说(生:假借)

就是这一段话中的那个词呢?指名说(生:借)

(5)学习生字“借”,学生齐读。

(6)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这节课重点要把课文读懂读好。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课文开始告诉我们老虎在森林里——(生:寻找食物。)

“寻找”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老虎为什么找得那样着急呢?读读这个词语。

3、这时一个狐狸从老虎身边——(生:“窜”过。)

(1)知道“窜”是什么意思?

(2)你们从这个“窜”字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3)指名学生说说。

(4)学生齐读。

(5)指导朗读。多么凶猛的老虎啊,你们这么读,让我感到狐狸未必被老虎逮到。再读读。(学生齐读)[朗读指导轻松到位]

(6)出示图片。

4、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请大家自己读读2—5小节

(1)学生读

(2)狐狸就要被老虎吃掉了,这时狐狸怎么办的?(学生说,教师课件展示)

(3)同学们读读这个词语:咕噜一转。(读了两遍)读读,告诉我们什么?

它在干什么?想了个什么主意啊?

(4)学生说:是借老天爷的威风来管理百兽。

(5)狐狸在跟老虎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啊?(学生说:是扯着嗓子说话)多读读几遍这个词语。

(6)扯着嗓子说话和平时说话一样吗?谁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

为什么说老虎不敢吃狐狸呢?读读狐狸这段话,你能读懂吗?(学生读)

(7)指名读

课件点红:“老天爷派我来……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这句话可以换一个说法,强调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多请了几个学生

为什么说它没有这个吃狐狸的胆子呢?

学生说:因为狐狸说是老天爷派我管理你们百兽……

这时的狐狸是用谁来吓唬老虎的?(学生说:老天爷)

你们怎么样通过朗读来让别人相信你的话呢?

学生自读——指名读

你知道狐狸在说这个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扯着嗓子)

这时的狐狸为什么还要扯着嗓子和老虎说话呢?(狐狸不想被老虎吃掉, 它想保住自己的小命。)

指导朗读

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知道这只狐狸真“狡猾”

5、老虎完全相信狐狸了吗?

(1)相信了,(完全相信了吗?)

(2)不是相信了,而是“半信半疑”?什么叫半信半疑?(指名交流)

生: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正好一半吗?再想想

生:有时候相信,有时候怀疑

到底怎么说更准确呢?

生:又相信又怀疑

为什么说有点相信有点怀疑呢?

(3)相信——从它松开了爪子看出,又从哪里看出不相信呢?

(4)老虎被“蒙住了”……(多读两遍)“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

(5)师生交流这就是“半信半疑”(教师板贴)

6、接下来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请大家把下面的话接着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

(1)学生读。

(2)狐狸想出了什么招数?决定怎么做呢?

学生说:它想了办法骗老虎。(你真会回答问题)

(3)它又带着老虎——(生:百兽面前走一趟)

它们是谁在前谁在后?从哪个词看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带”、“跟”、“狐狸身后有只大老虎”这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1:从“带”看出来。师:谁带谁。生1:狐狸带着老虎。

生2:从“跟”看出来。师:谁跟谁。生2:老虎跟着狐狸。

生3:从“再往狐狸身后一看,是只大老虎”看出来。师:谁在前,谁在后?生3: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4)同学们真了不起。

7、它们往森林走的时候各是什么样子?你读懂了吗?

(1)狐狸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是摇头摆尾。

(2)读词“神气活现”,读读

闭上眼睛想想狐狸的样子,再读读这个词语。

读词“摇头摆尾”。(板贴,反复读)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两个词连起来读。

(3)老虎是什么样子呢?生:东张西望。

“东张西望”什么意思?给大家演示一下,再读读这个词语。(板贴)

(4)老虎在张什么,望什么呢?

8、狐狸和老虎往森林里走的时候样子各不相同,你能不能通过表演表达出来。

(1)狐狸是……(读板贴)

(2)老虎是……(读板贴)

(3)百兽是被谁吓跑的?(老虎)

(4)从哪里看出是被老虎吓的,不是被狐狸吓跑的?读读下面的文字,就知道答案了。(学说读)

(5)学生说:森林的野猪……看见狐狸走来……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百兽看见狐狸是什么样子?(纳闷)

读读,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纳闷就是奇怪)

奇怪的是什么呢?(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

往常狐狸是什么样呢?(狐狸以前看见小动物都是坏坏的,看见老虎都是很害怕的。)而今天的狐狸却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跟往常很不一样。

9、小动物看见老虎——(生:撒腿就跑)

(1)什么是撒腿就跑?读词

(2)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吧。

(3)学生读

10、课文学到这里,你们对“假”这个词语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1)狐狸是借着谁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老虎)

(2)不仅借着老虎的威风,还借着谁的威风?(生:老天爷的威风)吓跑谁?(吓跑老虎)

(3)今天我们用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有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狐假虎威”这个小故事,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狐假虎威的现象呢?感兴趣的同学,我们还可以多读一些成语小故事交流交流。

感兴趣的话找找其他成语故事,在活动课上再交流。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描写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严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白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气恐吓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领,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

重点、难点:

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具打算:

头饰、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词卡片 认读生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狐狸、老虎的图片)。质疑:它们是谁?你对它们有什么印象? 自由发言。

2、过渡:今日,我们就来听听他们之间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听明白了什么? 汇报听后的收获。

(2)理解“窜”字的意思。探讨沟通。

(3)课件出示图画。

(4)指导朗读。问:老虎来了,狐狸惊慌不惊慌?大家读一读,看谁能让大家感到惊慌?指读、竞赛读、齐读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结果怎么样呢? 2、学习2—5自然段

(1)理解“骨碌一转”学生上台做动作。

(2)质疑: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白什么?

(3)理解:扯着嗓子。

(4)指导朗读 、尝试读。

(5)师做“一愣”的动作, 指名读引导学生理解“一愣”的意思。

(6)质疑:老虎为什么一愣?联系生活实际,陈述缘由。

(7)(课件展示图画)师:第四自然段比较难读,你用什么语气来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呢?

(8)指导朗读 、加上动作朗读。指名上台读。

(9)师松开手: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3、学习6—8自然段

(1)这时,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自由发言、沟通,加动作朗读。

(2)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师:走吧!我们到森林里地看看!自由读课文立刻,老师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晃脑的样子。

(4)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晃脑的意思。

(5)问狐狸,你什么要这样做?

4、生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1)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 其余学生齐读。

(2)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些什么?7、8自然段。参与表演的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3)问百兽:你们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你们有什么感想?

(4)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

(5)你们为什么跑?你们怕谁?

(6)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狐狸自己没有什么本领,它是借着老虎的威严把百兽吓跑的。

(7)指导朗读、尝试读、齐读。

5、学习第9自然段齐读第9自然段理解“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

四、师生共同总结

质疑:你喜爱这只狐狸吗?为什么? 探讨、沟通。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及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及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2、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二、课题释义,初读感知

1、课题释义: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一句话讲的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请小朋友们翻开书,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找到这句话并用横线勾画出来,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2、指名交流,根据回答出示:“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句话讲的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我们来对号入座。“狐”指的是。

(狐狸)“虎”指的是。(老虎)(分别贴上狐狸和虎的图片)“威”是什么意思。(威风)那么“假”呢。

(指名回答)“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借着。(板书:借着、威风)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过渡: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回答,据回答出示: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哪些词语表现了老虎的厉害(窜、扑)

①“窜”是什么意思。(出示“窜”的意思:逃跑)

②狐狸为什么要窜。

生:怕被老虎逮住吃掉

③尽管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速度非常快,但是老虎还是逮到了它。

(从狐狸的动作衬托老虎的厉害)

3、师:你能读出狐狸窜的样子吗。(指名读)指导朗读:再快一点,小心被逮住。

师:你能读出老虎的厉害吗。(指名读)指导朗读:重读窜、扑

(二)精读2~6自然段

过渡:哎呀,狐狸被老虎逮住了,这下可麻烦了。狐狸被吃了吗。 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的2~6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1.理解第一次对话(2、3段)。 狐狸被吃了吗。它是怎么逃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