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2025/11/1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篇1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最长的一篇课文,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除了感受雨来的人物品质,还把练习速读作为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以下几个环节自我认为是处理的比较好的。第一,要求学生在快速初读课文之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一幅小英雄雨来的宣传图片,让学生通过看人物肖像图片谈谈自己对雨来的印象,本班学生课堂上有些拘谨,所以一开始学生反映不是很好,学生很少进行这方面的锻炼,举手的同学不是很多。而我对他们算是较为了解,所以我并不着急,而是尽力地去等待他们的思考,并简单地给予提示,比如:看看雨来的表情怎样?说明什么?姿态怎么样?能感受到什么?经过这样的引导和等待,学生的思维慢慢活络起来,开始有更多的同学举手发言了,“从这张图片我能感受到他是个乐观的小孩子。”“他是个勇敢的男孩!”“能感受到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从这里我能感受到我们的课堂上教师不能太着急,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并给予实时的帮助,才是教学之道,哪怕是这样的教学中微不足道的小环节。第二,教学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目标就是给课文的各个部分加小标题,说实话我以前的教学这课时一般是喜欢看教参,教参上就有现成的小标题。觉得教参就是权威,一般在教学时板书标题肯定是在学生说完之后,把教参上的小标题板书出来,从而让学生认为我们的老师给出的答案才是最好的。可是这次我是尽力地让学生自己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在学生的小标题中我觉得有个比那教参上说的更好,更有概括性,比如,课文第六部分的教参上给了一个小标题是“机智逃生”,而班上有个学生却说了一个“英雄再现”的'小标题,啊,孩子的说的真好,说明他对课文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我就把他的小标题板书在黑板上,看着这个学生兴奋的表情,我也很高兴。其实,语文的学习不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吗?这就叫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啊。课标一再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不能再觉得自己是知识的灌输者了,一定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师生关系。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篇2

《小英雄雨来》一课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动人,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对整个故事较为熟悉,愿看、爱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 英雄" 质疑, 即为什么说雨来是英雄?文中哪些地方反映出来了?学生们带着问题跳跃式阅读,议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在交流中, 我抓住文本,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 体会雨来的勇敢,机智,爱国,贪玩;日本鬼子的凶残恶毒,尤其是扁鼻子军官虐打雨来一处,学生的朗读真是感人至深,仿佛自己就是雨来,这充分说明学生们已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雨来的内心世界,走进了那个战争年代。

学生们学习课文时较轻松、愉快。离课堂结束还剩下四到五分钟时,我心想:还有一点时间,让学生还可以在这一课收获些什么呢?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收获时,一个孩子告诉我:“老师,我有一个重大发现,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描写声音的词语。比如第三部分的‘吱吱’、‘哐啷’、‘咕咚咕咚’、‘哗啦哗啦’、‘叽里哇啦’等。”我将课文大概翻了一下,是阿!课文中像这样的拟声词的确很多。我立即对孩子的这一发现表示肯定,并引导其他学生去找找文中还有哪些拟声词。交流时,学生又找到了很多,如“嗡嗡”、“嘟嘟囔囔”、“唧唧咕咕”、“嗷嗷”、“呜呜地”、“轰的”、“哗哗地”等。于是,我对他们进行了引导:“同学们!如果课文把这些形容声音的词语去掉,行不行?为会么?”以此引导同学们在比较中体会拟场词在文章描写中的作用,进一步让学生感悟拟声词的好处。接下来,我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拟声词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形容声音的词语?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说了很多,如北风吹的.“呼呼”声,闹钟走的“嘀嗒”声,春雨下时的“沙沙”声等。针对孩子们的发言,我鼓励他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得这么多,真了不起!如果你们在平时写作文时,把这些词灵活运用到文章中,会使我们的文章更形象、更生动。”

于是,我接着就布置了一篇小练笔。在一个月风高的夜晚,你一个人在家。突然门铃“叮咚”一响????请你把内容续编下去,并用上十个以上的拟声词。小练笔布置完后,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我能感觉到,到时的小练笔一定精彩纷呈。 语文教学就是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引导他们把心中想表达的充分地表达出来, 要运用学生喜爱的语文活动激发他们的热情, 为语文教学点燃激情!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篇3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本单元主要是要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点来进行教学设计的: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默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一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篇课文的相关认识和反思。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篇4

小英雄雨来》这一篇小说内容很长,很多学生看到之后都心生畏惧,但有了前一课《夜莺的歌声》的铺垫,学生无论是在概括文章内容也好,给文章概括小标题也罢,又或者是体会人物的情感,都比之前显得更为简单一些。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思考的'重点在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让学生学有所获。根据本课的问题特点,我在设计整个教学时,从小说的三要素来设计,即情节、人物和环境。首先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脉络结构,再此基础上,给文章的六个部分拟小标题,然后在小标题的基础上拟定这篇小说的情节曲线,加深孩子对小说情节的理解,抓住课题“小英雄体会雨来”的人物形象。

本节课,为了能更加让学生自主学习,我设计让学生根据前一课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概括文章内容,归纳小标题,充分让学生自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小组交流讨论,进而在全班交流汇报,体现了课堂学习的协作性,实际的课堂反馈也是出乎意料得好,我想,这一部分也归功于学生的认真预习。

遗憾的是,由于自己课堂教学进度掌握得不够紧凑,导致两个难点没有做好:

一是没有强调自然环境描写对小说整体的烘托作用;

二是没有让学生进行课堂拓展,语言训练,由于这两篇课文都是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原本可以让学生模仿着课文的写法,进行发挥、想象,加深记忆,但这现在只能放在下一堂课中。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今天的课堂又让自己成长了不少,也算是自己的“一课一得”吧!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篇5

《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一个最突出的写作方法——反复。教学中,我就这一写作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加以指导。

为了强调某一个意思,突出某种情感,文章的作者往往将某些词语或句子重复使用,称为反复。《小英雄雨来》中多处出现了反复,它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突出人物形象

例: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句子中的词语反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鬼子军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露出的气急败坏的情态,表现了敌人穷凶极恶的性格特征。反复的妙用,成了塑造反面人物的点睛之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增强抒情效果

例: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这是句子的反复,抒发了大家见到雨来活着之后的万分欣喜和激动的感情。反复的作用,把人们又惊又喜的情态、又疼又爱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深化中心思想

例:“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雨来的识字课本上的两句话,作者精心地选择它,并安排在师生的诵读中,它会深深地拨动读者的心弦。反复地使用,也暗点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它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望学生在今后阅读中能够辨识,在写作中能够应用此方法。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篇6

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

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以及敌人引诱不成,恼羞成怒,动手责打雨来部分,边找边读,边读边体会,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学生的情绪一直被文章精彩的情节所牵引着,他们时而紧张,时而愤怒,不光读得好,体会得也很不错。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除此之外,这篇文章中其他几处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我也引导学生去读,在读中去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不管学生以后能不能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我想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应该是有所收获的,我觉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