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2025/11/17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1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使我认识到,只有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知识,那么,教学过程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提供操作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课的导入环节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形状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直观感知因数。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算式具体说明因数的含义,利用已有的乘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与“勇于尝试”、“比本领:看谁找得快”、“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的思想。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这节课中,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学生排队”、“学生植树”,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情境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汇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3.拓展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应用实践的机会。在尝试与练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 “勇于尝试”、“比本领”、“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不足之处:再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时,学生不想列算式导致因数找不全,所以我强调必须在草稿纸上先列出一个数的所有算式,再找因数,这样学生就不会出错了。

在以后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容不得半点偷懒。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2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与2、5倍数的特征难度上有不同,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从表面去判断,因而我特设以下环节突破重难点预习题。

1、给出一些数让学生先判断哪些数是3的倍数。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从以上的3的倍数进行思考:

(1)、3的倍数与它个位上的数有关系吗?

(2)、 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吗?

新课时让学生从上面的练习中去发现了什么,从而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然后再让每个同学任意写一个3的倍数,再看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和思路。

经过以上这些活动后学生都能对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进行简单的判断。特别是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判断大多数的学生能先求出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再进行判断,效果很好。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3

1、课前交流很重要给孩子上课,为了调节气氛,也为了培养好的课堂习惯,课前我习惯性地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我觉得大家放不开,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

2、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枯燥的讲授,不止是孩子们不喜欢,我们也不喜欢。数学较之语文更理性,也更枯燥。我们要把这些枯燥的东西变得更灵性,更生动。游戏就是个很好的载体。这节课的摸球奖、掷筛子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并且每个游戏过程都能让孩子们自发地思考,我认为设计这样的游戏是可行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因为事先考虑不周全,也因为个人课堂教学机智更待加强,所以最后的游戏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3、数学课堂教师应该思路清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设计的意图,应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4、数学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炼第一次上课,老师就告诉我,可能性的语言一定要精炼。简明扼要是一个方面,少重复学生的`说话是另一个方面。一直记着,一直努力控制自己。这节课前半部分我就用的时间很长,越到课堂的后面,可能性大小上面,就强调的少了,学生掌握的也不太好,有待修炼呀!

5、可以调整的地方:(1)在课堂的总结时,应该结合孩子们的学习体会结束本节课的学习。(2)将判断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举例放到一起练习。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4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5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不缺少数学,而是缺少我们发现数学的眼睛,缺少主动捕捉数学的意识和眼光。《用字母表示数》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9册第六单元《方程》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分为用字母表示数、方程和探索规律三个部分,是在学生学习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求未知数X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学期我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的一个小学数学培训班,我自己也在本组内做了这节《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开课。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终于讲完了这节课,但本节课的收获和反思的地方却非常多。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有一个小小的`知识窗环节,给学生介绍是谁最先利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文化。

教学片段:

师:看完这个知识窗,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是维达最先发明用字母表示数的?

师:你认真看了知识窗的内容,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

生:老师,维达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呢?

听到这位学生的这个问题,我真是从内心中觉得非常失败,因为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把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当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

所谓简洁性,就是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洁、概括的特性。我们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因为用字母表示数具有其他方式不具有的优越性简洁。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都揭示了这个用字母表示数的用用。如人教版教材《用字母表示数》中摆小棒的例题:摆1 个三角形要用13=3 根小棒,摆2 个三角形要用23=6 根小棒,摆3 个三角形要用33=9 根小棒这样无限地摆下去,用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一个办法,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上述摆小棒的根数呢?用字母表示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难题,即表示为a3。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6

《化简求值》这节课主要讲授化简求值,应用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与难点是化简求值的过程。知识目标通过竞赛模式,使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发现求代数式值的问题。学生自我总结经验。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讲解,组带组等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

因此,我的教学过程是一习题方式回顾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知识点,有小组抢答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回顾。

第二步,我采用竞赛“谁更快”的游戏,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在竞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剞劂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以展台展示例题的办法,规范阶梯过程。强调过程中的注意点。在以习题给予练习。老师检查,小组长负责检查各小组情况小组长负责对本组内不会的.或错鱼的进行讲解,老师展示错误学生作业,让学生们进行改错,老师补充。

第四步,采取组帮组的形式,带动学生相互动起来。帮助不会的小组解决问题。最后以竞赛加分的模式进行课堂小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