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劳动教育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中班劳动教育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劳动教育教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明白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帮忙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本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举例说明
三、讲故事
1.具体资料: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忙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异常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
(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样做
2.具体资料: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立刻给你拿去”。
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样做
四、确定:
1.小明帮忙爸爸抱柴。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我做饭。
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经过刚才的学习,幼儿们有什么感受
五、竞赛
整理书包比赛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幼儿们都懂得在家里应当帮忙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劳动教育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情感与态度: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玩具、擦桌子、扫地等。
习惯养成: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抹布、扫帚、簸箕、小桶、清洁剂等劳动工具,以及需要整理的玩具、书籍等物品。
环境准备:确保活动区域安全、整洁,便于幼儿进行劳动操作。
知识准备: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故事讲述: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勤劳劳动的故事,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向往。
讨论交流: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在家是否参与过劳动,以及劳动后的感受。
二、示范讲解(10分钟)
教师示范:教师分别示范如何整理玩具、擦桌子、扫地等劳动技能,注意动作要规范、清晰。
讲解要点:在示范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如擦桌子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擦拭,扫地时要将垃圾扫进簸箕里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
分组劳动: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劳动任务,如整理玩具区、擦桌子、扫地等。
巡回指导:教师在幼儿劳动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规范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互相帮助。
四、分享交流(10分钟)
劳动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整洁的玩具区、干净的桌面等。
心得分享:邀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幼儿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幼儿的积极表现和劳动成果,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参与劳动。
情感教育:引导幼儿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感恩和珍惜。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在家中也为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共同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自理能力。
日常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随时引导幼儿参与班级的劳动活动,如分发餐具、收拾餐具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幼儿园中班劳动教育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知道劳动节的真正意义,知道劳动节的由来。
2.让孩子们在“劳动真快乐”主题中亲身体验到“以辛勤劳动为荣”,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3.培养幼儿从小懂得关心他人,关心身边的事,提高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萌发热爱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4.培养幼儿同伴间的合作精神,体验师幼、幼幼互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抹布、塑料盆、喷壶、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使幼儿了解有关“五一劳动节”的基本知识。
“五一劳动节”是谁的节日?(所有劳动人民,如我们的爸爸妈妈、医生、教师、警察、营业员、工人、农民......)那它是怎么来的呢?
二、学唱歌曲及看教育片
教师教孩子们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并观看全国优秀劳动者宣传教育片,让幼儿深知劳动是最光荣的事情,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三、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带领幼儿把自己的小衣服叠好,给班级内自己的小花浇水,帮助老师擦干净桌子,午睡时帮助老师搬床,两个小朋友之间互相穿衣服、系扣子,互相帮助系鞋带,洗抹布等一些简单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劳动比赛
在活动的最后,在班级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比赛,看看谁叠衣服叠的最整齐,哪位小朋友穿袜子最快,谁能迅速的把自己的小衣服叠整齐。经过层层选拔,分别推选出了两位“小劳动之星”,并给他们戴上了小红花。
幼儿园中班劳动教育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①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热爱劳动!
②体会劳动的辛苦,学会感恩,学会与爸爸妈妈分担劳动任务。
③擅于倾听,擅于分享,擅于表达!
活动重点:
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
活动难点:
体会劳动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分担!
活动准备:
关于劳动的视频,图片,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让孩子们观看农民伯伯种稻子的视频,体会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二、分享属于“家”的劳动
分享离园后一段时间妈妈在做的事情(做饭,扫地,洗衣服等),讨论,妈妈的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并体会妈妈的.辛苦,学会感恩!
三、“劳动”我来帮忙
师:作为爸爸妈妈,老师的小帮手的你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分担一些“劳动”呢?
四、布置墙面
师:宝贝们,我们教室外面有一块空白的墙,需要你们帮忙把它装饰的更漂亮一些,这里有一些画纸,希望你们用你们的美丽的画给这面空白的墙穿上漂亮的衣裳!
(由宝贝们自己装饰的墙面,孩子们一定会认真的完成任务,也一定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并且从中感受到快乐!)
幼儿园中班劳动教育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情感与态度:培养幼儿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激发幼儿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清洁工具,掌握基本的清洁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扫帚、小簸箕、抹布、水桶、清洁剂(安全无毒)、小椅子等清洁工具。
环境布置:模拟一个需要清洁的小区域,如教室的一角或户外活动区的一角。
知识准备:提前向幼儿介绍清洁工具的.名称和用途,以及简单的清洁步骤。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讲述:以故事或儿歌的形式,讲述清洁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互动: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我们要保持环境清洁?”等问题。
2. 认知环节(10分钟)
展示工具:教师逐一展示清洁工具,并介绍其名称和用途。
示范操作: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小扫帚扫地、如何用抹布擦桌子等简单的清洁动作。
3. 实践环节(20分钟)
分组合作: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套清洁工具和一个需要清洁的区域。
实践操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清洁实践活动。教师需巡回指导,确保幼儿正确使用工具并注意安全。
分享交流:清洁完成后,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感受,引导幼儿体会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对幼儿的劳动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情感教育: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幼儿提供劳动机会,如扫地、擦桌子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劳动技能。
日常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清洁工作,如提醒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乱扔垃圾等,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确保所有清洁工具都是安全无毒的,并在活动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的安全。
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适当调整活动难度和要求。
注重过程: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避免过分强调结果。
通过以上教案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幼2儿园中班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劳动教育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五月一号是劳动节,初步了解劳动节的由来。
2、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对象:
中班级全体幼儿。
活动时间:
4月26日。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班主任老师、副班老师和保育员。
活动口号:
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开始:
室内教学:
一、导入:
谈话导入:教师询问小朋友知道五月一号是什么节目。(教师可以小小透露引导是劳动节)
二、小朋友们出示PPT,给幼儿讲解劳动节的由来。
三、教师总结:劳动节是五月一号,是辛勤劳作人民的节日。
室内清洁活动:
一、教师带领幼儿到每班指定区域。
二、教师讲解清洁事项及安全事项,示范清洁过程。
三、分发好清洁工具给幼儿。
四、幼儿开始别班清洁。清洁完后。别班幼儿回班感谢本班幼儿的辛苦劳动,并一起观察劳动后场地的`整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反思:
为迎接“五一劳动节”的到来,让幼儿对“五一劳动节”有深刻的认识,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劳动人民,萌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成果。我们班级在节日前夕将开展“劳动人民最光荣”的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教育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更多的神奇,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为社会服务。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