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主题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主题教案 篇1
活动思路: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诞生,五个福娃可爱的形象很快的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为了让孩子更加深入了解福娃 、了解奥运,我设计了《福娃迎奥运》这一课,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让幼儿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们全中国人民期待以久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为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感到骄傲、自豪。
2、认知目标:认识福娃、了解福娃的来源以及与五环的对应关系。
3、能力目标:感受奥运气氛,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福娃迎奥运》。
2、福娃头饰人手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活动主要分四个环节 :首先出示奥运五环旗图片认识五环,谈话引出奥运吉祥物。第二个环节是,运用多媒体认识五个可爱的福娃,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创作来源。接着玩一个多媒体互动游戏“福娃找家”,了解福娃与五环的对应关系,同时也加深对五个福娃的认识和分辨。第三个环节是感受奥运气氛:我是小小运动员。教师带领幼儿在轻松、优美的音乐中模仿各类体育比赛项目的动作,培养幼儿热爱运动的兴趣。第四个环节是,为奥运会做宣传。教师变魔术,变出许多福娃,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福娃带在头上,学习宣传口号邀请人们到北京做客、参观游玩。
教学反思
《福娃迎奥运》这个整个活动达到了预先设计的主要目标:孩子们认识了福娃,了解了奥运的相关知识,也培养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整个活动的气氛比较活跃,过程比较完整,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其中也有不足的地方。
活动第二个环节认识福娃可以先让幼儿欣赏一遍五个福娃,第二次再次欣赏时边提问边看,这样幼儿对五个福娃的印象了解更深一些。最后一个环节福娃为奥运做宣传,可以把相同的福娃分成一组,手里拿着旗帜去做宣传,这样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分辨五个福娃。
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整个活动的闪光点,福娃为奥运做宣传呼应了福娃迎奥运这一主题,幼儿的情绪高涨、非常开心的融入游戏之中,让幼儿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体现了纲要的精神。
幼儿园主题教案 篇2
幼儿园主题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主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主题教案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的爱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亲情的爱、教育的爱、尊敬的爱等。而爱心是包含于爱里面的一种情感和能力。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爱是需要学习的。幼儿爱心的培养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幼儿园也是爱心教育的重要场所。当前幼儿园的爱心教育进行得怎么样呢?幼儿园重视爱心教育吗?在幼儿园中又要怎样进行爱心教育,才能让幼儿感受到爱,学会爱,具备爱的能力呢?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受访幼儿园老师开展的爱心教育活动入手,分析爱心教育在幼儿园里的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在J幼儿园抽取30名教师进行访谈,对访谈进行录音,并翻录整理。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眼中的“爱心教育”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他对教育的理解影响着教育行为,从而影响受教育者。关于什么是爱心教育,被访的老师是这样说的:
“举例说,我们班的六一节目,排的是舞蹈《萤火虫》。我比较注重孩子情感上的培养,我就按照给孩子一种比较善意的体会,把萤火虫的发光、发热啊,这种自然现象解释给孩子听,然后提升到一种较高的层次,奉献的精神。”
“我们会在教室的角落设置一个动物饲养区域,让小朋友养小金鱼啊,乌龟啊,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培养小朋友的爱心。”
“这些在语言活动也是可以渗透的,我觉得并没有一个专门的主题来做这个。像平时我们在重阳节的时候,讲要尊敬长辈,老人,这其实就有培养孩子的爱心在里面。”
“我觉得孩子本质就是善良的,像前段时间,我们北海有位中学校长得癌症了,我们发动全园捐款,孩子们很踊跃的。还有像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我们的孩子都有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些教育都是潜移默化的。关键是教师有没有这种意识,去引导孩子。”
教师意识到自身的角色是引导者,将孩子的爱心教育渗透到活动中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将孩子爱心的培养融入到对小动物的爱,对老人的尊敬和对受难者的同情中。这是一种比较自然和渐进的教育方式。教师们也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融入爱心教育,只要引导和激发出孩子的爱心,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开展的“爱心教育”
被访老师列举了一些幼儿园里开展过的带有爱心色彩的活动,数量还不少。
“捐款,爱心树,爱心朋友,爱妈妈……家庭,朋友,老师,各方面都有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大班孩子去了福利院、敬老院,让孩子体验感受爱。”
这么多与爱心有关的活动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当我们询问活动的效果时,老师的回答比较简单,“孩子很喜欢”。教师给孩子提供的是活动的体验而非单方面的说教与灌输。
“形式多种多样,渗透到各种主题活动中。两个孩子在争抢玩具,然后老师及时发现,进行一定的正面教育。”
被访老师认为爱心教育融会到教学活动中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像上面提到的正面教育,虽然是从争抢玩具开始的,但是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也是实施爱心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教师在“爱心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1.引导者。
裴斯泰洛齐认为爱的'种子是天生的,它们的根源存在于婴儿和他的母亲之间存在的关系。儿童对母亲的爱是来源于母亲对儿童的爱。同样,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也要本着慈爱之心,把幼儿园变成大家庭,由此培养幼儿对教师的爱,并培养其一般的义务和道德感。不管是J幼儿园中开设的动物饲养区域还是发动孩子为灾区捐款、去福利院看望老人等等活动,教师都是作为“爱心教育”的引导者。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爱,并将这种爱逐步扩大到全社会。
2.施爱者。
教师是施爱者意味着教师是爱的给予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是爱的拥有者,拥有爱心,拥有爱的能力。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师爱,是无私的、主动的爱。教师是师爱的主体,幼儿是师爱的客体。教师在给予幼儿爱的同时,自己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幼儿则在教师的爱中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快乐,并且被爱感染和鼓励,在教师身上看到什么是爱,并学会去爱。斯普郎格曾明确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的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就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而唤醒儿童的心灵,只有爱才能担当此重任。教师扮演的施爱者就是用师爱引发出幼儿的爱,唤醒幼儿爱的心灵。
(四)幼儿园中的“爱心教育”多,孩子的“爱心现象”少从采访中得知,J幼儿园是比较重视孩子的爱心教育的,但是受访者却认为“幼儿的爱心在生活中还是不怎么能够体现出来。”在J幼儿园,教师观察到孩子表现出较少的分享行为,对其他小朋友的关爱少有体现。被访教师认为,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得到的宠爱太多。大多数父母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怎样教孩子回报自己的爱。父母过多地施爱,造成了孩子不会去爱。
另外,受访老师还认为“孩子有时的冷漠和单亲家庭有一定的关系。”但随后她又举反例推翻这个命题。“但是,我们班只有一个孩子是单亲,他跟妈妈过的,母亲比较敏感,对小孩的教育比较在意,但这孩子在爱心这方面发展得还是挺好的。”最后,教师认为家长的引导才是孩子是否表现出爱心的关键。
Y老师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观点,她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本质来说是比较单纯,天真的。有些孩子这方面来得比较容易(激发),有些孩子就困难些。”Y访老师认为,孩子天性就是具备爱的能力和爱心的,不过要通过教师或家长的引导才能被激发出来。也就是说,孩子在参与这些爱心教学活动的时候,他们体验到了爱心,体会到了什么是爱心行为,但是,他们不一定马上就表现出来,需要成人的引导。
(五)影响“爱心教育”的主要因素
1.家庭因素。
孩子先是从父母那得到爱,才有了对爱的认知,有了施爱的榜样。孩子理解父母对他的爱,体会到应该回报父母的爱,才会使他具有爱人、关心人的情感。
G老师:“从自我做起,家长本身做起,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模仿能力很强,正面的榜样,友善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强调了家长在孩子的爱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主题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分果果要谦让和学会分享。
2、学习儿歌,模仿正确发音:剩,捧,李,张,自己 。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小朋友学会谦让,和分享。
2、让小朋友分清平舌和翘舌音。
活动准备
1、苹果图片十个,(九个大的,一个小的)篮子一个。
2、请两名中班的小朋友扮李小多,张小弟,课前排练好儿歌表演。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节表演,介绍儿歌内容。
1、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的苹果,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多少个,(十个)小朋友们看看它们有些什么不一样呢?(有一个是小的)
2、这是中班的两位小朋友:李小多,张小弟。
3、现在我们请出八名小朋友到上面来,排成一排,张小弟坐在最后,李小多表演分果果。
4、问:分到最后一个大一个小李小多是怎么做的(把小的苹果留给自己的)。
5、小朋友们想想他怎么会这么做呢?(让孩子们自己讨论)
6、请小朋友起来讲讲自己会怎样做。
7、教师:我们平时在玩玩具的时候也要学李小多一样,要学会谦让,让着自己的'小伙伴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伙伴一起玩,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小伙伴和家人一起吃,大家要像李小多一样做个懂礼貌,谦让他人的好孩子。
(二)老师示范儿歌小朋友学练儿歌。
1、小朋友学练儿歌,模仿正确发音:剩,捧,李,张,自己 。
2、分组练习
3、请个别小朋友到上面来念。
4、请小朋友做分果果的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到谦让的好处,得到更多的快乐。
(三)老师小结:
李小多是一个很乖很懂事的孩子,他会把大的苹果让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大家都喜欢他。
大家一起听《李小多分果果》的音乐结束。
(四)活动的延伸
让小朋友回家后也学习李小多一样把自己的东西分给爸爸妈妈爷爷婆婆。
幼儿园主题教案 篇5
运动配景
孩子对四周人的存眷和明白,应当从最密切的人开端。孩子对妈妈都有留恋,然则却每每不明白怎样疼爱妈妈。
爱妈妈教诲有太多的正面案例,而这里是一个不和的故事。很凄美,也很有震动力,应当会对孩子有影响。
究竟上,孩子在生存中,也有让妈妈感慨的时间,只是事例没有如许极度和猛烈。以是,在运动历程中,我们要努力衬着这种伤感的氛围,促使孩子心灵受到震荡,情感受到熏染,从而感觉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内容与请求
感觉故事的意境,领会妈妈的好,激起爱妈妈的情绪。
运动预备
1、故事意境图(连环图书亦可)。
2、讲故事的配乐。
3、故事变景演出的情况。
历程与引导
一、听讲故事
—听先生富有熏染力地用消沉、迟钝、悲切的语气语调讲故事。孩子是否受熏染,先生的故事报告很要害。第一遍听故事时,可以不消图片和图书,如许,会加强听赏结果。
二、群情明白
1、这是一个奈何的故事?
—让孩子表达本身的总体感觉。幼儿: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是一个难得的故事……叫人以为很惋惜的……我听了有点生机……对,幼儿园教育随笔那几个孩子太欠好了……
2、是啊,这是一个难得、悲伤的故事。你以为故事中,哪些事变很悲伤的?
—孩子们边回想故事边表达着本身的感觉:妈妈说“渴逝世·了”,孩子照旧不管……小河离这儿不远啊……孩子追出去,杜鹃鸟说“太迟了!"
孩子们互相增补地将故事回想得比力完备。
3、末了妈妈返来了吗?
—让孩子感觉弗成挽回的`遗憾,激起孩子对本身妈妈的爱惜和敬服。
4.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些什么?你是个敬服妈妈的孩子吗?
—让孩子移情地表达本身的感觉,并正面抒发对妈妈的情绪。
三、表示故事
看图书听故事。
在与故事类似的情况中,举行故事演出。勉励孩子举行演出游戏的改编。‘
—这个运动可以让孩子在听讲订定合同论今后,在角落进修或小组进修中举行。孩子在游戏历程中,不停地感觉故事变节,对孩子明白很有利益。
杜鹃鸟一边飞,一边叫:“咕咕咕,太迟了,太迟了!"
最小的孩子从小河里舀一勺水,一边追,一边喊:“妈妈,妈妈,您快返来,我给您打了水来啦!"
这时间,那只杜鹃鸟已经飞得很远了,它叫着:“咕咕咕,咕咕咕,孩子们,我不返来了。"
幼儿园教案孩子们白昼黑夜地追赶着他们的妈妈,他们的脚让冰雪冻裂了,一起上淌下鲜红的血,但是再也追不上了。他们的妈妈再也不返来了。
从这今后,杜鹃鸟就不做窝了,孵出小鸟来,也不去豢养它们了。
幼儿园主题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巩固和加深幼儿画圆和涂色的能力。
2、通过吹泡泡的游戏,引导幼儿了解到肥皂泡在阳光下会显现出很多种颜色,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活动准备:肥皂、小杯子、吸管、水彩笔、油画棒、纸。
设计意图平时我们在活动区中为幼儿准备的吹泡泡的玩具都是制作好的,幼儿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这个玩具所需要的材料,而且在绘画中孩子通常认为泡泡是没有颜色的。为此我们通过吹泡泡的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到,泡泡使五彩缤纷的,而且今天引导幼儿自己制作材料,充分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从而愿意参加实验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为幼儿介绍制作的目的与材料。幼儿与教师共同制作吹泡泡的用具。
2、制作完成后,请幼儿到户外观察:阳光下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总结:肥皂泡在室内时是无色的,而在阳光下确是五颜六色的`。
3、幼儿回到教室中以《五颜六色的泡泡》为题开始绘画。
教育反思:
由于这次活动是从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的,又加上孩子亲手制作吹泡泡的用具,使得孩子对此次活动非常的感兴趣,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着笑着:我的泡泡里面幼红色和绿色的! 我的泡泡是蓝色的!
思维接力棒:
1、引导幼儿利用颜色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活动。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一些特殊颜色的用法。
3、利用家园共育,引导幼儿颜色在交通工具及交通标志上的用法和含义。
4、了解什么除了油画棒、水彩笔和水粉,还有那些东西可以画出美丽的颜色来。
5、引导幼儿颜色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没有颜色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