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学会9个生字,掌握“泉水、长江、黄河、西湖、江水、河水、你们”等词语。教材先有序地介绍了水流的6个名称,然后列举了我国的名川大湖,使江河湖海更为具体。
词语下面是一段短文,短文共6句话,以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泉水、小溪、江河、海洋之间的关系。全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1.掌握9个字的音、形、义。2.了解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之间的关系。
本课的教学难点应是:正确书写本课的9个生字,特别是“泉、湖、黄、进”四个字,要写正确,写美观。
教学建议
1.多观察。
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
2.多合作。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还可以在小组内当一个“小老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3.多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巩固生字字音,理解字义,在读中感悟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之间的关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3
上完识字5这篇课文已经一天多了,可是上课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每每想起,心中既有激动又有遗憾。下面我便说说自己上完课后的感受。我觉得自己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一、情境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儿童是情感的王子”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以言语作品为中介展开的一次情感交流的对话,感悟过程。在特定语言情境中领略文章的景、情、人物,体会作者的思想。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兴趣盎然,深有体会。叶老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教学开始我播放夏天的景色的录像,那台风、雷雨、水果、动物、花卉便印在了学生的脑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在识字过程中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符号加以还原,以游戏创设情境,通过唱歌,图画再观情境。在这样的教学中,大家可以看到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了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人格的构建。
二、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教学对象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努力做到教学开放,还学生自主权,我上的《识字5》这堂课中有2个教学环节注意到了这点。第一环节是:学生自读课文,你想自己读也行,想和同桌读也行,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我请小朋友读课文中的4组词。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听完后进行评价。第二个环节是这四组词中你最喜欢读哪组词就读哪组词。我记得在教学第一个环节时,有一个小朋友读完“桃子、梅子、西瓜”这组词时,马上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要给你提个小建议,你的“桃子”的“子”读成了翘舌音,这是平舌音,而且是轻声。”听得多仔细,评价多好。当另一个小朋友读到“葵花、茉莉、荷花”时,别的小朋友又评价了:“你的声音很响亮,但是你要读得轻一点,美一点”。然后非常有表情地带读起来。站在学生中的我一阵阵地惊喜,一阵阵的感动,多么充满童真,充满个性的语言,像清晨荷叶上的露水那样新鲜。很难想象在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滔滔不绝的课堂上全洋溢着这样的童趣。这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人文素养”吗?看似一个浩大的工程,其实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中,只要我们将心比心,以情唤情,这样,我们的课堂内外,将永远阳光灿烂,充满欢笑。我学生出色的表现也同样令听课的老师点头赞叹。
三、重视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听、说、读、写是最好的语文实践活动,这节《识字5》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有目的。开始是读通、读准,然后是结合画面有感情读,有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当小教师带读。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如第一组词夏天、台风、雷雨,我问学生:“你看到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我看到的夏天有台风、雷雨非常可怕。”第二组词桃子、梅子、西瓜,我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的水果,有的说:“又甜又大的桃子,”有的说:“酸溜溜的梅子,”还有的说:“好吃的西瓜。”第三组词蝈蝈、青蛙、知了,我让学生猜猜小动物们在夏天忙些什么?学生回答的很精彩:“蝈蝈忙着开店铺,青蛙忙着捉蚊子,知了忙着在书上唱歌。”第四组词葵花、茉莉、荷花,我问他们:“看见这些花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说的更好了,“金灿灿的葵花,清香的茉莉,粉红的荷花。”学生用词多准,说的多好。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注意拓展。
崔峦说过:“语文教学要注意校内与校外沟通,注意学科间融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讲述了一个“望梅止渴”的故事,把学生引出课堂,同时把音乐引《小青蛙找家》进语文课堂,注意学科间的融合。
当然这堂课也还有遗憾之处: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在学生识字看图,图字结合的这个环节上得不够紧凑,以致于后面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展示学生的作品。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必须树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以人为本,立足发展”让学生天天在快乐中成长,也让自己天天在快乐中成长。这将成为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4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些天我们学校组织了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和语文课程标准,在网上也查阅了相关课文的资料,认真准备执教了《识字5》一课。
现针对《识字5》一课,做一简单分析如下:
(一)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识字后感情朗读课文,本以为能读得很令人满意,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感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朗读,读出来总令人感觉干巴巴的,没有一点生机。如果能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让学生感知金色的沙滩,蔚蓝的海面,红色的晚霞,相信朗读效果肯定会更棒!
(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跳课文教学,使他们难以“消化”。
《识字5》是第四单元的识字课文,挑出来放在刚学完拼音后上,他们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课上我引导学生把“沙滩”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学生就读得很轻很拖,以为这样就是“舒服的'感觉”。而在生字教学“浪”字时,对这个左右结构的字,他们怎么都摆不准位置,虽然我多次强调“左窄右宽”,学生写得也很辛苦,但写出来的字还是“左右胖瘦不相宜”。回到办公室,自己反复的琢磨思考,思来想去,终于豁然开朗,找到“病根”所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是一句话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反而还会事倍功半。还记得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领导对我说过: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备教参,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适用于任何一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鼓励学生,方法多样,要适合学生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上课很活跃,一个问题问下去,抢着回答,或者举手时发出“我、我、我”的声音,这是就要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很好,但要遵守课堂纪律,如果你能安静的举手,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有些学生很内向,上课不敢举手,但是坐的很端正,这时就要引导他们,你坐的真端正,如果你能胆子大一些,勇敢的举手发言,就更好啦!有些学生回答偏离了问题,我就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试试看。经过老师提醒,能不能回答得更好些。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总结,我学到了许多教学中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总结经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5
堂小学一年级语文课,讲完课以后,我深深地做了反思,并及时找到帮扶我的骨干教师曹老师,让她帮我进行评课。曹老师不愧是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几句话就点出了我课堂设计中的很多漏洞。
首先,在我把图片和对应的甲骨文贴在黑板上时,直接出示小黑板,检查学生掌握现代简化字的情况,而没有一个过渡。曹老师也给我指出来了,她建议我在出示小黑板之前,先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发现甲骨文和简化字的异同,并指出这些字是象形字。这才是本课的重点,而我恰恰把这一重点给忽略了,这在以后的讲课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重点。
其次,在出示卡片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的时候,一味地开火车,让学生起来读,曹老师建议我在这个环节中,适当地点出几个重点生字,让学生组词或说一个句子,加深学生的印象。
最后,在教授学生生字笔顺时,没有强调重点,一味地让学生写,这也是不应该的。毕竟我面对的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是一群才刚刚学会走的孩子,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眼高手低。
从教学设计到评课,曹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并对我进行悉心指导,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在此,对曹老师以衷心地感谢!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篇6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既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又要注意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识字3》有很多的说话训练点,如:用绿蜡笔,可以画什么?为什么画竹子要用绿蜡笔?想一想,用绿蜡笔还可以画什么?然后出示“我用绿蜡笔画,画,还画。”的句式,练习说话。在这段话中讲到的蜡笔,有哪几种颜色?再出示“有有有”的句式回答。蜡笔有各种颜色,它们可以画些什么?接着出示“可以画,可以画。”的句式回答。我觉得这样既进行句式的.训练,又进行思维的训练。有目的的练习,是行之有效的。
教完了《识字3》,孩子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能是上学期的补充习题中接触过象形字,所以学生对象形字并不陌生。在教学儿歌中,我让学生展开了充分的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可能我采取的方式比较多,孩子们读的很有精神!儿歌上完了,我让孩子们说说:如果是你,你想画什么呢?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想画斑马,我想画美丽校园,我想画春天的美景……孩子们的思维真的是很活跃!后来,我就让孩子们仿照课文来写一写自己想要画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