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2025/11/2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旅、蒲”等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自然的情趣。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以诗歌的形式,拟人化的语言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亲切、有趣。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知识,达到背诵。对于激发学生观察事物、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或作为课后作业,把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课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植物妈妈怎样送别自己的小宝宝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植物妈妈的小诗。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植物王国的奥秘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一读,找一找:

自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认一认。

2、听一听,认一认: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边听老师范读课文,边看看哪些生字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还不认识。听完后,和同学交流。

3、教一教,帮一帮:

⑴ 请已经认识生字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帮一帮,教一教其他同学读好生字。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⑵ 小组内互相帮一帮, 教一教。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⑴ 自己练读。

⑵ 同桌互读。

三、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说说诗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2、课件出示这三种的植物图,学生认识。

3、你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孩子旅行的吗?(学生说哪种植物就出示相应的课件)

四、拓展练习

1、聪明的孩子们,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自由发言)

2、你能像课文中写蒲公英、苍耳或豌豆那样,将你知道的用诗的形式说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分别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

2、检查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二、深读课文,体会韵味

1、小组合作有感情朗读。

2、尝试背诵。

3、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⑴ 小组内表演。

⑵ 汇报表演。

三、指导书写

1、小组自学生字。

2、交流注意事项:

(幻灯片出示重点字)学生说说注意事项:

经:右边不要写错了。

甲:注意笔顺。

如:注意“女”字旁的写法。

3、指导写字,学生描红、临写。

四、课后练习

1、课件出示词语:

许许多多 进进出出 高高兴兴

花花绿绿 快快乐乐 说说笑笑

学生读一读。

2、扩展说叠字词语。

3、抄写词语。

五、扩展练习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练读: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2、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3、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六、小结

做个细心的小朋友,在课外仔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植物。

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苍耳 豌豆

风 动物 太阳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课件、苍耳实物、植物图片。

2、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巧认词语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植物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这些植物朋友给大家出了一些难题,说是要大家解决了这些难题他们才肯出来和我们见面,你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难题吗?(激将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示课后词语。)

⑴ 指名认读。(学生想读哪一个词就读哪一个。)

⑵ 初步了解词义:玩“猜谜语”游戏,教师说词义,学生根据词义猜词语。

(猜对后,点击课件奖励五角星。)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过渡:

大家可真了不起,得到了这么多五角星,这下植物朋友们一定会出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去迎接他们吧!

播放课件录相: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植物动态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给学生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的植物世界。

看后,请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描述)

2、教师揭题:

画面里都是了不起的植物妈妈,我们去和他们交朋友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前启发:

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篇课文呢?

(学生自己设定初读要求和目标。)

2、自由读全文,思考: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可适当在文中划记。

(学生自读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3、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生1:我知道文中写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

(师贴三种植物的图片。)

生2:我知道这些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很有办法。

教师引导理解“旅行”、“四海为家”。

生3:我知道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生4:我知道苍耳、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及时给予肯定、指导。)

四、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2、3、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

(板书合作学习方法:读、说、问、评。)

(学生合作学习,精读2、3、4节,教师巡视参与。)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

(学生说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蒲公英妈妈最聪明……”时:

⑴ 说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生质疑:“降落伞”到底指什么?“乘着风”是什么意思?(适当讨论)

⑵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降落伞”是什么,“乘着风”又是什么感觉。

(播放课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⑶ 你觉得这情景美吗?请和同桌一起有感情的`把这一节练读一下,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节。

学生同桌练读,讨论交流,感悟读法。

⑷ 指名读喜欢的句子,谈读法──学生点评──再指名读句子──再点评。

(指导感悟要点:“轻轻”、“纷纷出发”。)

指名读全节──互评──齐读──师评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苍耳妈妈最聪明……”时:

⑴ 让我们去看看苍耳娃娃是怎样出去旅行的?

(播放课件:苍耳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看了动画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带刺的铠甲”是什么样的?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

⑵ 直观感知:

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个小礼包,请你们打开看看,老师送你们每人一粒苍耳,摸一摸!这就是苍耳妈妈给孩子们穿上的铠甲。想一想,苍耳还可以靠什么传播种子?

(学生摸、想、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⑶ 指名读这一节,谈读法──谁有不同的读法,再指名读──你喜欢谁的读法,评一评──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豌豆妈妈最聪明……”时:

⑴ 你最喜欢这一节中的哪句话?说说怎样读好它。

指名读、说,指导感悟要点:“啪的一声”、“炸开”、“蹦着跳着”。

指名再读,说说读出了一种什么感觉?(谈感悟,齐读句子)

⑵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豌豆娃娃怎样离开妈妈的?

(播放课件:豌豆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⑶ 同学们,你们出去旅行高兴吗?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小豌豆,谁来读读这一节?

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愿意读的起立齐读。

3、小结:

请大家想想,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是靠什么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

(指名口答,结合板书:风、动物、太阳。)

4、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自由读第5节,边读边想:

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⑴ 学生自读。

⑵ 讨论回答。

(方法很多,需要仔细观察。)

五、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1、通过你课前的了解,你还发现了植物妈妈有什么传播种子的好办法?

(指名说,教师也作相应的补充介绍。)

2、这些植物妈妈的办法可真多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指名自由说)

六、练习背诵、自编儿歌

1、指名背诵,会背哪一节就背哪一节,可编加动作。

2、自编儿歌:

模仿背诵的那一节课文,把你知道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编成儿歌。

(示课件:儿歌编写提示。)

七、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

2、作业:

⑴ 搜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记录下来。

⑵ 练习背诵全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植”“已”“经”等15个生字,结合语境能读准“得”“为”两个多音字,会写“准”“备”“甲”等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细心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

知道文中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设计理念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的知识单一,既无人物个性的展示,又无故事情节的表述,学生学起来,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怎样使学生对这样的课文产生阅读兴趣呢?我针对教材实际,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先从学生最熟知、最有感情的妈妈引入,并采用拟人手法,把学生置身于课文角色,给课文中的植物人格化、生活化,展示了他们之间童真、童趣的对话。加上声、光、形融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适时、恰当地运用这些课件,学生对课文的知识会倍感亲切,学起来将会趣味横生,课文的知识也将会在情趣中理解、消化。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办法”

(一)板书“妈妈”,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夸妈妈,认识妈妈是一个慈祥可爱、和蔼可亲、有能力、有办法的好妈妈。(板书“有办法”)

(二)植物也有一个好妈妈。植物妈妈可好了,她非常关心孩子,爱护孩子,有很多关怀孩子的办法。(板书“植物”)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介绍的是哪几种植物妈妈呢?她们有什么样的好办法呢?小朋友一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感知课文晓“办法”

(一)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介绍哪几种植物妈妈?她们各有什么办法?把难读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三)合作读课文。交流读书识字方法,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读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初读效果。

重点指导学生结合语境,读准“得”“为”两个多音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两个轻声字“妈妈”“娃娃”;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下面两句话:①苍耳妈妈/给孩子/全身武装。②不信/你就仔仔细细地/观察。

(五)巩固识字。

1、趣味引入。生字宝宝在家(课文)已呆了很长时间,都觉得闷得慌,想出去玩玩。它们现在一个个地跑出家门,你还认识它们吗?

2、识记生字。①教师分别出示生字卡指导学生识记。②猜字游戏识字。③摘桃子识字。④送字宝宝回家。

第二课时

一、感悟课文懂“办法”

(一)认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分绍了哪几种植物妈妈?你最喜欢哪种植物妈妈?为什么喜欢她?

(二)小组合作。谈认识,说想法,交流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妈妈,并朗读相关的'句子。

(三)全班交流研读同学们喜欢的植物妈妈。

蒲公英妈妈:①出示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课件。②说说喜欢蒲公英妈妈的原因;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最好。她给孩子准备的是降落伞。降落伞多美呀,毛茸茸的,又温柔,又轻巧,孩子坐在里面在空中飘飘悠悠。你看,多自在!③“只要风一吹孩子们就得出发。”说明蒲公英传播种子是借助风的力量。用“只要……就……”说话。④用你喜欢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苍耳妈妈:①出示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课件。②她给孩子准备的是铠甲。解释“铠甲”。穿起铠甲给人以威武雄壮的感觉,真是无敌不摧,没敌可挡。③“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能走到田野山洼。”说明苍耳传播种子靠的是动物。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课文。

豌豆妈妈:①出示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课件。②“孩子们蹦跳着离开妈妈”,说明孩子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呵护下,过着高兴愉快的生活。“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说明豌豆传播种子靠的是太阳。

二、拓展延伸忆“办法”

(一)从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靠的是风力,苍耳妈妈靠的是动物,豌豆妈妈靠的是太阳,她们都是呵护孩子的好妈妈。还有哪些植物妈妈也这样好呢?她们又有哪些好的办法呢?请读一读下一节课文。

(二)自读最后一节课文。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世上有很多植物妈妈,她们都有许许多多的好办法,课文还告诉我们,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这些好办法。如果我们做一个细心的小朋友,细细地观察,一定会得到这些好办法的。让咱们都做一个细心的小朋友吧!谁最细心,谁就能说出这些植物妈妈的办法。指名说评。

(三)选择你最喜欢的植物妈妈,编几句儿歌夸一夸。

(四)表演朗读《植物妈妈有办法》。

(五)指导写字。(略)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这课时,设计要精巧,安排要周密,目标要到位,效果才会明显,在这堂课中要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技能和语言训练的量要大。要很好地体现语文的“学科性”,语文课首先要做的而且必须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进行语文技能(听、说、读、写等)和语言文字(字、词、句、篇等)的训练。为此,在这堂课中,①要通过指导感情朗读体现“读的训练”。

②要求学生背诵体现“背的训练”。③利用句式:“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妈妈”练习说话体现“说的训练”。④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体现“词的训练”。⑤通过句子比较体现“句的训练”。

2、学生个体活动的机会要多。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适时地调配、鼓励和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如:让学生“自由读”“表演读”“自学”“小组讨论”,通过这些个体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在这种个体活动中,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投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渗透学法指导。“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达到用不着教”的唯一办法就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是这堂课教学的最高境界。为此,在这堂课教学中要非常突出学习方法的总结、提高与运用。

※参考资料:

1、石榴、樱桃是靠小鸟传播种子。(小鸟吃了果肉,吐出了核。)

2、凤仙花靠种子外壳传播。(成熟时,外壳自动裂开,把种子弹出。)

3、桃、杏靠动物传播。(成熟时,红红的桃、杏招引动物去吃。吃下甜甜的肉,吐下硬硬的核。)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教师秉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创立出新的“让我们自己学”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我想学——让我们自己去学——我们学会了(我们会学了)──我们还想学。”从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习才不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使他们能够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全诗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是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课文。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从优美的诗句中获得一些植物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细心观察事物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提出的有关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孩子的情感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情感溶入课堂,达到“教”与“学”有效统一的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并能用“准备”“已经”造句。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4、通过朗读、说话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若干个内装苍耳实物的信封、图片。

【教学特色】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文中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我想学”的氛围,导入新课。

1、由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植物妈妈做什么事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呢?请看大屏幕。

(评析:由于城里的孩子没有见过大自然中的有些植物,教师在上课时播放课件让孩子通过动画画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此直观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个个睁大眼睛看着迷人的画面,那种求知的`欲望是无法用言语表述的。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始一节课的教学,其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2、学习课文第二节:

植物妈妈干什么事有办法?传播种子让孩子到哪儿?(板书:传播种子。)请学生看课文,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节找一个词概括。(板书:四海为家。)理解四海为家的含义:到处生根发芽。

二、教师恰当引导,为真正做到“让我们自己学”奠定基础

1、学习第二节:

植物妈妈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们四海为家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节。

课件出示第二节诗句,谁来读读?(指名读)这一节介绍了什么植物?老师把蒲公英妈妈带来了。(贴图)蒲公英妈妈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请小朋友看书读第二节,用笔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

2、学生自由提问:

⑴ 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那么我们来议一议,一起来解决这些难题。

⑵ 娃娃指的是谁?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比作降落伞?准备是什么意思?(小朋友你们有毛衣吗?谁给你织的?你们的妈妈早早地把毛衣织好,等到天冷就给你们穿上。那么蒲公英的妈妈也和你们的妈妈一样,在孩子未成熟之前,就准备好了降落伞。光有降落伞行吗?蒲公英妈妈靠什么传播种子?(板书:风吹)谁能用“准备”说一句话?)“纷纷出发”是什么意思?(出示网页课件,理解纷纷是接二连三的意思。)

(评析:画面中已拟人化的蒲公英随风飘舞,接二连三地纷纷出发。孩子在轻松的音乐中欣赏可爱的动画。如此新颖、独特的多媒体课件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使教学氛围轻松、愉快。)

⑶ 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想一想,假如你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你们准备了降落伞,微风一吹,你就飘啊、飘啊,你能飘到哪儿?

(播发课件“纷纷出发”,发散学生思维、练习说话。)

3、过渡:

说得真好,蒲公英是多么可爱!多么勇敢啊!能在公园、田野安家落户,他们的妈妈真高兴啊!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板书:读)(网页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节。)指导朗读。范读、(把加点的词稍微加重点语气读。)试读、比赛读、齐读。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因此,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种“我要读”的氛围。)

4、你们读得真不错,那么这一节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5、总结学法,这一节学得不错,让我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懂这一节的?

三、在“让我们自己学”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体验

1、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三节,(网页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节。)指名读,看这一节介绍了哪一种植物?(贴图)请大家自己读、划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同座互相议一议,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

2、“铠甲”是古代士兵身上穿的铁衣,在这里指什么?

请你们打开小纸包,这就是苍耳子,用手摸摸、再用力捏捏,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再仔细看看,每根刺上有钩。你们想一想“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苍耳种子外面的硬壳,板画:)苍耳“带刺的铠甲”有什么用呢?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1~2年级)综合性学习中提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这里,教师利用苍耳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再把苍耳粘在衣服上。这样的亲自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苍耳能在田野山洼中多高兴啊!请你们当苍耳子,读出这种高兴劲儿。(指名读、齐读。)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四、在“我们学会了”什么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1、请同学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课文第四节,看看豌豆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贴图)

2、网页课件出示填空:

(教师板画豆荚及板书太阳晒。)

太阳是怎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呢?

(网页课件出示经过拟人化的豌豆从豆荚中蹦出的场景。)

(评析:学生通过观看豆荚炸开,豌豆们一个接一个从豆荚中跳出,手拉着手跳到田野里的拟人动画效果,理解到豌豆种子离开妈妈时的高兴心情,也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作了铺垫。)

3、比较句子: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第二句好在哪儿?(写出了声音及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

4、结合板书,学到这儿,我们认识了三位植物妈妈,你们喜欢她们吗?请你们看板书,喜欢哪个妈妈就试背哪个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我们还想学”

1、师小结:

植物妈妈的办法有很多很多,只有仔细观察、勤动脑筋、多看课外书就能得到。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节。为什么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他?

2、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是不是就这几种?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师点击主页,带领学生上《中国科普博览生命奥秘网》了解种子传播的奥秘,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后编诗歌奠定基础。

3、师总结:

我们小朋友以后要养成勤学习、爱思考、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探索它们的奥秘!

4、作业超市:

三项作业任选一项。

⑴ 我是小诗人:

试着把网上看到的或听到的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按课文第二节的样子,编一段诗歌。

⑵ 我是朗诵家:

把自己喜欢的几节有表情地背给爸爸妈妈听。

⑶ 我是小画家:

试着把学过的诗歌画下来,布置教室。

(评析:“作业超市”增加了课文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大家更感受到了网络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目的,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在平时的教研中,教师经常说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学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教师又该怎样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呢?等等。这些一直是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日前,根据教学实践摸索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我们想学——让我们自己学——我们学会了(我们会学了)——我们还想学。”这一教学模式旨在以学生的需要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因此,学习没有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反而使他们能够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我想在本课教学中,我多次创设情境,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到学习的角色。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形成“我想学”的课堂氛围。让我们自己学、学生有了“我们想学”的前提,教师就应正确引导,使之变为“让我们自己学”。在这里可从几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及时总结方法,为下一环节的“我们学会了”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我们学会了”指的是学生经过自己去学和老师的点拨,理解了课文,掌握了知识。教学中我经常问:“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等等,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然后再问:“从哪儿体会到的?”“你是怎样读懂的?”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再让学生有条理地回答。这样一来不同的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体会也不同,只要合乎情理都应给予肯定。“我们学会了”指的是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融会贯通。

我们还想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了一些学习方法,必然还想去学。教师应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做好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的指导。新颖独特的作业,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以人为本”,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始终把他们摆在主体地位。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把他们早日培养成才。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本课的12个认读生字,会写10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看懂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知识、探究植物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过程中,掌握本课生字,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认识植物并知道传播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假期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去北京旅游,那你们想去旅游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认真听讲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游玩,大自然是个百宝箱里面有很多秘密呢,只有细心又聪明的孩子才能发现三把秘密之钥,有了这三把钥匙,就能开启百宝箱得到秘密,你们能吗?那好,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进行我们的发现之旅,看看植物妈妈到底有什么办法。上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我们的智慧列车马上就要出发了,没有车票可是不能上车的哦,想得到车票就要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但是一定要把字音读准。能做到吗?那就开始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检查字音,这些字你都认识吗?出示带拼音生字,领读。学习多音字“得”,和“旅”字。谁想坐在列车的前排呢?那就要把这个字的字音读准,出示”得”。还有一张票是可以坐在前面的,但是要有好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出示“旅”。(组词)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写6个生字

我们的智慧列车现在继续前进,来到了一片大草原,这是什么呀还开着金黄色的小花,{生:蒲公英,(板书)师:那你知道它为什么要有草字头吗?生:因为和植物有关,只要和植物有关就都有草字头。}谁知道蒲公英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就能得到第一把秘密之钥。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什么?(生:降落伞。师:它还有其他的读音吗?带词语说)只准备降落伞就可以了吗?还要有什么?生:风(看课件录像描述或事物标本演示):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孩子们你出发我出发,大家一个接一个地出发了。像这一个接一个就是文中的哪个词语?“纷纷”,谁还能用“纷纷”说一句完整的话。你能和老师一起写好这个字吗?还有哪些字带绞丝旁呢?写“经”,这个经可以组什么词呢?“已经”大家可以注意了,这个已经的已和自己的己的区别,谁发现了?生自己说区别。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生:蒲公英是请风帮忙传播种子的。(板书)

恭喜你们得到了第一把秘密之钥,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哦,这又是什么?生:苍耳。(板书)这个苍字谁能记住它?(夏天苍蝇,生活中识字,也可以是猜字谜,用草盖仓库)谁知道苍耳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就可以得到第二把秘密之钥。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铠甲,图片对照明白铠甲意思)只准备铠甲就够了吗?还要有“动物经过,挂在动物身上种子就可以传播了。”(最好动画演示,其次实物演示,板书)种子可以传播到哪里啊?(田野、山洼)这个山洼的洼为什么有三点水呢?那右边的这两个土呢?(这里可以灵活教,可以换偏旁“哇”“娃” “蛙”“鞋”“挂”如果能说一句顺口溜更好,“有女就念娃,有水就念洼,有手就能挂,有口叫哇哇”为什么有女念娃呢?女生喜欢洋娃娃。)你们知道这么多汉字,那能写好这两个带土的生字吗,写“洼、娃”(知道上下两个土横的长短,女字和女字旁的区别,再写一个“如”)

恭喜孩子们,你们经过仔细观察得到了第二把秘密之钥,还剩最后一把你们就可以打开大自然的百宝箱了,要加油啊!出示豌豆图片(板书)这是?豌豆,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豌豆妈妈是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的呢?找到答案的小组就可以得到最后一把秘密之钥了。生自由讨论,(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1、说说这位植物妈妈请谁帮忙传播种子?怎样传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出还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学习“啪(动作演示)”“炸”“蹦”(和脚有关,还有哪些这样的字呢?生自由说“踢、跑、跳”)

多么聪明的孩子们啊,三把秘密之钥都被你们找到了,马上就可以开启大自然的百宝箱了,可是,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们,难道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就这几种吗?你还知道其他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现在请大家读一读最后一个小节,想: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生回答,引导“识”在知识里读轻声。我们平时也要仔细观察,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察”字呢?(头戴警察帽,下面是二小)你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为什么?你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就读哪个小节。

四、挑苹果游戏,巩固生字

百宝箱里有很多苹果,苹果正面写着1—12数字,背面是本课的12个生字,学生任意挑选数字,读字组词。全读对算打开百宝箱。

聪明又细心的孩子们,你们胜利了,可以打开百宝箱啦!咦,这是什么?有这么多苹果,到底哪个才是呢?我们请整堂课都认真听讲的同学来选择一个号码,那来教大家读一下后面的生字吧,如果能带词语领读就更好了。

五、作业

(老师觉得你们就是会观察爱思考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把这种好习惯带到课下,到大自然中多看看,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你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课下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植物,去查找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做一期展板,展示出来。

《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原文阅读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篇6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小组合作学习。

⑵ 注重朗读和生活体验。

⑶ 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缓和其中蕴涵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音韵美的喜爱之情。

⑵ 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

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板书课题。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对话平台

1、感知:

⑴ 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⑵ 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 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

2、识字:

⑴ 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⑵ 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⑶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3、赏读:

⑴ 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⑵ 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⑶ 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

4、写字:

⑴ 要写的字,如:

已、娃、纷、好。

学生认读。

⑵ 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⑶ 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⑷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挑苹果游戏:

(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1、诵读:

⑴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⑵ 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⑶ 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演读:

⑴ 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⑵ 学生自由练背。

⑶ 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

(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

3、讨论:

⑴ 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⑵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4、练习:

⑴ 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⑵ 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创设多样的练习方式,巩固所学,达到学用结合。)

5、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6、写字:

⑴ 要写的字:

甲、洼、豆、识、经。

学生认读。

⑵ 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⑶ 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⑷ 学生再练写。

(写字是学生的重要技能,尝试之后,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增强写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