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中班音乐教案

2025/11/2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中班音乐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会听前奏整齐地开始。

2.感受歌曲不同乐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歌曲情绪的丰富变化。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音乐光碟

2.幻灯片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2.指导要点:

尝试轮流唱歌,引导幼儿充分倾听和分辨,体验、把握角色心理的丰富变化,尝试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接唱歌曲。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幻灯片,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并自由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片里有谁?""发生什么事了?"

2.播放音乐,幼儿倾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理解歌曲内容。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是谁把花瓶打碎了?开始的时候小朋友是怎么样想的?后来呢?

3.熟悉旋律,分段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第一段,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情绪。

小朋友把花瓶打碎了,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心情怎样?

(2)幼儿轻声跟唱,用轻弱的声音表现担心害怕的心情。

(3)跟钢琴演唱,会听前奏整齐地开始。

(4)教师清唱第二段,感受不同的情绪变化师:小朋友承认花瓶是自己打的,小花猫是怎么样做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诚实、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5)教师弹琴并有感情地演唱,幼儿用较强的欢快的声音跟唱,表现开心快乐的情绪。

4.完整演唱歌曲

(1)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情绪变化,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有节奏地随音乐念一、二段歌词。

(2)带领幼儿学唱,注意提醒控制音量的强弱变化,根据歌曲音乐形象的情绪变化,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两段歌曲,表现出前后不同的音乐形象。

5.玩接唱游戏

(1)自由分组,尝试接唱。

(2)交换角色,继续玩接唱游戏。

6.小结评价提问:怎样做个诚实的孩子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⒈感受歌曲《三只猴子》诙谐、幽默的风格,在参与游戏中学唱歌曲。

⒉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活动准备:

⒈指偶(三只猴子和猴妈妈)、家里背景图、音乐、视频影像

活动过程:

一、猴子跳游戏导入,感受歌曲旋律。

⒈(出示三只猴子纸偶)你们看!今天谁来和我们做游戏啊?数一数,有几只?猴子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呢?

⒉(带领幼儿随伴奏音乐用手在腿上有节奏地做小猴子跳)是啊,小猴子跳起来了。跳到草地上、跳到香蕉树上、跳到滑滑梯上。

⒊出示猴子家背景图,引出歌曲。

过渡:三只猴子跳累了,他们来到了哪?是啊,这一次,三只猴子又在哪里跳呢?

二、借助指偶,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三只猴子》

⒈教师第一次示范清唱歌曲(第一段),理解歌词第一段歌词

⑴发生了什么事情?(摔了一个包)怎么会摔了一个包?三只猴子在哪里跳?(床上)一只猴子受伤了,谁最着急啊?(妈妈)妈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原来(有节奏念):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的大声叫:快快下来别再跳!重点学说: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我们也可以和老师一样用左手的手指来表示猴子,那么,可以用身上的什么地方当床呢?(腿、手等)你的`是大大的床、你的小小的床......⑵配上手指动作,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做一做吧!按节奏念歌词: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⑶三只猴子的事情不仅可以说出来,还可以唱出来呢!我们来试试看!

⑷情感渗透: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开心),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难过),妈妈急的大声叫:快快下来别再跳!(着急)再次演唱

过渡:一只猴子摔下去了,现在还有几只猴子了?这两只猴子会听妈妈的话快快下来吗?我们继续听下去。

⒊第二次示范演唱(第二、三段),初步学唱歌曲

⑴小猴子听妈妈的话下来了吗?还是继续在床上跳啊?(和幼儿一起唱第二、第三段)

⑵难点部分“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有问题需重点学唱。

⑶第一次有三只,跳着跳着变成了几啊?(手势提醒)两只,接着变成一只。小猴子怎么越来越少啊?(全部都受伤了)

⒋初步学唱歌曲一至三段

⑴这真是三只调皮的猴子啊,我们再来把他们调皮的事情完整地唱一唱。一边唱,一边用手指来演一演吧!

⑵强调带着感情色彩。在表演和演唱的时候,把小猴子的调皮劲、摔下床的痛苦和妈妈着急的样子用歌声唱出来。

⑶这一次,我们来扮演小猴子和妈妈。我做猴妈妈,你们呢?你们当调皮的小猴子唱猴子的事。

⑷分男女唱。请三只猴子们到前面床上跳,妈妈在座位上,角色交换。

⒌欣赏第四段

⑴嘘!听!小猴家怎么没声音了呢?“为什么床上静悄悄?床上看看有没有?床下呢?小猴子都到哪儿去了?”谁来猜猜看。(幼儿猜想)那我们来看看到底去哪了。

⑵看动画揭晓结果。小猴子们都去哪里了呀?(医院)

⑶现在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幼儿讨论)如果小猴子想跳了,要在哪里安全地跳啊?

小结:是啊,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在高的地方跳啊?那我们来告诉小猴子:(师领唱)“我们不在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开心的乖宝宝。”

⒍完整演唱全部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三只猴子》。那我们一起把小猴子在床上跳跳跳最后被送进医院的事情唱一唱。提醒手指动作:三只猴子准备好,在身体上选择一个适合的地方当床,跟着音乐配上手指动作边演边唱。

三、结束:开小小汽车看望猴子们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蹦蹦跳跳吗?以后我们在蹦蹦跳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千万不要像三只猴子一样在高的地方跳。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活泼欢快的曲调,了解并拍出3/4拍的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创造性地表现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

活动准备

1。图片:蜗牛

2。头饰:蜗牛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走路从来不回头,背着房子去旅游。伸出两只小犄角,一边看来一边走。(蜗牛)

二、观察小蜗牛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对小蜗牛的兴趣。

1。出示实蜗牛图片

2。提问

(1)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

(2)小蜗牛平时都在干什么?

(3)小蜗牛爬起来是怎样的?它的表情怎样?哪个小朋友来形容一下?

(引导幼儿用肢体或语言表达)

三、欣赏歌曲,熟悉旋律,掌握3/4拍的节奏特点。

1。播放歌曲《我是快乐的小蜗牛》音乐。

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教师跟幼儿边听歌曲边拍节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曲调。

2。提问:

(1)刚才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或肢体动作表现出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四、再次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1。欣赏第二遍歌曲,幼儿随音乐节奏学说歌词。

提问:你们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说说自己感觉哪句歌词最有趣?自己喜欢哪句歌词?

并尝试唱一下或用动作来表现。

2。教师将幼儿根据喜欢的歌词进行分组,教师弹唱,幼儿随音乐尝试大声跟唱。

(教师给予表扬,纠正唱错的地方。)

五、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

1。引导幼儿用男女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

2。鼓励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加上创造性的动作演唱。

3。教师和幼儿共同确定表演的动作并进行练习。

六、请幼儿戴上蜗牛头饰,随音乐集体表演歌曲。

七、教师小结:多可爱的小蜗牛呀,跳得真好,美丽的春天来到了,我们一起去旅游吧。

在《我是快乐的小蜗牛》的音乐伴奏下,带孩子走出活动室。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小鸟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生活中处处可见.活动中三段不同的音乐带孩子们走进了三个不同的情节,通过鸟飞、喂食、与大风搏斗三个环节让孩子们身临其中,幼儿随音乐做出不同的动作。喂食一环节展示了妈妈对宝宝的爱,萌发宝宝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活动目标

1.会随着音乐合拍地做鸟飞等动作,并学习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2.能大胆创编小鸟学本领时与大风搏斗的动作。

3.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护,萌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播放歌曲录音,让幼儿自然学会演唱歌曲《小鸟和妈妈》。

2.《喂小鸟》音乐。

3.小鸟头饰与幼儿数相同,鸟妈妈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小鸟和妈妈》,引出本次活动主题.

教师扮演鸟妈妈,幼儿扮演鸟宝宝,跟随音乐师幼边唱边跳歌曲《小鸟和鸟妈妈》。

二、分段欣赏音乐,感受三段音乐的不同.并创编各段动作.

1.欣赏乐曲《鸟飞》,引导幼儿按节拍做鸟飞的动作。

提问:小鸟怎样飞呢?怎样飞才能跟我们的音乐合起来呢?

①带领幼儿练习随音乐做鸟飞的动作。

②指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合拍的做出小鸟飞的动作。

2.听辨乐曲《喂食》,感受音乐节奏的不同,学习喂小鸟动作。

①请幼儿说一说《喂食》这段音乐和《鸟飞》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②练习随节拍点头的动作,一拍喂食,一拍吃食。

③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合拍的表演喂食、吃食的动作。

小结:鸟妈妈非常爱鸟宝宝,自己不舍得吃食,都给了鸟宝宝们,就像我们的妈妈爱我们一样,等我们长大了一定要报答我们的妈妈。

3.幼儿听辨音乐《大风》,创编与大风搏斗动作。

①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紧张、激烈的'旋律。

②启发幼儿重点创编表现小鸟与大风搏斗的动作,并请个别幼儿进行展示。

③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的小鸟与大风搏斗的不同动作三、完整欣赏音乐,并随音乐进行游戏.

1.教师和幼儿戴头饰分配角色,本环节中指导幼儿随音乐的变化能做出不同的动作。

2.请一名幼儿当鸟妈妈,其余幼儿当鸟宝宝,在合拍的做出小鸟飞的基础上,重点做出随音乐大胆的与大风搏斗的动作。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会鸟妈妈对小鸟的爱护和小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活动反思:

在游戏活动时,孩子们非常的兴奋,能够听从老师的指挥跟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特别是在鸟妈妈喂鸟宝宝吃东西的环节中,所有的鸟宝宝都能很安静的等待妈妈去喂食,但由于幼儿的人数多许多幼儿在戴头饰这一环节上需要教师帮助,从孩子们的反应看来,他们对活动兴趣浓厚,很快融进了游戏,在与大风搏斗这一环节中,不少幼儿还能想出龙卷风,台风来时的不同动作,但是,活动中我发现有少数幼儿只是沉浸在游戏的过程中,并不太愿意跟着音乐合拍地做动作,需要我不断提醒。整个活动下来,做的不足的地方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对如何组织幼儿进行韵律活动,需要考虑的也很多很多……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图 、音乐《摇篮》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请小朋友随着音乐的弦律入场。

二、练声《农场里》 起立-(演唱要求)坐下--评价

三、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A,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怎么办?

B,怎样来哄小娃娃睡觉?

C,你们听,老师是怎么样来哄娃娃睡觉的,嘘 .......?(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示范歌曲一遍)

四、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A,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B,他们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C,还有谁呢?

D,白云浪花风儿是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五、完整地演唱歌曲。

A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B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歌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C第三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D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六、分角色合唱衬词。

A、老师唱歌词,幼儿哼唱衬词。

B、男女分角色合唱2遍。

七、.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仿编歌曲。

A、教师示范作一幅以蓝天与月亮为背景的画,引导幼儿仿编。

提问:"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

"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呢?

八、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是摇篮,摇着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编一编,唱一唱好吗?

教学反思:

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儿是非常喜欢的。对于欣赏美音乐,却一定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欣赏意境的刻意布置,才能使幼儿真正学会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特点,二是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导入活动,创设睡觉意境,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以游戏方式让幼儿静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妈妈使宝宝快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唱歌等。

我一边歌唱《摇篮曲》,一边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头和身体也随之轻微摆动。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后师幼一起表演爸爸妈妈唱《摇篮曲》哄宝宝入睡。

然而,当我播放音乐时,却引起了不少孩子的惊呼声、欢笑声,哪里是哄宝宝睡觉啊!分明就是冲锋号吹响了一般。

原来,因为《摇篮曲》是美声唱法,声音音色饱满,底气十足,加上初始时音量涉嫌稍大,孩子们乍然一听,很震撼,后来,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调得稍小一些,引导孩子们再次欣赏,才慢慢达到了目标。反复欣赏时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感情的表达有时美声唱法是最丰富的。经过反复探索,把握好音量调的高低,老师的引导、意境的创设,幼儿还是能基本达到活动目标,这次美声唱法欣赏活动使我初步积累了有关方面的经验和感觉。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此类音乐的欣赏教学我还很缺乏专业水准和经验,尤其是教学活动中美声唱法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