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种子》教案

2025/11/2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种子》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种子》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12个,积累词语11个词语和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3、知道种子通常在春天发芽长大,初步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教学重点:

1、识生字12个,积累词语11个词语和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教学难点:

知道种子通常在春天发芽长大,初步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媒体录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课题:

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很优美的文字,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教师朗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春天)

2、师过渡:是啊,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桃花开了,柳树绿了,瞧,种子也从泥土中醒来了,听,他在说着悄悄话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听听种子在和谁说话,他又说了些什么?(出示课题:一粒种子)

二、检查自学的生字词语:

1、游戏一:点泡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游戏二:照镜子(书空泥、粒、渴、喝)

三、学习课文:

1、:师: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几次写到种子挺一挺?用线划出。

2、学生交流:

第一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组内朗读第一节

(2)做动作,演一演

第二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演一演

(3)种子觉得很舒服,会说些什么?

第三、四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三九小节)

1、默读37节:这几节写谁和谁的对话?

2、介绍蚯蚓:你听说过蚯蚓吗?它有什么特点?

3、板书:松土(空气)

4、学生字:咱呢

5、分角色朗读

6、学习八、九小节

(1)师:是啊,春天这么热闹!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春天热闹的景象的`呢?

(2)自由读划出写春天热闹的句子

(3)种子听到外面这么热闹,他怎么说?

比较句子:我要出去!

啊,我要赶快出去!

3、思考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水、空气、阳光)

4、小结:小作者根据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和空气三个条件。用拟人化的写法写了这篇科学通话。四个挺一挺叙述了种子发芽生长的全过程。

四、读写结合的拓展练习:

完成说一说

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呢?加上动作,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

1、一粒种子

暖和(温度)

挺一挺

喝水(水分)

又挺一挺

松土(空气)

又挺一挺

又挺一挺

《种子》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红豆各十颗)。

2.纸板。

3.海洋球、乒乓球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幼:蚕豆、黄豆、红豆。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幼:黄豆、蚕豆。师:排队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红豆有几颗?(幼:十颗),黄豆有几颗?(幼:十颗),蚕豆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幼: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幼儿A: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幼B: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

幼C: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师: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

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幼:种子标记,线。师:这三条线怎么样?幼: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A:一样,幼

B:不一样。

(4)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

(5)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

会一样多呢?

(6)讲述操作结果。幼A:不一样多。幼B:红豆用得最多,

(7)蚕豆最少。

(8)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9)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

提问a: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幼: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b: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幼: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戏:过小桥。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独木桥从起点处脚跟

(3)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师生游戏)师:

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小,你们用的多呢?(老师脚大,用

的步子少;幼儿脚小,用的步子多)

(四)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去完过小桥的游戏吧!

《种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0个。

2、 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3、 能根据课文和图片内容展开想象,木棉树长大以后,小动物们会对它说些什么。

4、描写“努、力、受、爱”4个字。

5、懂得要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的过程及条件。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木棉树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木棉树)

2、木棉树的种子要离开妈妈了,让我们一起来为它送行吧!揭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想想:木棉树妈妈对种子说了些什么?

3、出示句子,请学生自学生字。交流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4、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2——4小节

1、木棉树的种子离开妈妈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它记住妈妈的话了吗?它是怎么做的?

2、小组交流

木棉树遇到的困难是:泥土里很黑,他感到有些害怕。可是它想起妈妈的话,它努力向上顶,很快就长成了小木棉树。

3、指导朗读

4、 尝试背诵课文

5、 学习课文第5小节

1)自读课文第5小节,思考:小木棉树长大后怎样了?

2)小组交流,抽生回答。

3) 学习生字,受。

4) 指导朗读

四、复习拓展

说话练习,想一想,小动物们看见枝叶繁茂的小木棉树会怎么说?

小鸟飞来说:“——————。”

小蜜蜂飞来说:“——————。”

五、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努、爱”

《种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种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对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非常感兴趣。他们已有一些种子发芽的相关生活经验,但是却并没有真正实验过。他们普遍认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阳光、水(土壤)、空气,三者缺一不可,于是我们决定让孩子们做一次种子发芽的实验,以此让他们证实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尝试做种子发芽的观察记录。

2.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种子(黄豆、绿豆、花生、蒜头、南瓜籽),幼儿自带的各种容器,幼儿观察记录本。

活动一播种种子

【活动过程】

1.认识种手和种子麟酌各和条件。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种子,让幼儿识别并说出不同种子的名称。

(2)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以往的经验,说出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师提问:你见过种子发芽吗?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呢?

2.选择种植条件进行种植。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希望种植的种子。

(2)幼儿将自己选择的种子依据自己认为应有的种植条件,种在不同的容器内。

有的孩子选择把种子种在水里,有的孩子选择种在土壤里。有的孩子把种好的种子放在阳光能晒到的地方,有的孩子将其放在阴暗角落里。

活动二做观察记录

【活动过程】

为了方便孩子们记录,我们为每个孩子制作了一个观察记录本。孩子们像小科学家一样,每天都在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种子发芽的情况,并随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他们还让老师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写在观察图边上。

1.幼儿每天观察两次种子,并进行必要的辅助管理(换水、浇水)。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记录(绘画)。帮助幼儿用文字进行辅助记录。

教师提问举例:

(1)你把种好的种子放在了什么地方呢?

(2)为什么把它种在水(土壤)里呢?

(3)今天你观察到了什么?

活动三 实验总结

【活动过程】

1.引导比较、尝试分析

引导幼儿比较同一品种的种子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发芽情况的异同,并让幼儿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教师小结:同一品种的种子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也会有所不同,这是由种子本身的差异及后天的管理造成的'。

(1)比较种子在土壤(不浇水)和水中发芽情况的异同。

教师小结:水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2)比较种子在有空气的条件和无空气的条件下发芽情况的异同。

教师小结:空气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3)重点比较阳光下和阴暗角落里种子的发芽情况。

教师小结: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2.实验总结:空气、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而阳光则不是。

【活动延伸】

1.发动幼儿收集种子,并将所收集的种子分类用透明袋装好,投放在实验角,大家一起辨别,增长有关种子的知识,并讨论不同种子的由来。

2.可将幼儿收集的一些种子(西瓜籽、黑豆等),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用种子来进行创意贴画。

3.选择几种不同的较大的种子,分类投放在计算区,让幼儿尝试按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排放种子,或者用种子来做分类游戏。(教师可变换不同的要求,如按形状、按能否食用等。)

【设计评析】

我们所开展的这一系列种子发芽的实验活动,让孩子真正了解到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另一个侧面,孩子通过做实验而进行小结、反思,让自己尝试当了一回小科学家,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过程。

《种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

2、大胆用动作表情表演歌曲,学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3、幼儿喜欢音乐并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快体验。

活动准备:

1、音乐《神奇的种子》歌词:小小种子爱喝雨水,晒晒太阳真温暖。神奇种子发了芽,长大开花变化大。

2、PPT展示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充分理解歌词内容,并学会《神奇的种子》这首儿歌

难点:幼儿在活动中能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肢体的韵律,在音乐中大胆的表现自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通过教师语言直接引出《神奇的种子》这一话题。

小朋友们好,看,图片上是什么?(种子)今天让我们做一颗小种子,跟着音乐来看看,小种子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小种子?

(二)、理解歌词

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并理解歌词内容。

第一遍: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师:歌曲里有谁?小种子在干嘛呢?为什么会说种子神奇呢?

第二遍范唱:操作教具,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和情绪。

师:小种子喜欢干什么?(爱喝雨水,晒太阳)喝了雨水感觉怎么样?(饱饱的,不渴了)晒太阳了他感觉怎么样(真温暖,暖暖的)晒了太阳喝了雨水,小种子还是小种子么?它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发芽了)小种子长大了,它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长大开花)小种子真神奇,那我们来当颗小种子,现在小朋友们扭动下身体,像小种子一样快乐。

2、朗读歌词,教师有感情的带动幼儿进行歌词朗诵。

(三)、操作教具,学唱歌曲

1、教师操作教具,放慢速度弹琴并大声范唱,幼儿小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先听老师唱一遍,然后给小种子们一个小要求,怎么样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老师可以先示范一两个动作)然后教师可以先一句一句的弹琴,让幼儿自由发挥,最后来综合动作。

2、教师放慢速度弹琴并小声范唱,幼儿带情绪唱。

一颗小种子长大是不是有点孤单,你看周围还有这么多的小种子,我们可以找一个小种子伙伴,一起表演哟。(拉着自己的小朋友,可以转转圈,互相拥抱,增加小的互动)

3、教师尝试让幼儿唱歌,幼儿随乐边演唱歌曲边游戏

(四)、结束部分

小种子们累了么?累了的话,我们就安静下,小种子累了一天要睡觉了。趴在桌子上做睡觉状,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回家把这首歌唱给父母听,和父母一起感受小种子的乐趣。

《种子》教案 篇6

☆观察: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2、蚕豆发芽的观察实验

选10粒大小相近的蚕豆种子,在水中浸泡两天后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保持湿润。并按表中时间一次解剖一粒种子,注意比较种子各部分的变化,做好记录。

第3天 第6天 第9天 第12天 第15天 第18天

胚芽

胚根

子叶

☆填一填

1、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________、________和适当的________。

2、蚕豆的种子是由________和胚构成的'。胚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种子的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________和________ ;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________ ,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________。

☆辨一辨

( )1、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棵植物。

( )2、蚕豆的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养料。

( )3、蚕豆种子长成茎和叶的是子叶。

( )4、蚕豆是双子叶植物。

☆连一连

子叶 植物的茎和叶

胚芽 植物的根

胚根 萎缩

☆试一试

设计“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