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进行垃圾分类。
2、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分类处理垃圾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视频、课件、幼儿收集的生活垃圾等等
活动过程:
一、对比照片,了解垃圾是哪里来的
二、结合图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记
1、幼儿讨论:如何清理公园的垃圾
2、结合图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记
3、播放视频,了解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
4、幼儿讨论,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5、教师小结,垃圾分类摆放的好处
三、电脑游戏、操作活动,进行垃圾分类
1、电脑游戏,幼儿判断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2.幼儿分散操作送垃圾
3、师生一起检查讲评幼儿垃圾分类情况
四、谈话小结,进行教育
鼓励幼儿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进行垃圾分类
延伸活动:可回收垃圾经过人们处理还是有用的,人们怎么处理这些可回收垃圾,请大家回去查一查,把你知道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告诉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5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重点:
1:观察画面,认识、区分人民币。
取出钱币,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钱币分别是多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钱币上的.图片,比较这些钱币的不同。可根据钱币的明显特征,如数字、文字、图片色彩等加深记忆。
2、进行“装钱包”游戏,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按照老师的指令将不同面值的钱币放到钱包里,
3、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学习钱币等值兑换。
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幼儿利用角币任意组合,与五元等值。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组合方法,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五元钱的不同兑换方法,展示在黑板上。逐步引导幼儿进行10、20、50的兑换。
4、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练习购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2、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
3、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碎纸、泡沫、丝巾带、海绵、尺、笔、木梳、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
三、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幼儿尝试。
(1)想办法用玻璃棒吸纸屑,探索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能吸起纸屑。丰富词汇:摩擦。
(2)幼儿再次尝试,感受成功的.喜悦。
(3)向幼儿介绍玻璃棒吸起碎纸屑的原理,揭示课题。
3、尝试用不同材料操作,感知静电的相吸、排斥现象。
(1)幼儿分组操作,并做操作记录。
(2)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四、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摩擦以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春晖公园地图,知道地图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学习看地图的一些简单方法。
3、尝试设计游玩路线,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PPT、春晖公园地图4—5张、彩笔每组一支、红外线笔
2、经验准备:幼儿有去公园游玩的经历,熟悉周边环境、设施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①你们去过春晖公园吗?春晖公园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②这么多的景点,有什么方法让大家很快就找到呢?
2、观察地图
①这张是哪里的图?
②看懂了什么呢?(主要景点标记、路径、方位等)
3、分组操作
①交待要求:
要求1:5人一组,大家一起商量,选出1人画你们走的'路线。
要求2:统一从西大门进去,游玩4个景点,最后从西大门出。画完回到位置上。
②小组设计,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分享
①出示各组的线路图,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路线途经(其他人可补充)。
②检验是否按要求进行。
③看看哪组的方法,最方便。
小结:有了地图,我们的游玩真的方便很多。
5、经验拓展
①武康有很多社区,春晖公园在武康的春晖社区,那你们在能在春晖社区的地图上找到春晖公园吗,在哪里?
②谁知道我们幼儿园是哪个社区的?我们来看看吉祥社区的地图吧,找找机关幼儿园在哪里?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地图,学会了看地图。回去请小朋友们再去找找
还有哪些地方也经常会看到地图,这些地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
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实验器材:磁铁、带回形针的纸小鱼、水彩笔、螺丝帽、棉签、螺丝钉、扣子、别针、发夹、橡皮筋、纸片、回形针、小棒、塑料玩具、硬币、气球一人一份。
2、观察记录表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钓鱼游戏。
二、大胆的猜想。
1、认识实验材料。
2、想想哪些会被磁铁吸住,哪些不会被吸住?
3、学会把自己心里想的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排中
三、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
1、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与小伙伴交流结果。
四、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发幼儿对物体平衡竖立现象产生兴趣。
2、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地探索,培养多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3、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探索的过程并大胆表述,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a)教学试验材料: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如:盒、瓶、笔、纸、羽毛、书、管子、手套等。
b)科学术语及词汇:竖立
c)可能的难点:相同的物体有多种的竖立方法。
d)学生的课前准备:每人带各种物品。
e)实验记录:绘画形式。
f)时间安排:45分钟左右。
教学过程
a)观察预测:看一看,桌上有什么?这些物品哪些能竖起来?
b)动手探索:把能竖起来的物体竖起来,放到展示台上。
c)讨论问题:用什么办法使不能竖立的物体竖起来?(自由讨论后再集体汇报)
d)个人试验:自由选择不同的辅助材料尝试使物体竖起来。
e)提出问题:使各种吸管也能竖起来,有多少种办法?
f)分组试验:按小组共同讨论后选择各种辅助材料进行尝试。
g)试验记录:用绘画记录自己的试验办法。
h)表述结果:幼儿互相交流试验结果并鼓励幼儿大胆向听课教师介绍试验接结果。
活动评析
竖立现象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这个案例把它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安排,引导幼儿通过一步步的`思考,一次次的动手探索,激发起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在讨论问题、记录过程、表达交流中培养幼儿多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往能力。
建议:在记录形式和交流方式上进行改进。如:记录纸上画的格子,限制了幼儿的记录。因为,有的幼儿有四次以上的操作。另外,可以在第一次试验后增加记录的环节,并让幼儿有自由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小组合作试验后,可按小组进行记录,并让他们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集体的交流和表述。
小百科:竖,shù,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竖立。竖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竖琴。竖起耳朵听。
返回首页